清朝名将功勋卓著左宗棠。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出身贫寒、历经坎坷、功勋卓著的清朝名将左宗棠,20岁时作的一首自勉联,实际上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联。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左家塅(今湘阴县金龙乡)人。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是秀才,靠教书维持生计。左宗棠出生的时候,家境艰难,全家过着以糠饼充饥的日子。尽管如此,他3岁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家经传,14岁那年第一次应童子试,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但因母亲病重需要照料,未能参加“院试”;不久,其父病逝,家境更为穷困。19岁时,到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名儒贺熙龄,贺家藏书很多,见他聪明好学,常将书借给他阅读。每次左宗棠来借书,贺老必“亲自梯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还经常同他讨论读书的问题。道光十二年(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一次功名。此后,他曾三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这对他打击很大,于是他遂绝意弃词章,为有用之学,将精力花到经世致用方面。通过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对西北、西域史地著作的学习,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担任醴陵渌江学院主讲。这一年,两江总督陶澍回湖南安化,路过醴陵,看了他代知县写的赠陶澍的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联中巧妙地嵌入了道光帝钦赐陶澍“印心石屋”之事,称赞不已,约他长谈至深夜。后来又主动提出与他结儿女亲家的事,这对左宗棠来说,确是攀高亲,求富贵的好机会,但他婉言谢绝了,其人品令陶澍器重。此后,两人交往笃深。道光十九年(1839年),陶澍病殁后,左宗棠受贺熙龄的重托,担负起教育陶子的责任。他在陶家教书8年,博观纵览,更加重视时务,寻找挽救清王朝衰败的途径。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奉诏以四品京堂从曾国藩治军。他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即左系湘军,自己成为拥兵带队、手握实权的将领,以至与曾国藩等并驾齐驱,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成为同治年间朝廷的“中兴名臣”。
经略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的重头戏。同治年间,浩罕国①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窃据天山南北,僭立“哲德沙尔国”。沙俄趁火打劫,于同治十年(1871年)强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当时,清政府正面临东南沿海防务吃紧,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塞防”、“海防”之争掀起,清廷举棋不定。左宗棠慷慨陈词,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不可偏废。”他的见解、胆识和魄力,得到了朝廷的肯赏。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遂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次年3月,他统率清军三路进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首先拿下乌鲁木齐,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北路,然后挥师南下,直捣阿古柏的老巢,仅半年时间即平复北疆大部。光绪三年(1877年),挥师进军南疆,经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次激战,阿古柏败逃,在库尔勒服毒自杀。次年又光复和田,至此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疆领土。左宗棠不顾七旬高龄,移营哈密,准备武力收复沙俄侵占的伊犁,却因腐朽的清政府将他调离新疆而未能如愿。在新疆3年,他率军共收复失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湖南省的面积,是我国历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将领。左宗棠多次向清廷陈述在新疆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批准新疆建省,开创了新疆建设的新时代,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疆期间,他十分重视屯田开荒,推广蚕桑事业,便利交通,发展地方经济。左率军西进时,针对沿途荒凉,风沙浸地的状况,规定部队在路旁种植柳榆,形成了潼关至嘉峪关3700里的通道两旁柳榆成排的绿色长廊。他既注重修路植树,也注重严格管理。他平定阿古柏后回酒泉,见街道两旁的树没有皮,行将枯死,决心查个究竟。一天,他微服出巡街头,见一些乡民将毛驴拴在街道树上,任驴啃吃树皮,于是解绳拴驴到鼓楼,击鼓聚众,当众将那头毛驴宰杀,弃之街头,宣布:“今后若再有人拴驴于街树啃食树皮者,驴和驴主身同此驴。”其僚属杨昌浚赋诗赞曰:“大将筹边不惮烦,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还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及设备、人才,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防。在闽浙总督任上,他提出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计划。镇压太平天国后,即开始筹办福州船政局。同治五年(1866年)5月,奏请朝廷批准,任命法国人日意格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法国人德克碑为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并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正当左宗棠雄心勃勃地实施“五年计划”时,清廷调他任陕甘总督,他“身虽西行,心犹东注”,遥控着船政局。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船政局共建工厂16座,船台3座,船槽1座,成为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船舶制造厂,并为中国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打下了基础。光绪六年(1880年)他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生产织呢,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终年73岁,赠太傅,谥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今距湘阴县城南30公里的左家塅尚存左太傅祠,在城关八甲亦有左文襄公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