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清代湖南王氏四大家之一
王文清:清代湖南王氏四大家之一宁乡铜瓦桥王氏属太原一宗,为太原王代后裔江西吉安庐陵王氏的直接分支,它因产生了康乾之世的大学者九溪先生王文清而名声大振,成为清代湖南王氏四大家之一。
据王氏族谱记载,该族奉王子晋为肇姓始祖,又以王离次子王戚(字子重)为太原开基祖王威传至第三十九代孙王该,字元仁,号长者,因其父王吉曾官江西吉安府刺史,乃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年)由太原避乱之蜀再徙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初居庐陵杏水东岸,后定居城西河山之金地,是为庐陵王氏肇基始祖。据说庐陵始祖王该经营有方,在江西发了大财,拥有一万五千亩土地,成为当地巨富。王该生有二子:长子王余,字善庆;次子王肱,字冀民,统军讨寇有功。王余辅佐其父招集流亡,发粮救济,百姓才得以生活。王余第四代孙王邰,五代十国时为南唐相,尽忠王室,以恢复为己任,拜不章军国事。王邵之子王惟德,名怀相;南唐时官上卿之职。王怀相次子赞,号静逸处士,辞官归隐。王赞的后裔传到元明之际有王礼安,为王该第二十代亦即王赞第十四代孙。王礼安之子王贵,明洪武时(1368-1398年)任北直隶辽东都指挥使。永乐二年(1401年),王贵与其子辅征云南,屯田长沙卫。王辅,字冀卿,号弼公,永乐时袭职职长沙卫指挥使,征云南有功,授怀远将军。永乐四年(1403年),明成祖下诏屯田,王辅奉旨屯长沙卫中舍,即今宁乡铜瓦桥。王辅的子孙后代,遂留居于此,再也没有迁回庐陵故乡。这个王氏家族,后来便繁衍成著名的宁乡铜瓦桥王氏,他们奉王贵为本支开基始祖,王辅为二世祖。
宁乡铜瓦桥王氏传到王辅第十代孙有王元槿,字敷荣,号继山。王元槿有子文忠,字宾吾,被老虎咬伤致死。王文忠之子国林,字翰卿,号特夫,因父死于虎,遂产志杀虎以报父仇,赠承德郎,事详《宁乡县志王孝子传》。王国林之子礼准,字有章,号赤舄,敕封承德郎,晋封奉政大夫。王礼准娶妻彭氏,生六子:文清、文沼、文洁、文鸿、文灏、文澜,其中,长子王文清,就是宁乡铜桥王氏的杰出代表,著名学者王九溪先生。
王文清(1689-1779年)字廷鉴。生于清代康乾盛世,十岁时便能作文,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初任湖南九溪卫(今湖南岳阳市)教授。乾隆元年(1736年),试博学鸿词科,随即充任三礼馆纂修官、内阁中书舍人,升宗人府主事兼律吕正义馆纂修官,累官御史。
公元1746年,王九溪以父老乞请终养,于是在御史任上退休,回到宁乡。他回湘后,潜心著述,以传播学术、振兴湘学为己任。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起,他就被聘为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山长,主讲书院达十四年之久。王九溪主持岳麓书院期间,培养了大批门人弟子,为湖南文化及湘学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被尊为湘学承先启后的泰斗。王九溪学贯经史百家,著述极丰,几近千卷,主要有《考古源流》、《仪礼分节句读》、《周礼会要》、《锄经余草》、《典制大文考》等。正是由于王九溪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杰出成就,使他名闻全国传见《清史列传》。
王文清生八子:长子王运,字素履,号亮工,赠文林郎;次子王枢生,字区木,号石冈,贡生,候选训导,著有《石冈诗剩》等书;传见《湖南省志》;三子运桂,字丹五,监生,著有《三聘堂诗草》;四子王运 ,早卒;五子王运本;六子王运懋,又名懋,字德润,号林木,一号茂园,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历任郴州县教谕,永顺教授、宁乡玉潭书院山长;七子王运槐,字三植,号右亭,本郡禀生;八子王运琳,字玉木,监生。王运 之子王开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