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发表于 2009-8-5 18:20:51

王氏是台湾第六大姓

王氏是台湾第六大姓
      王姓,目前是台湾的第六个大姓。这种盛况,毫无民间是大陆的延续——根据李济博士所著《中国民族的形成》一书中的统计,在明朝时期,王姓是全国的第一大姓!(当时的十个大姓,依序为王、陈、张、刘、郭、吴、榻、李、胡、朱)。
      王姓在台湾的盛况,跟他们的开基得早,可能也有关系——据谭志亮所撰《台湾县志》一书的记载,在明为宗天启三年(公元二六二三年)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二二二年)的荷据时期,便有一住叫作王参若的大陆移民,在文贤里与筑参若陶。另外,还有一位寡妇王十嫂,兴筑十坜碑。
      根据这项文献的记载,王姓的扎根台湾,已经在三百五十年左右,真是由来已久。到了明郑时期,从闽、粤两地渡海来台的主姓移民,就络绎于道了,以当时郑成功麾下的文官武将而言,目前有名字可获的,便多达十五个人——兵部左侍郎王忠孝、中提督王进功、定北将军王顺、中提督中镇左营王显、右提督后镇左营王受、戎旗四镇亲随一营王一豹、侍卫殚忠学王鲤、王隆(职务失详)果毅中镇下游击王寿、候缺亲随营参将王建、果毅中线下都司王友顺、果毅中镇三正领游击王招、果毅中线下守备王鳞、游兵镇随征千总王雄、提督后镇候缺亲随营王飞龙。
      上述追随郑成功从事反清复明大业的王姓人物,大多是在永历十八年前后到达台湾的,他们的事迹,在《台南市志》的《人物志》中,都有简要的介绍,其中,担任兵部左侍郎的王忠孝;在该市志中并列有专传,他是福建惠安人,于永历十八年与明朝的诸遗老入台,十分受到郑氏的恩遇,不过居住了四年就过世了,他的家眷当然很可能就此落籍台湾,成为王氏早期开基始祖之一。
      明郑时期前后历时三十余载,有关这段时期王姓在台湾的活动清形,还有下面三项文献可以提示一鳞半爪:
      台湾总督府编《临时台湾习惯调查会第一部第二日报告书第一卷附录参考书》——永历三十六年,渔人王光妤,与徐阿华等七人,移居彷后(在今高雄市)捕鱼,并在当地兴建妈祖宫。
      日人伊能嘉矩《台湾篇》——永历年间,郑部王某与翁、陈二姓,在嘉义西堡开垦。连横《台湾通史》——郑部同安金城人王世杰,于北番倡乱时,运军饷有功,其后并前往竹坚(今新竹)开垦。
      清廷个有台湾之后,有关王姓先民在台湾垦殖的记录就多了:
      陈培挂《淡水厅志》——康熙三十年,举人王锡棋进入淡水,倡建唭哩岸(北投风度里)的慈生宫。
      江荣国《江姓谱族》——康熙四十年,王成楚由今台中市南屯移垦西屯。
      张福寿《树林乡土志》——康熙五十二年,王谋与郑珍、朱琨侯、赖科等人,合垦于海山堡坑仔口。
      《台湾篇》——雍正初年,粤人王那,在今屏东县车城乡蚊蟀埔开垦。
      《新竹文献会通讯》——雍正三年,王杰与王佑二人,合筑今新竹县香山乡隆思圳。平山勋编「台湾社会经济史土池契约书」——雍正十三年,闽人王启林与廖杨世,向圭柔社买入大屯山脚一带荒埔。
      郑津梁《云林沿革志》——雍正年间,闽人王玉成开垦西螺堡西螺店庄。
      《台湾编》——雍正年间,王、杨二姓在港西上里开垦。
      台南市历史馆藏《授州司马显考璞斋刘府君墓志》——雍正年间,广东饶平莲塘人王克师,由新庄进入南嵌。
      《台湾篇》——乾隆初年,王、陈、张、林四姓,入垦港东中里地车庄。
      《南瀛文献》——乾隆十六年,监生王国桂与王姓一族,捐款增修佳里北极殿斋房。
      《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乾隆十六年,王明耕作施长龄之地,与颜畴等相控。
      王诗琅《台沟通志搞人物篇》——乾隆十二年,居住诸罗(今嘉义)的王克捷,中了进士。
      《屏东县古碑文集》——乾隆廿二年,王至务名列屏东夭后宫合境平安碑。
      平山动《台湾社会经济史》——乾隆卅年,王俊荣移圭柔山番田出顶何安生。
      《南瀛文献》——乾隆十六年,阅人王亭爵与王世运,合建麻豆北极殿房舍。
      《台湾篇》——乾隆五十四年,王振荣与陈亮合垦楝东上堡石围庄。
      《台湾篇》——乾隆年间,王、黄、张三姓合垦于溪州堡。
      《云林沿革志》——乾隆年间,王、黄、张三姓合垦斗六镇竹围子、施风寮、十三分等地。
      《云林沿革志》——乾隆年间,主、黄、张三姓合垦云林县刺的乡、树仔脚街顶麻园湖仔内。
      《云林沿革志》——嘉庆元年,王有成修筑云林县西螺圳。
      《台湾篇》——嘉庆四年,王增荣与陈坑图开垦五城堡,在集集堡筑路并建小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氏是台湾第六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