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安庆府与六安州的古皖道,今天天柱山西北麓潜山、岳西两县交界处仍在。
今天,随着徽商历史的研究与发掘,古徽道在历史文化领域大放光彩,但是曾经与古徽道同样重要同样齐名的古皖道却被埋没。千百年来,皖西南大别山的群山峻岭之间,蜿蜒着一条南北交通要道——古皖道。它是连接安庆府与六安州的一条商道、驿道与兵道。它向南连接古徽道通上海、苏杭和两广取江海之利,向北直达古都长安、洛阳和开封获北方名产。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曾经繁盛异常的古皖道渐渐沉寂于荒山野岭之中,但是从耄耋老人的口中,尚可听到他们当年挑纸下六安,挑盐上安庆的种种经历。古皖道与今天的105国道基本平行,起点安庆,终点六安,途经怀宁、潜山、岳西、舒城、霍山五县,全长1000余里。从前挑夫单程一趟约需半个月。
今天,在天柱山西北麓潜山、岳西两县交界处,还保存着一段较为完好的古皖道。它南起水吼岭街北至塔儿岭头,长约四十华里。其间有两关、三畈、四寨、五岭、六街、七凉亭。漫长的道路多用石条铺砌,全程约用石料三十余万块。每块石条长约六尺,整整齐齐地延伸在青山之间。千百年来挑夫的草鞋、军士的战靴把那青冈石或麻皮石打磨得平整如砥。春天,密密的小雨把路石湿润成新磨的石镜,光可鉴人。
古皖道上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周老相公在响肠生病,割肚洗腹,悬峰寨架鼓、拉弓射弹子,挑起箱子石,沿途留下了一串美丽的神话和奇特的地名。
皖道的历史悠久。《史记.武帝本纪》载“明年冬,上巡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汉武帝率侍臣司马迁和文武大臣就是沿着这条官道浩浩荡荡迤逦而来的。相传东汉末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实际只有二十万)南下讨伐东吴便是从这里经过,至今沿途地方还沿用着曹操驻军的东营、西营的名称;有曹操一夜之间将塔儿岭宝塔移到后山寺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古皖道上也留下了许多佳话,在响肠街周家酒店饮茶,点化乡民修建惜字亭宝塔;在霍家岭歇驾,霍驼子陪他遍游天柱山……
两道关隘指的是水吼岭上的大关,沙岭头的土关。两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末年,安抚使张德兴与天柱山义民刘源联合在水吼大关岭头与元朝军队鏊战三天三夜。今天满目沧桑的大关凉亭上两根石柱尚有大块削痕,据说是当年两军杀伐劈砍所至。
三畈是指五里割肚畈、五里响肠畈和三里金山畈。三畈盆地群山环抱阡陌交通,中间溪流潺潺,土地肥沃,是富庶的米粮之仓。畈里屋舍俨然,人烟稠密,牛羊肥壮,一片生机。
四寨是悬峰寨、河山寨、请水寨、白云寨。各寨均是峭拔挺立垒石成墙易守难攻,每逢兵荒马乱,必有义军结寨树旗。宋末张德兴,明朝李自成、张献忠,明末石城王朱统琦,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捻军首领张乐行都曾经在这里展开过轰轰烈烈的斗争。1930年王效亭、陈履谦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发动请水寨革命暴动,起义队伍三下水吼镇锋指安庆城,在潜、岳、桐、怀、太、英、霍八县大地上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五岭自南向北依次是水吼岭、水晶岩、沙岭、青峰岭、塔儿岭,处处山高路陡,全部石阶铺成。与峻岭相伴的山涧激流或者凌空直下,或者九叠飞泻。从岭下抬眼望去,峻岭宛如天路弯弯一直伸向云雾缭绕的山峦深处。山岭间既有商贾行旅驿卒轻骑,也有强盗剪径侠客斗勇。
六街是水吼岭街、闵子堂街、喇叭街、沙岭街、板桥街,响肠街。六街市面繁华,店铺旅馆鳞次栉比。沙岭街上设有驿馆供官府邮差歇宿。响肠街全长300米,全盛时期,有近百家店铺,三道石桥跨过彭山河、金山河将上街、中街、下街连为一体;白日里,商贾不断,杵声笃笃,夜晚间,旅店暴满,灯火通明。小街的繁荣就是皖道兴盛最好的证明。今天,这些小街都因商业中心的转移而日渐冷落,但那清冷的街面却显出一种不甘落寞的情态。
七座凉亭分别是大关凉亭、牛眼潭凉亭、五星庙凉亭、沙岭头街亭、清峰岭凉亭、板桥街亭、塔儿岭凉亭;这些凉亭或者高踞岭头,或者依傍溪水,亭旁桃花灿烂,竹树环绕;其中沙岭头街亭地势最高,形式特别,百十来米的街道亭宇相连,两旁数百根木柱之间有长凳供行人歇憩;春秋时节,白云涨谷,滚滚滔滔,云雾在街中流淌,长街胜似天街。可惜七座凉亭如今只剩下大关亭和塔儿岭凉亭了。
古皖道曾经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商道,南方的鱼盐陶瓷从长江商埠安庆登陆,北方的竹麻生漆以及大量的中药材和天柱山特产桑皮纸、花宣纸,由挑夫经此道南北贩运。道上行人川流不息,道旁茶馆、饭庄、旅店和小街的生意极好。那些小街袖珍、秀气,玄瓦青墙,各家店铺都是当街一道橱窗,弯曲的街道全以河石铺成。
古皖道也是一条兵家之道。道上走过曹魏大军,走过张献忠、李自成,走过蒙古铁骑,走过太平军,走过工农红军,走过刘邓大军,也走过日本侵略者。
1943年1月5日,一队日本强盗在古道上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在响肠街,抓人杀人,强奸妇女,在青峰岭杀死青年学生吴小伯,在割肚畈杀死挑夫数十人,在喇叭街终于被国民党四十八军迎头痛击,死亡近百人,夜间龟缩在割肚河中,直到5月6日才在日军飞机的掩护下逃往潜山县城。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邓小平深入皖道侦察敌情,在沙岭头旁杨家老屋召开敌情分析会议。解放前夕国民党岳西县政府龟缩至潜岳两县交界的沙岭街,在沿途修筑了大量军事堡垒,守军300余人企图负隅顽抗。但是在我皖西第一军区司令员孔令甫率领的大军打击下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古皖道又是一条文化之道。舒州通判王安石曾经踏着古道石级深入治下关心民情,查访案件,视察吏治,写下一首首感人的诗句;李白、黄庭坚都在这里留下了笔墨遗痕;著名作家鲁彦周曾在这里体验生活创作小说。皖道旁有两座缭绕着历史烟云的古塔——千佛塔和惜字亭。法云寺千佛塔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至今1600余年,曾是佛家二祖慧可禅师卓锡布道的圣地;响肠街惜字亭是专供乡民焚烧字纸敬仰圣贤的地方。古道两旁十几处古祠堂、大量的古民居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天柱山在沉寂数百年之后重新放射光彩;岳西县响肠镇2006年被定为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古皖道上有过盛世的雄风,血腥的杀戮,残酷的征战,当年街亭上学士的题诗,驿馆边帝王的碑刻,都在远年的风雨中湮灭,唯有帝王、史家、诗人、军卒和商贾踩踏过的古道永远铺筑在青山之中。
后记:古皖道上有激流飞瀑,有小桥流水;有危峰插空,有悬崖如削;有古祠民居,有深山古刹;有竹海幽簧,有佳树奇花;有悠悠民歌,有古调高腔;但是它却久居深山,被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忽视了。历史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寻幽访胜者、探险游历者来此古皖道上走一走,绝对不虚一行。人民政府从开发旅游、搞活经济的角度亦应重视古皖道的研究宣传与保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