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发表于 2009-8-6 18:43:22

琅邪王氏贵显一时的祥、览兄弟

琅邪王氏贵显一时的祥、览兄弟
      王祥卧冰求鱼,被誉为“二十四孝'”之一,王览舍身救兄,也因此成名,致使琅邪王氏贵显一时。
      琅邪王氏的贵族地位在两汉以后能够恢复,起关键作用的,是生活在汉晋时期的王祥、王览兄弟二人。
      兄弟二人出身于士大夫之家,生活在十分重视士大夫个人修养的时代。由于儒家以忠、孝、仁、爱为核心的正统地位早已在西汉时确立,官府用人取士,皆以此为衡量标准;士人的才能德行,也都由此判定;一生的前途功名,全部取决于当初的名声好坏。在这样的背景下,士人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都是时势所造成的。当时礼法规定,父母死后,士大夫要守三年之丧。东汉人赵宣为盗取名声,一直守二十余年,因此获得了声誉和名位。后经人调查,他在守丧期间不仅娶了妻,还生了五个儿子,名实全不相符。同时人许武既已入仕为官,为提携两弟,故意在分家时多取资财,而二弟终因无争而入仕。他目的既已达到,又把全部家财分与二弟,因此又博取了更高的名声。
      祥、览兄弟二人,一以孝知名,一以悌知名,或者是出于天性,但也不能否认社会的影响。如王祥之孝,他生母早死,继母不慈,又恨他占据了长子之位,影响亲生子王览的发展,所以对他十分苛虐。继母常在王融面前谗毁他,他因此失爱于父。但他是一个"笃孝纯至"之人,继母愈是如此,他对继母愈孝顺。继母让他看守李树,虽遇风雨也不躲避;继母让他像奴仆一样打扫牛栏,他也遵命完成;继母想吃黄雀肉,他彻夜张罗捕雀;继母在严冬想吃鲜鱼,他冒着严寒,解褐破冰,冰冻不开,他卧在冰上,以体温溶冰,终于凿开一方洞,垂钓于上,获鱼而归。这便是千古传颂的“卧冰求鱼”。
      王祥事继母尽孝,后被誉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作为王祥异母弟的王览,则以“孝友恭恪”知名。他年仅数岁,见祥被母打骂,就哭着拦阻。至于成人,每劝其母,母凶虐才少了一些。遇母指使祥,他必与兄共赴。祥丧父后渐有时誉,深为继母所忌,将以毒酒加害。览得知,便取酒,将自饮。祥疑其有毒,争而不与。继母害怕毒死王览,赶忙夺回,其后对王祥也慢慢好起来。
      兄弟二人的成名手段便是如此,史称王祥因孝知名后多次得官府征辟,他以继母尚在,拒不入仕,直到继母去世后始应命,当时年已四十余,时间当后末年。初任徐州刺史吕虔别驾,协助刺史安靖区域,遂使州界清静,政化大行。至魏末,他又因资历和名声荣登三公之位。司马氏谋篡曹魏时,文武百官附和,只有他,保持中立。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刺杀魏帝曹髦,众人无敢是非,独他能冒死损尸痛哭,言称"老臣无状"。别人见司马昭,同来的三公何曾、荀伏地跪拜,他则长揖,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早在西汉时,名臣汲黯见丞相、大将军,皆揖而不拜,自谓“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结果受到异乎常人的敬重。至此,王祥不拜司马昭,同样使之“不怒而反喜”,谓“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司马氏要改朝换代,需要的正是像他这样的名士装点门面。故人晋以后,他的职位由太尉进为太保,封爵由睢陵县侯晋为郡公。当时朝中,八公同列,只有他位居第一。《晋书》为西、东两晋皇帝及以下诸人作纪传,在编排次序上,接帝纪后妃传后,第一位名臣传记,便属于他。这一切都说明,王祥在汉末因孝敬后母而获得的名声,直到三国以后的西晋还在发挥作用。使他成为西晋大臣中的第一重臣。难怪有人说,“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无事业可称”,言外之意,王祥的显名通达,全由于“卧冰求鱼”之类的孝行。
      同样,“舍身护兄”的王览虽“名亚于祥”,但也因友悌兄长而知名,历仕魏晋,官至光禄大夫,封及妻子。
      反映在祥、览兄弟身上的孝和悌,不仅使他们终身受益,而且还惠及子孙,这也许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因为魏晋时期是我国世官世卿的门阀制度形成的关键时代,凡在当时有人贵显的家族,后来都成了世代官宦之家。如王祥五子中,除三人早夭外,二人及后代皆位至太守;王览六子亦皆人仕,这些,无不得力于样、览二人的开创之功。
      可见,卧冰求鱼与舍身救兄,对琅邪王氏在东汉以后的振兴,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admin 发表于 2009-8-11 17:20:32

小白兔认真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琅邪王氏贵显一时的祥、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