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皖南特委的始末(1933年冬--1935年秋)。
中共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屯溪建立的皖南领导机关。历时虽仅两年,但在皖南革命斗争史册上,有着光辉的一页。皖南地处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带,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历来是战略要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党的组织和活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然而在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各地共产党人陆续来到皖南,以各种形式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屯溪是皖南重镇,北控安庆、芜湖,东邻浙江,西南与赣东北苏区毗连,既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秘密交通线,又是南京国民政府进攻苏区的基地和后方。这里赤白交错,斗争非常激烈。1931年7月,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巡视员刘震,给中央报告中提出,要以“屯溪为全区工作中心的中心”,并建议“宜在徽州屯溪成立中心县委指导本区工作,如成立特区,由屯溪水道直属中央指导,实行巩固江西苏区的任务,尤为适宜”。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32年6~7月间,赣东北省委与皖南各地党组织发生横的联系。皖南地区成为配合苏区斗争和牵制敌人、打击敌人的重要前哨和阵地。
一、特委的建立及沿革
为了配合闽浙赣苏区斗争,牵制和彻底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机关设在屯溪上街,合记春号店内,尔后,闽浙赣省委又派省消费合作总社主任宁春生、苏承品等前来屯溪,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皖南特委成立后,属闽浙赣省委领导。
(一)加强领导
方志敏对皖南新区工作极为重视。1933年11月,闽浙赣省召开第三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强调‘加强白区工作,发动白区群众奋起斗争;积极开展皖南、浙西新苏区”,并计划在三个月内,要“皖南特委建立四十个秘密区委”。为了加强白区工作,1934年1月,省委举办了白区工作训练班,为开展白区工作培训了干部。训练班结束,派原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张金载,原化婺德县委组织部长刘毓标,原铅山县河南特区委书记陈直斋,以及船员工会干部黄天贵等人前来屯溪,加强皖南特委的领导。
临行之前,方志敏亲自找他们谈话,交代任务:“为了扩大苏区,打破敌人的封锁,派你们到皖南去工作。”并说:“皖南有个秘密特委,到皖南以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创立游击根据地,以便将来把皖南、浙西和闽浙赣连成一片”。同年4月,张金载、刘毓标等人到屯溪,见到了特委书记李杰三,接受了任务。开始,刘毓标到歙县任县委书记,6月调太平任中心县委书记;陈直斋先到休宁任县委书记, 8月,调歙南(又称旱南)任县委书记;张金载留特委,担任组织部长,黄天贵去贵池,以后,担任贵秋东中心县委副书记。他们均为特委委员。
(二)特委改组
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柯村苏区休整,接见并听取了皖南特委、太平中心县委负责人的汇报后,根据当时斗争的形势,要柯村苏区逐步转为游击区。同时决定将设在白区屯溪的皖南特委机关,立即迁到柯村。李杰三不仅没有执行,竟不告而别,离开了柯村。由于李杰三不服从组织决定,加上来皖南后,活动范围仅限于县城和较大集镇的轿行里,没有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劳苦大众,工作局面没有很好打开。因此,方志敏派人找回李杰三,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后,撤销他的特委书记职务,留下原省委组织部长王弼担任皖南特委书记。由于“皖南特委在白区徽州(屯溪),始终没有会面”,王弼“仍带独立营,在各地开展游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经方志敏提议,先遣队军政委员会决定留下十九师政治委员聂洪钧,担任皖南特委书记。
聂洪钧于1934年12月25日离开军团后,即在许村附近的一个村庄,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参加的有李杰三、聂洪钧,张金载,刘毓标,陈直斋以及地方上的几个干部。会议由聂洪钧传达了军政委员会主席、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方志敏,对开辟皖浙赣边区,巩固扩大太平游击区的指示,并按照方志敏的意见,改组了皖南特委。新的特委委员有聂洪钧、李杰三、刘毓标、张金载、陈直斋等七人。聂洪钧任书记,李杰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聂洪钧由于不通地方语言,1935午1月中旬,离开皖南到上海,写报告给中央局请求调动。2月,聂洪钧接到中央局通知,留上海工作。
二、特委下属组织
皖南特委先后辖歙县、石青太、太平、宣宁旌泾、泾旌宁宣、贵秋东、祁秋贵7个(后改5个)中心县委,11个县委和11个相当县一级的区委(不含旌德4个党支部);一个浙西工作委员会和皖南红军独立团。还在上海唐山旅馆设立了联络站,派交通王春茂以旅馆服务员身分,负责皖南特委与上海临时中央局的联络工作。
(一)歙县中心县委
1934年春,闽浙赣省委决定在歙县成立中心县委,领导歙南、歙北、休宁(屯溪)和绩溪(淳安是以后建立的)等县的工作。同年4月,皖南特委派组织部长张金载兼任中心县委书记,熊一飞任组织部长,陈直斋兼宣传部长,并在屯溪上街老大桥附近(现在回收公司原址),开设一家杂货店,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
到1934年9月,整个中心县委(含各地县委),已有28个区委,1200多名党员。
歙南县委
歙县原是一个县委。由于区域较广,东南又与浙西的淳安、遂安接壤,为进一步开展浙西工作,1934年8月,分设歙南、歙北两个县委。陈直斋调歙南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杞梓里。1935年3月,张金载被捕叛变,带领特务搜捕陈直斋,陈被迫去上海临时中央局,歙南书记由组织部长张长生代理。
歙北县委
1934年8月,歙北县委书记由张金载兼任,机关设在篁墩,其他人员不详。
休宁县委
1934年2月,县委书记范金祥调走,皖南特委派陈直斋接任。县委机关设在蓝渡轿行里。下属7个支部,三个月后陈直斋调歙南,县委书记由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熊一飞兼任。
绩溪县委
1933年,皖南特委派熊一飞到绩溪协助章洪刚发展组织。1934年5月,成立绩溪县委,方仁任县委书记,章洪刚任副书记。
(二)石青太中心县委
1934年1月,皖南特委派宁春生、苏承品到石埭毛坦河,帮助成立了石(埭)青(阳)太(平)中心县委。吴介唐(又名老柯)担任书记,储汉仪担任组织部长,王晓南担任宣传部长,储高扬担任秘书,储希文(又名储宪章)任少共中心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下辖毛坦河区委(又称太石区委)和太平、青阳两个县委。不久。吴介唐调走,储汉仪担任书记。
毛坦河区委
皖西清水寨暴动后,储高扬来到石埭毛坦河,开展党的秘密活动。1933年2月成立了支部,书记吴林芳。同年下半年又在董家坞、桂家坞3个支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毛坦河区委,书记仍由吴林芳担任。
太平县委
太平县委成立于1934年春,县委机关设在拜祭堂(柯村暴动后迁蓝湖)。书记韩锦侯,后是宁月生(又名宁春发)。下辖蓝湖、宏潭、佘溪3个区,14个支部,60多名党员。
青阳县委
1933年6月,青阳县委在庙前成立,书记石生根。下辖庙前、南阳、江梅、陵阳4个区,12个支都。1935年1月,由于陈野猫被捕叛变,县委遭受破坏。
(三)太平中心县委
1934年6月,皖南特委派刘毓标到太平,成立太平中心县委。原石青太中心县委并入太平中心县委,各县领导成员参加太平中心县委为委员。中心县委书记刘毓标,委员有储高扬、储希文、储汉仪、韩锦侯、王和生和盛守根等7人。下辖石埭(毛坦河区委扩建的)、太平、青阳、黟祁、泾县等5个县委,共16个区委,40多个支部(不含青阳),250多名党员。新增加的3个县委是:
石埭县委
石埭县委是在毛坦河区委的基础上,于1934年7月在菖蒲成立。书记王和生,后是黄南山。下辖胡家门、雷湖、何庄街、宝溪、普济坑等5个区,25个支部,党员170余人。
黟祁县委
黟祁县委于1934年7月成立,县委机关先设在杨家墩,后迁祁门际上。书记韩锦侯。下辖杨家墩、方村、西沅、际上4个区,11个支部。
泾县县委
泾县县委是1934年5—6月间在杨村五显殿小学成立。书记盛守根。同年11月,泾县地区成立宣宁泾旌中心县委后,泾县县委从太平中心县委中划出,接受宣宁旌泾中心县委领导。
(四)宣宁旌泾中心县委
宣城、宁国、旌德、泾县一带,早在1930年前后,就有党的组织,皖南特委曾多次派人在这一带开展活动。1934年8月以后,皖南特委先后派储希文、洪维恭带领驳壳队到泾县东乡戴阳村一带,开展秘密工作。同年11月,在戴阳村成立宣(城)宁(国)旌(德)泾(县)中心县委,洪维恭任书记,潘茂彬任组织部长,储希文任宣传部长,董月中任少共书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