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皖籍战斗英雄李家发、许家朋、苏文俊、蒋道平。
60年前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交战对手最多、武器装备和国力与对手差别最大、战况最残酷的一场生死较量。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战斗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的共36万余人,(阵亡11.5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其中安徽籍志愿军官兵共牺牲4151人。正是在这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我军历史上最多的英雄群体、最悲壮的英雄事迹、最可敬的英雄个人,并先后涌现出430名英雄模范、236名特等功荣立者。在安徽籍志愿军将士中,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二级英雄”、“二级模范”称号以及特等功臣的共有26人。李家发、许家朋、苏文俊、蒋道平、毕武斌、韩德彩、郑长华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岩虎村人。1951年5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他在班里吃苦耐劳,勤奋学习,苦练杀敌本领。部队练习射击时,他虚心向班里的老战士请教,细致观察别人射击,还趴在地上反复揣摩,体会要领。在最后考核中,他以3枪27环的优秀成绩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集训结业时,他5枪打了50环,获得团首长的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李家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平时最爱看《董存瑞》、《钢铁战士》等英雄画册,以英雄事迹勉励自己。他曾在一次班会上表态说:“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烈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果遇到他们那样的情况,我一定照着他们那样去做。”
一次,营地附近朝鲜老大娘的房子被炸起火,李家发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烈焰中,抢救粮食、衣被和器物。他一次又一次地钻进浓烟烈火中,衣服被烧焦了,两只手被灼得红肿,脚被烙了好几个大泡,一双眉毛也被烧光了,回到班里就病倒了。老大娘得知李家发生病的消息后,送来一筐苹果进行慰问。李家发热泪盈眶地对大娘说:“阿妈妮,我们中朝人民是一家,为朝鲜人民排忧解难,是我们志愿军应尽的义务……”
在部队修筑工事时,李家发因成绩突出,再次荣立三等功。
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员,负责每天由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前沿班送信。从庆坡岘到玉女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多米宽的开阔地,敌人每天要往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的弹药。李家发机智顽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同年底,由于连日大雪,李家发所在的二排已经完全被隔绝,左右是崇山峻岭,前面是敌人的火力据点,连部不知道阵地上的情况,也无法将上级指令及时传达给前沿战士。如果不能及时取得联系,将会影响大部队总攻。连长十分着急,这时,李家发主动请求承担联络任务。他不顾危险,连续冲过敌人两道警戒线。由于天气寒冷,李家发的手指冻得红肿麻木,脚背被冻裂,不时流着血,但他全然不顾,一个劲地在雪地里向前爬行。敌人发现了他,用机枪不停地向他扫射,他毫不畏惧,巧妙地躲过敌人,先后与潜伏在雪地里的3名战友取得联系,顺利地在4小时内将连部指示传达到前沿每个战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越来越紧。二排奉命分3路阻击敌人第六师一个重机枪连的进攻,激战4个小时后,坚守在战壕里的战士与连部失去联络,后援部队无法上来,战斗情报也无法送出。危急关头李家发接过排长手中的战报,揣入贴身的衬衣口袋里,身系3颗手榴弹,冲出了阵地。不远处,敌人机枪喷出了火舌。李家发一跃跳进雪沟,一连几个翻滚冲出了几十米远。阵地离连队虽然只有1公里多,但必须要通过仅有20米宽的敌人前哨,李家发冷静机警地将3颗手榴弹拧在一起,用力向敌人哨位掷去,随着一声巨响,两个敌人上了西天,他借着一股浓烟的掩护,冲过敌人防线,安全地将战报送到了连部。由于他多次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传送情报,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反击南朝鲜军的夏季战役在金城川前线20多公里处全面展开。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
这天,李家发和战友们进入了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的号令。这时,细雨密密地下着,李家发与身边的战友巩德修小声地谈起话来。他们谈起了战前的立功计划,研究着战斗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李家发掏出家里的“全家福”照片说:“这次,我一定把立功喜报寄回家去!”
李家发所在的第二排的任务,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顺着南山脚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地方,有重兵据守,并有坚固的工事作依托。晚上9时,我军无数门火炮一齐怒吼,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部队开始冲锋,李家发和战友们一起冒着雨在泥泞中向敌人冲去。
突然,一阵狂风骤雨般的子弹打到了正在冲锋的战士们跟前。这是从山腰上敌人一个最大的碉堡里发射出来的,冲锋部队被挡住了。要冲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可指挥战斗的指导员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都未能成功。这时,站在一旁的李家发勇敢地担负了爆破敌人碉堡的任务。临走时,他对指导员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他摸了摸自己身上带着的两颗手榴弹,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就直向大碉堡冲去。突然,一串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脚,原来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忍着伤痛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爬去,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米的地方,把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地堡,地堡里的敌人被消灭了。接着,他又继续向正在疯狂射击着的大碉堡爬去。
敌人的机枪子弹雨点般落在李家发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毫不畏惧,继续拖着一只受伤的脚,沉着地向大碉堡迅速爬去。靠近大碉堡后,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进了碉堡内。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停止了射击。战士们立刻从泥泞地里跳出来,向前猛冲。突然,大碉堡里的机枪又重新开始射击,密集的子弹再次封锁了道路。在“停止前进”的命令下,战士们又被迫重新卧倒。此刻,李家发的弹药已经全部用完,情况异常危急。指导员立即命令另一个战士“继续爆破”。未等爆破战士出发,大碉堡突然寂静了下来。原来,李家发猛扑到敌人的射击口上,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疯狂射出的子弹。
李家发牺牲以后,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看到他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着碉堡上的泥土,半睁着的眼睛注视着轿岩山主峰上的巨石。他那被火药烧黑了的胸膛,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孔。
战士们愤怒地喊着“为李家发复仇”的口号,迅速冲上敌人的阵地,歼灭了大碉堡里面的敌人,冲向轿岩山的主峰。黎明时分,李家发生前曾在上面绣过字的红旗被插上了轿岩山的峰顶。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党员。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9月25日,为悼念李家发烈士,中共南陵县委隆重举行“李家发烈士追悼会”。中共南陵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李家发所在乡更名为家发乡,以示对李家发烈士永久性的怀念。
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许家朋
在1953年的朝鲜夏季战役中,志愿军第六十七师二○○团奉命反击美军第七师踞守的石岘洞北山。在战斗结束后,从战场上第一批撤下来的志愿军指战员,纷纷传说着攻击连队有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 ”:在战斗中,敌人有一个火力点的重机枪,压制和阻挡了我军,好几个突击队员和爆破手冲上去,都中弹伤亡了。最后有一个小战士,以舍身堵枪眼的壮烈行为,扑灭了敌人的火力点,这才使我军成功占领了阵地。后来关于这个英雄的传说越说越动人,有的说他在扑上敌堡以前,曾经喊口号让同志们前进,又有的说他曾向祖国的方向敬礼,等等。只是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连当夜主攻北山的连队,也说不清他到底是谁。后来,师、团政治机关和军、师文工团联合派员分头到参战连队、战勤分队和野战医院中追寻查访,才最终弄清楚,这位英雄就是许家朋。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31年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5月,绩溪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许家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胸戴大红花,高兴地跑回家向父母亲辞行。母亲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拭着眼泪叮嘱道:“到部队去一定要好好干,不要挂念家里。”父亲接着说:“咱们是穷人家的子弟,要记住**的恩情,打仗莫充孬怕死,要为穷人多杀敌人。”望着年迈的双亲,许家朋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咬了咬嘴唇说:“我一定勇敢杀敌,打胜仗、立功。”入伍后,许家朋在部队首长的教育和战友们的帮助下,很快成长为连队里一名优秀的战士。
1952年7月,许家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被编在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九连。在入朝途中,全副武装的长途跋涉,马不停蹄的夜间行军,对于年纪轻、身材矮小的许家朋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班里怕他掉队,派出两个战士去帮助他。许家朋说:“负重差不多,我个子虽小,但力气大,保证不会掉队。”他不仅没要人帮助,反而帮别人扛枪。尽管他的脚磨起了血泡,又肿又疼,鞋子都穿不上,但每到一处宿营地,他都顾不上喘口气,放下行装,立即忙着挖坑搭帐篷。战友们都称赞他是一位拖不垮、累不倒的钢铁战士。
11月,部队进行大练兵。此时的朝鲜已是十分寒冷,许家朋为了练好刺杀,经常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到训练场上脱掉棉衣苦练。一开始,他的手榴弹投得不远也不准,于是,在早晨战友们睡得正香甜的时候,许家朋就穿好衣服,来到训练场,练习投弹。后来在部队组织的军事考核中,许家朋的成绩跃居前列。
1953年4月,许家朋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夏季反攻战役任务布置下来,许家朋从九连调到六连的一个突击排。听说自己被分配到突击排,他高兴地蹦了起来。在出征宣誓大会上,许家朋再一次认真地读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黄继光的故事,并向连长、团支部递交了决心书。他在决心书中写道:“……在一旦需要我的情况下,就像黄继光同志那样,为了祖国人民牺牲自己。”
7月6日,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为了有力地配合东线正面战场,许家朋所在的六十七师二○○团受命对美军第七师十七团据守的石砚洞北山进行反击作战。
石砚洞北山,在三八线附近,是中线的平川、永康的交接地界,战争爆发后,被美军第七师占领。这里地势十分险要,打下这座山,就可以控制后面的天德山,把战线向敌方推进三四十公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7月6日晚,天下着瓢泼大雨,阵地上漆黑一片,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在六连连长赵昌荣的带领下,来到了出发地的一条坑道。晚9时30分,突击排在96门火炮、16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美军第七师第十七团2个步兵连与1个炮兵连防守的石砚洞北主峰、次峰发起进攻。
当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向主峰攻击时,突然被敌军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突击排采取分组打堡的方法,爆破了敌军多个地堡。在向纵深发展时,又遭到了正上方敌暗堡火力的阻击。敌军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压得突击队员伏在雨地里不能抬起头。前进受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前往爆破的战友刚跑不远,就中弹牺牲了。许家朋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心急如焚。他清楚地知道,迅速摧毁敌暗堡是夺取胜利的关键,时间就是胜利,多延长一秒时间,就多一分伤亡。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从刚刚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拎起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直冲敌人的暗堡。
10米、9米、8米……许家朋离敌人暗堡只有几步了,突然,一发炮弹从对面打过来,许家朋的右脚中弹负伤,左脚被打穿,身上7处负伤,剧烈的伤痛使他昏迷过去。苏醒过来后,他咬紧牙关,拖着负伤的身体艰难地爬进。他爬到暗堡前面,放下炸药包,拉开导火索,然后翻身一滚,只等炸药包炸响。不料,炸药包因被雨淋受潮,爆破未能成功。
“怎么办?”战友们紧张地注视着许家朋的一举一动。只见许家朋忍着剧烈的疼痛,猛然站立起来,纵身扑向敌暗堡,双手紧握敌机枪脚架,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机枪“嘟、嘟、嘟”响了几下,便成了哑巴。22岁的许家朋英勇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部队沿着许家朋开辟的道路冲上了山顶,攻占了石砚洞北山主峰,歼灭敌人3500多人,夺得了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战后,根据许家朋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1954年5月24日,追授他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模范团员”称号。为了缅怀许家朋烈士的英勇事迹,绩溪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坎头命名为“家朋乡”,并修建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1989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烈士纪念建筑物。
“拼刺杀敌英雄”——苏文俊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众多的志愿军英雄,苏文俊就是其中的一位。
苏文俊,生于1929年,安徽省定远县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先后任第六十三军军部警卫连连长、五六三团一营一连连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第五六三团第一连班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文俊随部首批赴朝参战。1952年1月6日,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一号阵地。
一号阵地是一个海拔只有100多米的小山包,距敌军阵地相隔不到200米,是上甘岭中地形最为险要的阵地。苏文俊和战友们刚进入阵地不久,敌人就对上甘岭发起猛攻。一连两昼夜,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3架飞机、20门大炮和5辆坦克轮番轰炸冲击。苏文俊所在的加强班依托阵地英勇抵抗,一号阵地像一座钢铁堡垒,挡住了强大的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对一号阵地发起第十轮攻击,炮击过后,敌人如同蚂蚁一样向这块弹丸之地蜂拥而来。加强班的战士坚守在一号阵地与敌人战斗了3天3夜,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苏文俊的胳膊被子弹打穿了,他咬紧牙关,用无线电向指挥所请求支援,可由于一号阵地已被敌人包围,援军无法抵达。
苏文俊带着两名战士从坑道出来时,正好与冲上阵地的8个美军士兵相遇。眼疾手快的苏文俊端起冲锋枪迅速撂倒两名敌兵。剩下的6个美军士兵想分两路逃跑,苏文俊来不及换子弹,顺手抓起身后负伤战士的步枪,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美军士兵刺倒,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美军士兵,又向他后腰刺了一刀。苏文俊一连消灭4个美军士兵后,返身回来时,才发现另外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了。
夜幕降临,阵地上只有苏文俊一人,仍然有小股敌人来袭。苏文俊拖着负伤的腿,一会儿在左边用冲锋枪扫射,一会儿又转到右边扔手榴弹,利用着夜幕掩护,对敌人实施佯动防守。敌人不知虚实,没有一个敢冲上来。
在这关键时刻,苏文俊独自一人坚守在一号阵地,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志愿军部队占领上甘岭的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增援部队赶了上来,苏文俊这个单枪挑群敌的勇士,绝处逢生。
不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看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中国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后,著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了苏文俊,含泪写下了《英雄记》一书。著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也采访了苏文俊。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并和他合影留念。
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他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他使用过的刺刀至今还被陈列在朝鲜战争纪念馆中。
美军F-86的“克星”——蒋道平
蒋道平是志愿军空军十五师四十五团一大队飞行员,他从1953年1月到7月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参加8次空战,多次荣立战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
蒋道平, 1930 年生, 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人。1946 年6 月入伍, 1947 年10 月加入中国**。1950年从陆军调到空军,被分配到空二十一师担任飞行员,后又被编入空军第十五师担任飞行员。
1953年1月22日,蒋道平第一次参加战斗飞行,部队执行任务回来,长机下了解散着陆的命令。正准备着陆的当儿,无线电里通知:“机场上空有敌机!”其他同志都着陆了,空中只剩了蒋道平一架飞机,这时隐藏在山背后的3架美军F—86飞机窜了过来,咬上了他,向他开火了。
“狗东西,让我敲掉你!”情况不容许蒋道平有任何犹豫,他猛拉操纵杆,来了个急上升,一架敌机“唰”地一声冲到他前面。蒋道平狠狠地按住炮钮,火蛇一样的曳光弹射在敌机身上,敌机立刻向下滑去,摔在地上爆炸了。
“后面还有两只小狼,注意抢占高度!”地面指挥员命令。
蒋道平明白, 这是地面指挥员发出的继续歼敌的命令。他当即把飞机拉了个急跃升, 抢占了高度优势, 准备再打它个痛快。两架敌机见势不妙, 拼命加大油门, 抱头鼠窜。
蒋道平哪里肯放过机会,紧紧追赶过去, 可是由于飞机负了伤,操纵有些不灵, 敌机趁机溜之大吉了。
这时,蒋道平飞机的座舱里充满了浓烟,发动机震动得很厉害。他沉着地把飞机驾回机场, 但起落架却放不下来, 高压油泵系统被打坏了, 几次都没降落下去。他马上使用应急开关, 飞机终于安全着陆了。
1953年3月7日,在赶赴战区的路上,中队长李世英发现了两架来历不明的飞机。他带着中队向它飞去。这时两架美军F—86飞机窜了过来,看样子要攻击长机组。由于敌机是顶着阳光飞来的,没有看见位置稍后的蒋道平和他的长机,但他们却清楚地看到了敌人。他们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耐心等敌人靠近。蒋道平占好了位置,突然向敌人的长机猛烈开火,打伤了它,回过头来又向敌人的僚机攻击,把它打跑了。正在这时,从左后方又偷偷地赶来两架敌机,向着蒋道平的长机俯冲下来,他的长机扭转机头迎战,蒋道平就紧紧地跟在后面掩护,顺利地协同长机击落了前来偷袭的一架敌机。
另一天下午,蒋道平的飞机在返航途中,有一对敌机从长机组的后面跟了上来。没等敌人接近长机组,就被蒋道平一眼扫见,“狡猾的家伙又来了!”蒋道平两眼冒火,他一扣机身,滑到左边,对准敌人打出了炽烈的炮弹。敌人赶紧向右边跑。蒋道平立刻跟着自己的长机拦截上去,正好撵到两架敌机后方。慌里慌张的敌机左右分开企图逃命。这情势,便像一个人揪住了两条尾巴,哪一条都不想放,蒋道平先瞄准了左转的敌人的长机,一阵射击,这架敌机就冒起了一阵浓烟栽下去了。他又掉过头来把冰雹一般的炮弹又打在了敌人的僚机身上,这架敌机也拖着浓烟栽下去了。
蒋道平在空战中沉着机智, 勇敢顽强, 先后击落美F -86 战斗机5 架、击伤2 架,是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美军曾经大肆吹嘘F- 86型喷气战斗机是世无匹敌的“空中霸王”,而今天,它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面前,却被打得狼狈不堪。
1953 年9 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关授予蒋道平“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摘自《党史纵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