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籍学人至今割不断的徽文化乡愁与返徽情结。
唐德刚教授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开头即“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适后半生流离海外、蛰居台湾,徽州一直在他心中魂牵梦萦。黄宾虹,虽然生于金华,晚年反反复复叨念的却是故乡徽州歙县潭渡村。婺源人的乡土意识丝毫不亚于此。晓起村江二保老人出生于上海,祖上已经离开婺源若干代,但他仍凭着一部《家谱》知道自己的根在婺源晓起村,并于1946年迁来该村“归根”,真可谓佳话。一位旅外婺源人士说:“我不只是一个喜爱家乡的人,而且是喜爱得如痴如醉,外人常不理解。每当有人反问:婺源就那么好吗?我就觉得这是玷辱婺源。”且不说朱夫子生长于外省仍念念不忘婺源老家,也不提这么多年来少小离家乃至是数代先祖少小离婺的婺籍后人回故里寻根者不绝如缕,即便今天类笔者这样高考后才离乡的新一代婺源后学,平素所作诗文也以怀乡主题居多。笔者住的楼里,全非本地人,我每每奇怪他们为何很少提及家乡。而短短二年内,旅外的婺源学子自办的乡情网站多达八、九家,这就更属罕见。一位同乡曾在网上设专栏调查婺源人对“是否该返徽”的态度,结果虽有个别认为“婺源归哪都一样。归安徽?对婺源经济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吗?”但绝大多数明确表示应该返徽:“我觉得从文化的角度讲婺源应该返徽,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很多民族的文化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原因而消失的,我不想徽州文化在婺源消失”,“国家的决策往往是和经济挂钩的,返徽并不能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婺源重返徽州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认为婺源还是回徽州的好——对徽州的了解虽然不是很多,但感情是很深的啊!”“如果有人倡议或举办返徽的活动,那我是非要算上一个的哦!”……双方的意见均朴素而真切,大致代表了一般文化程度的婺源人之心声。
二年前,凤凰卫视在婺源摄制《寻找远去的家园》电视专题片中的记者到婺源采访,婺源村民说:“他们是老俵,他们冬天在房间里烧这么大的柴火取暖;我们用小火炉,手炉。……过去挑担,这里到屯溪每四里路就一个茶亭,徽州都一样的。他们江西就没有,江西卖都不卖给你吃。”或许语气中对江西似有成见,但这些不加修饰的话语透出的情感十分真实,正可见连不识字的婺源老农民至今仍视江西为“他乡”,而对徽州风俗尤其自豪,遑论文化人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婺源人办的乡情网站,经常有不少徽州其它几县的新客光顾,几乎每来一位,婺源网友总要发出专帖表示欢迎。婺源网友与他们结下温馨的情谊并有往访、会面——正是胡适那句“我是安徽徽州人”使我们在类似的乡情中走到一起了。说类似,是指同受徽州文化熏染,一方风土养一方人,徽州文化的独特使“一府六县”人彼此认同,尤其是身在外地的学人。
由于种种原因,婺籍学人对家乡与徽州文化的怀念又较徽州其它县为甚。其一,“一府六县”中唯婺源被割出安徽。虽然笔者多次听现属宣州的绩溪人也在说“真的希望恢复以前的‘徽州’,把我们划入宣城是谁出的主意?!徽州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割她也就是撕开了徽州文化啊!”但,宣城总归是在安徽,文化与徽州差别相对小些;而婺源划入江西,使婺源人不得不硬着头皮经常要与一直关系不太和顺的周边江西的德兴、乐平、浮梁人打交道,崇文尚德的婺源人无法驱除自身心底对彼方悍武民风的反感。徽州文化入骨入髓,婺源孤零零挤在赣文化的最东北角上,象一个书香门第的闺秀被强行嫁到山野,倍感失落!或许“不该”如此比喻,但婺源学人心底这种亘久的感受并不会因为“不该”而消失。其二,由于行政归属改易,近二十年今黄山市为推进旅游业,但又防止游客进入婺源造成财源流入江西,故而极力宣介徽州文化时总是有意撇开婺源;另一方面,江西也为推进旅游业,在努力宣讲“赣文化”时显然又不可能说到实属徽州文化的婺源——婺源似乎成了文化的孤儿!其三,解放后中国忙于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问题,文化建设一度未能顾全,而一系列极左运动又史无前例地摧残了传统文化,婺源孔庙、文公庙与众多宗祠、古迹被毁,更致命的是失去了教育机会的整整一代婺源人对历史陌生,甚至不少青年已经不知道婺源在文化上的血统;改革开放唤回了教育的新春,但经济建设中心决定了人文学科重视度相对减弱——这完全正确,然而对于婺源民众在历史文化上的补课毕竟是不利。现在网络时代极大促进了沿海文化渗入内地,对尚未找回“本根”的婺源文化建设又是一大挑战:婺源后人也许纷纷“洋”味十足而于本土“书香”了无,乡土民俗虽大致犹在,但文化(狭义)上已出现脱节,“书乡”之名以当代视之,多少显得虚空……如此种种,使得现在的婺籍学人追省婺源昔日文化的辉煌与归属,一些人深深怀着文化薪传之使命感、并高度重视宣扬婺源在文化上的血统。前述旅外婺源学子自费办那些网站,也无不特劈《徽州文化》的专栏极力宣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割不断的徽文化乡愁与返徽情结在婺籍学人心底悠悠长存。如前文提到的现、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婺源下溪头人程门雪,自称“皖南程氏”。笔者所在学院也有一位教授,我以前只知她是安徽人,后来偶然见到一份档案才吃惊:原来她是婺源人,自署“安徽婺源”!另外,公安大学有一位婺源籍老教授,更一直在致力于“婺源返徽”事业。
新华社湖北分社老乡余先生叹曰:“我是流浪在他乡的徽州婺源人,最愿和徽州人为友。背井离乡,东奔西走,何曾一刻忘了我们的婺源,徽州的婺源,美丽而伟大的婺源。今日我们只能在文化上、精神上把婺源归于徽州,何人何力才能让婺源重返徽州版图?自我介绍时,声称自己是安徽婺源人,然后解释一番,在徽一千数百年,在赣数十年。解释真是何其别扭?徽州,我们的故乡!”一家日报记者婺源籍吴先生深有同感:“ 在江西我一再强调我们婺源历史上属于安徽,我声明我不愿做个江西人,遭致的当然是一片嘘声;在外,更要解释一番,但终究让人无法理解。” 婺源思溪籍一人士也对老乡们说:“希望重新统一徽州的理想早日实现!”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另有一点笔者顺带说明:古区名“徽州”被改作以旅游胜地命名的“黄山市”,这或许是打经济算盘的决策;可是中国的秀美名山众多,而类徽州这样极具人文内蕴的的古州府却能有几个?这一块土地最最独特的是人文而非自然!据说不少有识之士已经颇为反感,兹表婺源籍学人于此的鲜明态度——婺源人盼望返归的是“徽州”,而非“黄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