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发表于 2011-9-17 21:31:03

山西灵石王家善行乡里。

  王家从经商到为官,家资渐丰之后,是鉴于世态仕途之炎凉?还是功名富贵之趋使?反正从此便重视振兴家道,恩泽乡梓,善行宗宗件件,颇受四方称颂。于是也就齐名于两渡何家、夏门梁家、蒜峪陈家,而一起被尊列为灵石四大家族了。   
  首先王家在修祠堂、筑坟茔、编纂家谱的同时,对本族老小甚是关爱,即非同胞手足,也不违常情常规。据现存属火土二派的《敦本堂规条》残碑所记,族内鳏寡孤独及其幼稚残疾,凡不能自养者,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每年冬季三月、春季二月期间,以及死后殓葬事宜,均有定额赈济,可见族内之义仓是为了雪中送炭。   
  至于日常往来相互照应者,大小事从来不乏其人。早年不少在天津从商的人对村里前来求助者,无不鼎力相帮,求职者力荐,外求无 望者留本号,上进者力奖,有错误也敢训教,有孤儿寡母生活艰难者,有人见情,便把孩子带出去谋生。有人因吸食鸦片而卖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仅受到指责,而且孩子还会被赎回来,后来又被带到天津学徙做生意。很长时期内,族内某家衰困,族人争相救济;某人间忽乖谬,老小竞相劝诫。如此高风盛德,以至直到今天还成为后辈中一些人的谈资而示美于人。   
  王家对乡里县内之公益事业也甚是热心,不遗余力。静升村有唐宋元以来的庙宇等诸多古建筑,如文庙、红庙(八蜡庙)、后土庙、关帝庙、三官庙、商山庙、龙王庙、极乐庵、文笔塔和龙门壁等。就尚存的碑碣和钟磬看,王氏姓名屡屡可见,他们或捐助银两、或督工建造、或撰写碑文、或刻石记事,都尽过一份心力。尤其是十四世王斗星,于康熙十四年重修文庙时,既出巨资,又作督监,更买地改路作百年之计,留至今日,仍令人瞩目。难怪当时知县就曾为之挂匾,彰其“功在尼山”,并立碑记传。
  王家十三世王佐才曾在柏沟村办义学,为教师薪水之需,他在该村特买地20亩资助。十五世王梦鹏则办义学于本村,他去世后,其子王中极继承父业,扩建义学,增修房屋23间,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直至民国初年,该校以“启蒙小学”为名,仍招生授课。据说县内第一所女校,当时也在静升,是秀才王子敬创立。此外,康熙六十年县城学宫遭洪水淹没之后,先是王家十五世王麟趾出资复建,之后王麟趾之孙王喜又再次修葺。而十六世王中行除捐修学宫外,更于乾隆五十三年在县城修建了“会文馆”,专供文人学士聚会切磋。此举即使就在当今,人们也都会因其看重文化而倍受称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灵石王家善行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