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手枪趣谈:“撸子”与“曲尺”。
在旧中国,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既懂外文又熟悉枪械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在军队中也是如此。面对那些纷繁庞杂的国外进口枪械的名称时,人们往往无所适从。但中国人自有办法。他们根据不同枪械的特点,分别起上一个不同的绰号,既朗朗上口,又形象好记。这些俗称往往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传统印迹,而且不乏中国式的幽默和智慧。看过电影《小兵张嘎》的朋友,对片中反复出现的“撸子”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撸子”一词在国内使用的广泛程度可与“盒子炮”齐名,许多革命前辈在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时,也都往往用“撸子”来称呼他们所用的手枪。那么,“撸子”到底是什么枪?为何称为“撸子”呢?
以前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撸子”是指德国制造的卢格P08手枪,“撸”就是卢格(Luger)的音译。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P08手枪又称M1908式巴拉巴鲁姆手枪,是奥地利人乔治.卢格在M1893式博查特自动手枪的基础上设计的,由于结构复杂、制作精良,导致价格昂贵。因此二战中卢格手枪只属于高档的收藏手枪之一,流入国内的数量就更少了。加之与当时国内流行的7.65x17毫米手枪弹不通用,以及价格上的原因,该枪始终没能成为国内手枪的主流。从目前国内所保存的实物来看,其中多数是短枪管型(枪管长100毫米),长枪管型(有140、200毫米两种长度)不多,口径有7.65毫米和9毫米两种。同时,各种P08手枪上面并不标有“Luger”字样,根本不可能从译音上与“撸子”联系起来。
《小兵张嘎》中的两支“撸子”,实际都是勃朗宁M1900型手枪。这种手枪当时被称为“枪牌撸子”,此外还有“花口撸子”等,它们都不是卢格P08。可见,“撸子”,的称谓并非是来自德国卢格P08手枪。
实际上,“撸子”不是指某一种特定手枪,而是一类手枪的统称。因为解放前国内所使用的手枪种类非常繁杂,普通百姓和一般军人只好根据外形将它们分为三大类。毛瑟或仿毛瑟“盒子炮”以及各种转轮手枪各占一类。剩下的各种自动手枪虽外形比较相似,但明显有别于前两者,所以后者统统被称为“撸子”手枪。总的来说,“撸子”手枪以7.65毫米左右口径的居多。由于体型较小、轻巧精致,当时只有高级军官或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才能配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撸子”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嘎子费尽心思想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撸子”的原因。但这些手枪型号、国别、自动原理和口径各异,统称为“撸子”仍会造成混淆,所以人们又在“撸子”前面加上各种限定词,以区别那些名目繁多的自动手枪,如有的加上国别牙口生产厂商的名称.有的加上其主要特征。前者如“德国撸子”或“马牌撸子”,后者如“花口撸子”等。
“撸子”的叫法只限于北方地区,南方一般不这样称呼。“撸”字本身就是北方话,本意是指“快速地拨动”,“撸子”则因“撸”这个动作而得名。“撸”字包含两个动作。其一是指出枪。因为“盒子炮”和转轮手枪体型较大,有情况时先得把枪从身上“拔”或“抽”出来,动作较多、速度较慢,而“撸子”相对要短小精悍许多,只要一“撸”就掏出来了,体现了这些手枪反应快、出枪快的特点。二是指上膛。这些自动手枪使用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必须用手向后轻拉一下套筒或枪机,以便让枪弹上膛。只要一“撸”手枪便处于待发状态,这和转轮先扳开机头的动作有着明显区别。以“撸子”来命名此类自动手枪,只一个“撸”字便把其特点囊括概尽,其中的妙处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撸子”应该是那些弹匣在握把内、只要拉动套筒或枪机就能上膛待发的自动手枪的统称。
还有些人认为“撸子”只是指那些枪管包纳在套筒中的手枪,其实也不尽然。有些手枪尽管采用外露式枪管,但也被称为“撸子”。比如一些地方把南部“王八盒子”手枪叫“鸡腿撸子”,这是因其枪管细长,加上木制枪柄相对较大,倒过来看时外形有些像鸡大腿。另一个例证就是上文提到的卢格P08,在河南一些地方被称为“罗锅撸子”,其原因是该枪独特的肘节式闭锁原理:开 锁时后肘节向上转动,通过铰链轴带动前肘节向上拱起,突出在机槽上方,就像是枪身上方长了一个“罗锅”(驼背),故而得名。
另一点和通常所认为的不一致的是,“撸子”并不全是指微型手枪,有些大威力军用自动手枪也称作“撸子”。如作为美军制式装备长达75年之久的M191l/M1911Al型0.45口径手枪,都被称为“大眼撸子”,其名来自其巨大的枪口及较“壮”的体型。
南方地区一般将枪管包纳在套筒内的“撸子”手枪称作“曲尺”手枪。“曲尺”本是木匠所用的一种测夹角的工具,而自动手枪的套筒和握把非常类似一把打开成一定角度的“曲尺”的尺身和尺柄,因此得名。“曲尺”的称呼直到解放前才有,当时最常见的是“航空曲尺”,即美国M1911型手枪。据说缘于最早成批进入国内的M1911手枪是由美国空军飞行员们带入的。时至今日,香港、台湾等地区仍有以“曲尺”指称自动手枪的习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