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伏击战打死日军少将9人,佐级军官99人。
许多看过热播电视剧《亮剑》的人,都会对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个虽以虚构人物李云龙指挥的战斗故事,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1943年10月,正当敌酋冈村宁次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129师386旅16团部队在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将军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将军的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部精心组织的所谓“皇军军官战地观战团”,在我军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精彩夺目的战斗活剧。
敌酋新战术东京组团捧场
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纠集日军第69、62、37师团和伪“皇协军”第1、2师等部共3万余人,对我太岳根据地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残酷大“扫荡”,企图一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围歼我军有生力量。冈村宁次这个被日寇誉为三杰之一的刽子手,鉴于其以往发动的历次扫荡均被我抗日军民粉碎的经验教训,在这次扫荡中精心策划制订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新战术——“铁滚扫荡”。
他将全部兵力分三线摆开,第一线兵力以日军为主,配属部分汉奸特工队,采取分路合击战术,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第二线兵力由日伪军混编而成,实行“抉剔清剿”,在我根据地烧毁村庄,抢掠物资运往敌占区;第三线兵力仍以日军为主,负责分散“清剿”,捕捉我突围小股部队和零散人员。
敌人将整个作战行动称之为“大滚”和“小滚”。“大滚”即先由北向南横扫,将我军挤压到黄河北岸予以全歼,尔后再由南向北滚扫回来,歼灭我可能突围的部队;“小滚”是担任“抉剔”、“清剿”的部队,每天前进20公里,再后退5公里进行反复清剿”。为防止我军突围转移,敌军还在我军可能突围的地区构建了多道严密的封锁线。
冈村宁次对自己的杰作自鸣得意,特将这一新战术命名为“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亲自担任了这次“铁滚扫荡”的总指挥,同时命令日军第69师团师团长清水中将为前线总指挥,并派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亲抵临汾督战“指导”,叫嚣要通过此次“扫荡”,彻底摧毁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剿灭我军主力。
他还向东京大本营夸下海口说:“要迫使共产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即亡!”并声称他将在太行山区建立一个“山岳剿共实验区”。日军大本营原本对冈村宁次在中国战场的连连失利颇有微词,对冈村推出的这一新战术虽谈不上十分欣赏,但也乐见其成。为了给这位冈村大将给足面子,大本营还特地从中国各战场抽调了120余名中队(连)以上“优秀”军官,加上“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的学员,组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皇军军官观战团”前往太岳前线,实地观战见学“铁滚扫荡”的新战法,也算是给冈村建立“剿共实验区”“捧捧场子”。
早在9月中旬,我太岳根据地就通过秘密情报站获得了日寇即将发动大“扫荡”的准确情报。9月20日,太岳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发出紧急指示,号召全体军民立刻行动起来,坚壁清野,破坏交通,在敌必经之路埋设地雷,以英勇顽强的斗争彻底粉碎日寇的大“扫荡”。
10月1日,日寇对我根据地的“铁滚扫荡”拉开了黑幕,我太岳区全体军民立即投入了紧张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之中。我军各主力部队首先在内线以积极灵活的作战,不断打击迟滞敌人的“扫荡”行动,随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摆脱敌人,转移到外线敌占区狠很打击敌留守部队,使敌人首尾不得相顾。我各县区武装则以班排为单位,采取分散游击战术,掩护县区机关和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
10月3日,日军在由北向南“滚进”中遭我洪赵支队层层阻击,在伤亡数十人后刚刚拉起包围圈,我军却经小路巧妙地跳出包围不见了踪影。同日,我38团主力在阻击“滚进”之敌时遭到敌伪军的合击,我军与围攻之敌奋战至半夜,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成功“消失”在灵空山区,使日军围攻部队在茫茫黑夜中进行了一番自我“血战”。
5日,我59团在渡口伏击了南下“滚进”之敌,击毙日军近百人后乘夜突破了敌军包围圈,使日军突然失去了“围攻目标”。
11日,我25团主力遭敌合围,我军与敌军激战半日后再次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合击点,使日军合围消灭我军的企图频频落空。冈村宁次寄以“厚望”的“铁滚扫荡”刚刚开场就连连碰壁。
10月17日,当敌人的“腹地扫荡”部队“滚进”到临屯公路两侧时,我太岳军区司令部突然接到了临汾地下谍报站送来的一份紧急情报。对敌谍报工作是太岳解放区的一大优势,其触角已伸到敌人的核心内部,我出色的情报战使日军经常干吃“哑巴亏”。
解放后曾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的李懋之将军在以后的回忆录中记载了我军捕捉的这次战机:“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长刘桂衡半夜收到临汾传来的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百余人,还有军官学校学员共180余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由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率领,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次的军事杰作。”“情报科刘桂衡科长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报告给陈赓司令员。陈赓当机立断,用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在临汾附近的386旅旅长王近山带领16团秘密转进到临屯公路西端设伏,一定要彻底消灭这个‘观战团’,不能让他跑掉一个,并指示要速战、速决、速撤。”
战将抓战机果敢虎口拔牙
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是红4方面军出来的一员猛将,打仗素以“猛扑、猛冲、猛打、猛杀”四猛而闻名,曾被敌我双方指挥官戏称为“王疯子”。他带领的16团是我129师386旅最善打近战、夜战和伏击战的部队,红军底子多,人员战斗素质强。抗战初期,这支部队在陈赓司令员率领下转战豫北和晋南平原,在响堂铺和香城固歼灭过日军的精锐部队,恨得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提出一个口号:“专打386旅!”通过与日军长时间作战“磨合”,我16团指战员早已摸透日军欺软怕硬的脾气:我越勇猛、敌越“拉稀”,我越猛冲,敌越害怕。
此时的王近山正奉命率领16团赶赴延安扩编部队,以对付日寇可能突破黄河防线,对我陕甘宁边区发动的进攻,同时还要“应付”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进攻。10月22日,王近山带领部队从长子县横水村出发,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的封锁线,到达了洪洞县古罗乡的韩略村西南地区。韩略村是临(汾)屯(留)公路上靠近县城的一个村庄,其周围敌人的据点密布,处于敌寇统治的核心腹地。然而就在敌人的“王道乐土”上,我们党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组织了民兵武装,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部队一到,老百姓就热情为部队烧水做饭、站岗放哨、封锁消息,使周围据点里的敌人始终蒙在鼓里。
接到陈赓司令员十万火急的电令后,王近山立即找当地党组织了解敌情。地方党的同志向王近山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敌情动态,并补充说,目前敌人的机动兵力都抽调到根据地腹地“扫荡”去了,这里没有大的兵力可以调动,正是打击敌人的绝好良机。
王近山从汇报中又得知韩略村西南一带的地势十分险要,公路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易下不易上,是打伏击的理想地段。于是当即决定:就在韩略村附近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吃掉鬼子的“观战团”。
然而定下这个决心也是有很大风险的:韩略村离敌人县城很近,在敌人眼皮底下打敌人的宝贝疙瘩“观战团”,敌人必拼死前来救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或走漏消息,则敌人迅速赶至韩略村后我军“不仅无便宜可捡,而且还要面临被敌合围极大的危险”。
但王近山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刚毅性格决定了他只要有战机、有缴获能“发财”,即使困难再多,他也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王近山在韩略村打伏击战的决心,得到16团几位领导的一致赞成。
经过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民仅以伤亡50多人的代价,取得此次伏击战的胜利。180多人的日军“军官观战团”,除两个“学生官”钻在公路下的狼窝洞里得以逃脱外,其余全部葬身于韩略村南的公路道沟之中。
上午10时,我参战部队刚刚撤离战场,随之而来的5架敌机便飞临了战场上空,但所能看到的只是13辆被烧毁的汽车残骸和180多具奇形怪状的尸体,最后只得像发疯般地乱投了一阵炸弹之后怏怏离去。此次战斗,我军缴获手枪60余支,战刀100余把,步枪60余支,轻重机枪6挺,烧毁汽车13辆。
战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和我谍报站的消息证实,这次伏击战,被我军打死的共有敌少将级军官9人;大中少佐级军官99人;“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6中队学员60多人;汽车司机15名。日寇哪里料到,当其临汾的“扫荡”指挥部正在电告东京“观战团”已抵达太岳战区观摩“赫赫战果”时,这个“观战团”还没有走到战地就全军覆灭了。
韩略村伏击战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鬼子临汾“指挥部”闻讯惊得慌了手脚,急报其华北最高司令部。敌酋冈村宁次得知消息后顿时暴跳如雷,他的“铁滚扫荡”的好戏刚刚开场,前来“看戏”的“观众”却没了,这叫他如何收场?他痛心疾首地嚎叫:“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一股共匪!”于是,他把担任战地支援的6架飞机,全部调来追寻“共匪”的踪迹,在韩略村附近各村滥炸了一通,并从“清剿”安泽、沁源、翼城等县的日军中抽调了几千人,星夜赶来合击我军。
然而如此一来,敌人的“扫荡”兵力被分散,部署被打乱,冈村宁次亲手策划的“铁滚扫荡”像一幕自我嘲讽的闹剧,不得不提前结束。那些被调来合击我军的大批日军,也被我军拖得疲于奔命,结果一无所获,空受了多日的风霜之苦和奔波之累。而我军在王近山带领下,利用夜暗分三路成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迅速挥师西去。
据史料记载,战后,冈村宁次恼羞成怒,在内部大搞“整肃”,将清水师团长予以撤职,将驻临汾伪翼宁道道尹罢官摘去了“乌纱帽”。对战前当“睁眼瞎”、战中不敢增援行动缓慢的韩略村及周围据点的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盛怒之下,将守军中队长予以枪毙,并把负有直接责任的小队长砍头向天皇“谢罪”。其余日伪军大小官儿均被打了一气耳光,可谓人人“有份”,个个鼻青脸肿。
这次成功的伏击战,我军在敌人的巢穴附近,以几百兵刃一举歼灭日军精华的“皇军军官观战团”,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战斗的重大胜利受到八路军总部的专电表彰,我临汾情报站也受到了特别嘉奖。
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在1944年1月3日发表专题文章,称赞129师386旅16团部队全歼日军服部直臣少将为首的整个“军官战地观战团”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在敌占区伏击战的光辉范例。”那位躲在峨眉山消极抗战的“蒋委员长”,此时也言不由衷地发来了电报,对王近山这位从黄安走出来的老对手表示“嘉奖”。
王近山率部转战到达延安后,受到了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王近山的手说:我早就听说四方面军有个“王疯子”,了不起啊!革命就需要这样的疯子!毛主席表扬了王近山勇敢果断,在韩略村抓住战机打了个漂亮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