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晋有无子嗣辩。
宗敬是太子晋的后裔,几乎所有的王氏族谱中都将其列为二世祖或受姓始祖,这也是王氏的共识。但历来总有人怀疑,太子晋是否有亲生儿子?持怀疑论者的观点是:第一,太子晋早逝,不太可能有儿子;第二,从他患的病“色赤白,火色”来看,这是一种肾衰竭的病,几乎不可能生得下儿子;第三,宗敬是其“嗣子”, 嗣子是指无子者以近祠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嗣,称“嗣子”,可见,宗敬并非太子晋的亲生子。关于宗敬的出生时间亦可推断出来。
这些怀疑是无根据的臆断!可以从一些史料来予以推翻。
一、驳早逝无子论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史载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朝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
周灵王二十年,晋平公曾派大夫叔誉和师旷朝周,並见到太子敬。周灵王统治的时期,周室式微,如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象晋、齐一类强大的诸侯国,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朝周,更不会派出叔誉和师旷这样的重臣专门去看望一个小孩子。这不证明这一年子乔举行加冠礼并立为太子吗?由于子乔为晋姬所生,取名为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古代男子加冠以后就可以结婚生子,太子晋的死亡是三年以后的事,三年的时候内生二个儿子,並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以太子晋早逝就无子的观念是不成立的。
二、驳肾病无子论
所谓太子晋是肾衰竭不能生子的论断,其根据来自于《逸周书•太子晋解第六十四》。
在《逸周书•太子晋解第六十四》中有这样的纪载: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当时而不伐,天何可得?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告吾。”
师旷对曰:“汝声清汙,汝色赤白,火色不寿。”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在这段文字有什么可是判断太子晋得了肾衰竭症呢?肾病无子论的根据是师旷的一句话:“汝声清汙,汝色赤白,火色不寿。”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论断。
首先,肾衰竭有急性功能性肾衰竭和器质性肾功能衰竭两大类。在肾衰竭发病前,并不会造成不孕不育。现代医学借助多种化验和仪器诊断手段(X线诊断、静脉肾盂造影、CT等)对肾衰竭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二千多年前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得了早期肾衰竭显然是一个神话。
其次,师旷並不是医生,而是一个音乐家、政治家,一位有丰富从政经历的长者,他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师旷又是一个盲人(自称为瞑臣),怎能看得见太子晋的面色赤白呢?所以根据师旷的这句话,也不能断定太子晋肾病无子。
那么,师旷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正是因为师旷是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老臣,从与太子晋的对话中,看出太子晋是一个有高超政治理念的年青人,其言论有清高迂阔,不能适应东周时期混乱的政局,所以讲“汝声清汙(通借迂)”。又从太子晋急切表现自已的观念中,深深地感受到子晋在表达自己的观念时,有不分场合,不计后果,嫉恶如仇的弱点,所以讲“汝色赤白”。“赤”表示言词激烈,“白”表示音词坦率。并不是讲太子晋面孔的颜色。所以根据来推断太子晋得了肾衰竭豈不是滑稽天下之大!最后师旷从长者的角度一音双关地提醒、警告太子晋“火色不寿”。就是你如不改复,照这样下去,你的前途是很渺茫的。
三、驳嗣子论
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此外还有继承、接续的含义。后来逐渐词义延伸,才有了过继的含义(见附录)。纵然个别家谱说宗敬是太子晋的嗣子,那也不能动摇宗敬是王子晋继承人的地位。即使宗敬是从宗族过继而来,也不影响其有后;虽然亲子与嗣子的血缘有区别,但在世系传承关系中有相同的资格,就算宗敬是太子晋的嗣子,但他已从亲生父亲中“出嗣”,就应该是太子晋的合法传承人;对于已故先人的世系传承,必须按宗法关系来确认。实际上,太子晋己于灵王二十二年被废,排挤出周王室的世系,又有谁来给他立嗣呢?
根据上面的一些史料,太子晋的子嗣是宗敬是不容怀疑的。
壬辰正月义门后学王通敬述
附录:
嗣,汉字释义来自《百度百科》
动词
(1)(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从册,从口,从司,司亦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口头命令。司,世代从事某专业。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3)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4) 继承;接续 。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6) 过继 。如:嗣母(继母)。
(7) 通“司”。主持,掌管 。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名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5) 姓。
形容词
(1) 次,第二的 。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2) 又如:嗣岁(来年)。
副词
接着,随后 。如:嗣后(自此以后)。
通假字
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