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发表于 2012-2-8 10:12:21

西夏能立国的原因。

  西夏的上层党项人来是羌族的一支,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有着一贯重用胡人习惯的唐朝皇帝经常使用这些党项人来对抗吐蕃人,后来唐僖宗时,已经为唐朝夏州节度使的拓跋思恭(当时党项部首领)因为收复长安、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而被赐姓李、封夏国公;拓跋思恭及其后代由此改姓李,拥有了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盘的藩镇势力,成为当地最大势力。
  到了后来五代十国时期,夏州李氏(拓跋氏)采用无论中原王朝何人皇帝都称臣的方针,以换取李氏对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中原王朝皇帝这种爱面子、但丢失实在的所谓万国来朝实在是愚蠢不堪),进而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经过200多年建设,李氏拥有的地盘不仅有肥美牧场、青盐(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这里多说一句,不要小看青盐,在当时制盐业落后的时代,青盐可是上等的盐,据说中原人用来刷牙美白牙齿用(家境不好的人据说还用不起青盐),当时的青盐可以当做硬通币使用,而牧场可以建立骑兵、农业种植区(靠近后来夏宋交界地区);可以说,夏州党项是有兵马和钱粮势力相当大,后来李元昊之所以能建立西夏,跟其这些有着密切关系。
  到了宋时代,夏州李氏依然向宋称臣、每年送去一批战马且允许宋派文官管理部分县(按照网友们的说法是,宋羁縻夏州)。宋太祖先是忙于削夺开封附近的藩镇兵权、用来建立国家军队禁军,对于更加遥远的西北党项没法顾及而给予“许之世袭”。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和辽国有过交锋后,发现在此前一直所向披靡的宋军步兵,面对契丹骑兵有些吃力,于是就向着建立自己的建制骑兵,就把眼光转向实际控制另一个天然养马场——夏州李氏控制的西北地区。于是,宋太祖赵匡胤就决定向西迁都洛阳或者西安(此举一方面是看到开封无险可守,一旦外敌来犯比较危险,想找一个有险可守的地方作为都城,另一方面是更加接近西北便于控制西北),并且修通往西北的路,积极准备将羁縻的夏州变成实际控制;然而迁都遭到赵光义(当时在开封势力相当大)以及家产在开封的文官极力反对,后来赵匡胤英年早逝,没来得及实施。赵光义继位后,和辽国契丹交手几次后,也明白了骑兵的重要性;同时又看到了南方以及附近的藩镇的兵权已经被削除,就把眼光投向西北。982年,赵光义找了个借口要把李氏亲族全部招到到京城开封,准备根除这个西北最大盘踞势力。然而,当时党项首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有先见之明,深知一旦入京就再无翻盘机会,就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显然,宋朝上下低估了李继迁的能力,没有继续追击和关注李继迁,李继迁通过和当地豪强联姻的方式(娶多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壮大了自己势力。在985年,李继迁联合当地势力诱杀北宋驻守西北的将领曹光实,随后乘机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又通过向辽国“请降”来拉拢辽国对抗宋,辽也愿意宋西北边疆出问题,所以就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赵光义大怒,曾派兵去打击,但没能胜利;再次准备用兵时赵光义就驾崩了。宋真宗即位,由于面临辽国南下压力,不得不对李继迁采取缓和行动,在得到李继迁继续名义上向宋称臣的情况下,默许李继迁实际控制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等地。后来,乘着宋辽对峙,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西北重镇灵州、凉州,截断宋朝通往西域的商道,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宋的军力建设。可见,此时李继迁已经实际脱离宋独立了,只不过没有公开立国而已。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即位,选定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同时继续执行向宋辽称臣、以迷惑宋辽的方针,以便宋辽不来干涉自己积极向河西走廊(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不仅适合放牧,而且适合种植粮食)发展,李德明率兵南击吐蕃、西攻回鹘;由于宋辽相互盯着对方,故而让李德明再一次有机会大大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此后,李元昊即位,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文武官员和一套制度,在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敦煌)、肃州(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后,于1038年宣布脱离宋的藩属地位而自立,建立大夏(西夏)。从社会经济的特色来看,西夏是农牧并重,是一个典型半游牧、半农耕封建社会。
  从上面西夏的建立来看,其之所以能立国,有一下原因:
  1、从历史根源来看是唐朝过分重用胡人的原因
  唐朝的皇帝历来有重要胡人的习惯,从上面西夏来源来看,显然是唐朝皇帝给了夏州李氏(拓跋氏)很大权力,使得游牧社会的党项人部落有了大量可以耕种的土地,从而在那里生根了;而后来五代十国的割据导致了中原王朝根本就没精力关注更远的西北,当夏州李氏采用称臣的方式的时候,由于当时中原各派在争夺,这些好面子胜过好实惠的中原王朝帝王一个个都同意了。这样就给了夏州李氏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的时机。
  2、现实原因来看是夏州李氏抓住了宋辽对立的机会
  宋辽对抗,使得当时有能力在夏州李氏相对较弱小时,有实力灭西夏的宋辽没法关注西夏,而给了夏州李氏机会。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夏州李氏大力发展开拓西部,尤其是灭到西夏西面一直敌对关系的一个回鹘部落(好像叫做甘州回鹘),甘州回鹘是位于党项人和吐蕃人之间的一个效果,曾经辖有瓜州、甘州和凉州等地,所辖之地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和战马,是西域诸国和宋之间进行贸易的必经之路;而甘州回鹘由于实力弱小担心被夏州李氏所灭,一直向宋示好希望宋来制衡党项人;这样只要甘州回鹘不被灭掉,那么必然就是安插在西夏背后的一把刀,对宋朝时非常有利的。然而,可能是因为辽国压力的原因(也许还有宋朝上下不够重视),在党项人大举攻击要灭掉甘州回鹘的时候,宋居然没有大举进攻西夏以迫使对方回援而保住甘州回鹘,使得甘州回鹘被西夏所灭,从此西夏基本上无西部后顾之忧。可见,宋辽对峙给了西夏立国的机会。
  3、辽国(或者说北方的游牧社会势力)不希望看到宋灭西夏
  纵观整个北宋历史,和宋打战最多的反而是西夏,而不是辽,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帖子再讲。宋和西夏打得顺利的时候,只要辽国不是国内发生内乱或者后期女真部落崛起拖住后退,辽必然在宋辽边界搞事情,迫使宋不得不从西夏撤兵,从而让西夏有了喘息之机;这也是后来宋积极联合金灭辽的一个原因,对宋而言,辽实在太可恶了。而辽为何这么维护西夏呢?虽然说李元昊建立西夏的初期,西夏和辽还大打一场,那因为西夏要自立(为了对抗宋,李继迁曾经向辽称臣),而辽也想着控制西夏从西北方向在对宋形成压力。李元昊打败辽后,契丹贵胄发现既然没法灭掉西夏,不如让西夏这股祸水引到宋那边去,绝对不如让宋灭了西夏。因为如果宋灭了西夏,不仅少了一个制衡宋的力量,而且还让宋获得西北大量马匹和骑兵,从而将步兵为主的宋军变成步、骑组合,那样将大大增加宋的军力,对辽国显然不利。
  后来灭辽取而代之的金也是如此,保住西夏也是金来攻宋的一个原因。辽被金灭后,西夏又向女真金称臣,并将逃到西夏的契丹贵胄交给金;可见,金和西夏必然有交流,从而知道了宋的主力都在西夏这边,所以说什么“宋背弃盟约,收留辽国旧将”等,不过是金攻打宋的借口罢了。即使没有这些借口,金依然来攻宋,一方面金要趁着宋主力远在西北之际,来捞取好处,另一方面不要小看金的眼光(当然更可能是北地汉人士人和投降的辽国文官给出的分析),通过宋和西夏局势(1119年宋打败西夏军,再度逼近西夏首府银川,而宋继续在打压和策划如何灭西夏),金上层也看到一旦西夏被宋灭后,有了西北源源不断马匹和西北各部落组成骑兵的宋,对于金的威胁是明显的。所以金就乘着宋主力远在西北的时机,南下突入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一举摧毁北宋司令部。从而救了西夏。
  所以说夏州李氏之所以能从宋的羁縻藩镇势力立国建立西夏的原因,历史根源在于唐皇帝的重用胡人政策,而现实最大原因在于宋辽对峙给了机会。当然了,也不否认,夏州李氏几代人的努力和能力非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夏能立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