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府泗阳县王氏族谱谱序。
王氏初修谱序(一)闻之根深者木茂,源远者流长。家之有谱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所以光耀前人,昭兹来许者也。
王氏之先始于两晋,代经几易,家历数迁。其间杰士伟人悉载史策。暨宋代祜公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其后果如其言,此三槐之所由昉也。
自始祖连三公由江左迁桃(即今泗阳),二世祖理情公由柴林而迁灵城之河北,立夫、子政公迁县镇之东南,其后支分派别,散处五乡迄今数百余年,不惟远祖难稽,即近支亦难悉考,若今再不创修,胡以贻厥孙谋,佑启后人乎?是以族众缮稿捐资力成其事,以示木本水源之意耳。
盖尝论之士生三代后孝友睦姻之行不书于州党,而古人之六行之贵谊渐即沦亡,惟此创修宗谱一事犹是敬宗睦族之遗。独惜世人漫不经心,每谓区区记住何关族谊之重轻,故往往置为缓图而不以为急务者也。礼曰:社稷宗庙之中不期敬而敬,墟墓之间不期哀而哀。人之天良掩于自私自利,日即于愚顽,苟其有所感触,则亦犹是圣贤之心耳,虽云散星居而为之,欣以身之所自处与其同出而为从为再从以暨无服之人,即运至愚莫,不知与吾身有相联相属之意,各致其亲爱之情,为由斯道也,孝友睦姻之行将自吾心之不容己者,愈推而愈广矣。
苏明允云: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非虚语也。兹特从溯源汇成一帙,上敬祖宗,下联族姓,俾后世子孙审于亲疏厚薄之分各致其亲亲长长之意云耳。
皇清
光绪
壬寅岁
同族
公
撰
(二)
后来国之有史也,所以纪一代之兴衰,明一朝之得失。记事纂言褒功崇德俾后人阅之了如指掌,国史有然,家谱亦何不然?然而有难焉者,或值时势之艰或虑资财之绌,欲修而未克,竟修如吾族之谱,良可慨已。
吾七世祖天寿公恐年湮代远,支派难分,慨然以创谱为己任而草稿虽创就未剞劂。虽曰:特时势为之,实赀财限之也。迨吾十三世伯鸣歧公年老有志,欲继前人所未逮,无如适当同治初年凶荒相继,予时冲龄不能记忆。吾父秀峰公尝为吾言之。吾每念及此未尝不欲继先人之志,然自教读馀间,蒙谕乡董事烦琐久怀创谱之志,可恨未遇同族之人。不谓八月间有族祖历山公,堂叔茂亭相商修缮之事,吾特起县面遇族叔价臣、族弟继业、步洲、瑞祥,谈及此事皆与我心有戚戚焉。由是新陈二载,自备川资,每日奔走不辞劳苦,旷子弟之功课,负己身之修为,俄闻县试定期,首夏复会,伯叔诸兄遂成其谋焉。
呜呼!自愧无才不克胜任,幸此事既成,庶吾伯鸣歧公之志可以继,天寿公之志可以继矣。特是谱虽告竣而祠未逮,先灵无以享其祭,后世无以尽其心,岂不缺春秋之大典乎?使吾族有乐善者,慨然出巨款以助,是则吾之厚望也夫。.
时
光绪
壬寅
仲夏
上澣之吉
十四世孙
永清
薰沐
谨撰
(三) 从来帝王之贵,尚联九族之亲;世禄之家,亦重同族之谊。虽士庶远异,天潢而可凉薄寡恩反昧本支之义乎?此家之贵有谱,谱之贵宜修也明矣。
吾族自有元末红巾叛扰,始祖兄弟数人携家自江左来桃寄居黄河南北,已有详序又奚赘焉?第迁桃而居耕读传家,世安本分,善良继美,代有伟人。历数百年而瓜绵椒衍,子孙日见其繁,使无谱以纪之将支派淆乱,昭穆失宜,名讳无稽,尊卑莫辨,甚至同宗共祖之人视同行路,远派殊支之辈亲如一家,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矣。岂尊祖敬宗之宜,木本水源之谓也哉?
噫!昔先严昆山公创修草谱几费经营,讵意水溢扬工谱被冲没,嗣后二先兄谐之公更为继述,有志纂修,不料贼来西土,谱化风烟。
呜呼!谱牒未成而均已即逝,此枚之所为太息痛恨而不胜其隐忧者也。今幸年有半稔,安可偷闲,欲继先前之志,欲开丕后之基,使熟视无睹任其败而不思玉成其事,将何以慰先人于地下乎?于是邀族弟瑞祥、命堂侄德贤等以勷其事,按支稽考,数越月而草辑成篇。检阅之下,犹有祖宗之宗派而不知者,有祖宗之名讳而不知者,不几蹈数典忘祖之罪乎?枚为此惧,复考于众,上而征之,仅得祖世焉。即姑以世祖为始祖,晰其支派,稽其名讳而详识之,世以前悉无可考,俟访明而再为付梓可也。
时 皇清光绪28年岁次 壬寅皋月 既望之吉 十四世孙 廷枚 薰沐敬撰
(四) 粤稽历代以来,有国即有世系,考则所知终始也。夫家国一体,国有世系犹家之有谱系。吾族王氏紧何独无念及此而殊深抱憾。先严瑞之公在日,尝以此事嘱吾,余亦每念不忘。今将有志修谱追溯上世茫然若昧,然犹得诸传闻,两晋以前难考,两晋以后,惟宋祜公手植于庭瑞衍三公,此三槐之所由昉也。迨至明洪武年间,吾祖来桃及皇清阅数世晰居散,或被黄河之冲散,或遭捻匪之残伤,谱系无存,意欲创修,慨无稽考,商诸族众,只得以可追溯者登载谱中,其不可追溯者,且将略去,未免有过,第谱既修,俾后世子孙有所依据,似觉有功,不然即吾辈年深日久修谱时亦皆略去矣,可胜叹哉。族众曰:有功有过宜若无憾。然心犹难释然也,因当保甲捐务董事面议此事请示县尊,县尊云:“可,此正笃亲亲之意也。”族复请教两学师尊,师尊云:“此美举也。”遂赠一联,题谓:修好宗支,推广先人之至意;联芳族众,创垂后代以嘉谟。
迭奉褒嘉纂修益力会同族众沿门逐细登录,量各出谱费,集有草稿,付诸剞劂。吾心始慰,征族众襄纂赞不及此,如 此工程贤族众与有功焉,是为序。
时 光绪28年岁次元黓摄提格皋月上浣 十三世孙 价臣 永江 撰揖
十三世孙占元魁一
十四世孙子和万福汝霖雨村教之国风 仝赞
(五)
窃闻国之有史,犹家之有谱也。国无史则兴亡莫辨,家无谱则忠佞难分,家无谱则宗支莫定,此古今不易之理,人事必遵之义也。
粤稽我始祖自江左来桃历数世而子孙众多,或宦游于远地,或迁处他乡,其中难考。余于童蒙特尝以谱事商诸先严,严曰:“吾志久矣,但前被凶年之灾害,后经兵之蹂残,人丁散漫,谱费维艰,恐言易而事不易也,俟尔成人再为筹办。”未几,余也早年失怙,既叹生不逢辰,壮岁勤修未得名登科甲,此憾事,何日忘之?至卅年,因当保甲捐务董事,书不能读,业不能勤,又将谱事谋诸家叔永江、族兄永清继业、瑞祥,皆曰:“事美极矣。”余遂欣然色喜,曰:“光祖者在此,贻孙谋者亦在此,此非修谱之明效大验也哉。”余于刊谱之日酌酒相贺,宴会馀欢,遂拈笔以为序云。
大清 光绪28年 皋月上浣 十四世孙 步洲 敬撰
(六)人有族属犹木有本枝,水有别派,而源其始实出于一本。修谱者,所以合族属而敬宗尊祖也。幼在读书,尝聆祖父与亲友谈及谱事,谓谱克修而族之疏者亲,亲者愈亲,皆天真所流露也。入耳惊心,此事未尝一日去诸怀。奈中年微躯多病,有志未逮,幸族叔永江、族弟瑞祥倡修谱事,实获我心,嘱以莫惜劳苦,逐细载明缮稿副付刻,追思囊昔,不禁欣然有喜色。然而建祠可立而待春秋祭祀,上可以答先灵,下可以抒素抱,岂非有生之大幸事哉!
时 大清 光绪28年岁次 壬寅皋月既望 十四世孙 习久 寅揖
(七)太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每读至此,不禁三复而流连。想收族莫善于修谱,怀此以久,适逢县考,来县应试,会族叔永江,族兄步洲谈及谱事若有难色,谓吾祖自明洪武年间来桃及皇清历有年,所晰居散处,收合诚难。族又谓: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果坚,固自易。易试毕,返舍即以叔言对房叔秉桢、房兄美顺、庆元、锡元备述,俱欣欣乐办。矢以不恤勤劳,逐细载明绘稿付刻,果有成焉。幸甚幸甚,修谱无难,建祠必易,春祀秋尝载赓和会,左昭右穆,用展孝思,谱之为功,诚大以哉。
时 大清光绪28年岁次 壬寅榴月上浣 十四世孙 美贤 谨识
王氏重修族谱序(一)
谱,所以序世统事资周普也。周室分封,谱诸侯以籍,故子孙不失其序。秦汉而后,谱在世家,所以考世系溯支派而收其族也。
吾王姓,古之华胄,载籍可征,及来自江左亦已数百年,于兹代有闻人扇芬溢誉,惟年湮久远,谱系失修,天各一方,无从稽考,是亦一大憾事。光绪年间虽有初集修纂,但时殊势异,今已三十馀年,若不重修将何以示来兹而绳祖武。民国十六年,余返里视亲疾,知族叔子登、子祯、先严子泉公有重修之举,幸何如之!无如同年十月先严弃养,未几子登、子祯亦相继逝世,而谱事遂停。去秋,余返里授子心谦,室、族人复以续稿相商,余然其说。是时长二两房虽经就绪,惟散失不全,三房犹未着手,爰由德轩、德明、德同等沿门征稿,集有成编,因问序于余,余既叹德等之善继先人之志而有幸后世子孙数典不致忘租用述其概略如此。
民国22年季秋月十五世孙 培槐于金陵
(二) 族之有谱,所以光前裕后尊祖敬宗也。何者谱?普也。不计住居之遐迩,不论贫富之区分,贤愚之殊,普同一体,无少偏遗。
吾族之谱自光绪壬寅年复为整辑,距今二十馀载,生齿浩繁,宗支益盛,名字之多有益于旧帙外者,不可胜数。甚至孙同祖讳者有之,弟复兄名有之,同宗共祖之人视若行路,其故何欤?皆谱不重修之咎也。余因毅然而起倡议重修,商诸族叔子登、子征、房叔少夷、族兄植之、族弟德明、德同,蒙皆许可,力赞其成,佥曰:其所以敬宗睦者在此,后世贤裔,倘能善其志,时加修纂,虽沧桑变易,迁徙无常,无患也。但希甫兄时当农会会长,事如蝟集,无暇及此。嗣后游幕涟水县接充警备营长,文牍事更冗繁远不能逮。余所以草创谱稿,捐资刊刻,沿门逐户不辞稽查之劳,追本溯流,不惮再三考核,爰是修明谱牒,上以证一源之出,下以清万派所由,分俾敬宗睦族之心油然生焉。
忆昔十三世祖昆山公,创草本,溯源流。先严偕之公善继其志,所以水决扬工,谱被冲没。迄后胞叔占魁公矢志续修一载有馀,工方告竣。遐想其时,殆不知几费经营始成此美举也!所以木必敦本而成良干,水必浚源得为巨川,谱必重修而明大宗昭穆,方能永远不紊也。余之倡议重修,非敢谓光前裕后,亦聊伸光前裕后之意也欤!
时民国22年季秋月 上浣之吉十五世孙 希甫 永贤 德轩 永修仝撰
(三)《尚书》一卷悉载虞夏商周之事而国史彰焉;《毛诗》三百均纪列国歌谣之什而国风存焉。其后晋有《梼杌》,鲁有《春秋》,悉详于纪载。汉唐而下,升降隆替,扬清激浊,史馆如林,石室之藏足以汗牛充栋甚矣。家国一体也,国有史国粹以存;家之有乘,家声不坠。其达而在上也,当援司马公世家例,旗常钟鼓,炳若日星,即穷而在下,有一善之足录,一言之足法,亦当凭舆情以立传,以备輏轩之不逮。倘因循自误,坐昧前休,是夏殷之礼而杞宋无征,固非先人所以责我与,我之所以自责且将来又何以责后人也。
维吾王氏之先自周灵王太子晋受姓以来世居太原,至汉初元公避秦之乱,迁居琅琊,是为琅琊王氏之始。厥后威公后征仕霸复迁太原,是为太原王氏之始。其实皆出于晋公者,迨至于宋祜公为兵部侍郎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三槐之所由昉也。无如代远年湮,沧桑不一,变易无常,吾族宗祠家谱迭遭水患兵灾,遗之殆尽,至此难以稽考。惟有明洪武末连三公由柴林迁居灵城至四世仁厚公茔葬城内,载在谱册至今存焉,后由城北挑开六塘河,庄居北岸,地名王老庄。以后支分派别散处四方,至光绪壬寅年有十二世祖历山功、十四世兄占魁与吾协同赞襄遂创成家谱焉,今已二十馀载未修,恐篇章朽蠹,不免残缺,吾遂邀族弟子登、子祯、振邦、族侄德轩、房侄德爱、德富,并命子德烺、德衔远近搜罗,老羸名字尽行收齐,集有成编,付诸梓刊,未及半载谱事告竣。吾虽不才,创修宗谱均有成焉。后世贤裔三修谱牒更要则之。余今年七旬有二,翰墨早疏,缅想老谱前序以久,兹再拈笔以为序。
民国22年 岁次癸酉 季秋之吉 十四世孙 少夷 永清 谨撰
十四世孙作之 振邦 仝赞
(四)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亡莫辨,家之无谱则支派易淆。此吾族叔价臣公、房叔占原公于光绪壬寅年命侄子泉、子祯、子登、子荷、子美等各司其事,创修宗谱功莫大焉,惟吾教读羁縻未获同襄,抚心殊多抱憾,今吾有志重修,会同族众沿门登录,无一遗误,谱牒完全,吾心始甚稍慰。
遐想吾先祖于洪武末年由江左以迁皖泗,由皖泗以迁古桃,散处柴林湖西北地方。高祖讳士元公,茔建中央北首艮坤山,向有茔地二亩,宽十六弓,长三十弓。曾祖讳有让公,茔建中央庄东首艮坤山,向有茔地一亩,宽十五弓,长十六弓。吾祖父讳玉高公,于清乾隆年间偕同二叔祖讳慧玉包公、三叔祖玉天公乔迁李家口置田卜宅,克勤克俭,教子课孙,惟耕惟读,家道兴隆,子孙繁衍,后人幸福皆前人之庇荫也。
尤足记者,房叔魁纲公幼迁渔沟西乡陶治营生,现年八十五岁,所生二子,长子万宝23岁病故,其妻邵氏21岁,守节;次子万殊25岁病故,其妻时氏24岁,守节。均无子媳。其生平和睦,妯娌奉事翁姑毫无失德。一门两节孝,诚古今罕有也。纲叔于光绪己亥年禀请龙学院准予建坊锡以旌表“节孝双全”四字,彼因家道寒微,无力遵办,亦吾门憾事。吾于修谱之暇,酌酒相和,荣耀何极,遂秉笔以为序。
时 民国22年岁次 癸酉季秋 之吉 十四世孙 子端 万方 薰沐 敬撰
(五)原夫谱之肇修也,贾氏、王氏、欧阳氏,后世踵焉。今也兹甚,何也?以为水有源而派分,木有本而其叶茂,人有祖而其族蕃,此尊祖敬宗昔人之所以明世系也。使不有家乘以志之,将代远年湮,势必至改智为辅,改荀为中衍,改伍为王孙,而若者为昭,若者为穆,则一本万殊,安能辨晰详明不致紊乱而可考哉,盖吾族先人发祥本始于秦封太原,而后宋有三槐,历遭兵燹,虽草创有志,未逮而付剞劂。迨夫明鼎革清鼎定,祖居泗邑之南鄙有王家塘、王家嘴,宅后有大墩焉,世遂以名其地,此则远近皆知,妇孺所共晓也。兹因族众同心黾勉,不遑初创宗谱,举而上至于祖等,而下之所以异代一修。人本乎祖,物本乎天,至于祧务使派别支分不致干名犯义,孙同祖讳,则人纪修而天理顺,上可以慰祖考在天之灵,下可以垂奕禩子孙之福,保世滋大之休实基自此,故大书特书纤微所不敢不慎也。至于远祖远宗多历年所有不详考者,不妨联而志之,一则以敦同宗之谊,一则以仿后世之读从来圣有明训读伦又彰彰可考也。夫俟泗之清,人寿几何?谱牒之大焉,事苟不及,伏望大众协力同心,不可懈怠,时以勉之,则风移世变,欲求责于后人难矣,抑于心安乎?故尔殚精竭虑,必使家喻户晓,故蒇事之后,敦一本而亲九族,后之人倘能善继善述重修之会,必能释回增美以大过乎前人,广修阴骘,培养元气,则昭兹谱牒,来许祖宗功德之所及有厚望焉而不敢期望者后世宜临池脱颖不胜低回,爰付枣梨,以颁宗族而后当玉检全阅,沐手焚香以读之,庶不负苦心,云是为序。
时 民国22年 孟冬月 上浣 之吉 十四世孙 凤梧 薰沐 敬撰
十五世孙增玉树福谨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