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文:粟裕三野攻占南京却很少宣传的真实原因。
能够攻占敌国都城,是统兵打仗的将帅们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1949年4月23日,国共两党相争22年后,粟裕统率第三野战军部队占领了南京,成为中共将帅中的幸运者。但多年来,对攻占南京的解放军将领与军队,各类宣传很少提及。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是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命令所部占领了南京,将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那么,这其中的缘故何在?或者,是否为谣传的所谓因为直接进占的是吴化文和35军部队呢?
其实,渡江战役之前,中共一方的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召集刘伯承、粟裕等人在讨论渡江作战会议时,他将攻占南京这一任务(也是最高的荣誉)交给了自己和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
1949年3月,原始起草人到底是谁至今颇有争议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曾判断二野、三野渡江成功之后,蒋介石的江防部队将有四种情况变化,其中第一、二、四都是固守南京;第三是“主动放弃武进、镇江、南京、芜湖地段。”
前三种情况的对策计划均是由第二野战军“攻取南京”;若遇后一种情况,也依然“以二野一部接替南京警备”。也就是说,刘伯承、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铁定要进占南京城。
这个安排,似乎与邓小平不久后表现出来的谦逊十分不合。
继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黄埔系精锐消耗殆尽,国共相争的战局已毫无悬念,中共四大野战军完全可以摧枯拉朽,再无强敌,江南半壁囊入掌中只是早晚间的事。此时,攻城掠地尤其是攻占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取代了过去的“歼灭蒋介石有生力量”,成为野战军新的荣誉而必然写入青史。
毛泽东已基本划定好各野战军的经营范围:西北,彭德怀的一野;西南,刘伯承、邓小平的二野;华东,陈毅、粟裕的三野;中南,林彪的四野。
按此范围,一野将来可攻占兰州、银川、乌鲁木齐(此前攻占了西安);二野可以攻占南昌、贵阳、重庆、成都、昆明、拉萨(此前攻占了开封);四野可以攻占武汉、长沙、桂林、广州(此前攻占过沈阳、北平、天津等地)。
若陈毅、粟裕的三野不能攻占南京,则将来只能夺取上海、杭州、福州、台北三地而已(此前,因地盘限制,虽然歼灭蒋介石军队最多,却仅攻占了济南)。
此前,以粟裕为代表的三野(陈毅长期实际不在华东),几乎从抗战开始就在南京这一天子脚下征战,解放战争时期更是蒋介石“卧榻之侧”的心腹大患。
未战胜负其实已定的渡江战役中,粟裕指挥的三野共有65万人,是二野人数的两倍,担负了最主要作战任务,如同淮海战役一样,是战役的绝对主力。
此外,南京正在三野部队组成的中集团当面,而二野部队组成的西集团在江西、安徽一带,与南京相距甚远。
因此,以三野就近攻占蒋介石的首都,应该是最合乎情理的安排,也是对这支战绩最大的方面军最高的奖赏与荣誉。
邓小平是军人,当然知道这时候攻占省会以上大城市,对部队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年后的1950年12月,他与刘伯承率二野进军西南,与一野副司令员贺龙率领的一野18兵团分头进入四川时,二野比一野先一步逼近成都,进占该城已是举手之劳。
但邓小平与刘伯承商量后认为,既然二野占了重庆,那么成都应留给贺龙的一野18兵团,也就是给一野和贺龙一个巨大的荣誉。
于是,邓小平“命令二野一兵一卒不许进成都”,“这样二野的将士虽已望到成都的城廓,闻到了成都小吃的麻辣香,但他们还是即刻奉命离去。”(《邓小平的智慧》)
显然,若《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的确为邓小平起草,这种即便蒋介石放弃南京,也打算让自己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入城的安排,与后来对贺龙的谦让几乎判若两人,似乎对陈毅、粟裕以及在华东经营多年的第三野战军另眼相待。
好在“上帝归上帝的,凯撒归凯撒的”,老天似乎为三野抱不平,忽然间给出了一个机会,并让粟裕迅速抓住。粟裕在长期的谦让中,终于也有了一次让第三野战军全军大快人心的当仁不让与舍我其谁。
1949年4月20、21日,第三野战军所属的中集团、东集团相继突破长江后,三野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南京敌已极形混乱,正向南或向东撤退”。
因此,他当机立断于4月22日电令麾下第8兵团35军,“如南京之敌逃窜,则三十五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参见《粟裕文选》)
35军政委何克希当即奉令率所部迅速渡过长江。
23日,国民政府仓皇逃离南京,35军随即占领南京城。
35军是一支以老八路为主的英雄部队。虽然最早由1948年10月济南战役后的吴化文起义部队改编(即老35军),但1949年2月,它又与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司令员傅秋涛)合编,组建成新的35军。
合编中,吴化文的老部队从3个师缩编为3个团,新35军每个师仅有他原部一个团,傅秋涛的鲁中南纵队则有两个团。全军共2.2万人,原鲁中南纵队占了近1.5万人。显然,此35军已非彼35军。
同时,吴化文虽然挂名35军军长,但他以“因病住院”的名义离岗,实际指挥部队的是政委何克希(注释)。
何克希是抗日名将,曾担任威震日寇的“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另一副总指挥是叶飞)。他尽管后期没有华野其他多数军长名气大,不经意间却成为32个正军职干部中最幸运的一个。
就在35军占领南京的同一天,邓小平接受了粟裕的既定事实,取消了原定二野陈赓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
他以总前委的名义致电粟裕说,“南京敌已全撤,陈赓四兵团取消接管南京任务,南京城防改由陈(士榘)袁(仲贤)八兵团担任,陈(士榘)袁(仲贤)任警备司令、政委。”
由此,四大野战军中,第三野战军名正言顺取得了绝无仅有的最高荣誉:攻占蒋介石的首都。
但从建国至今,当年攻占“敌国首都”的辉煌及其攻占部队35军乃至三野,均未能如同历代类似事件一样,得到广泛宣传。
其原因主要还在三野的两位军事主官陈毅、粟裕,后来均未能“位极人臣”。名誉统帅陈毅最高党内职务是政治局委员,军内职务是军委副主席。实际统帅粟裕则更不如,最高不过中央委员和军委常委。
反观其它野战军,一野统帅彭德怀党内曾是政治局委员,军内则是副总司令和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席;四野统帅林彪,党内是仅次于毛泽东的副统帅,军内也是仅次于他的主持常务的副主席;二野统帅刘伯承与陈毅相当,但它的政委邓小平,后来成为“二代核心”,军内也做到了军委主席。
如果攻占南京的是一、二、四野任意一支,可以想见,这一部队独一无二的最大荣誉,也便将大书特书一番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