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川 发表于 2009-10-25 16:37:42

东鲁王氏农书

东鲁王氏农书
  《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它对元代农村、农业、农人的生态状况有生动的介绍,对融注于其间的科技奥秘有具体而真切的揭示。
  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大特点。我国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类齐全,形制多样。宋代已出现了较全面论述农具的专书,如曾之瑾所撰的《农器谱》3卷,又续2卷。可惜该书已亡佚。《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氾胜之书》中提到的农具只有10多种,《齐民要术》谈到的农具也只有30多种,而《农器图谱》收录的却有100多种,绘图306幅。在做这部分工作时,王祯花费精力最多,不仅搜罗和形象地描绘记载了当时通行的农具,还将古代已失传的农具经过考订研究后,绘出了复原图。
  该书还包孕着古今罕见的歌咏各种农器的系列诗作与插图,在刻画器物性状、颂美器物功能的同时,艺术... (展开全部)   《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它对元代农村、农业、农人的生态状况有生动的介绍,对融注于其间的科技奥秘有具体而真切的揭示。
  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大特点。我国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类齐全,形制多样。宋代已出现了较全面论述农具的专书,如曾之瑾所撰的《农器谱》3卷,又续2卷。可惜该书已亡佚。《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氾胜之书》中提到的农具只有10多种,《齐民要术》谈到的农具也只有30多种,而《农器图谱》收录的却有100多种,绘图306幅。在做这部分工作时,王祯花费精力最多,不仅搜罗和形象地描绘记载了当时通行的农具,还将古代已失传的农具经过考订研究后,绘出了复原图。
  该书还包孕着古今罕见的歌咏各种农器的系列诗作与插图,在刻画器物性状、颂美器物功能的同时,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农业科技的前进步武,描摹出农田器物的样态,倾诉着农器操作者的忧思与喜悦,灌注进更为积极的人生追求,晕染出一代农学家身体力行于科技救民、科技助农的真切形象。特别是其“农器诗”,既综合了传统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的审美要素,又超越了它们各自的艺术藩篱,实现了艺术思惟与科学思惟的绝妙统一,生动地展现了王祯本人尊农敬业、亲民实干、勇于开创的科学家形象及其丰厚的学术素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他的诗画,取材朴实,取象魁伟,寄意深远,而且气魄豪雄,睿思敏快,笔墨洒脱,能自创一格,自成系列,自放异彩,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中国诗苑中难得一见的一丛独放异彩的奇葩。就中可以看出:王祯既是卓越的农学家,更是杰出的机械制造家,又是一位艺术素养很高的画家兼诗人。  
  王祯 是山东人,却在南方 担任地方官,所以他对南北方 的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了解。在《王祯农书》 中也多处对比南北农业生产的异同。例如,在《垦耕篇第四》中,王祯详细地叙述了南北方耕垦的特征,并指出“自北自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又如,《耙耢篇第五》在讲到北方用挞时,说:“然南方未尝识此,盖南北习俗不同,故不知用挞之功。至于北方,远近之间亦有不同,有用耙而不知耢;有用耢而不知用耙,亦有不知用挞者。”再如《播种篇第六》说:“凡下种法,有漫种、耧种、瓠种、区种之别。漫种者,用斗盛谷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秦晋之间,皆用此法。南方惟大麦则点种,其余粟、豆、麻、小麦之类,亦用漫种。”王祯常常是有意识地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工具放在一起讨论,以便于比较,并根据情况加以采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使无偏废,然后治田之法,可得论其全功也。”在《锄治篇第七》中又说到:“今采摭南北耘薅之法,备载于篇,庶善稼者相其土宜择而用之。”由于《王祯农书》是阴补《农桑辑要》 之缺,所以书中对南方农业生产的内容,如,提水工具,水利设施,南方水田的垦辟,以及土地利用 方式,作了详细地叙述。由于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它的内容大大超出了《农桑辑要》,成为第一本兼论南北农业技术的农书。

嘉壹书斋 发表于 2009-10-28 17:42:01

了不起,嘿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鲁王氏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