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秦巴山区是“客家人”的祖地。(董明阳)
中国客家人遍布东南各省、港台及世界,客家人人才辈出,各个朝代都有精英涌现,在此不一一列举。目前,客家人在世界举行各种恳亲会议20多届,他们相亲相爱,不忘祖根的传统堪为中华儿女的典范。但认为客家人是北方汉族在明清移民南方的认识一直没有变。事实上,要真正了解客家人就应该从中国历史的发展去研究,去探索,不妨把眼界看宽一些,把思路放长一点。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和族称是和历史分不开的,我认为客家人是泛指,就是指不是土著的外来移民,他们也一样是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民族,也不一定就全是什么明清时期从河南、安徽等中原移民或者流落到南方的汉族,当然,我们不否认明清时期从中原移民的事实,但不要以历史上的记载一点带面,这样只能使对客家人历史和渊源的研究走上歧途。如果这样说的话,陕西商洛、安康在明、清从南方返回的20多万客家人怎么去解释,他们的祖先在南方,为什么要回到商洛、安康和汉中的秦岭、和巴山的大山深处,因为他们知道祖先的祖先在这里。一、客家人的形成历史久远。
历史上,汉人南迁记载很多,但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始于秦,也有人认为始于汉或三国、或东晋、或唐、或五代,或南宋等,因而形成客家大迁移有“二次说”、“三次说”、“五次说”、“六次说”、“九次说”等,也有人不分批次只说迁移,莫衷一是。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西到东,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散居世界各地。 实际上,客家人最早形成是从秦开始的,史载秦朝赵佗镇守南粤,王翦派去的十万兵卒,就是客家人的最早的起源。在明清时期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陕西商洛、安康的客家人,客家住区大点的地方人口达20多万人,现在有据可查的客家人总数280多万,被誉为“客家人祖地”。 丹凤县龙驹寨客家人陈姓一门清代百余年间曾迭出八进士,这种情况在全国极为罕见。陈家在清代如此,在现代也是人才辈出,曾出了多名教授、专家、将军。其中生于1906年的陈建晨女士,建国前曾任3所大学的教授,有“巾帼丈夫”之称,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要职,于1989年在京逝世。所有客家姓氏在陕南几乎都能够找到,有些姓氏经考证早前就不是汉族人的姓氏,为以后迁入长安的少数民族姓氏。
二、要从中国历史发展去认识客家人的形成。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除朝廷有意识的移民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种外部因素所迫自由移民。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历史上都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尽管他有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但北方地区大都由少数民族统治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在外族的统治下,同化—发展—再同化—再发展延续下来的。所以,外族的南下统治,是古代的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长安和周围地区就成为外族人侵占的核心地域。这样,久居本地的原住民就不得不向东南方向迁移,在古代,关中地区往北是匈奴的故乡,西方是胡人的地盘,向东中原人多地少,朝廷又统治严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取道秦岭相对平缓的山路南下,越过我们国家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从黄河流域到了长江流域,迁徙到商洛、安康、汉中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居住。朝廷更迭,这条路线就成为历史上早期形成客家人的路线,后来陕南容纳不下这么多流落的人,他们就沿汉江、丹江南下,再沿长江南下,到了现在的福建、广东一代。这种现象一直到了唐以后,宋以后国家中心东移,关中地区再没有出现历史记载的人口南移现象,这条客家人南迁路线也失去了意义。
三、应从人类发展和文化流传看客家人的历史渊源。
早期除朝廷安排在当地屯垦的官兵外,从陕南流落到东南地区的客家人大部分都有非常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他们重视教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流民,他们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长安的士大夫和朝廷官员的后代,由于朝廷更迭他们不得不离开关中,走进商洛山区,现在的商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风俗、语言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商洛和安康的部分地方曾经是商鞅的封地,秦后,就有许多先朝的士大夫和官僚到了商州,留下了许多古迹与传说。客家人的文化说到底还是周秦文化的延续,不论风俗习惯都与现在的陕西商州、关中地区相差无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客家人也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血统,因为汉民族是一个泛指,他起源于汉朝。当时,凡是居住在汉朝统治地区的人都称汉人。当然,现在有许多人讲,我们国家只有客家人保持了比较纯正的汉族人血统,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只能说现在的汉族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血统,现在的少数民族的血统相对被融合的少些。在考古界也只能分辨出古代的亚洲人和其他洲的人,可以分辨出匈奴等没有被同化时期的人。我想,在我们国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已经脱离了荒蛮时期,社会发展已经不亚于中原和北方,如果移民过去的人,不管官方,还是当地人还称这些移民为客家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当时,在商洛、安康和汉中有记载的客家人返回故乡秦岭山区的就有28万多人,他们现在登记的都是汉族。实际上“客家人”就是明清以前当地少数民族对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人的蔑称。
说到这里,我们对非官方移民以外的客家人迁徙路线有了大概的认识。迁徙道路官路以大运河为主干,把关中、淮南、东南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今赣、闽等地。民间迁徙路线为关中---商洛(安康)---丹江(汉江)---长江---东南沿海。当然这种迁徙也带动了沿路居民向东南迁徙的潮流。至于明清时期的官方移民,历史记载非常清楚,就不需要赘述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