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北大图书馆往事:职位低微,大家没空理我。
核心提示:毛泽东说:“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头面人物很有兴趣,我打算去和头面人物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话。”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大钊等人,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的说法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毛泽东是通过杨昌济推荐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并工作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一、毛泽东初来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1917年,章士钊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向校长蔡元培推荐了杨昌济出任伦理学教授。当年5月,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从长沙赴京,出任该职,6月,携家眷住北京鼓楼后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昌济得知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正积极倡导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后,便写信告诉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的毛泽东,嘱他尽快来京,为湖南青年赴法作联系和准备。为此,毛泽东的同学蔡和森先行,6月23日由长沙启程,25日到达北京,联络赴法勤工俭学的具体组织事宜,并住宿在杨昌济家。在杨昌济的介绍下,蔡和森很快见到了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商议了赴法的各项细节[1](p7)。不久,蔡和森两次写信催促毛泽东,要求他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迅速北上,信中特别转达了杨昌济的意见:“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2](p44)。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由于路遇洪水,道路阻断,19日方抵北京。第二天,毛泽东就去看望杨昌济,并与蔡和森住在杨家前院南房一间客房里。不久,考虑到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联系,经杨先生帮助,毛泽东与蔡和森迁居位于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现吉安所左巷八号)。在这七号小院的北房西间,他和蔡和森等八位新民学会会员同居一室,“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夜晚任何一人要翻个身,都要先和周围伙伴打个招呼。经杨昌济联系,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先办三处留法预备班[3](p38)。
二、毛泽东是如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
湖南先后抵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达四五十人,是全国来京人数最多的省。毛泽东面临着如何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据他回忆: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4](p54-55)。关于毛泽东与李大钊相见一事,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8月下旬,经蔡元培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馆长是李大钊。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记载:10月间,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5](p41-43)。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3](p38)。以上说法都没有提到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那么,毛泽东到北京后并任职北大图书馆与蔡元培有什么关系呢?
据萧子升回忆说,由于生活困难,他们想到了蔡元培:他一贯的仁慈宽厚,我们写信请示他可否给同学安插一个打扫教室的工作。蔡校长知道了这件事,有个更好的主意,蔡先生致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先生的书函可为明证:“守常先生大鉴:毛泽东欲在本校谋一半工半读工作,请设法在图书馆安置一个书记的职位,负责整理图书和清扫房间,月薪八元。蔡元培即日。”李大钊顺从的给了毛清扫房间、整理图书的工作,一个极简易的差事[6]。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07年08期,作者:方勇 刘大禹,原题: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