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修家谱,家教家训重德行。
78岁的王桂栋老人编纂的《王氏家谱》现有19代,字辈排到28代给后代起名字要参考家谱、论字辈,这样的家庭在大连已不多见
■记者杨璐
“国有史,以民族昌盛为荣;族有谱,以流芳百世为证。”今年已有78岁的王桂栋老人在自己编纂的《王氏家谱》里的序中这样写道。王老是长子,兄弟姐妹共5个,家中有家谱、家教和家训;大家族里现有19代,而字辈却排到了28代;给后代起名字要参考家谱、论字辈,这样的家庭在大连已不多见。
历时近十年寻根溯祖续写家谱
王桂栋老人现住在白山路街道解放社区,老家在山东省福山县,8岁随家人来到大连。上世纪90年代,王老回老家时看到写在黄表纸上的家谱非常感慨,但家谱的内容很简略,就是记录了每一代人的姓名。后来,由做过文化馆馆长的王老的堂兄王桂宸续写家谱,添加了很多家族的历史内容。此后,王老就想把来大连发展的族人补充得更为详实。从2001年开始,王老多次回老家搜集材料、与堂兄沟通,终于于2009年5月完成了更加完备的家谱,并编辑成册。
王老在家谱里特意添加了30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自学成才从医六十载——缅怀家父诞辰百年》,用以纪念父亲一百周年诞辰。王老已故的父亲王芝生(原名汝峰)曾是我市著名主任中医师,1950年参加首次全国卫生系统中医师认证统考,凭自学成才以优异成绩荣获新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曾任区人大代表。1956年被推荐入中华医学总会会员。1986年获市政府颁发的从医三十年荣誉证书。王老说老父亲坚持诚信从医,视患者如亲人,有较好的社会名望。
在纪念老父亲百年诞辰的家族大会上,王老将自己编好成册的《王氏家谱》每家给了一本。“谱书是记载一家一族的史记和现状,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司马迁曾说过‘精神传承,超于生命’,作为后代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先祖们勤奋创业、奉献社会、热爱祖国的民族气魄。”王老说。
起名有讲究家谱是参考书
现在人给孩子起名大多讲究标新立异,而在王老的大家族里,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必须要参看家谱。名字一般为三个字,范的字辈要放在中间。《王氏家谱》可记载的一共有19代人,但字辈已排到了第28代。家谱中有“斯后远远相传,不能有错”的字样。王老说,这都是老辈人给起的名字,家族里的人大都严格遵守,年轻人也不例外。他还说,起名讲究字辈很有好处,一是根据名字就可以寻根溯祖,二是加强血脉联系与之间情感。重视家教家训得知古代就有胎教一说
家教家训通常只有在古代才能看到,而王老家中也有。王老说,回山东老家时,他就在祖塋看到碑文上刻着家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家境艰难,子孙须读书,立身克己修德,处世与人为善。”后来,王老又将郑板桥的重仁重德教子育人为典范“溺而不宠、娇而不惯、爱而不纵、痛爱有度”视为家教;将前人的“忠孝传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视为家训。
王老还说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才发现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胎教这个概念。《列女传》中就有胎教的记述:“大任(周文王的母亲)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大体上是说“大任”在怀文王时,不看、不听粗俗内容,随时保持心气平和,不会出言不逊。因此文王生下来就在智商和道德修养上占据了制高点,以致后来成了周王朝的奠基人。
今后要改良家谱提高女性地位
近日,记者在翻阅《王氏家谱》时,发现里面只写有家族中男子的姓名,其配偶只在后面标上“xx氏”,而且也只有儿子的名字,女儿的名字只字未提。王老说,他还要进一步修订家谱,男女的地位早就平等了,从17代开始他准备添加上女子的姓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