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发表于 2013-3-12 13:31:57

石城寻根拜谒王氏祖莹记。(安徽滁州王珏)

  环宁皆山也。其虎踞龙蟠,钟山巍巍。六朝古都,王德火盛,王者之气矣。登高远眺,一览幕府山、象山、狮子山、虎山、逶迤长龙,宛若盆景,郁郁苍苍,惟余莽莽,阅江宁之门户,鼎金陵之霸业也。
  东晋以远,八王之乱,导公自郡望琅琊,迁徙滁阳,侨寓旧摩陀岭,今琅琊山也。古有“东晋王家住此溪”诗以佐证,故因名山、溪皆为琅琊也。古迹遗存,此即导公佐琅琊王司马睿南进江左,以图霸业,回翔之地也。今南京遗有“王谢故居”乌衣巷,乃王、谢世家,望衡对宇府第也。又江宁乌衣巷,为导公率子侄遥向北郡琅琊,祀瞻祖魂之地也。滁阳首镇乌衣,旧志载有“古乌衣巷”牌坊,实为魏晋之乌衣营也。导公好行侨寄法,三地乌衣,今均留有王氏家族后裔和古迹,号为“江左乌衣王氏”。
  惊悉金陵山阴村因兴土木,而有王氏墓葬出土。癸未甲子丁未吉日,羲之公谪传后裔王耿,世代居住于斯,邀吾寻根拜祖,前往墓群(注一)之地。时值午后,夕阳西斜,见山阴之麓,挖机扬臂,墓砖星散,黄土仰叹,无人暇及。祖之英灵寝之不宁,裔孙顿首,惶恐难安。哀叩之际,偶见一厥碑残石,浮于土面。王耿奋力掘起,协之载入车中,且得四方千年古砖,收藏于南京孝顺里旧寓矣。
据考,此墓乃南朝宋著名隐土王弘之之子王昙生墓也。弘之公,字方平,仕晋为司徒主簿。父隋之,曾任上虞令,早殁。家贫而性好山水。宋武帝时屡徵为通直散骑常侍,不就。从兄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著以采药。性好钓,垂纶上虞江上,得鱼,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及卒,颜延之欲为作诔,自恨笔短,不足书美,竟不就。时人皆仰慕其高风亮节。子王昙生。孙王晏。晏,字休默,一字土彦。明帝谋废立,晏有佐命功,领太子少傅,与帝内相疑阻,王晏望开府,数呼相工自视。好屏人与宾客语,帝疑晏欲反,遂诛晏。其子王德元与弟德和并被诛矣。(注二)
  呜呼!弘之公大隐于朝,醉乐山水,高风亮节,名垂千芳;而晏公佐命有功,却遭疑害。王氏槐荫满庭,簪缨相继,芙才辈出,世有栋梁。王氏后裔,当颂晋公之直,吉公之礼,导公之谦,佑公之德。学旦公虚怀若谷,弘之公高风亮节也。吾等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当铭示后辈,治国、齐家、平天下,当以忠直勤德为本,礼让谦虚为怀,进而思静,退而思隐,言莫过是非,权母宜滥柄,凡事以忍者为尚。此前车之鉴,后车之辙矣。
  癸未年仲冬吉日 安徽省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王珏撰

  注一:该“南京象山王氏墓群”于二00六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二:此墓碑后经守墓人-王羲之旧序四十五世孙、新序四十八世孙南京山阴村王亮铨之孙王耿(旧序四十七世孙、新序五十世孙)鉴定为王喆生所有,因石碑上半截断圯难辨,故本文作者与王耿初证有误,后因王耿在被盗墓者填埋的墓道口又寻获一完整的有棋盘功能的翻盖墓砖,俗称墓内砖碑,上刻“大明金陵王喆生配李氏孺人合葬之墓”的碑文,方以订正此墓为出生于明代的王喆生墓。
  附:王喆生 约公元一六九七年前后在世字醇叔,一字素岩,江苏昆山人(祖籍南京山阴村)。生卒年均不详,约康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前后在世,年八十一岁,从其碑文中出现的“大明”二字中可以推断:王喆生出生于明代。
  初师生于明代的朱用纯,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读书敦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充会试同考官。寻乞养归,两任邑中清田事,为巡拥赵士麟、宋荦所重。喆生著有素岩文稿二十六卷,懿言日录四卷,及七规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城寻根拜谒王氏祖莹记。(安徽滁州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