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西征后的鄂豫皖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鄂豫皖的困境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第四次“围剿”失败,丧失从外线打回根据地的条件,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川北,创建川陕根据地。
蒋介石以10万兵力“追剿”西征红四方面军主力的同时,以15个师又3个旅约20万人的兵力“清剿”鄂豫皖根据地,对根据地实行“血洗”、“三光”等残酷政策。
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
1、根据地面积丧失5/6,尚存的苏区被敌人分割为鄂东北和皖西北两块相互隔绝的地区;
2、留下的武装力量,鄂东北只有红25军第75师223团、军特务营,第27师80、81团,以及红安、光山、罗山等地的独立师、团;皖西北只有红25军第75师224团,第27师79团,霍山、英山等三个独立团。主力、地武及伤病员共2万余人。
3、省委机构不全,仅有书记沈泽民、宣传部长成仿吾,且以为红军四方面军主力不久可返回根据地,缺乏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准备,因此缺乏有力的领导。
红27军的成立与撤销
1932年9月,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南下的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第27师副师长徐海东等在西界岭会合。月底接到张国焘以中央分局名义,在英山向红安转移途中写给郭述申的信,要他负责组建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鄂皖地区的工作。
土门潭会议:10月1日,完成掩护红军主力转移鄂东北的部队会合英山以北的金家铺,共2万余人,其中女同志2-3千余人,时称“避难团”,且处于敌4个师及地武的包围之中。当天中共皖西北道委在英山土门潭开会,成立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书记郭述申,委员刘士奇、徐海东等。并决定将金家铺地区的红军和地武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亦称东路军),突破敌人包围,向东行动,寻机打击薄弱之敌。
次日在金家铺河滩召开大会,宣布红27军成立,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副军长吴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副主任夏玉华(女)。全军下辖2个师(79、81师)4个团和1个直属队,共4500余人。
79师师长徐海东,政委王建南,下辖1、3团,1团由27师79团改称,团长张四季,政委杜本莲;3团由六安、霍邱独立营和皖西北道战斗模范营等部组成,团长程启波,政委詹大列。
81师下辖2、5团,2团由英山独立13团改称,团长熊海清,政委曾照瑞;5团由霍山独立营和五星县独立团合编,团长陈光辉,政委洪善维。
鄂皖工委决定,红27军向东转移,“避难团”随军转移。
趾凤河战斗:10月9日,部队行至宿松的趾凤河,遭敌陈调元46师两个团的堵击,工委和军领导决定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全军歼灭敌人。徐海东亲率79师1团迂回敌后,攻占小石门,断敌退路。全军各团发起攻击,全歼一个团,俘敌副团长1名,缴获步枪5百余支,机枪8挺。并在叫雨尖一线击退敌32师增援后,主动后撤,向太湖的弥陀寺转移。此战虽然没有击破敌军围堵,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为红军转移赢得时间。
衙前镇战斗:10月中旬,红27军在潜山县衙前镇,遭敌郝梦龄54师堵击。军长刘士奇急令部队占领镇东侧山头,抗击数倍于己之敌,掩护“避难团”转移,毙伤俘敌数百人,红军伤亡3百余人。战后“避难团”伤病员纷纷要求归队,补充3百余人到损失最大的1团。
经过头陀河、官庄、土岭、大沙河等战斗,红27军于1932年11月初到达霍山县三里店。
三里店会议:鄂皖工委在三里店举行全委会,决定返回皖西北,休整部队,解决供给,安置伤病员。
磨子潭突围:11月6日,红27军到达淠河东岸的霍山磨子潭,遭敌32师94旅和47师围攻,红军被压缩到河川谷地。军长刘士奇决定突围西进,由徐海东亲率79师1团冒敌密集火力,强渡淠河。第一次突击失败后,又令3团团长程启波率突击队再次突击,杀开血路,全军突出重围。此战红军伤亡较大,工委书记、军政委郭述申、79师政委王建南和1团政委杜本莲负伤。突围后,经霍山大化坪、漫水河到达西界岭,将5团分别编入1、2、3团。11月14日,到达赤南吴家店,回到皖西北根据地。
包畈河战斗:11月15日,敌32师、47师尾随而来,红27军在吴家店以东包畈河北岸占领有利地形,阻击三昼夜。1团团长张四季牺牲,黄绪南继任。歼敌近千,迫使敌停止追击。11月18日,红27军到达大埠口,与坚持在赤南根据地的75师224团会合。
大埠口会议:会合后,鄂皖工委在大埠口召开会议,决定副军长吴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率2团坚持皖西北,郭述申和刘士奇率1、3团和224团赴鄂东北寻找上级党委。
会后赴鄂东北的三个主力团西行,在光山县沙窝歼敌一个营,进入鄂东北。于11月24日到达红安七里坪,与省委和在鄂东北的三个主力团(223、80、81团)会合,得知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早已离开鄂豫皖根据地了。
省委听取郭述申和刘士奇的汇报,肯定东线转战的胜利,决定:撤销鄂皖工委,恢复皖西北道委;撤销红27军番号,1团恢复27师79团,3团归27师指挥,224团归建75师。鄂皖工委和红27军历时不足2月,转战英山、罗田、宿松、太湖、潜山、舒城、霍山、赤南、商城、光山等13个县,行程2千公里,经历大小数十次战斗,歼敌4千余人,成为后来重建红25军、新建红28军的组成部分。
红25军的重建与红28军的组建
长冲会议:省委书记沈泽民于红安县长冲主持召开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徐宝珊、成仿吾、吴焕先、王平章、郑位三、高敬亭等出席,于11月12日通过《关于反国民党四次“围剿”下的总任务》。鄂豫皖省委此时还没有脱离“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思想,还有“夺回中心城市”、“肃反”等“左”的口号,但是“扩大红军”、“扩大游击战”、“恢复鄂豫皖苏区”等等则是完全正确的。
郭家河战斗:红军在七里坪会合后的第二天,11月25日,驻新集之敌89师265旅530团和267旅534团进犯光山郭家河。次日,红军以5个团与敌激战终日,仅毙伤敌数百人,红军伤亡数百人。此时,鄂豫皖省委已获知红四方面军从老河口向西北转移,已不可能返回鄂豫皖根据地了。
檀树岗会议:11月29日,省委在红安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解决独立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统一指挥等迫切问题。决定将根据地红军统一组织,重建红25军,以此为主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
11月30日,省委在檀树岗村南河滩召开大会,宣布新的红25军成立,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原27师政治部改为军政治部。全军下辖2个师(74、75师)5个团及2个特务营,共7千余人。
74师由原27师改编,师长徐海东,政委戴季英,下辖220、221、222团,由原27师79、80、81团改称。
75师仍为原25军75师,师长姚家芳,政委高敬亭,下辖223、224团为原番号。
另将红安独立1师2团改编为75师独立营,军特务营为原红25军特务营。不久,郭述申率军特务营回皖西北,另由麻城独立团、红安5区独立营合编为红25军特务营。
在此前后,鄂豫皖地区的地方武装进行了合编或扩编,独立师、游击师达10个,共约9千余人。
大畈会议:1932年12月,省委得知红四方面军已到达陕西南部,于是在麻城县大畈召开临时紧急会议,12月30日通过《关于目前形势和反四次围剿的任务》,进一步明确独立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思想。鉴于根据地已被敌人分割为鄂东北、皖西北两个相隔绝的地区,为统一领导,取消东南道,将所属光山、罗山、潢川、信阳划归鄂东北道委领导;赤南、赤城、固始划归皖西北道委领导。省委委员徐宝珊、郭述申分任鄂东北、皖西北道委书记。会议决定红25军以师为单位,在鄂东北活动,巩固扩大根据地;决定组建红28军,任务是以赤南为根据地,发展皖西北游击战争。
1933年初,红28军在大畈成立,军长廖荣坤,政委王平章,政治部主任程启波,下辖2个团1个特务营,共3千余人。红25军74师221团改为红28军244团,留在皖西北的原红27军2团改为红28军246团,红25军特务营改为红28军特务营。
敌人大规模“清剿”是将鄂豫皖根据地分为东西两块,东为商城、罗田清剿区,西为经扶(光山、罗山、红安、麻城边界地区)、黄安(红安)清剿区。商罗区指挥官为1军军长陈继承,指挥部驻潢川,兵力为6个师;经黄区指挥官为卫立煌,指挥部驻河口镇,兵力为7个师。
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5军、红28军分战于西、东两线:西线红25军以师为单位,分别活动于麻城、红安以北地区。东线红28军开赴皖西北,经过泗道河、胭脂坳、白沙河、叶家集、武庙集等多次战斗,于1933年2月,基本打开皖西北的局面。
郭家河大捷:1933年3月4日,敌35师103旅205团、104旅207团进占光山南部郭家河,省委和红25军领导果断抓住战机,集中全军兵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全歼敌军2个团,仅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毙敌207团团长马兆图以下100余人,俘敌205团团长马明池以下2千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8门、机枪12挺、长短枪2千余支,子弹10万余发,这是红25军重建以来首次大捷。皖西北红28军也对敌75师2个团发起攻击,支援红25军作战。战后,红25军转移麻城北部杨泗寨地区。
大、小门坎山战斗:3月27日,红28军与敌75师224旅激战于赤南大、小门坎山,毙伤敌数百人。但是,省委委员、28军政委王平章牺牲。
豹子岩战斗:3月28日,红28军在豹子岩将敌75师打得溃不成军,毙敌2百余人。战后,红28军留下军特务营和244团1营,与皖西北地武坚持斗争,主力开赴鄂东北,4月初与红25军在大畈会合。
4月8日,省委听取郭述申、廖荣坤关于皖西北道委和红28军的汇报,决定将红28军编为红25军73师,师长廖荣坤(兼,后为周希运),政委王少卿。244、246团依次改为217、218团,从244、246团各抽一个营编成219团,将麻城第一路游击师补充73师各团。又将罗山独立6师16团编为75师225团,以部分地武编为74师221团和师特务营。军长吴焕先,政委戴季英(兼74师政委),副军长廖荣坤(兼73师师长)。全军3个师,每师3个团、1个特务营,共1万2千余人。
同时,为坚持皖西北,决定组建红82师。1933年4月下旬,组建红82师,师长芦永彬(不久牺牲,刘德利继任),政委杨XX(后为詹大列),下辖2个团留皖西北的原红28军特务营、244团1营和第3路游击师1、2大队组成244团,第2路游击师改编为246团,全师共1千余人。
潘家河战斗:4月14日,敌13师师长万耀煌率师直和37旅、38旅的3个团进犯潘家河以北地区。红25军73师乘满山大雾,抢占制高点黄石岩,而后配合75师将敌78团压向河边,歼灭大部。万耀煌指挥76团增援,红军主力转攻76团,敌仓惶南退。此战红军歼敌1个团,恢复七里坪以北的根据地。
杨泗寨战斗:4月18日,红25军在杨泗寨遭遇敌31师4个团,经激战,歼敌一部;20日,再次给予攻击杨泗寨的30、31师以沉重打击。两次战斗,歼敌3百余人,毙伤团长2名,营长6名。
1933年4月,丧失的根据地部分恢复,红25军由重建时的7千人发展到1万3千人。此时省委收到《中共中央致鄂豫皖省委的军事指令》,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要求夺取七里坪、红安、新集等中心城市,恢复整个苏区。省委头脑发热,积极执行党中央错误指示,夺取中心城市,放弃游击战,决定攻占七里坪、新集、红安等城镇。省委常委郑位三和红25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等提出不同意见,反被认为是思想右倾,强行发起七里坪战役。
围攻七里坪:5月2日,红25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围攻七里坪,战至21日,形成对峙。徐海东又提出撤围意见,未被省委接受,坚持继续围攻。军长吴焕先再次提出撤围,又未被采纳。5月26日至6月3日,红74师在打鼓岭、古峰岭、灯笼山截击敌人运输队,予敌重大杀伤,但红军伤亡340余人。到6月中旬,红军断粮,战士体质虚弱。加上内部“肃反”,军心混乱。减员过半,只剩6千余人。敌乘机进犯鄂东北。这时省委才不得不决定撤出战斗。6月13日,红军全部撤出,历时43天的七里坪战役失败,红军和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
1933年5月,蒋介石任命刘镇华为“鄂豫皖边区剿总司令”,投入14个师又4个独立旅,共10万余人、地武2万余人,开始第五次“围剿”。
太平寨会议:6月底,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率红82师到鄂东北汇报工作。省委在7月1、2日在新集以南的太平寨召开第二次常委扩大会,传达中央关于“放弃游击战”,“夺回原有阵地”的指示。省委此时还没有认识到七里坪战役失败的教训和严重后果,误认为五次“围剿”是破坏苏区秋收。
黄土岗战斗:7月10、11日,红25军和红82师在福田河西南黄土岗一带,击溃来犯之敌郝梦龄部54师162旅323、324团(所谓“钢3团”、“钢4团”),毙旅长郭子权。此战,战斗力较强的皖西北红82师“独建奇功”。战后,郭述申率红82师返回皖西北。
红25军整编:省委鉴于七里坪战役减员太多,撤销73师番号,将217团编入75师225团,218团编入74师221团,74师特务营分别编入220、222团,光山、罗山地武重新编为师特务营。全军下辖74、75师,共6个团,6千余人。
鄂东北失利:7月下旬,红25军经陵牌石、檀树岗战斗,未能击退敌人“围剿”,加上断粮,开始“红25军之最困难时期”。8月,敌54、30、32师合围红25军,红军转战于光宇山、杨真山、紫云寨、大小斛山等地,杀伤敌人甚多,但是无力击退敌人进攻,只好撤出战斗,向皖西北太平寨转移。至此,鄂东北保卫战失败。红25军转移皖西北后,鄂东北道委重组73师,师长廖如银,政委王少卿(后叛变),下辖217、219团,坚持鄂东北。
皖西北失利:敌刘镇华得知红25军转移皖西北,9月10日,以45、75、54、64、47、7、12师四面围剿皖西北。省委未能吸取教训,仍提出“与土地共存亡”口号,经杨家汇、双河山战斗,被敌64师190旅侧后迂回,两面受敌,23日,红军只有撤出战斗。皖西北保卫战也遭失败。
大埠口会议:9月26日,省委书记沈泽民抱病主持召开省委会议,吴焕先、戴季英、徐海东、高敬亭、郭述申等与会。决定皖西北道委率红82师坚持皖西北,省委率红25军返回鄂东北,并将红25军进行缩编,74师由3个团缩编为3个营,75师223团分别编入224、225团,全军只剩3千余人。
突围失利:9月27日,省委率红25军从大埠口出发,未能突破敌人封锁线。10月2日,全军强行突破黄土岗至四道河之间的公路,遭敌31师93旅猛烈阻击,省委书记沈泽民和军长吴焕先率75师大部、74师一部,共2千余人,向西突破封锁线,副军长徐海东和后续部队被截断,折回皖西北。红25军被分割为两部分,进入更为艰苦的时期。
“肃反”恶果:省委对七里坪、小斛山等战斗的失利归咎于内部“之反革命阴谋”,采用“逼供信”手段,以“第三党”、“改组派”、“AB团”罪名,杀害原红27军军长刘士奇,原红四军10师政委、红安军事指挥长康永顺,独立6师师长叶启文,副军长兼73师师长廖荣坤,73师政治部主任程启波,75师师长姚家芳, 223团团长李和生,等等大批军政干部。郑位三、徐海东、郭述申等为保护同志,反对“乱来”,坚持实事求是,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帽子。郭述申被撤去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职务,由高敬亭接任。皖西北红82师政委江求顺,原红27军政治部副主任夏玉华,红82师副师长卢兴明等几十人先后被处决,红82师师长林维先等被撤职、开除党籍、罚做苦工。
紫云寨会议:省委率红25军大部从皖西北回到鄂东北后,10月16日,在红安紫云寨召开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因敌向麻城、红安进攻会议仓促结束,但转变斗争方针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会议决定由沈泽民、成仿吾、徐宝珊、郑位三、高敬亭组成省委常委,书记仍是沈泽民,决定派成仿吾去上海向中央汇报,请求中央派干部到鄂豫皖工作。
会后,红25军224、225、217团在鄂东北分兵活动又遭失败,根据地形势严峻。
根据紫云寨会议的经验总结,省委书记沈泽民执笔给中央写报告,于11月10日省委常委会通过。报告沉痛检讨“郭家河、潘家河之战”胜利后,“到现在弄成如此局面,完全是过去错误所造成”,决心转变,提出比较正确的方针。10天后,沈泽民在老君山东北刘家湾病逝,终年34岁。徐向前认为沈泽民“工作积极热情,是个好同志,但军事上一窍不通,又缺乏领导经验”,“加上后来肃反,原来地方上土生土长的一些领导干部,多被搞了下去。”(《历史的回忆》146页)鄂豫皖根据地的潮起潮落虽然和敌强我弱有很大关系,但是也和沈泽民任省委书记期间推行极“左”的政策与决策失误不无关系。沈泽民死后由徐宝珊代理省委书记。
省委决定,将会合于老君山地区的217、224、225团合编为75师224团,由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领在天台山、老君山地区开展游击战。经洪家河、三里城、大新店、双桥镇、浒湾等战斗,到1934年3月,鄂东北地区形势有了改观。
吕家大院会议:受阻于路东的后续部队千余人在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转回皖西北,与皖西北道委会合。10月11日,在南溪东北的吕家大院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红25军折回皖西北的部队与红82师合编,重建红28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兼政委,下辖82师、84师。82师建制不动,师长刘德利,政委詹大列;84师由红25军后续部队组成,师长黄绪南,政委周化贤。每师3个营,全军2300余人。会议采纳徐海东建议,决定坚持游击战,不打消耗仗,不硬拼,灵活机动歼灭敌人。这是第2次组建红28军。
火炮岭战斗:1934年2月,红28军返回葛藤山,敌急调64、65、47、75师合围。6日,在火炮岭以南的阴阳山与敌激战,82师师长刘德利牺牲,梁从学接任。红军跳出包围圈,北上固始南部地区游击。
古碑冲战斗:1934年3月,红28军跳出敌合围,到金家寨东南古碑冲活动。10日,敌独立5旅1个团进攻古碑冲,红军打垮敌军,歼敌110余人,伤敌旅长郑廷珍,缴获拍击炮1门、重机枪2挺、枪支100余支、子弹2万余发。
葛藤山战斗:古碑冲战斗后,红军打算取道葛藤山到大埠口休整。3月12日,刚抵葛藤山,敌54师161旅来犯。徐海东一部分兵力吸引敌人注意力,以82师主力和84师一部迂回敌人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取得反五次“围剿”战斗的一个大胜利。毙伤敌1千余人,俘敌旅长刘书春以下130余人,缴获枪支172支、子弹5万余发。
此战后,红28军由2300余人发展到3200余人,扭转了皖西北的局面,恢复了部分根据地。1934年4月中旬,省委委员、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224团到皖西北,与省委委员、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联名向中央报告,高度评价了红28军的作战成果。
红25军战略转移(长征)的决策与实施
1934年3月中旬,省委收到中央批转“军委一个同志”《关于鄂豫皖苏区战争经验的研究及今后作战的建议》,建议红25军应实行战略退却,到平汉路以西桐柏山区建立新的根据地。省委经讨论认为桐柏山区情况不了解,红25军力量有限,通过平汉路力量不足,创建新根据地没有老根据地的支援有很大困难。决定到皖西北与红28军会合。
豹子岩合编:4月16日,红25军与红28军在皖西北赤南县汤家汇西北的豹子岩会合,根据省委决定,皖西北道委、红28军领导将红28军再次编入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74、75师,共3千余人。74师由原红28军82师改编,下辖3个营,师长梁从学,政委姚志修;75师由原红28军84师和原红25军75师合编,下辖223、224团,师长丁少卿,政委高敬亭。郭述申到红25军工作,吴宝才代理皖西北道委书记。从红28军82师抽调2个营和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合编为新的红82师,师长兼政委江求顺(后师长林维先、政委江求顺)下辖3个营,共1千余人,作为皖西北主力红军。
高山寨战斗:豹子岩会师后,红25军向鄂东北转战,敌50军109师2个营(张学良的东北军)追尾而来。红25军以223团埋伏于光山以西高山寨,余部诱敌跟进,当敌进入伏击圈后,74师调头反击,223团猛攻敌军侧后。歼敌15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10余挺。这是对东北军的首次打击。战后红25军进至高山寨西南省委驻地。
1934年6月至7月,红25军在鄂东北经凌云寺、彭新店、杨家店、胡家冲、杨平口等战斗,恢复和开辟了朱堂店到铁铺一带根据地。
张学良制定了从7月到10月的“围剿”计划,动用15个师又3个独立旅,共70多个团,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围剿”。
7月1日,省委收到《中共中央给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和《中共中央军委给鄂豫皖苏区的军事训令》。这是中央在听取了成仿吾的汇报后做出的指示,要求省委实行战略转移,主力红军重新创建新的根据地。同时也提到扩大游击战,恢复原有苏区。省委经两次讨论,决定继续巩固和扩大鄂东北、皖西北根据地。
长岭岗战斗:7月12日,东北军117师、115师、105师从东西两面进犯朱堂店根据地。红25军转移至长岭岗一线时,军长徐海东发现敌115师643、644团正盲目炮击,未发现红军,且红军地处位置极为有利,便与政委吴焕先决定歼灭该敌。经4-5个小时激战,全歼敌5个营,缴获机枪60余挺、枪支800余支。战后张学良将115师残部调回孝感休整,师长姚东藩被撤职。
8月初,在罗山、黄陂孝感地区活动的红25军面临敌人的四面合围,且伤病员增加,决定返回皖西北。8月9日,红25军从宣化店出发,经光山、潢川、商城,中旬回到皖西北赤城根据地熊家河,使敌人合围计划落空。
郝家集战斗:红25军为保卫秋收,恢复根据地,8月下旬,大踏步回旋于商城、六安、英山之间。8月25日,在六安郝家集击退敌11路军独立旅进攻,歼敌5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攻克太湖县城:省委决定攻打英山县城,军长徐海东鉴于英山守军很强,工事坚固,如果硬攻必然伤亡很大,建议奔袭太湖县城。太湖位于敌后,防守薄弱,红军长途奔袭,出敌不意,胜利把握大,加上太湖物资丰富,能很好解决红军补给问题。9月3日,红25军从英山杨柳湾出发,夜行40余公里,隐蔽进至太湖西北的回龙湾。4日下午急行军60余公里,于午夜时分攻占太湖县城,歼敌警备旅一部,缴获布匹、药品等大批物资。战后,全军每人发到一把雨伞。此战影响很大,对敌震动很大。
程子华到鄂豫皖根据地:1934年6月,程子华受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委托,离开江西瑞金,经上海、武汉,于9月到达罗山殷家湾,与省委常委、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会面。程子华带来军委指示:中央决定红军主力要做战略转移,这样可以使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留下的部队就可保存老根据地。郑位三立即给在皖西北的省委写信,建议立即来鄂东北,研究行动计划。
1934年11月4日,省委率红25军在赤南县葛藤山活动,收到郑位三的来信,立即出发返回鄂东北。11月7日,突袭商城以南汤泉池,全歼109师工兵营4个连,通过商城到麻城的封锁线。
扶山寨战斗:8日,红25军不顾劳师远征,在光山东南的扶山寨击溃敌人10个团的追剿,歼敌4千余人,红军伤亡数百人,74师政委姚志修牺牲。此战打破敌人追堵,为红25军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花山寨会议:省委率红25军在光山花山寨与鄂东北道委会合,省委收到《中共中央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中共中央给鄂豫皖省委的补充训令》等文件。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举行第14次常委会,徐宝珊、郑位三、吴焕先、徐海东、戴季英与会。郑位三传达了程子华带来的周恩来的指示。会议决定遵照中央和周恩来指示,省委立即率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以桐柏山和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红25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留在鄂豫皖,由他组织边区党新的领导机构,以红82师和地武为基础,第3次组建红28军。决定补选程子华为省委常委,根据徐海东的建议,由程任红25军军长,徐改任副军长。会后,郑位三向程子华传达了省委的决定,程提出中央是派他来任参谋长的,不当军长,但省委没有改变决定。
红25军立即进行长征准备,将鄂东北地武补充红军,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223、224、225团和手枪团,全军2980余人。
红25军长征: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高举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开始长征。17日,红军击退敌人追剿,在信阳以南的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越过平汉铁路。以不足3千人的兵力,打破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桐柏山、豫西、伏牛山区,进入陕南,经独树镇、庾家河恶战,终于在鄂豫陕边区立足,并粉碎敌人两次“围剿”,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红25军发展到4千余人、地武2千余人。调动鄂豫皖边区18个敌军团西去,减轻了鄂豫皖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陕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红25军长征后第3次组建红28军与坚持鄂豫皖
红25军走后,敌人留下56个团和地武共17万人的兵力,对留在根据地的红军进行“限期剿绝”。此时根据地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主力红军和地武不足2千人,加上伤病员、地方干部和后勤人员也不过3500人,鄂东北1500人,皖西北2000人 。
止止洞会议:1934年11月18日,鄂东北道委在罗山县金竹林止止洞开会,组建新的鄂东北道委,王福明、徐成基、何耀榜、吴光陆、罗厚福为常委。
组建鄂东北独立团:11月底,以罗山教导营、少共鄂东北道委书记方永乐收拢的红军伤病员共300多人,组成鄂东北独立团(也称罗山独立团),团长熊先春,政委徐成基,共300余人。12月,为转送鄂豫皖省委给高敬亭的信,鄂东北道委决定方永乐和徐成基率独立团到皖西北。1935年1月,鄂东北道委将光山独立团1个营、河口特务营和部分伤病员再次组建鄂东北独立团,团长熊先春,政委张生先,在鄂东北养伤的原红25军74师师长梁从学随独立团行动。
长山冲战斗:1934年12月,红82师和第3游击师在霍山长山冲遭敌65师194旅387团和民团袭击,部队损失过半,师长周世觉牺牲。后高敬亭追究此战失利的责任,错误地将第3路游击师师长高克文和几位参谋处决。
组建红218团:长山冲战后,高敬亭在熊家河主持召开皖西北道委会议,决定将皖西北不同建制的红军,同长山冲突围的红82师、第3路游击师余部,合编为红218团,团长罗成云,政委熊大海,共700余人。
凉亭坳会议:1935年2月,高敬亭率红218团到达立煌县抱儿山,与方永乐、徐成基率领的鄂东北独立团会合,见到了鄂豫皖省委给他的信,才知省委已率红25军离开鄂豫皖。2月3日,在太湖县凉亭坳,高敬亭召开干部会议,决定:一、第3次组建红28军;二、分析形势,创建新的根据地。红28军以高敬亭为政委,统一领导鄂豫皖党政军工作。红28军下辖82师和手枪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政治部主任熊大海,下辖244团、手枪团和特务营。244团团长徐贤才,政委徐成基;手枪团团长余雄。全军1千余人。
奇袭王庄:2月14日,红28军行至潜山县白果树,得知前安徽代省长、现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余谊密回潜山王庄过春节,此人是反共政客。军部决定袭击王庄,当晚红军踏雪疾行,15日拂晓包围余宅,手枪团战士化装进院生擒余谊密,反动武装全被缴械。红军离开王庄西行,途中处决余谊密。此战是红28军重建后一次很有影响的行动。
白果树会议:2月16日,红28军在上龙山突破敌32师94旅包围,歼敌1个连,摆脱尾追之敌,到达白果树。高敬亭开会总结红28军十多天的行动,决定组建皖西特委,书记徐成基,委员陈明江、鲁工人、汪金亭,指挥246团(下辖2个连、1个手枪队,共200余人)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边区开辟游击根据地。会后,红28军到达霍山县黄毛山,分兵两路:方永乐率244团1、3营和手枪团2个分队,配合皖西特委和246团开辟游击根据地;高敬亭率244团2营和手枪团1分队,回赤城、赤南检查工作。
孤山损失:3月22日,高敬亭率部在皮坊鸡冠石与第2路游击师会合,击退追来的敌独立5旅。24日,到达全军庙,得知敌独立5旅615团围攻皖西北道委设在孤山的后方机关和医院,立即率部攻击敌人后援,策应孤山所部突围。但因敌众我寡,后方机关和医院被敌摧毁,大部分同志牺牲,部分被俘。25日,敌614团又向全军庙扑来,高敬亭率部转移,4月6日到达太湖县李杜店。
李杜店会合:方永乐率部转战霍山、英山、潜山县境,3月初,82师政治部主任熊大海在霍山深沟铺作战牺牲。3月29日,红军在霍山界岭,反击追敌192旅384团的2个营,全歼1个营,缴获2挺机枪和军用物资。4月6日,到达李杜店与高敬亭所部会合。
李杜店整编:红28军在李杜店进行了整编,将第2、6、7路游击师编入244团,任命第2路游击师师长徐德先为244团副团长。
桃岭伏击战:4月20日,红28军将追敌32师95旅190团牵到潜山县汤池畈东北的桃岭,利用有利地形,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2个营,击溃1个营,毙敌2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枪支300余支。但244团团长徐贤才牺牲。战后,红军向霍山转移,5月7日到达霍山黄尾河,与皖西特委和246团会合。
黄尾河会议:1935年5月7日,高敬亭在黄尾河召开会议,为了摆脱敌人追剿,决定主力红军离开皖西,西进桐柏山区,与红25军会合;皖西特委率246团坚持皖西斗争,并将红28军中老弱病残者精减到246团。会后,红28军北上,5月15日,在商城榨子凹歼敌河南保安团一部,又改西行。在罗山杨店击溃东北军112师阻击。19日,到达罗山白石山与鄂东北道委会合,告知黄尾河会议决定,指示鄂东北道委继续坚持斗争。决定将第2次组建的鄂东北独立团和道委特务1、2营编入红28军,任命梁从学为244团团长,张生先为政委。之后,红军继续西行,22日,在礼山县杨平口越过平汉铁路。
五道岭会议:5月底,红28军进至泌阳县东南的五道岭地区,侦知前有东北军2个师堵截,又是3百里平川,与红25军会合的计划很难实现。高敬亭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讨论部队去向。与会大部分同志认为:鄂豫皖省委给红28军的任务是坚持鄂豫皖,保卫大别山根据地,还可以拖住蒋介石10多万军队,减轻红军长征的压力。因此会议决定,重返大别山,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这是红28军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全军今后的行动产生巨大影响。
桃花山伏击战:5月31日,红军到达湖北随县桐板畈东南的桃花山,敌独立5旅614、613团跟踪而至。红军利用桃花山地形,于6月1日伏击敌独立5旅,歼敌65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0余支、子弹1万5千余发。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为红军东返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园大捷:红28军在罗南地区作短暂停留后,继续东进。6月13日,到达光山县东南大岗地区时,侦知敌东北军109师627团由斛山铺向王园扑来。高敬亭和方永乐等领导人分析敌情,决定集中红军兵力,两翼迂回,合围歼敌。战斗发起,红军勇猛杀敌,全歼敌2个营,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18挺、迫击炮2门,取得东返鄂豫皖根据地后的第一个胜仗。
段水山战斗:6月18日,红军在麻城、罗田交界的段水山地区,击溃敌独立5旅613、615团的追击,歼敌200余人,击伤615团团长曹兴文。但红244团副团长徐德先牺牲。
店前河会合:7月2日,红28军到达太湖县店前河,与皖西特委、红246团、第1、2路游击师会合,敌军堵截红28军返回皖西北的计划破产。此行,红军历时两个月,行程700余公里,途中歼敌5个营又2个连。敌独立5旅旅长郑廷珍因指挥不力被撤职。
舒城、霍山、潜山、太湖游击根据地的创建:1935年4月,皖西特委将246团扩编1个营,使全团人员增加到500余人。又组建第4路游击师,师长杨正操、政委胡学美。10月,将红28军82师精简的老弱病残2个连扩编为第5路游击师,师长梁从学、政委杨克志。这些部队打开了舒、霍、潜、太边区的局面,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使伤病员得到安置,给养得到保障,为红28军返回鄂豫皖创造了后方基地。
店前河会议:1935年7月2日,高敬亭在太湖县店前河召开皖西特委和主力红军、地武营以上干部会议,总结红28军西进桐柏山,往返平汉路,打破敌人“清剿”的经验。提出“4不打”作战原则:“敌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伤亡过大不打,缴获不多不打”。加强主力,从246团抽调2个连和手枪队2个班分别补入82师244团1、3营和手枪团,并将第1、2路游击师编入红28军。开始了在皖西、皖鄂边区的游击战。7月5日到15日,红军在黄巢尖、硃屋庙、冶溪河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共歼敌4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夜袭花凉亭:8月13日,侦知敌65师195旅390团进驻花凉亭。高敬亭和方永乐分析敌情后决定长途奔袭花凉亭,重创敌人一个营,歼敌300余人,缴获机枪7挺、枪支200余支、迫击炮1门。这是红28军重建以来攻占敌人据点的第一次尝试,以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8月22日到9月10日,红军转战立煌、霍山、罗田、麻城、潜山、太湖等县,取得余家冲、唐家湾、龙井关、青草塥等战斗的胜利。
妙道山突围:9月13日,红28军到达潜山县妙道山,被敌32师95旅包围,82师政委方永乐令244团2营掩护主力撤离。2营营长林维先率6连击退敌人数次进攻,掩护高敬亭和红军主力向茅山转移。大量杀伤敌人后,林维先令6连长李世焱率2个排转移,自己和副连长邓少东率1个排牵制敌人,最后林维先等跳崖得以生还,率20余人找回部队。
茅山会议:妙道山战斗当晚,军部在潜山县茅山开会,认为敌人集中“追剿”,我军集中行动困难,决定分散行动,244团2营留下掩护高敬亭养病;方永乐率红28军主力到潜山、霍山、六安、舒城一带游击。
三角山会合:茅山会后,经2个多月分散游击,到12月初,方永乐决定与高敬亭会合。12月9日,再次分兵,方永乐令丁少卿率特务营和手枪团1分队接应第5路游击师南下,自己率1营和手枪团2个分队先行南下。方永乐率部于1936年1月5日到达蕲春县三角山,与高敬亭会合。丁少卿率部接应第5路游击师,取得中畈湾战斗胜利后,在英山、罗田、太湖、宿松转战10余天,于1935年12月27日到达三角山。
1936年1月5日,高敬亭在三角山主持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高敬亭率手枪团1个分队去鄂东北检查工作,方永乐率红28军主力在蕲春、黄梅、宿松、太湖一带活动。
柴家山会议:1936年3月9日,在太湖县柴家山,方永乐率部与高敬亭会合。高主持营以上干部会,决定红28军到敌后活动,以营为单位分散游击,加强便衣队建设。会后,将244团3营改编为245团,梁从学任团长,杨克志任政委,下辖2个连和1个手枪队,在皖西南活动。红28军插到敌后开展游击战。
威逼安庆:3月25日,梁从学率245团从蕲春桐山冲出发,奔袭太湖县徐家桥。4月,连克潜山黄泥港、王家河,怀宁县三桥铺、小市港、高河铺5镇,威逼安徽省会安庆。
方永乐牺牲:方永乐率244团1营和手枪团2个分队在鄂豫边区游击,取得礼山县老山寨、孝感县山口、东阳岗、黄陂县碾子岗战斗的胜利。5月,红28军在立煌、麻城两县交界的长岭关地区会合。5月14日,红军在麻城护儿山东北的雾露塘拗口,遭敌103师2旅的堵击。当时正受“肃反”打击的82师政委方永乐主动请战,率手枪团占领制高点,激战6个小时。在掩护阻击部队撤离的战斗中,方永乐壮烈牺牲,时年21岁。被战士称为“小师政委”方永乐的牺牲,是红28军的重大损失。
“肃反”:高敬亭不断检查根据地工作,其中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推行张国焘的所谓“肃反”政策,在没有张国焘的鄂豫皖苏区继续进行“肃反”。1936年1月,他到鄂东北检查工作,错杀鄂东北道委书记罗作凡、独立团政委陈明江、罗陂孝特委书记吴光陆等领导干部。3月,又将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兼246团政委徐成基作为“肃反”对象,撤销警卫员,下了他的枪,责令他交代问题,使之在英山被敌杀害。5月,以“改组派”名义处决英霍潜太4县游击师政委刘正北。
游击战广泛开展:1936年10月,红28军返回皖西北,取得廖家湾、界岭、长塘梢西岭店、熊家河等战斗的胜利。1936年11月,高敬亭在英山县桃花冲召开皖西特委会议,决定将皖西特委改为皖鄂特委,特委书记何耀榜,发展以大岭岗、鹞落坪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击退卫立煌对鄂豫皖根据地最后一次“清剿”
西安事变期间,卫立煌的10、83师调离鄂豫皖。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调冯兴贤33师到鄂豫皖,仍以卫立煌为“清剿”总指挥。
啄立山战斗:1937年2月6日,敌33师分三路追堵红28军,在麻城县西北的啄立山地区,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指挥特务营和244团1营,利用有利地形,歼敌33师198团1个营和保安团1个分队,共200余人,仅18人逃脱,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3挺,首次沉重打击敌33师。
王通战斗:1937年3月上旬,红28军(欠手枪团3分队)集中在麻城、黄安一带活动。3月12日,高敬亭指挥部队在麻城县王通地区,以“杀回马枪”的方式,全歼尾追之敌33师193团2个营,毙团长秦丹云、营长宋宝珠,缴获枪支400余支,电台1部,再次沉重打击敌33师。
洪武垴伏击战:4月中旬,林维先率手枪团3分队在麻城平头岭与高敬亭率领的特务营及手枪团另2个分队会合。高敬亭任命林维先为244团副团长,率特务营和手枪团到黄冈一带活动。5月10日,在蕲春、广济交界的洪武垴伏击尾追之敌,全歼湖北保安7团前卫营,毙敌营长以下4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枪支100余支、机枪3挺。
卫立煌的秘密“清剿”计划:1937年4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提高鄂豫皖边区“剿共”职权,撤销“鄂豫皖边区主任公署”,改设“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任命卫立煌为督办。此时,国民党部署在鄂豫皖的正规军8个师又1个独立旅,38个团,20多个保安团。卫立煌5月底完成部署,6月初开始全面“清剿”。对此,红军领导先是情况不明,后是估计不足,高敬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肃反”上,没有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部署,受到不小的损失。这也是敌人最后一次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清剿”。
高家湾失利:1937年6月6日,卫立煌亲自调集32师、47师、102、103师合围红军。8日,红28军特务营和手枪团3分队在经扶县高家湾陷入敌人重围。战至11日,伤亡重大,不得不分散突围,在罗陂孝边区与高敬亭会合,余部仅190余人,编为2个连,继续到黄冈一带活动。
白羊山战斗:7月5日,手枪团1分队袭击黄冈县戴家湾大地主方本仁庄园。战后,与特务营2个连和潜山战斗营会合,立即转移到白羊山地区,将潜山战斗营编为特务营3连,并会同第1、2、4路游击师、洪家大山战斗营等地方武装,达千余人以上。尾追之敌103师1个营,以为白羊山的红军不足百人,便分三路进攻。红军和地武密切协同,全歼敌营,歼敌营长以下3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
露丝湾战斗:6月下旬,高敬亭率手枪团2、3分队从罗山向皖西转移,途中在光山县南向店附近的鹭鸶湾宿营时,遭敌河南保安6团2个中队的偷袭。高敬亭指挥部队反击,歼敌100余人。战后,于7月13日到达岳西县南田村,与鄂皖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
“肃反”(鄂东北独立团失利、卡房失利):1937年4月,敌人部署秘密“清剿”时,高敬亭再次推行错误的“肃反”,错杀鄂东北道委书记陈守信、罗陂孝特委书记郑定国、光麻特委书记张家胜等领导人,扣押鄂东北独立团团长秦贤安、政委黄仁廷等人。致使鄂东北独立团在6月敌人“清剿”时,在礼山县高庙、沙河店被敌人打散,仅剩30人突围,转移到罗陂孝边区,这是鄂东北独立团最严重的一次损失。后来,第4次组建鄂东北独立团,团长顾士多,政委李士怀,下辖2个连和1个手枪队,共140余人。另外,新任鄂东北道委书记胡继亭尚未到职,道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在敌人“清剿”时,在经扶县卡房一带陷入敌围,40多人牺牲,部分受伤或被俘。
三汊埠战斗:1937年7月初,鄂东北独立团袭击孝感县三汊埠车站,全歼2个连200余人。战后,独立团扩大为3个连。此后,粉碎敌人最后一次“清剿”。
鄂豫皖根据地以3千人的兵力,坚持3年游击战,红28军转战3个省45个县,牵制敌人正规军68个团,约17万人,歼敌18个营、15个连和大量小股敌军,有力支援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使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区。
组建新四军第4支队
1937年夏,鄂皖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见到姜术堂从西安带回的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六大纲领》和《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等文件,听取姜术堂传达中央代表林伯渠、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代表中央对鄂豫皖边区的指示,保存革命力量,应主动和国民到地方当局谈判;谈判前把部队放在外围,不要集中,防止国民党利用谈判消灭红军;要保持红军的独立性,不接受国民党的名义和任务。
7月13日,高敬亭在岳西县南田村与何耀榜会合,长期同中央失去联系的高敬亭仔细研究中央文件,决定执行中央指示,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并拟定致卫立煌的信。15日,高敬亭派便衣队交通员金孝广将信函送往岳西县蛇形岗国军炮楼。中午,收到署名“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岳西办事处”的回函,说同意谈判,并派一赵姓参谋到蛇形岗与红28军代表会面。下午,何耀榜以红28军82师师部警卫队长身份与之会面。对方毫无诚意,首次谈判即告中断。晚6时,岳西县第3区区长找何耀榜,告知卫立煌已得知高敬亭信函内容,表示响应红28军停止内战的倡议,将派高级参谋作为谈判代表,不日到岳西县谈判。
16日,国军32师进逼南田村,并发生战斗,致使对外联系的潜山工委的人员全部牺牲。南田村及附近的红军虽然不足200人,但高敬亭决定坚守南田村,准备击退国军进攻。
18日,国军谈判代表郭副官来到南田村,高敬亭化名李守义,以红28军政治部主任名义,与之谈判。高敬亭提出3个先决条件:包围红军的国军后撤10公里;保证红军代表人身安全;此次谈判是局部谈判,重大问题由国共两党中央解决。19日,卫立煌全部接受高敬亭所提的条件,令32师后撤10公里。高敬亭派何耀榜为红军代表,前往岳西县城谈判。
20日,何耀榜和国民党鄂豫皖督办公署代表刘刚夫、郭副官在岳西县政府大厅进行初步磋商。下午何耀榜还与卫立煌通电话,达成口头协议,决定从22日开始,在岳西县清河畈上清小学正式举行谈判。21日,何耀榜返回南田村,向高敬亭作了汇报。
22日起,谈判正式开始,最后达成协议。红军的主要条款是:允许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红军集中地点以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为中心,以及礼山县宣化店、黄陂站、罗山县张家湾一带;红军在黄安、确山、立煌设3个办事处;红军集中途中国军不得袭扰;红军家属享受抗日军人家属待遇;红军改编后的番号由中共中央决定等等。国军的主要条款是:不打土豪;不经统一战线许可不准扩兵;军事行动要事先呈报;友军集中后不留便衣队;不准在国军内发展中共党员等等。
27日达成协议,28日,高敬亭(化名李守义)和刘刚夫在九河朱家大屋举行签字仪式,并立即生效。至此,鄂豫皖边区的10年内战宣告结束。
1937年9月上旬,红28军各部及鄂东北地方武装、便衣队,向以七里坪为中心的地区集中。10月,除少数不便集中的便衣队,全部集中完毕,共约1800余人。国民党鄂豫皖督办公署的谈判代表刘刚夫受命来七里坪,协办红军给养,并带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委任高敬亭为工农抗日联军挺进司令部司令长官。9月中旬,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等受中央委托到达七里坪。9月下旬,郑位三在七里坪召开的庆祝大会上,报告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达了毛泽东对鄂豫皖坚持斗争的赞誉。并根据中央指示,退回国民政府给高敬亭的委任状。
红28军集中后进行了思想、组织和军事的全面整训,发展到2千余人。
1937年10月1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边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高敬亭、肖望东等赴汉口参加整编会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央宣布长江以北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
1938年1月中旬,第18集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到七里坪检查整训和东进准备工作。2月中旬,第4支队正式编成,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下辖7、8、9团、手枪团和直属队,是新四军中唯一一个4个团建制的支队。7团由红28军82师244团和新兵营编成,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8团由豫南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9团由鄂东北独立团、红28军82师特务营编成,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手枪团由红28军手枪团和部分新兵编成,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全支队3100余人。
3月8日,高敬亭率第4支队7、9团和手枪团从七里坪出发东进。同日,8团在信阳北部的邢集举行东进誓师大会,罗炳辉代表中共长江局和周恩来参加大会,会后出发东进。3月下旬,与4支队主力在皖西流波疃(石童)会师,随后,全支队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作战。
参考资料:
徐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红四方面军人物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红25军征战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四军组织发展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