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谱》载文:河南孟津城东双槐村王氏家族概况。
元末明初之际,河南由于兵乱天灾之后,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统治者由山西向河南移民。始祖王成于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县随移民搬迁至河南巩县黑石关,后又迁至孟津城东双槐村。从七世孙几乾、几坤二人共生八子,分为八门传至今。世称“老八门”(即:化、价、作、修、僴、倬、僖、仪)二、三门显贵,迁至孟津城内东门里。二、三门于清初,在城东门里建立王氏宗祠,世称“王家祠堂”临街前厅三间、对联一付,上联为“南晋旧家声显相名儒留德泽。”下联为“孟津新事业联科世宦敢人文”。横额是“太原一脉”均为红底黑字。前庭正中屏风上面悬匾为绿底金字“三世藩宪”屏风后为庭院,中间方砖铺路,两旁雀池,种植花草树木,后为台阶丹墀。升阶为大厅(三间)。正门匾额为红底黑字“俎豆先德”,相传为十一世孙无咎所写。两旁楹联为“家有鱼须丞相笏,囊余鸡舌侍臣香”。正中设暖阁,供奉先人神主牌三十二位。暖阁两旁楹联红底黑字,上联为“两朝沐国恩官崇名宦里重乡贤并列忠义节孝十余传咸叼祀典,”下联为“累蕖绵先泽人掌丝纶出维屏翰迨及监司守令三百载代有文人”。横额是“水源木本”。传为世孙王领所书。大厅东面墙壁上嵌有石刻王氏家谱,从始祖王成至十八代孙。每年逢元宵节,东西山墙悬挂先人的画像,供瞻仰。大厅东西雕棂前各有石碑一座,东边石碑上刻“清阵亡功臣世袭骑尉曙灵王公神位”,西边石碑上刻“尝问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而诚敬之所在心假物以将之故自卢归津路途遥远四百有余其间山川险阻风雨隔绝而春祀秋尝无失时之憾”。因置田四亩余。三亩捐入祖祠,其余一亩有零,捐入本门西祖以作春秋祭祀之资。
除老二、三门迁至城内东门里外,长门仍住双槐,四门迁鲁山二郎庙,五门住孟津扣马镇南门外,六门住嵩县李庄,七门住孟津天皇岭,八门住城内太平街和双槐村。现已传至二十四世。自十九世人口繁衍已达700余口,另有迁居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者,还有移居海外美、英、德、加拿大等国者。
王氏世代宗排字“成大义德干 鼎几仁本金 无玉有家”。
公(王铎)又编六十个字,系诗语:“万世永传之,维清典缉熙。太原宗宝训,槐第采英奇。忠孝乡贤节,名儒理学师。念先功德俊,垂裕得守宜。福泽从心造,书田用力时。家声麟趾化,积善许丕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