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举 发表于 2017-11-3 10:09:57

重庆綦江万盛发现王业泰墓

重庆綦江万盛发现王业泰墓
                                                                                                                         王正举
      2017年10月1日,王阳明迁黔后裔十四世孙王正锡、王正举,十五世孙王道儒、王道明等,利用国庆长假到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青山村,对王家湾湖岸边的古墓群进行实地考察。该地古墓三座,发现双墓二座单墓一座,双墓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好。一双墓最为豪华,正牌面是五柱四格,宽约四米五,主碑三重,主墓前宽后窄近似等腰梯形,墓后延伸鱼尾,左支鱼尾至墓碑间七米,右支因被新墓破坏,古墓占地最大宽度若按常规对称计算不低于十八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惨遭盗墓贼破坏。盗墓贼为了盗取墓内文物,分别从墓碑上凿孔爆破碎碑打开古墓,如今墓志铭及墓前的望柱荡然无存。另一座被毁严重几乎成为土堆无法考证。只能从一盗洞口观察墓内石壁精湛的工艺,推导墓主人的高贵身份,有可能是王业泰长曾孙王为举与张氏(张懋诚之女张鹏翮之孙女)的合葬墓。
      王正锡告诉:墓主人是皇清侍赠提督总兵官王公业泰与皇清侍赠綦江守备王母鲍淑琼的夫妻合墓。前两年当地兴修水库,政府将盗洞用水泥补上保留古墓现状。
      主碑的横额上用镂空技法雕有穿云双龙朝阳的图案,龙脚有四爪。在清代,龙纹有严格的规定。五爪龙为皇帝专用。四爪龙是王爵专用,不过当时把四爪龙叫蟒。古墓的龙纹,无论是龙还是蟒,都与新建伯王业泰的身份相称。
古墓石材是就近所取的石英沙石,风化现象严重。仅留下牌楼上“王氏佳城”;内对联“地似上山凤凰穴形同九曲明珠卫”;外对联右联上方只有“真龙”二字;内两方主碑被毁,好在王正锡的叔曾祖王光耀民国二年第一次将主碑的墓志铭抄写下来,其父王国祥1944年第二次抄写,他本人是1961年第三次到墓地亲自抄写,如今三份墓志铭都由王正锡珍藏。其内容:“皇清侍赠提督总兵官王公业泰墓 明末新建伯南明将军大清卫士王公业泰 浙江余姚人 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 追歼李自成 转战湖北 安徽 陕西 四川 贵州等地 殁于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九日 在贵州省遵义府桐梓县万盛军营宅舍因老告终 享年八十岁止矣 同月二十四日捧杦 孝男 王贻尚 王贻栋 (女)王贻静 孙 王志道 王正道 王曾道 曾孙 王为举”;“皇清侍赠綦江守备王母鲍淑琼墓 吾母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 系北京通州人 殁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四日酉时 享年七十二岁 同月十四日捧杦 孝男 王贻尚 王贻栋 (女)王贻静 孙 王志道 王正道 王曾道 曾孙 王为举”;墓外两方副碑左右分别上方有“福”、“寿”,下方有羊、马的浮雕。
王业泰古墓的发现,对研究王阳明后裔的分布及其明末清初的历史,都会起到提供不可多得物证的依据。王业泰为何在浙江、重庆都有墓,这也是王学研究的课题。
      一、黔中竹亭阳明后裔修谱
      近年来,我族通过相关族人三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修完《黔中竹亭王氏族谱》。在修谱过程中,多次到省内外考察,走访王氏族人、咨询专家学者,查阅大量的资料。特别是依据贵州省织金县(旧称平远州),清同治年间化起街,著名学者王嘉霖编写的《王氏家谱》。经过综合分析,得知黔中竹亭王氏系王阳明的直系后裔,主要分布于清镇、织金、平坝、关岭、兴义、威宁及水纳赫交界等地。由于清同治三年贵州大部被何德胜匪患烧杀蹂躏,平远老化起场街毀人亡,仅王氏一族被灭伍佰多人。经穴居野处,七易寒暑后,同治十一年王嘉霖断简残编抢修《王氏家谱》。谱中源流没能一脉贯通,王阳明以下缺失两代,只知道我族入黔始祖属于王阳明次孙之孙王绍槐。王绍槐究竟是王先通之子王业泰还是王业耀的字或号?经详实考证,我族在修谱时将王绍槐拟为王业泰的化名。根据修谱掌握的资料还撰写了《阳明后裔在贵州分布的考证》一文,2015年发表在南方王氏网上。目的是为王学研究者提供线索,抛砖引玉,寻找我族失散的族人,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得到大家为本文斧正。结果引出存封380多年,国史记载:“……顺治二年(1646年),与南明阁臣方逢年、张国维、谢三宾,尚书宋之普、商周祚等一道降清,后事不明。” 的王业泰的去向,初步了解仅王先通后裔就有近万人,为真正揭开王阳明后裔分布黔北川南之谜提供有力证据。
      二、黔中竹亭王氏入黔始祖王绍槐真实身份
      遵义市红花岗区万里路蔺家坡小区草堤丽苑76岁王正锡,在网络《阳明后裔在贵州分布的考证》上获悉王绍槐及其它信息。2017年9月5日,与我手机联系,非常自信地告诉:“你们的入黔始祖王绍槐不叫王业泰,你们是王业耀的子孙,我按父亲遗嘱寻找你们几十年啦!我家每年供饭、七月半烧纸写的包单,都要念到王绍槐,他是王业耀的道号。” 立即将这一重大信息发布在我王氏微信群,供大家分享。
      2017年9月16日,我族代表王正举、王道儒、王道明前往遵义王正锡家,王正锡拿出家谱、笔记本、包单,获得有关王业泰、王业耀的相关资料。
      经查阅家谱:“……王承恩长子王业泰,字士和,号顺臣。南明福王时袭封新建伯,为王氏家族最后一代伯爵。次子王业耀,字竹青,道号绍槐,逃往贵州南隆。”
      笔记本:“王业泰,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公元1614年),亡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九日(公元1693年),享年八十岁。鲍淑琼,王业泰之妻,系北京通州生长人氏。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卯时(公元1617年),亡于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四日酉时(公元1689年),同月十四日捧杦,享年七十二岁。”王业耀,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公元1618年)。
      王正锡父亲王国祥遗留的包单:“故第十四世祖考(妣)王华(郑氏)字德辉号实庵十四代孙王国祥……故鼻祖考(妣)王业泰(鲍氏)字士和号顺臣耳孙王国祥、故叔鼻祖考王业耀字竹青道号绍槐耳孙王国祥……”
综合王正锡提供的不同资料,现查明黔中竹亭王氏的入黔始祖王绍槐的身份是王业泰兄弟王业耀。
      三、王业泰弟兄西征
      1王先通有几子
根据上海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年王庸敬编撰《王氏通谱》:先通, 承恩长子、承勋嗣子, 字季贯, 号则阳, 行季十八。明袭爵新建伯, 配章氏, 封夫人, 子三, 业泰、业安、业耀。
其中:业泰, 先通长子, 字士和, 号静涵, 行升三十八。明天启六年(1626年)丙寅生, 袭伪新建伯。明亡殉节, 葬徐山集夫人墓侧, 结兴府志及山阴县志附父先通事。配倪氏, 诰封夫人, 无出, 以从兄业洵(先进次子)长子贻槐为后。
      业安, 先通次子(失考)。
      业耀, 先通三子(失考)。
      贻槐, 业泰嗣子, 字尔公号又堂, 行恆九, 明邑增生, 袭锦衣卫千户。配陈氏, 子一, 谋炜。
但从一般史料及王正锡提供资料、《黔中竹亭王氏族谱》,都没有王业安的记载。
      2王业泰去向有争议
      《明史》记载:“王业泰,南明弘光元年袭封,同年六月卒。王先通生有二子,长业泰,次业耀。长子王业泰,字士和,福王时被袭封为新建伯,他成为了王氏家族最后一代伯爵。”至于王业泰之死,文献有二种说法,光绪《余姚县志》记载:“福王时袭封,感泣请终丧报国,许之,……王师南下,执送营中授以爵,泣曰:‘世受国恩,义不改节,得死报君父于地下足矣,遂死之’。”;另见《台湾文献丛刊•(南明史料)》中收录有一折清浙闽总督张存仁在顺治三年七月初六日所书奏本,内文为:“贝勒曲矜仁慈,遍示晓谕,设法招徕。……今据伪越国公方国安统率马兵五百、步兵七千,并伪内阁方逢年、张国维、伪新建伯王业泰……等等。”
      王业泰,字士和,浙江余姚人。为王守仁玄孙,新建伯王先通长子,有弟王业耀,幼时居绍兴,后随父移居京师。
王先通掌前军都督府,镇守通州(今北京),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英雄就义。崇祯上吊自杀,明王朝覆灭,福王称帝。王业泰遂南下回余姚丁忧守丧,并投奔南明弘光政权。于隆武元年袭封新建伯。不久闻清军南下,南京危急,穿戴衰服领兵北上南京,当抵钱塘(今杭州)时,与南明阁臣方逢年、张国维、谢三宾,尚书宋之普、商周祚等被清兵所俘虏。官兵近万人一道降清,后事不明。
      3统战王业泰弟兄降清后西征大顺
      王先通,明袭爵新建伯, 掌前军都督府事, 崇祯甲申三月镇守通州齐化门(老北京的朝阳门), 城陷,中李自成官兵乱箭身亡。南明袭封长子王业泰。守丧期间清军南下,王业泰帅王家军迎敌保卫南京,随南明近万人被俘。因清军对新建伯王家采取攻心战术,首先给予王先通厚葬,并隆重追悼。其次作王家的思想工作:杀王先通之仇,罪恶在大顺李自成,与满清无关,若想报杀父之仇,我们满清可以成全。王业泰被感化,欲报杀父之仇心切,王业泰的南明军队与清军合作,西征攻打李自成的农民军。带着弟弟王业耀、长子王贻尚一路追打。从顺治三年转战湖北、安徽、陕西、四川、重庆、黔北一带。王业耀因助兄王业泰西征有功,康熙十七年升任贵州南隆总兵参将。
      4南川守备碑记释放余姚与万盛的联系
      王贻尚,王业泰长子,配熊氏生三子:王志道、王正道、王曾道。由于追歼大顺军战斗激烈,王业泰安排少年王贻尚带家眷躲避贵州遵义府桐梓县大溪里大屯沟、青山王家湾(富家湾)、老鹰嘴一带,定居张三塘。王贻尚于康熙三年逝世,葬于洋不场落多娄氏宅后。
      王志道,王贻尚长子,先葬于桐邑张三塘,后迁老鹰嘴,不知何时被后裔(云南)迁走。好在八十年代青山王氏族长王瑞臻带王正锡到墓前将墓碑内容抄录下来,其碑墓志铭内容:“志道公祖籍余姚 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第六代孙 生于顺治元年 殁于雍正六年 享年八十五岁 曾任青羊石千总 南川守备……”。
      四、黔北川南王阳明后裔分布的探讨
      黔北川南的王姓很多,从局部来看,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时间一长,原本一宗的互不相识,自然形成各自的小部族。历时数百年,繁衍一二十代、二三十代后,加上受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单元的自然分割,哪怕原本有谱系的“大家”各自开基之后也就演变成为现代的“小家”。
      1不同阶段王氏的迁入
该地古代是当地方国形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属地,根本没有汉人,更谈不上有王姓族人分布。由于朝廷的干预,汉人当中的王姓族人随战争分期分批迁入。
      其迁入的时间及祖籍大体是:
      早期,元朝之前迁入的汉人,数量少,基本被地方的少数民族同化为“土著人”。
明初洪武年间,为了巩固西南,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政策,由国家强行“三屯”,即屯军、屯商、屯民的具体措施,大量的汉人方能在西南形成 “小别于”中原文化的西南 “新汉人族群”。
      明末清初,追歼李自成、张献忠流寇,讨伐吴三桂乱贼,王氏随军队驻军地方或解散军队留住当地。特别四川、贵州等地遭受三十余年之战乱,百姓惨遭大规模杀害,加之天干,大饥、大疫和虎患,人自相食,庐舍成墟,川黔人烟断绝。淸政府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一系列惠民政策,鼓励外省人入川填黔开恳。由朝廷采取江西、湖广填四川,江西、湖广、四川填贵州的人口迁徙。
      近百年解放大西南的南下干部移民、知识分子支边、及现代的民工流等,大批王氏迁居川黔,增加当地王氏成分的复杂。
      2王阳明族人在黔北川南的分布
      黔北川南是否存在王阳明后裔?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专家学者对民族迁徙、姓氏源流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王阳明的族人而不是后裔”。
      黔北川南巴綦王氏开基始祖藩臣公,祖籍浙江省余姚,族源于明朝成化状元王华。王承悟提供世系:王华—王守让—王正信—王承湖—王先鳌—王藩臣—王运洪—王荣—王梁秀—王尔寿—王澄—王灿义—王荣基—王正鹏—王大柱—王光和—王明馨—王承悟……。王藩臣生二子:长子王运洪,后裔主要在綦江正自场;次子王运泰,后裔主要在巴县南隆渔洞,总人口约六千左右。
      桐梓县娄山关镇文笔路王承银、黄屏的王先勤等,他们又是王守身的后裔。还有王华弟弟王兖的后裔也分布在黔北川南。
      3王阳明后裔在黔北川南的分布
      万盛青山王家湾王氏源于浙江余姚,据王显金(系八十年代青山王氏族长王瑞臻的孙子)介绍:王业泰的后裔主要分布在綦江周边几县,可惜去云南的还没有联系上,目前人口在六千以上。遵义王正锡提供世系:王华—王守仁—王正亿—王承恩—王先通—王业泰—王贻尚—王志道—王为举—王纶—王存远—王文龙—王光华—王开选—王国祥—王正锡……。
王业耀跟随长兄王业泰顺治年间追歼李自成、张献忠,康熙初年又讨伐吴三桂孙子吴世藩辗转贵州。万盛记载:“康熙十七年升任贵州南隆总兵参将”,贵州清镇记载:“湖南常德指挥、贵安卫指挥”。两地记载虽有差异,但军职相当。不知道发生什么原因,隐居清镇竹亭郊野,子孙繁衍成为白岩王家寨。后裔分布贵阳市、清镇、织金、平坝、关岭、兴义、威宁及水纳赫交界等地,人口二千八百六十人。织金四中王正举提供世系:王华—王守仁—王正亿—王承恩—王先通—王业耀(王绍槐)—王应富—王之照—王懿友—王起梁—王永茂—王尚勋—王宗周—王嘉玟—王诜模—王正举……。
      王业泰墓葬在万盛青山湖王家湾,王业耀(王绍槐)墓葬在清镇红枫湖白岩王家寨岸边,目前以古墓、一脉贯通世系及族群,充分证实王阳明后裔分布于黔北川南的客观、真实性。
      五、发现王业泰古墓的历史意义
      在万盛发现王业泰古墓,无论对王学研究中王阳明后裔存不存在,如何保存的,分布状况怎样?还为理顺黔北川南的王阳明族人是何时为什么迁徙到该地?以及解读王业泰为何存在两处墓地等问题都会有助于提供详实依据。我粗浅认为:
      1王阳明的确有后裔分布于黔北川南
      目前考察核实,王业泰后裔分布于重庆万盛经济开发区周边几县的人口约六千左右,王业耀后裔分布于贵州黔中、黔西南、黔西北的人口二千八百六十人。仅明末新建伯王先通的后裔就九千左右,若加上各支外迁未联系的有近万人。
      2解读王业泰为何存在两处墓地
      根据清光绪二十年王庸敬编撰的《王氏通书》王业泰的信息来自于《王华支系》:“业泰, 先通长子, 字士和, ……明亡殉节, 葬徐山集夫人墓侧。”是根据 《结兴府志》及《山阴县志》中的《附父先通事》。天启六年(1626年)生,到明亡的1644年,王业泰只有十八岁,与万盛青山的墓志铭矛盾。这是政治和保全家族的需要,王业泰袭封南明新建伯,又与清军合作追歼杀父仇人李自成,这是报“国恨家仇”理所当然;王业泰与清军西征,南明正史:记载:“世受国恩,义不改节,得死报君父于地下足矣,遂死之。” 《通谱》“配倪氏, 诰封夫人, 无出, 以从兄业洵长子贻槐为后。” 家族顺应南明正史为王业泰建“衣冠墓”,在南明既巧妙掩盖王业泰西征真想,又能从例制上合法让家族中的王贻槐“袭锦衣卫千户”。
      根据万盛青山王家湾王业泰古墓及遵义王正锡珍藏不同时期四代人摘抄的墓志铭,有据揭开王业泰西征的真相。可以断定,浙江余姚的是假墓,万盛青山王家湾的是真墓,这样的造假并非王氏首创,历史上屡见不鲜。
      3解读阳明族人迁徙黔北川南的争论
      王阳明族人迁徙黔北川南,目前支系有:王华弟弟王兖及王守身、王守恭、王守让的后裔。以巴綦王氏为代表,源流记载:“王阳明被贬贵州,王华率幺弟王兖及王守恭、王守身、王守让来黔看望,王华返程,因山高谷深路途遥远,众族人不愿回余姚而留居黔地。”这与“王藩臣为巴綦王氏入黔始祖”自相矛盾。从王承悟提供世系:王华—王守让—王正信—王承湖—王先鳌—王藩臣……王承悟。王先勤提供世系:王兖—王守恭—王正常—王承谊—王先闻—王业古—王从政—王枝炳—王森盛—王尓翔—王为敬—王永裔—王世贵—王正品—王大运—王光昆—王明樑—王承义—王先勤。该支系族人的聚落特点是以“聚族而居”,主要分布在桐梓狮溪镇小溪沟,人口有六千多。可以分析,假设王守让留黔,就应该被后裔尊为“始祖”,但本族人是将王藩臣(业字辈)尊为“始祖”。另一支系将王守恭尊为“始祖”,但没有墓葬,而最早的墓葬是王业古的。我认为,“王华带族人看望王阳明”是笔误。王藩臣、王业古与王业泰平辈,后裔分布区域都大体相距不远,这并非是一种巧合,如若将他们族源理解为“族人在清初跟随王业泰的王家军西征而迁徙黔北川南”,他们与王业泰的后裔大杂居小聚居于黔北川南,也就合服情理。
      综上所述,王业泰古墓的发现,对研究王阳明后裔的分布及其明末清初的历史,正确解释王业泰为何在浙江、重庆都有墓?以及王阳明族人为什么迁徙黔北川南等,提供不可多得的物证。这也属于王学研究的课题。

                                                                                                                                                          贵州省织金县第四中学王正举
                                                                                                                                                                手机:13595765200
                                                                                                                                                                QQ:1192496429
                                                                                                                                                                                 2017年10月1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綦江万盛发现王业泰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