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方 发表于 2010-4-16 17:16:15

河北青龙王氏家族综述。

  说明:本文是有关家族记忆综述文,因为要传给我家族人看,就贴在这里,目的是方便外地的族人。在河北、辽宁、浙江、鄂尔多斯、包头等地的兄长、侄辈,看到如此,也应当知道先辈们创业的艰难。最要紧的是,大家要知道自所从来……
  有关我青龙王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因诸多原因的影响,至今已模糊不清了。本人依据先父母大人以及本家族兄长王玉琦、王玉珠等所记述情况,现将家族情况综述如下,传看于各支系兄姊,以求补正。
  一、先祖的事迹、家世概说
  1、祖籍
  河北青龙王氏家族之先,本满州(即东北女真族)正蓝旗人。祖籍为贵德州四王庄(有说祖籍贵州,实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当时仍处僻壤的少数民族人怎么能不远千里到东北参与满洲人反明呢?何况中间有如此广大的明王朝疆域)。贵德州即今辽宁抚顺市。关于贵德州,《大清一统制》和《奉天通志》均有记载。贵德州辽代就有建制,金代沿用,元代仍用旧称。
  抚顺,辽金二代属东京道贵德州。元代设贵德州巡检使司,属沈阳路。明洪武八年起,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抚顺得名于明代。明统治者为防止女真贵族的袭击,于洪武十七年 (一三八四年)在高尔山下修筑一座砖城,名曰“抚顺城”。后在关岭设“抚烦关”。洪武二十一年在抚顺设“抚顺千户所”,隶属沈阳中卫辖。后来,为女真贵族的“建州卫”占据。抚顺地区是清代开国立基和满族崛起的地方。公元1605年,在此建成了赫图阿拉城,是努尔哈 赤称汗的第一座都城。1616年,努尔哈赤在抚顺所辖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称汗,自此拉开了中国清朝的历史序幕。1618年攻占抚顺城,1619年又取得了萨尔浒大战的胜利,筑有界藩、萨尔浒等都城。自1618年努尔哈赤毁掉明抚顺城后,又于公元1783年建成了抚顺城,即清抚顺城。
  2、先祖
  先祖名“王集”(“集”字为语音,或有其他字亦未可知。在未找到谱牒前姑且按兄长所记称之)。是随老罕王(即努尔哈赤。在王氏家族的世代传说中从未直呼过努尔哈赤,只称“老罕王”)出关(有言“出口”)的武将。
  所谓“出关”,有如下两种理解:
  一是指老罕王出山海关返回东北开启霸业所说。老罕王“出关”是为躲避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追杀,时间较早。
  二是指老罕王带兵攻打山海关。又称“入关”,时间在1626年。1626年老罕王带兵攻打明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中炮受伤,后因之而崩,“入关”未果而终。
  由此可判定我祖王集生活在明末清初。“与老罕王一同返回东北”和“随老罕王入关打宁远”都有可能。
  老罕王1618年起兵反明,最先打的就是抚顺。王氏的祖居地为抚顺,说“从1618年起王集就跟随老罕王征战了”,这是符合实际的。
  明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蓟辽经略孙承宗使参将袁崇焕守宁远。战时,努尔哈赤久攻不下,并被炮火击伤,退回沈阳。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即位。
  3、王集的年龄
  我们姑且从“1618年起王集就跟随老罕王征战”一说,估计1618年他不会太小。以1618年其年龄为20推测,那么,到了顺治元年(1644)年龄大体在45岁左右。以此年岁功成名就并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我祖王集的是一位经过许多坎坷和战火洗礼的战将,身体素质较好,晚景生活殷实,加之王氏家族又是长寿一族,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寿命是很长的。大概在80岁左右。
  据我祖父王纯元的回忆,先祖王集是为保老罕王而受伤的,具体情况是:在某次战役中身上多处受伤,尤其严重的一处是鼻子被砍伤,后用刀伤药医好、抚正,因此留有明显的刀痕。河北青龙知情者一致认为,在河北青龙的家庙里的王集塑像就是鼻子带伤的。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五月,占领北京城。九月,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十月初一日,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4、对“功勋旗人”的解释
  大凡我青龙王氏族人总是说“我们是功勋旗人”。对此,大多数人理解为满州除了八旗之外还有“功勋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满州的历史上,有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打胜八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东北少数民族的编制)。并没有“功勋旗”一说。我王氏家族为“功勋旗人”,正确的理解应有如下的两个方面:
  ①青龙王氏家族是“旗人”,在满八旗,为正蓝旗满州。
  ②作为“旗人”的青龙王氏家族身份较为特殊,为有功勋者。
  青龙王氏家族这一“满州”属海明(音译)牛录(牛录是满州军政合一的组织机构。后称“佐领”)
  满洲,本义为“勇士”。到了十七世纪,清太宗皇太极出于政治的原因,才把女真这个族名通过行政命令改为“满洲”。从那时起女真族才称满洲族,简称“满族”。
  满族,即通古斯族,为东胡之遗种。溯其源流,满族出于女真,女真出于?龛,?龛出于挹娄,挹娄出于肃慎……清初武功甚盛,惟自清主中夏,膏梁豢养,倚赖成性,刚劲之风遂变为惰逸矣。
   5、冠姓
  有族人称我青龙王氏家族是“随旗满州”,因家谱损失,此说已无从查考。但,从我先祖很早就随老罕王征战之事实,“随旗满州”一说大有疑问。从族人回忆得知,青龙王氏家族有连续娶满州人为妻的事实。迁到小巴林后,在一段时期内青龙王氏家族还还保留着许多满州的习俗。比如年三十“发神纸”(大年夜,有家里的一位长者,向神灵祝拜,口中念念有词。焚香,燃神纸。神纸,用黄纸裁成,叠成三张一叠)。还有,来到小巴林后,我家兄长们称父亲为“阿(a发入声,即第四声)玛”。尤其是这种称谓,在迁居地,还引起过人们的惊异,说,“河北来的那三家孩子,管他爸叫‘妈’哎?!
  冠姓问题,存在两种情况,即,一为汉姓“王”,一为满州“王”。
  对于第二种冠姓,现述如下:
  满州“王”姓,即是为顺应中原的习俗而生的。就是说满州入主中原后,大批的满州人入关,生活在内地。为了方便生活、便于交流,首先既顺应汉族的传统。反应在姓氏方面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汉族形式的姓。比如,瓜尔佳氏姓“关”,钮姑禄氏姓“郎”,移剌氏(原契丹之耶律氏)姓“刘”,辉发那拉氏姓“张”,舒舒觉罗姓“赵”,叶赫那拉氏姓“叶”,费莫氏姓“马”,富察氏姓“富”,佟佳氏姓“佟”,爱新觉罗氏姓“金”。如此等等。这一现象,在《金史?国语解》里记述得非常明白。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金启?先生(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五子永琪的第八代孙。内大教授,契丹、女真文研究学者,北方民族史学者)曾著文(《满州哈喇hala和冠姓》对此进行了详细地论说。据金先生的研究,京畿一代的满州“王”姓即是“完颜氏”。其他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满洲俗姓都是这种情形。
  6、产业
  传说,先祖王集因有战功,朝廷准许在京东喜峰口里青龙县“跑马占地”,即所谓“跑马占圈”。
  清朝入关以后为掠夺土地而颁布的命令。顺治元年(1644)颁发康熙二十四年(1685)废止。清朝入都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决定强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顺治元年十二月规定近京各州县汉人无主荒地和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遗留土地除存活的主人量口给与外其余全部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四年由于原圈地内“薄地甚多”东来八旗官兵日增无地耕种遂于近京州县内不分有主无主土地一律拨换原圈薄地。康熙八年清政府又决定圈占张家口?东虎口?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山海关外的旷土拨给八旗官兵。根据上述命令旗人携绳骑马大规模地圈量占夺汉人土地。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有些汉人地主为求得政治上的庇护还带地投充。土地圈占后八旗贵族和官员?兵丁按照各自地位高低及所属壮丁多少分得数量不等的土地。其大部分落入了贵族和官员之手。圈地主要在近京三五百里内的顺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间等府(今北京?河北北?中?东部及辽宁西南部地区)进行圈占总数达十六万多顷(一说十九万多顷)。驻防外地的八旗在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宁夏等地也进行过圈地但规模较小。圈地给汉族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背乡离井因此纷纷起而反抗。社会秩序动荡不安迫使清朝统治者从维护其长远利益出在圈地令不断发出的同时也不断发出停止圈地的命令。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换地?带地投充仍不断发生。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作出永远不许再圈的决定圈地至此最后停止。
  我先祖的“跑马占圈”一事,在河北史志资料中并无记载;同时,有资格的都是亲王、贵戚等,说我先祖“跑马占圈”并无史证。最有可能的是,我先祖是某亲王“跑马占圈”所之圈地的“管理者”,即替亲王管理圈地的“包衣”(家奴)。
  据大家回忆,我先祖王集在青龙所管辖占地境如下:
  青龙县新甸、三十六滚子、杨树底下、土荞沟、王家沟、马圈子,马圈子北沟,兴隆沟,红庙,北岭,张杖子,车产沟(广菜沟)等(所记地名都为老地名)。在“口外”还管理圈占的十几个村庄的地盘。
  其时,在青龙所占土地上共有人家300多户,王氏家族占60%。“当地凡王姓均为旗人,与王氏家族联姻的也是旗人”。如到了“德”字辈,四房都娶得是满洲旗人。王德山娶的是“肖千户”的女儿,在小巴林我们称她为“大大妈”。
  对于上述地境的可耕之地。后来,王氏家族向国家(民国时期)上交一定的地租。一般是象征性地每亩交一个制钱(一个当十的铜板)。
  据河北青龙政协编著的《青龙满族》的记载,青龙一带正是“跑马占圈”的范围。这一带多属于豫亲王多铎的地盘。我先祖为豫亲王家臣似不会有大差。
  二、王集之后族人及其家业
  1、祖庙
  早年,在青龙新甸的王氏家庙里,曾供有我祖王集的塑像,据长兄们回忆,他身形高大、魁伟,武将装束,鼻子上塑有疤痕,塑像边立有他使用过的战刀。
  王氏家族历来重视祭祖活动。这种祭祀活动有一定制度并持续到“文革”前夕。王氏家族的“兆”字辈有三大支系,即王兆林、王兆兴、王兆泰,家庙就由这三大支系轮流管理。三年一轮。在交接之前,轮到的一支要提前推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主事人”,届时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家庙长期驻泊。这位“主事人”的主要工作有:看管供像、供器、院落,监督洒扫、安全,主持日常的祭祀课等。“主事人”一职甚为荣耀,因逢遇节日、族内红白禧事必由之主持、祭祀,可以号令全族。同时,还有判厘、调节族内纠纷的重责。
  2、王集之后的族人
  王集为我青龙王氏之先祖,具体生卒年已经不明了了。王集之后详细的代系已不太清楚了。原因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家庙被毁,北迁小巴林时所携带的家堂卒子又迫于政治压力(“文革”前的某次运动)而焚毁。从1618年到1935年北迁,期间近320年,按30年一代计,自王集起至王氏“元”字辈大约有九代人。现已知的代系是从“兆”字辈开始的。即王兆林、王兆兴、王兆泰。接下来是“元”字辈。即王纯元、王馥元、王廷元。
  3、王氏家族在河北青龙的产业
  王氏家族至“兆”字辈一直生活在青龙原地。大概在清光绪十年左右议定划分的各支系分管地境如下:
  ①王兆泰一支所占地境:新甸,土荞沟,红庙。
  ②王兆兴一支所占地境:三十六滚子,杨树底下,马圈子,兴隆沟(含万货隆),马圈子北沟,王家沟。
  ③王兆林一支所占地境:北岭,张杖子,车产沟(含广菜沟)。
  按照清朝的规定,旗地属国有,各王公大臣的土地只是皇帝的赏赐。宣统三年,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时,曾有懿旨,将王公府邸和旗地赏为私有,旗地拥有者有处分权。清朝灭亡后,旗地逐渐收归国有。依据金启?先生的回忆,荣亲王府的土地是民国十四年收归国有的。王氏家族所管的旗地何时收回,现已无从查证。事实上,王氏家族所管的旗地后来已成王氏家族的地产。其原因可能是逐步购买所得。
  (作者 王玉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青龙王氏家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