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邻战旗下—广西军队将领一览。
李宗仁(1891—1969)陆军一级上将,战区司令长官。字德邻,广西桂林人。1891年8月13日生。1908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被编为第二队步。1913年秋毕业后,进南宁将校讲习所,曾任见习官、队附。1915年春应聘在桂林省模范小学任高级班军训教官。同年12月入林虎为总司令的护国军第六军,参加护国讨袁战争,任排长。此后又先后参加了讨伐龙济光,护法战争,粤桂战争。历任连长、营长、粤桂第一路边防军帮统、统领。1921年6月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1922年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3年春,任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旅长,5月被北京政府任为桂林镇守使11月任定桂军总指挥,与黄绍竑之讨贼军联合讨伐其它各部。1924年夏击败陆荣廷部,7月任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11月兼任广西善后督办,同月改任广西绥靖处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先将沈鸿英部逐出广西,后将唐继尧赶回云南,统一广西。
1925年9月21日选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3月24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7月率部参加北伐,先后任中央军右纵队指挥官,攻城军司令官,指挥了汨罗江及武汉战役。后调任江西作战。1927年初兼任江左军总指挥;3月11日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5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后任第三路军总指挥;7月25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厅长;8月与何应钦共同策应将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击;10月任南京国民政府西征军第三路总指挥、西征讨伐唐生智。1928年3月任中央政治会议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16日特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0月24日特任军事参议院院长。
1929年1月28日特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编组部主任。2月5日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被罢免本兼各职,失败后去香港。10月回广西,在南宁成立“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与冯玉祥、阎锡山南北遥相呼应反对蒋介石。1930年3月派代表到北平参加反蒋各派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15日被推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9月1日推为北平“扩大会议”国民政府委员。中原大战爆发后率部入湘作战,后兵败撤回广西。1931年5月反蒋各派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被选任“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2日任该政府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撤消。1932年1月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月28日选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3月兼任南宁绥靖公署主任,4月兼任第九路军总指挥,6月任驻广西军总司令。1934年指挥第四集团军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4月2日任陆军一级上将。同年12月31日兼任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1936年两广事变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事变和平解决后,7月13日特派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7月25日特派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7年2月任第五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出桂作战。1937年9月19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26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是年3月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后曾任第一预备军司令长官、 第五战区游击部队总指挥。1945年2月10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同年9月1日任北平行营主任。1948年4月29日竞选为副总统,5月20日就职。1949年1月21日因蒋介石下野而代行总统。不久兼任中国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0月20日称病离职。后去香港。同年12月赴美国。1954年3月10日台湾“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投票罢免副总统。1965年7月18日离美经欧洲回国。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病逝。在中国国民党内,李宗仁曾是第四、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出版有《李宗仁回忆录》。
白崇禧(1893—1966)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江苏上元。1893年3月18日生于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07年入广西陆军小学,与李宗仁、黄绍竑同学,不久因病退学。1909年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广西学生敢死队,开赴汉阳后因南北议和,学生军解散,白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受训半年。后被送入武昌南湖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分派往卢永祥第十师入伍半年。期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学习。
1916年毕业后回原籍任桂军第一师见习官。1917年与夏威、黄绍竑任广西督办公署模范营连长。1921年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年底击败刘日福的广西自治军。1923年秋,以黄绍竑为总司令的广西讨逆军与李宗仁之定桂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军”,白任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接受广东大元帅府的任命。孙中山去世后,白指挥桂军打败欲借道去广州的滇军唐继尧部。1926年初,代表桂系与汪精卫、谭延闿达成将两广军政、财政统一的协议。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参谋长兼第二旅旅长。不久以保定同学的身份成功地劝说唐生智归附革命。北代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
1927年1月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3月率部进攻上海,兼任上海警备司令。4月9日任上海戒严司令,参与指挥四一二事变,支持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蒋介石下野后,8月12日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湘沪卫戍司令。10月自兼第十三军军长。宁汉沪台流后,唐生智反对中央特别委员会。白任讨唐军前敌总指挥,11月初率部攻占武汉,迫使唐通电下野。1928年4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随蒋第二期北伐。5月统率第四集团军各军担任京汉铁路正面作战,6月进占北京。战争结束后任北京政治分会委员。1929年初蒋佳战争爆发,3月与李宗仁被削去本兼各职,并开除出中国国民党。11月与黄绍竑和李宗仁合作在南宁建立“护党救国军”,任前敌总指挥。1930年1月桂军与张发奎之第四军联合进攻广州失败后,又决定进攻湖南,以配合北方阎、冯反蒋行动。1931年5月汪精卫等在广州成立“非常会议”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立。
九一八事变后,广州政府与南京政府和解,广州国民政府解散,白崇禧等被恢复党籍,并于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副主任,与李宗仁(任主任)等以“自治、自卫、自给”的政策,建立武装,重振广西,自兼任广西民团总司令,编练地方武装。
1935年4月3日任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5月胡汉民在广州病死后,与李宗仁、陈济棠将部队改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军”,任第一军团副司令,通电抗日讨蒋,发动六一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失败后,7月25日任浙江省主席,未就任,后桂军改编为第五路军,任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去南京,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1938年3月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7月代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保卫战。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统一指挥长江以南三广战区。1939年后参加指挥南昌会战、桂南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后去重庆,住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部长兼军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席。
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5日任陆军一级上将。1946年6月1日任国防部部长。
1947年3月去台湾处理二二八事件善后事宜。1948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指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淮海战役后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半壁河山,以“和谈”为名,迫蒋下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在衡宝战役中所部桂系主力第七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创。1949年11月在广西战役中桂系的武装力量基本上被歼,被迫退往海南岛。12月30日飞往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评议委员的身份参加党务改组工作。后曾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54年受到弹劾,自此以后处于半退休状态。1966年12月2日因心脏病在台北病逝。著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其谈话被整理成《白崇禧回忆录》。
黄绍竑(1895—1966)中将加上将衔,战区副司令长官。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随学生北伐敢死队赴武昌参战。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部第一师任职。1917年任广西模范营马晓军部连附,同年10月参加护法运动,升任连长。1923年8月16日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贼军第五师师长。1924年11月作为李宗仁的代表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事宜。1925年初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同年2月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第七军党代表,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北伐战争时,留守广西。
1927年5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应李济深之请任第八路军副总指挥,编组了第十五军,任军长,在汕头、潮州击败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桂系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破裂,11月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三人在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黄任副军长兼广西省省长。1930年支持反蒋的中原大战。大战失败后,佳军残部退回广西。此时黄脱离桂系,去南京面见过蒋介石后赴香港、菲律宾旅行。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部长,7月1日兼代交通部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事分会参谋团参谋长,5月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12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2月2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1937年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总队长。
芦沟桥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部长,8月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9月2日任中将加上将衔。同年11月26日复任浙江省主席。1942年9月28日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6月6日任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4月作为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到北平参加与中共谈判。后去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9月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被迫自杀。著有《五十自述》。
黄旭初(1892—1975)中将加上将衔,绥靖公署副主任。广西容县人。容县师范毕业后,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后就学于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并赴日本留学。1917年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长、营附,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步兵团团附。1920年任营长。1921年6月任桂军督军署参谋。同年8月任广西军政署科长。1922年任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参谋。1923年任定桂军参谋长。1924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军参谋长。1925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军第一纵队司令官。
1926年广西接受广东国民政府领导,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出任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第七军第六师师长。1928年1月至6月间任第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师长。同年任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后升任军长。1930年任广西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随李宗仁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5月27日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广西省主席兼第十五军军长。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月1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任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1933年任广西省党部常务委员。1935年1月任广西大学校长。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9月2日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入庐山训练团第二期。1938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广西支团部主任。1941年9月任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月任广西省保安司令。1947年任广西省党部主任委员。同年9月22日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广西省监督。1949年5月18日兼任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去日本、香港等地。后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11月18去世。著有《我的母亲》。
陈济桓(1892—1944) 新桂系将领,抗日烈士。号昆山。岑溪人。清末入桂林新军学兵营受训,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北伐援鄂。1922年任田南警备军营长,第五路军司令部少校参煤。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第一支队司令。参加统一广西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独立团团长,后调第一师第二十一团团长,少将参军,参加北伐,任汉口禁烟局局长。1930年滇桂战争时为南宁城防副司令。后任第十五军第四十二师师长。
1936年任中将参军。1944年日军侵桂,请命参战,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城陷殉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冯璜(1900—1994)字壁如,1900年10月8日(庚子年闰八月十五日)出生,广西容县黎村镇振新村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步兵学校、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历任团长、师长、副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等职,陆军中将。 冯璜父辈务农。1907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912年进南和小学,读到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时,因上一学期学费已欠交,更无力交此期学费,因此失学。但父亲见其每学期成绩均名列前三名,所以甚为喜爱,不用他做家务,让他攻读《药性赋》,希望他将来做医生。但他志向外出谋生,和叔父冯天骥资助,往南宁,考入广西陆军马晓军模范营当学兵。1918年学习期满充当班长,凭字体端正,获调夏威第二连当上士文书。
1919年升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当排长,获保送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21年升任营中尉副官。1923年任上尉连长兼梧州戎墟禁烟检查所所长。1925年升任少校营长。1926年以营长职率部参加北伐,后升任第七军第二旅中校副官。1927年奉派赴日本东京成城学校补习日文。1928年至1930年在日本千叶县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1931年任国民党广西党研究所上校大队长。同年二月又调任第四集团军第一警卫团上校团长兼总司令部特别监察委员。1933年春,作该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学生队长兼总务科长。1934年任般空处副处长。该处改为航空学校后任副校长。1935年调任陆军第十五军上校团长。1936年冬任第四集团军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长。1937年回任广西航空学校少将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璜调任陆军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三九一旅少将旅发。1939年3月调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少将教育长兼民团周刊社长。
1939年4月调陆军第四十六军少将参谋长。同月底调任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副师长(仅挂名未到职)。5月调贵州遵义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学习,结业后升任一七五师师长。1941年兼任钦、廉守备区指挥官。1943年1月至1944年10月升为第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1944年10月下旬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中将主任。1945年至1946年9月调任军委会军训部中将参议。同年10月至1948年调任湖南湘东师管区中将司令兼国民党湘东师管区特别党支部特派员。后调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参谋长和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均未到职)。1948年12月至1949年回广西充任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7月至11月调任广西省第三区(梧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梧州警备司令、桂南军政区副司令(未到职)。 1950年1月17月日,冯璜弃暗投明,从黎村到容城,向容县人民政府报到,并与国民党断绝一切关系。2月被送到南宁中共广西省委统战部报到。同年9月,中共广西省委统战部保送武昌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治研究班第一期学习。1952年12月被邀为广西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夏到广西第二图书馆工作。1956年初,被安排为政协广西省委员会委员,奉派参与广西政治学校筹建。同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选为民革南宁委员会委员、常委。同年12月被选为民革广西省委员会候补委员,兼社联副主任。1957年4月,奉委为广西政治学校(后改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处副处长。1962年调任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工作组组长。1977年当选为政协广西壮自治区委员会委员。1979年2月行广西区政协文史委员。1983年4月任广西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退休。1994年2月19日在南宁病故,享年94岁。
阚维雍(1900—1944)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生於广西柳州,中学毕业後,考入广州医科学校。未几辍学回柳州。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後避居家乡。1924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任其为军部机要参谋。後任南宁军校教官。又先後任工兵、交通,通讯班主任、交通队、工兵队上校队长等职。并历任第七军工兵营营长,第五十七师参谋处处长。第四十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通讯团团长,交通处处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等。
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後,日军入侵桂南,以第十九师副师长,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任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担任桂南防务。
1944年11月15日於桂林之投殉职。年44岁。编著有《越语入门》。抗战胜利後,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黎行恕 (1893-1949),字海珊,阳朔白沙镇;日县村人,自幼父母双亡, 依靠堂叔生活。 清朝末年,入保定陆军第一中学第九期学武备。毕业后充任湖南军队排、连 、营、团长。回桂后改属林虎、马济部。李宗仁、黄绍坎崛起时,黎行恕协助他 们统一广西。 1926年北伐军第七军入湘,黎行恕请为前锋,每战皆捷。以功保送入陆军大 学第十期深造,毕业回桂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南宁军校高级班少将大队 长,军部少将参谋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黎行恕任五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五战区副参谋长,台 儿庄大捷后出任170师师长。因屡战不利,自请回防广西。 1939年冬奉命赴援西江,刚到横县,另一支日军由北海登陆,进犯钦州、防 城两地。他回师邕江,又参加桂南会战,战后任31军副军长兼玉林师管伍司令, 晋升中将。
1941年任46军军长,镇守衡阳。1942年春改防洞庭湖。1944年夏,日军攻打 衡阳,黎行恕率队驰援。方至,城已破,回师广西,奉命防守桂林。桂林城未陷 黎部即西撤,日军占领柳州、宜山,直逼贵阳时,黎部方在南丹独山间与敌对峙 。国军一溃千里,社会舆论哗然。国民党两广监察署监察委员、军风纪视察团副 团长白鹏飞弹劾四战区和十六集团军防守桂林失当,黎行恕引咎辞职。
1946年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黎行恕任部长办公厅中将主任。白调华中,他告 假回桂林休养。
黎行恕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对《四书》尤其有研究,当时有“四书军 长”之称。在桂林休养时,曾任私立西南商专国文教授。1947年当选阳朔国大代 表,出席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归来不久,即卧病不起,于1949年8月2 日病逝桂林寓所。
李品仙(1892—1987)中将加上将衔,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字鹤龄,广西苍梧人。1892年4月22日生于苍梧县平乐乡。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1910年考入湖北第三陆军中学第二期。1911年参加了武昌起义。后派回广西任梧州军械局委员。后辞职,于1913年1月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1914年毕业后入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随军参加了护国战争。
1916年6月转入湘军,任湘军独立营中尉排长。后升任连长。随唐生智参加护法战争、湘直战争。历任营长、团长等职。1924年任湘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6月2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北伐克复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等战役。1927年2月任第八军副军长。4月22日任第八军军长,后又兼武汉卫戍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1927年10月19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二期北伐,率部在滦河前线解除了直鲁军残部。1929年1月29日任第五十一师师长,3月26日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第四集团军驻北平部队特派员。蒋桂战争爆发后,李倒戈桂系,重返唐生智麾下,任第五路军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10月29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12月,唐生智反蒋,第八军被击溃。遂去香港。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被桂系任命为湖南善后督办。
桂军兵败后,退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谋长兼第八军军长。是年底任南宁军官学校校长。后被撤职到龙州任广西边防对讯督办兼左江区行政监督及龙州区民团指挥官。1935年夏复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1月23日任中将。7月25日特派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1937年3月13日任中将加上将衔。1937年9月13日任第九军团军团长。12月2日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奉令率部抗战。1938年1月26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了对徐州会战的战略部署,同时负责实施津浦路南段之战。指挥部队将北进日军击退,保证了台儿庄战役胜利。1938年6月任第四兵团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4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1939年11月2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又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9年10月27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发动皖南事变。同时率部参加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1944年12月任安徽省军管区司令。1945年1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日本投降后,任徐州、蚌埠地区受降主官。1946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2月14日特派任桂林绥靖公署主任。6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9月29日派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30日派为华中“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11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2月到台湾。去台湾后,1950年3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2年奉命退休。1987年3月23日在台北去世。著有《李品仙回忆录》。
廖磊(1890——1939)追赠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初名梦祥,字燕农、元戎,别号伯符,广西陆川人。1890年2月20日生。曾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三中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曾参加辛亥首义。就职湘军后,任上尉副官、少校连长、中校营长。1926年北伐之始,任第八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
1927年4月15日因功升任第三十六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宁汉之争后任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5月23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11月19日任第十师师长(整编前)。1929年1月29日任第五十三师师长(整编后)。1929年10月29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0年曾解甲归乡,不久复出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第十九师师长。1934年任追堵红军的桂军第二路军代理军长兼指挥。
1936年1月23日任中将。1937年5月14日加陆军上将衔。此间曾任军委会委员、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9月16日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团军团长,10月10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2月7日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随枣等战役。后奉令留守大别山,任第五战区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1938年9月29日任安徽省府主席,同年10月8日兼任省保安司令。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同年11月20日追赠陆军上将。
夏威(1893—1975),中将加上将衔,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方面军副司令等职。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松山镇沙田村人。兄弟三人,兄理孚,弟国璋。生于1893年3月2日(清光绪十九年一月十四日)。北伐时期任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长、集团军长官。 夏威(1893—1975),中将加上将衔,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方面军副司令等职。
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松山镇沙田村人。兄弟三人,兄理孚,弟国璋。生于1893年3月2日(清光绪十九年一月十四日)。北伐时期任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后任绥靖区司令官,省主席、长官公署副长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汉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5月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任排长、连附,次年代机枪连连长。1920年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脱离旧桂系军阀,通电拥护中山,夏威任马晓军田南警备军第地三营营长。1923年夏任广西讨贼军总反映挥部第三团团长。第三团继承模范营的好传统,训练认真,纪律严明。曾参加与驱陆荣廷、讨沈鸿英、击退滇军统一广西各重大战役。1924年升任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三团团长。1926年3月任第七军第六旅旅长。同年夏任第七军第一路指挥官兼第一旅旅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三路第二纵队指挥官,6月2日任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9月18日因功升任第七军军长。10月19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0月18日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师师长。还曾任第二师师长。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后,率部对蒋作战,兵败后避居香港。1932年任南宁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此间,夏威在南宁办一所私立平旦中学。1933年春,新桂系成立“广西乐群社”,夏威任理事长。1934年任第十五军事副军长,同年9月任代长十五军军长。同年10月任桂军第四集团军第一追击军军长。率部追堵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任第四十八军军长。同年1月23日任中将。同年两广事变后任改编后的第四十八军军长。1937年5月14日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军军长,留守广西。9月13日任第八军团军长。1938年4月12日兼任第八十四军军长。1939年2月6日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此时,新桂系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在桂林组建广西学生军团,夏威任司令。学生军中有中共地下党员100多名。同年11月1日改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桂南会战。1940年1月31日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夏威柳州北郊成立“第十六集团军妇孺工读学校”,夏威兼任校长,韦云淞、周祖晃兼任副校长。
1944年8月率部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3月5日任陆军总司令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同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7月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率部参加与中国民解放军作战的苏中战役。1947年7月选任中国国民党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8月25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2日被派为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1月任第十兵团团令,3月兼任华中军政长官长署副长官。同年3月24日被免去其它徽省政府委员会及主席职务。4月率部参加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的长江防御战。1949年12月去海南岛。次年定居香港。1975年1月3日在香港亡于车祸。
凌压西(1891—1969),原名凌琼德,号剑西,1891年3月14日(农历)出生于广西容县石头镇石塘村。广西陆军讲武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师长、副军长等职。 凌压西幼时家境贫穷,一家十口人仅有八分田及山地两块,生活十分困难。12岁时曾为族中的富户看牛,积得些少工钱补助家庭生活。 凌压西从1899年起入私塾读书六年,1910年至1911年在容县水上里福山小学读高小,1913年在容县立中学读书。1918年参加湘粤桂联军,任卫队第一营第二连准尉司务长,次年升少尉排长。1920年至1921年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受训,毕业后升调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营连中尉排长。
1922调升广西警备军第七路司令部上尉副官。1924年充任广西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一营第二连上尉连长。1925年,升任广西游击军第四路司令部少校参谋。1926年调任广西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一营少校营长。1928年升中校营长。
1929年冬,黄绍竑率领的桂军和张发奎的第四军在北流与粤军激战时,凌压西任桂军督战官督战。 1930年5月,新桂系部队倾巢入湘,协同北方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蒋介石得知桂军后方空虚,命令滇军入桂进攻桂军后方,以牵制桂军北上。滇军统帅龙云派卢汉为总指挥出兵围攻南宁,桂军以韦云淞为防守司令固守南宁。凌压西时任韦云淞部独立营营长,先是率兵固守镇守炮台,后调进城内防守东门至北门一带。在桂军出城追击滇军战斗中,凌压西身先士率,英勇杀敌,不幸被敌击断右臂,但仍坚持战斗。此役结束凌压西因功升任韦淞第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上校团长。 1933年5月凌压西团被调往江西归第四十师师长王赞斌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军凌压西常以此引为终生憾事。
1937年“七·七”庐沟桥事变后,凌压西奉第五路军总令部命令,升任陆军第一七六师副师长兼第五二六旅旅长,同年9月即率部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浙、徐蚌及武汉外围战役。 1938年春夏间,广西新组建八十四军,覃连芳任军长。下辖一八八、一八九师,凌压西被从安徽抗日前线调回升任第一八九师师长。辖一一0五、一一0六、一一0七三个团。凌到任后开赴武昌转大冶,防堵由浙赣路北犯的日军,巩固武汉外围。接着调往湖北黄海县堵击日军。八月下旬在大洋庙山口与日军激烈战斗,日军集团中全力连续六昼夜向凌师阵地进攻,企图夺取据点,但凌压西指挥将士顽强拼搏,使日军未能得逞。不料战至第五个晚上,一一0六团团长黄伯铭被敌机轰炸吓破胆,连夜将全团撤离战线躲进山沟。战事结束后军长覃连芳令凌压西黄伯铭就地正法。
1938年10月间,第八十四军开往湖北随县,并整编军队,凌压西师整编为四个团,整编甫毕,日军藤田第三师团约七八千人,向凌师阵地七里岗等猛扑,并以飞机及榴弹炮轰击,企图一鼓作气把凌师击溃进占襄樊。不料凌师士气旺盛,击退了日军连续数昼夜的凶狠进攻,并以游击方式经常夜袭日军据点,俘获日军,为我军固守随县6个奠定基础。
1940年6月,凌压西升任八十四军中将副军长仍兼一八九师师长(军长改莫树杰任)。此间,八十四军集结枣阳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着就枣阳城郊占领阵地,拒止西进之敌。日军以坦克、步、骑、炮兵联合向我方阵地攻击,火力凶猛,战斗惨烈,一七三师师长钟毅不幸身亡。凌压西率部在石板镇一带消灭日骑兵1000多人,获“铁板道人”称号。 1941年,凌压西以副军长调兼广西邕龙师管区司令。1944年,凌压西因对国民党中央兵役署的措施不满,愤然辞去副军长及邕龙师管区司令职务,在南宁闲居近一年,决心不再出来,但不久由于好友石化龙函电交催,于1945年复出任第五战区中将兵站副监。同年4月调充陕西安康警备司令。抗战胜利,国民党中央改调凌压西任中央军委参议,但凌既不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军委报到,也不随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去北平行辕,而是当即携家眷回到柳州闲居,一住两年,日常从事灌园种菜等劳动。1948年1月,接广西省政府命令调百然任广西省第五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因不满省府及省保安司令的制肘,特别是不满中统特务的横行迫害,遂第三次辞职,回南宁闲居。南宁解放前夕,桂绥署主任李品仙邀其同机飞往香港,但他谢绝,决意留在南宁。后受中共南宁市工作委员会邀请,协助解放南宁的准备工作,并将其私有的子弹交给工委,还资助地下工委一睦活动经费。
南宁解放后,1950年至1958年凌压西经营南宁市弱和陶瓷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经理。1958年任政协南宁市委员会驻常委,并任南宁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69年12月9日因病去世,终年78岁。
庞汉桢(1899—1937)追赠中将,旅长。字胤宗。广西归顺州(今靖西)人。1913年投广西陆军。1916年任排氏,次年升任连长。后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1920年毕业后,仍在桂军中任职。1924年任菅长,后升任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五独立团团长。1929年曾在地方组织民团,与红军作战,同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后任旅长、副师长兼桂林区民团副指挥官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一七○师第五一○旅少将旅长,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23日在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与日军作战中殉国,1938年2月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莫敌(1910-1962),字天纵,百寿县坳上村(今百寿镇坳上)人。出身小地 主家庭。14岁时不愿读书,偷偷逃离父母投奔国民军。民国十四年,随国民军第七军北伐,参加了八义集、龙潭等地战斗。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提为连长,少校副官。民国二十五年回广西军校高级班深造。民国二十七年,升任一七六师一0五六团上校团长,率所部攻克英山、安庆,诱歼日军青木大队于桐城练潭。其后率兵驻守潜山县两年,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损失极少。后该部奉命缩编,莫离 职不到十天,潜山、怀宁沦陷于日军。莫又受命回潜山指挥作战,一昼夜收复失地,追歼志摩联队八百余人于三桥镇。以功升为第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副司令。
解放战争初期,莫先后任国民党四十八军一七六旅副旅长、定远和五河两地 清剿“共军”指挥官、四十六师一七五旅副旅长、第三兵团参谋长。1949年,白 崇禧华中军政司令部成立后,莫升为第七军一七一师师长,在湖北孝感、三斗坪等地抵抗解放军。衡宝战役期间,莫敌升为桂林警备司令。桂林解放后,莫率残部溃退到永福县堡里山区。被迫与解放军进行谈判,愿意起义投诚,并提出到香港定居的要求。1949年12月22日,莫敌率部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初,桂林军管会按照协定将莫敌送往香港定居。1962年在港病故。
海竞强(1906—1982)又名玉明、代澄。临桂六塘镇新街人。其母是白崇禧的胞姐。他6岁丧母,8岁丧父,由曾祖母抚养成人。幼时读私塾10年。民国13年(1924年)到梧州进广西讨贼军干部养成所受军事训练,15年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少尉排长。在北伐战争中参加汀泗桥、贺胜桥之战并升中尉排长、上尉连长。北伐军攻占南昌后,谒见任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的舅父白崇禧,后受到白崇禧栽培,16年6 月保送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海竞强与一批留日学生激于义愤,自动退学回国。21年夏派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上尉参谋,后调任警卫团第六连连长。同年冬,送南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第五期高级班受训。23年调任广西航空学校少校队长。24年2月考入陆军大学二三期。26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往前线指挥上海抗战。27年1月,任司令部中校参谋,参加以白崇禧为团长的军委会参谋团,前往协助五战区作战,并任上校参谋、一0七师一0一九团团长。28年2月升桂林行营少将高级参谋。12月参加广西昆仑关之战。29年5月,调任陆军独立十二旅旅长。30年1月,任三十一军一八八师少将副师长,同时调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结业后任一八八师代理师长,防守镇南关。10月,升任师长。33年4月,赴印度中国远征军新一军防地之兰姆伽将官训练班受训。8月回广西防守桂林,率部在三岔一带与日军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34年9月,率一八八师开往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35年冬率部开往华北进攻解放区,36年2月22日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38年4月国共和谈,获释回到南京任华中长官公署少将高参。8月任五十六军副军长兼新兵训练处长。11月广西解放前夕携家往台湾。
海竞强在台湾因“归俘未经训练不复任用”,未能恢复军职,遂跻身工商界。1982年逝世。
苏祖馨(1896—1963),字馥甫,1896年11月13日出生于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国民党陆军中将。苏祖馨北伐时期任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因战功卓著,荣获国民政府授予忠勤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
苏祖馨父亲苏明珍,母亲李作英。兄弟姐妹6人,祖馨排行长兄。其少年家境清贫,父体弱多病,全赖其母勤俭持家,维持生活。他七岁入新塘小蒙馆,后入大仁山大馆。1909年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黄绍竑、白崇禧同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西陆军小学改为广西陆军速成学校,苏祖馨转入步兵科学习,1914年冬毕业后在陆荣廷部第一师见习,后任排长。1917年转到马晓军模范营任连附。1922年随黄绍竑经广东廉江回容县,与在玉林的李宗仁合作。1923年任黄绍竑部连长。1924年夏在“定桂讨贼联军”伍廷风第二纵队任营长。1925年在进剿旧桂系沈鸿英部时,在宜北击葬沈部师长郑右文,为李、黄、白统一广西立下战功。
1926年7月6日李宗仁率第七军夏威、胡宗铎、李明瑞三个旅赴湘北伐,苏祖馨进任营长,率先入湘,旗开得胜。后又参加著名的贺胜桥、箬溪、德安等战役。10月在王家铺战役负伤。1927年5月攻克安徽明光等地,6月进占徐州后,苏升任第七军第三师十六团团长。后又参加北伐龙潭之战及讨伐唐生智战役。 1929年3月,在蒋桂战争中,新桂系在武汉的实力被蒋介石瓦解,苏所在之第七军第三师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九师,苏任旅长。同年冬,苏离蒋回桂,在黄旭初教导二师任副师长兼六十一团团长。1930年3月,新桂系与第四军张发奎联合通电反蒋,5月两军倾巢入湘,苏所在教导二师亦北上。6月在衡阳与蒋军激战中桂军惨败,桂张军被迫撤回广西。
1931年苏祖馨任第七军十九师副长兼五十五团团长,在桂、柳、邕一带补训。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反对蒋介石,苏升任抗日救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后改为四十八军)第四十五师师长,蒋、桂和解后,苏进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新成立三十一军,苏任该军第一三五师中将师长。辖四0三、四0五两旅四团共9900余人,于1937年11月到达苏北海州布防,受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1月中旬,苏祖馨奉命开赴安徽明光镇(今嘉山县城),与日寇展开极为激烈的明光争夺战,明光几得几失。日冠在以苏祖馨的一三五师为主力的三十一军勇猛阻击下,伤亡2000多人,是日冠在淮河流域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此役苏师也伤亡、失踪1182人。苏师所在的三十一军在明光阻击牵制敌军40多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12000余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祖馨因此获记大功一次。日军在台儿庄失败后,纠集30余万兵力包围徐州,企图一举歼灭我第五战区主力。因此我军主动撤出徐州,苏师也奉命突围,为掩护第四十八军和淮北兵团撤退,苏师在正阳关与日军激战5天,苏师伤亡1200余人。之后,在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与西犯日军战斗。在数次战斗中,苏师击败敌军700余人,自己也伤亡惨重。自1月中旬战至9月上旬,仅剩下不足两个营的兵力。后第五战区命令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士兵归并一三五师。10月15日,苏祖馨一三五奉命扼守豫鄂两省交界之重要关口平靖关,阻滞日军攻占武汉,掩护友军西撤。苏师在此关与日军玑谷第十师团血战七昼夜,歼敌1200余人,苏师伤亡、失踪1500余人。是役苏祖馨以“作战出力,统筹有方”记大功一次。 1938年11月,第三十一军干部奉调广西补训。翌年春,重建之苏师辖三个团共5000余人。1939年11月22日,日冠到达邕江南岸。23日清晨,苏祖馨临危受命为邕江北岸守备司令,当天日军强渡邕江,苏师虽多为新兵,仍与优势之敌顽抗战。1940年7月1日,苏升调第五战区代理第四十八军军长(在安徽)。苏因南宁失守,十几个县的百姓遭受蹂躏,不愿就位。10月13日,苏收家电悉父病故,他匆忙料现完父亲原事,即归队指挥所部参加龙州战役。28日克复龙州,日冠向越南退逃。30日,第三十五集团军克复南宁。 1942年3月28日,苏祖馨擢升第四十八军军长(驻安徽),同年12月18日,苏指挥所部之四一四团于太湖县击落敌机一架,击毙驻汉口日冠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和高级参谋藤原武大佐等11人。敌机毁人亡,为了报复泄忿,随调集大部队,在飞机掩护下大肆扫荡我大别大别山游击根据地,所到之处实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此后,苏在大别山地区与日军作战中,歼敌1000余人。
1945年8月26日,苏以治军有方,战功显赫,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祖馨任安庆区受伤降官,负责接受日军受降事宜。9月15日在安庆城举行受降仪式。苏祖馨身着戎装,神采奕奕,正式入城。日军第一三一师团长小仓达达次中将、独立混戊旅旅长门胁卫大佐率军官及乐队十里郊迎。受降日军两部官兵共计20370人。当晚,苏祖馨在宴席上即度致词说:“今日之会,为我国家至高上光荣,亦是我全国军民最大幸事。回想甲午以来,国家受尽日人欺凌,吾人能及身雪耻,接受日军肉袒受降,此乃八年抗战换来之代价,至堪庆祝;惟今后建国工作,仍甚艰巨,吾人必须共同努力,完成建国大业。”
抗战胜利后,苏祖馨希望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安定富强,所以他因厌恶内战,加之与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不和,于是他辞职回乡,1946年秋返谷县杨梅乡老家闲居。他与乡人言:“我已尽责,于心无愧,吃刀口、睡刀背几十年,今天能平安回来足矣!”日常以咏诗、习书法为乐。他常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来教子,要求儿子奋发读书,致力科学。
1949年11月,新桂系主力第三兵团被解放军击溃退至广西,兵团司令张淦于11月20日前后率军路过容县时,曾请苏祖馨“出山”,但苏坚决推辞。广西解放后不久,苏祖馨移居香港。一些故旧劝其去台湾,他亦不去。1963年5月3日,苏祖馨在香港病逝,终年67岁。
苏祖馨生育六子:苏尚基、苏尚荘、苏尚严、苏尚坚、苏尚周在内地工作,苏尚智在香港。
韦云淞(1889—1954),原名来松,字世栋,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89年),广西容县松山镇松山村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工科。曾任军长、集团军上将副总司令等职。 韦云淞祖父韦照,前清秀才。父亲韦瑞汉,号斗南,母亲黄氏,生三子二女,长子云淞,次子来旬(绍宣),三子来奋。瑞汉家境小康,曾参加科举考试,初次落榜。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资助其远行再试,使他失望而导致神经失常,但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
韦云淞9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又神经失常,家境悲凉。韦云淞兄妹5人靠排行13的伯父抚养。其伯父亦因家庭贫困,为帮补家用,在本村开一杂货店,靠微利维持一家人生活。
韦云淞生性敦厚,少怀壮志,小学未毕业即在伯父店中帮助煮酒、磨豆腐,间或放牛拾粪,但他勤奋好学,会诗文。17岁那年,他步行800里到桂林,相传其身上仅有8文铜钱,考入蔡锷所办的学兵营工兵队当学兵。辛亥革命前夕,广西成立混成协,以学兵营训练期满的学兵和干部学堂的毕业生为骨干,韦云淞充当该协初级干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广西宣布独立,并出兵北伐援鄂,韦随军到武汉转南京。混成协编为南京临时政府的第八师。1913年第八师讨袁失败,韦云淞回广西,先后充任陆军第一师(师长陆裕光)工兵营的排长、连长等职。
1920年元月,陆荣延在南宁开办广西陆军讲武堂(堂长金永炎,中将,曾任黎元洪总统高等顾问),集训广西军队排长以上团长以下各级军官,韦云淞带薪入学,编在工兵科。1921年夏,孙中山派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延,陈炯明率领粤军8月4日占领南宁,陆荣延、谭浩明出走上海。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第一师工兵营在玉林附近被粤军战败后,连长韦云淞率残部百余人前往百色投靠田南警备司令马晓军,马委任韦为工兵营营长。1921年冬,马晓军所部在百色因附粤被自称广西军第一军总司令的刘日福部包围缴械。韦云淞事前奉派前往西隆护送鸦片烟帮,得免于难。马部营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先后逃出城去,收集残部官兵往旧州,会合韦云淞部约二、三百人逃往西隆八渡,渡红水河入贵州。白崇禧等得到黔军旅长刘瑞裳的支援,白通电各方声讨刘日福自治军,自称为田南警备指挥官,委夏威为第一营长,陆炎为第二营长,韦云淞为第三营长。
1922年3月27日,马君武改编广西为警备军。委马晓军为田南警备军第七路军司令,黄绍竑、白崇禧分任统领,夏威、陆炎、韦云淞、岺润博等任营长。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入桂粤军返粤,广西自治军蜂起,形势大变。马君武檄调马晓军部回南宁协防,韦云淞营随往。
1923年7月云韦淞任“广西讨贼军”夏威团营长。9月,在藤县参加讨伐自治军第三独立旅卢德洋。11月在桂平江口与李宗仁合作讨伐自治军独立第四旅陆云高。1924年3月和李济深部在广东都城会攻驻粤桂军第七军第一师陈天泰部。后兼任容藤清乡副司令,肃清了容、藤等县之积年匪患。
1925年7月广西统一后,韦云淞升第十一团团长,不久又升任第一旅旅长。1926年夏,国民政任命李宗仁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出师北伐,韦云淞调任任第六旅旅长留守广西。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贺龙、叶挺两部中国工农红军由江西南下,意图开回广州。韦云淞长六旅由广州开到江西赣州,后韦云淞升为第七军第四师副师长(师长黄旭初),在会昌与叶、贺红军遭遇,韦被红军击败。不久,白崇禧调韦云淞为第十三军第二师师长。1928年夏,韦随第十三军(白兼军长)北上,与阎锡山、冯玉祥会师平、津,最后在北宁线上之滦河两岸,会同张学良部把张宗昌直鲁联军歼灭,便驻军北平南苑。不久东北易帜,全国统一。1929年2月,武汉政治分会擅自免去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职,蒋介石乘机向新桂系开刀,白崇禧自天津逃回香港。韦云淞在南苑狐立无援,所部被唐生智改编,韦亦逃往香港经越南回广西。
1929年李、黄、白任韦云淞为四十三师师长。1930年6月,桂、张(发奎)两军倾巢入湘,响应冯、阎反蒋。蒋命滇军龙云入侵广西,围攻南宁。李宗仁、黄绍竑令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韦云淞为南宁守备司令,坚守南宁三个月,以黑豆当粮食,李、白极为嘉奖。1931年四十三师移防龙州,韦兼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及镇南清乡督办。
1934年冬,红军长征北上抗日路经桂北,韦云淞率部开往南丹防堵。
1936年1月25日任中将。1936年韦云淞升为第十五军副军长兼广西建设厅厅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对日作战,广西派出第七、第三十一、第四十八、第八十四等四个军北上抗日,韦云淞升任第四十八军军长,四十八军和三十一军在上海、鄂东地区、津浦线上、淮河两岸对日作战中伤亡惨重,李、白将三十一军剩余士兵拨给四十八军,其余干部则命韦云淞率回广西重组三十一军,隶属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战斗序列。韦升任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辖一三一师、一三五师、一八八师,驻桂平、贵县整训。1939年11月15日,日军第五师团在钦州湾龙门港登陆,于同月24日占领南宁。桂林行营电调韦云淞第三十一军从贵县方面星夜驰援。日军企图焚毁我军后勤总部的物资,以影响昆仑关战役。韦云淞亲自督战指挥截击日军,在邕龙路西长附近歼敌二百余人。
1943年夏威组织第十六集团军军官参观团,韦云淞为团长,率中校以上军官三十余人前往贵州、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参观军事学校及部队教育,往返五个多月。
1944年8月,日军占领衡阳,进窥广西,集中8个师团和2个旅团约15万人向桂林推进。蒋介石令第十六集团军防守桂林,派白崇禧来广西指导会战。韦云淞被任命为上将副总司令兼桂林城防司令官,指挥桂林保卫战。白崇禧为保全实力,把原三十一军的一八八师(师长海竟强,白的外甥)抽出,仅派三十一军(军长贺维珍)一个老兵师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一个四十六军新兵师一七0师(师长许高扬)及炮兵部队担任防守。防守桂林兵力单薄,城区广阔,韦云淞知难思退,随向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提出由第三十一军军长贺维珍担任城防司令,但夏以这是上级决定,婉言拒之。因此,韦缺乏胜利信心,城防兵力单薄,无法抵挡日军强大兵力的进攻,结果,于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韦云淞被撤职查办。
1948年韦云淞被任命为广西禁烟督办,广西省特捐委会主任兼督办。1949年冬,韦云淞赴香港寓居。1954年冬因胃病医治无效,在香港九龙医院去世,终年64年。
韦云淞曾为家乡创办“鱼跃水电厂”及水坝,发起募捐并以包尾方式重建松山小学,并捐《万有文库》全套充实学校书库。韦云淞一生俭朴,为人忠厚善良,对子女教育极严,不允许子女享受特殊待遇。
夏国璋(1896-1937)夏威胞弟,字超然。松山乡沙田村人。中学毕业后入湖北法政大学。后与广东籍的学友到上海组建英文传习所,攻读英语,打算留学欧、日。由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激起了夏国璋从军的情怀,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先后入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1923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回广西,在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任上尉参谋、工兵营第三连连长,参加了李宗仁、黄绍?统一广西的战争。 1926年夏,随广西第七军北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配合第四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胜利。箬溪战役和德安战役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28年6 月-1930年春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路军指挥部上校参谋、第十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第九师第六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参加了冯玉祥、净锡山的反蒋战争。
1931年6月,任南宁军官学校上校队长, 负责组训学生军官。1932-1935年春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毕业后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科长。1936年6月1日起历任广西第五路军陆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团团长、一三四团团长、第十五军(后为四十八军)一七四师五二二旅旅长、一七五师副师长、一七四师副师长兼五二二旅旅长。
1937年9月,率领一七四师到上海编入中央军序列。 10月18日-23日,率部进入桃园滨西面至淡家头之线与日军作战。11月,任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率领一个旅开赴江苏吴兴县,在城郊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阻击日军。战斗打响后,他深入前沿阵地指挥作战。11月21日,夏国璋正在阵地上观察敌情,遭日机空袭,不幸牺牲。牺牲后,本旅官兵仍浴血奋战,全部壮烈捐躯。 1937年11月21日在扼守吴兴(今湖州升山)战斗中殉国。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徐启明 广西榴江人,生于1893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2期步兵科,1936年12月毕业于陆军大学第12期。曾任桂军2军(讨贼军)边防第1路司令,1926年任第7军第5旅参谋长、第7军第6旅第11团团长、第7军第5师第11团团长,1936年为第15军第25师师长,1937年8月任第170师少将师长,10月19日任第7军副军长兼第170师师长,1938年任第21集团军参谋长,10月任豫鄂皖边游击司令部参谋长,1940年9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1943年7月19日任第7军军长,1946年任第8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参谋长,北平行辕参谋长,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1949年4月20日任第10兵团司令官。1949年11月逃往香港,后转赴台湾。1989年3月21日病逝台北。
叶琪(1896—1935),字翠薇,广西容县容城镇人,曾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参谋长等职。国民党陆军上将。
叶琪,1909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是先后期同学。1911年升入武昌陆军中学,10月10日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骑兵科学习。1916年6月毕业后分派回广西,因不受陆荣延广西当局所用,后投往湖南督军赵恒惕,经同学何健介绍进入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当见习官,期满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3年由于部队扩编升任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不久升任旅长。
1924年6月12日,奉赵恒惕之命,率旅入桂完成武力调解陆荣延与沈鸿的争端事宜。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1月叶琪代表湖南参加汪精卫、谭延闿、甘乃光、李宗仁、黄绍竑等在梧州召开有滇、黔代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准备北伐。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师长,曾率部参加攻占武汉。1926年10月,唐生智将第八军扩编为三个军,叶琪升任第三十五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后还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员、省军事厅厅长。1927年2月2日,国民政府任命叶琪为第三十六军副军长。后叶又任第五军军长。1927年9月,唐生智发动反将,10月,南京国民政府密令组织“西征军”讨伐唐生智,结果唐生智兵败,于11月11日通电下野。1928年初,所部收编为三上军,李品仙是第八军军长,廖磊是第三十六军军长,叶琪所部改为第四集团军第十二军,叶任军长。1928年5月16日叶琪等任武汉政治分会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23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6日5日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8月20日,叶琪参加白崇禧在北平召开的军事会议。9月9日叶琪第十二军攻克唐山。10月12日,白崇禧派叶琪赴奉。10月29日,叶琪偕张漟良代表米春霖由沈阳抵北平。12月6日叶琪任第四集团军缩编后的第九师师长。1929年2月19日,胡宗铎、陶钧,背着李宗仁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政治分会名义下令免去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职,由何健继任,并密令叶琪、夏威两师率部从武汉南下,由蒲圻、岳阳进取长沙,驻防粤汉线北段,叶兼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省清乡委员会会办。同年引发蒋桂战争,桂系失败。8月24日,蒋介石下令电告,对叶琪撤职查办。叶得何健掩护,从长沙绕道邵阳回广西,不久去香港。 1930年春,阎锡山、冯玉祥反蒋,引发中原大战。重掌广西军政大权的李、黄、白与第四军张发奎合作组织“护党救国军”,特派叶琪、胡宗铎到北平参加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扩大会议”,叶被选为额外委员。1930年夏,黄绍竑离开广西后,叶琪返回广西出任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加上将衔)。1931年曾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地兼第一方面军军长。1932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西南分会(驻广州)委员。3月,李宗仁常驻广州,叶琪协助白崇禧处理广西军政事务,推行“广西建设纲领”。因广西地瘠民贫,叶提出厉行精兵简政,大办民团,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白崇禧恃才独断,办事常有逾越之外,叶总是居间缓和李、白之间的矛盾,维护团结,使李宗仁安心在广州与各省军政要人商议党国大事,省内事放手让白崇禧等人去干。1934年10月参加“追剿”中国工农红军,时任张四集团军总参谋长。
1935年6月前,“南天王”陈济堂密谋反蒋,他召集主要干部商讨出兵问题。当时白崇禧警觉到蒋介石必定加罪于西南各省,问题严重。为了应付这一事件发生,预谋对付,暗地结成联合战线。因此,密派叶琪与湖南何健、四川刘湘、贵州王家烈等联系,观察、试探、游说,以补事功。叶琪风尘扑扑联络川、滇、黔、湘、粤五省,历时一个多月,于1935年7月5日从省外回到南宁。由于旅途劳顿,体力稍减,8日上午8时,他从家乘军马往第四集团军总部办公。经桃源路走入南门口时,军马突然受惊急驰,他一时控制不住,将到总部门口时,他本想用缰勒马进入总部,但马不听控制,反而失蹄向北门方向狂奔,在离总部约100米处不幸将他摔倒在坚硬的马路上。他当即神志昏迷,不能言语,由军警急忙把他送到附近军医处。白崇禧、黄旭初亦闻讯赶来。不到半小时,血从鼻中溢出,叶琪呼吸停止。据医生说:“因震碎后脑膜,无法抢救”,不治身亡,时年39岁。尸停广西省党部。入殓时白崇禧、黄旭初等文武官员均亲临向遗体告别,驻广州的总司令李宗仁也赶回来祭奠。
讣告传到南京,在南宁开追悼会时,蒋介石派侍从室主任晏道刚为代表来南宁吊唁,送来挽联: 北伐中原 屡以神奇成伟绩 西临蜀会 那堪驰骋失元良 当时蒋桂对峙尚有如此礼遇,可见对叶之器重。叶琪时值壮有为,不幸遭此意外,使本、白如失一臂,亦为广西当时的重大损失。 叶琪虽为上将,但生活朴素廉洁。其生前十分关心家乡青少年成长。曾于1931提捐银三千两,在今容厢镇田心村建翠薇小学一所,让附近儿童免费入学。还出钱送一批容县青年到上海大学就读。其中我国著名的话剧演员、中国戏剧协会书记处书记封凤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叶琪原配夫人杜氏,容县家乡人。二夫人湖南人。三夫人项瑞情江苏人。二夫人生一子三女,长男肇益,二女肇盔,三女肇盈,四女肇盅。
钟 纪(1907— ?)广西扶南人,字之平,号柱南。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军校5期区队副、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13军2师独立1团团长、广西干训团航空班副主任、广西航空学校副校长、4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副处长、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主任、5战区391旅旅长、军政部第10补训处处长、172师师长、21集团军参谋长、10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兼第1兵站总监、7军军长、整编7师师长、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第8绥靖区副司令官、第11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逃台,任“国大代表”。1958年退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