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中原的后裔。
1368年(闰)7月28日是元朝的转折点,也是托雷系后裔们的创伤。在这以前,元惠宗决定北归建立蒙古北元王朝。诏命驻扎山西,陕西等地的李思齐,扩廓,秃鲁,四驼王四大军团分道出击。收复襄樊,洛阳,开封等失地。诏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为代皇帝,左丞相庆童,平章付相普赛因等人留守夕阳下的北京皇城。义王和尚合三哥佛家奴率其众王子孙亲兵家将开赴中原支援中原战场。8月2日,城破主亡。留守京城的代皇帝帖木儿不花和他的文武大臣及家眷们全部遇难,为国捐躯。出燕京南下的拖雷系亲兵家将们激战濮阳,抡渡黄河,一路和红巾军夺关斩将,最后与四驼王军团胜利会师于南阳。元朝后期宫廷内乱外患,托雷系的后裔们看破红尘,不愿和他人争高下,最终隐居于南阳,过着与与世无争安静的生活。
这时国破家亡定居南阳后,托雷系宽彻普花四驼王的后裔们为了安全地过上平静的日子。他们以王为王有姓无名地分散而居。但又相互联系相互照应。所以两代有姓无名。两代过后世间太平,才在碑文和族谱上有大老和二老的记载。(世祖为二老,二世祖为大老)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镇平,晁陂蒙古族二世祖碑文。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重刻。
“昔元纪,自文宗(),顺帝御极。明主由和阳渡江,取太平路,逼燕京,元帝森应昌,国移祚。公睹气运迭嬗,克自保重游冀北,走覃怀,率江左,渡河南,偕先大人经历殆尽,人居“晁陂”。迁徙小集。”
“走覃怀”—今焦作泌阳。河南—指黄河南。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纂修王氏族谱时把这块碑文记叙在序言中。
祖辈们为了使自己的子孙们牢记先祖,都在自己家的堂屋正间张贴祖宗牌位的两侧挂如下对联:
“宗自蒙古,元迁燕京,明入镇邑;
祖由二老,创业晁陂,统垂小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