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壹书斋 发表于 2011-6-7 19:14:40

河北邢台沙河王硇石楼群古村落隐藏王氏家族变迁。

  继庄严气派的王家大院之后,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古石楼群中还藏着何种古迹与历史故事?王硇村古村落又是怎样形成的记者三次进入沙河深山探密,发现王硇村王氏家族的变迁痕迹,如迷雾般弥漫在古村落的石楼群间。

  庙碑与传说:王氏先祖因失贡品举家迁移

  追溯中国古代史,沙河市山区中居民多是由山西地区迁移而来的。可王硇村村民都姓王,他们称自己先祖来自于四川成都市两岗村。村中文物记载与传说称,王硇村先祖名为王得才,明朝人,曾担任过总兵。因其在押送贡品途中被响马洗劫,自觉罪责难逃,便隐居到沙河正招村附近,后迁移至王硇村现址。
  近年,该村王三秋也曾回到成都寻根,发现两岗村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地王姓家族仍在。当地王姓族人称自己的祖先是商朝比干。这些线索是否表明,王硇村王氏家族与商朝比干还有某种关联?
  王硇村东南部有座王氏家庙,庙门开在一条村路尽头。家庙所在比一般村道要高出一米左右,门比一般民居石楼略宽阔、其上贴有门神像外,门头设有龙首鸱吻。村民介绍,王硇村曾经有很多这样的家庙和祠堂,现今不少都已成为民居,记载王氏家族迁移史的古物保存下来的也较少。
  而村支书王现增说,王硇村先人曾在离村不远的册井村,修建了一处王氏家庙。其祖碑上记载着“余家始自四川成都府两岗村,永乐年间寄寓沙邑正招,明季徒寓王硇”的字样,证明了王氏家族来自于四川。
  据熟悉村中传说的村民讲,先祖王得才是五品武探花,使用兵器为两把钢鞭。王氏家族在册井村的后人,曾把这把钢鞭摆在册井家庙中当做神物祭拜。但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这把钢鞭便从庙中失落,至今杳无音信。

  旧村遗址:最早可能建于明代

  在当今村落南部不远,记者看到了村民口中的王硇村旧村遗址。旧村遗址中有不少石屋残垣断壁,还有些零碎的瓦片。村民说,这些石屋建筑可能是明代年间留下的,民间传说和家谱都可以印证此点。以前在此处石屋木头椽上还隐约可见“明”的字迹。
  在村支书王现增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王硇村的地理环境:王硇村古村落四面环山,四周有红枫山、官印山和笔架山,村东裸露山岩上还有两洼水塘。站在山口向沟壑中望去,几乎看不到王硇村石楼。
  王现增介绍说,当今王硇村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利于村民隐蔽和防御外敌入侵。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沙河抗日政府曾长时间在王硇村办公,原因就在于王硇村位置隐蔽、易守难攻。

  岁月洗礼:“南北融合”的石楼群建筑风格

  依据王硇村现存古迹及村民介绍,均显示王氏家族迁自于南方地区。王硇村石楼群建筑内部大量使用木材,门窗宽大、院落狭小;石楼耳房隔扇多为木质雕花墙壁,并在房屋上方留有哨眼,以保持屋内通气干燥;王硇村石楼群多使用兰瓦盖顶、屋顶上有龙首鸱吻,并且大多数有雕花花纹。这都显示出王硇村石楼群上的南方特色,也隐隐印证了其从四川迁来先祖所留下的痕迹。
  市政协委员、资深邢史专家刘顺超介绍说,当今王硇村古村落石楼建筑上的北方特点也很鲜明:在布局上看依山就势、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家族式大院落分区明确,传统的四合院多进式建筑;建筑本体色彩较为古朴厚重。这样的建筑风格,堪称“南北融合”。
  村民王延庆说,沙河地区石板房较多、很少使用砖瓦,且大多数是平房、院落空旷。王硇村石楼群“南北相融”的建筑风格,经过长久的岁月洗礼才能够形成的。从这一点可以推断,王氏家族迁移至王硇村现址的时间是较为久远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邢台沙河王硇石楼群古村落隐藏王氏家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