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发表于 2010-5-6 10:40:53

抗战时期的伪政权。

  抗战时期,我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一致御外,奋起抵抗日寇。然而,一些败类却在日寇的诱迫下,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张胆,先后在东北、华北、南京、华中、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卖国求荣,为其主子军事上进攻、政治上统制、经济上掠夺、思想上欺骗中国人民充当帮凶。
  本文就介绍这几个伪政府。
  一、汪伪南京国民政府。
  二、伪满洲国政府。
  三、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五、蒙古军政政府。
  六、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1940.03.30-1945.08.15)
  南京汪伪政权成立于1940年3月,全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是日军占领南京后建立的汉奸傀儡政权。
这一伪政权的建立经历了1年零3个月的酝酿过程。1938年底汪精卫叛逃河内,发出公开“降日”的“艳电”,此后汪精卫就加紧筹建。1939年5月底,汪精卫等去日本拜见日本首相,得到了日本政府的保证。8月底,汪精卫等在上海召开所谓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第6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政纲》,发表了宣言。再次承认与日本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
  1939年底,汪精卫集团与日本签订《日汪协定》。承认日本侵略中国“既成事实之存在”。协定的附件具体规定了所谓“日支新关系”的原则及调整要项:第一,“承认满洲帝国”。设置“华北政务委员会”,在财政、经济、人事权、与日满间的交涉等方面有自主权。蒙疆亦属“强度结合地带”,有广泛的自治权。扬子江下游地域,为日、支经济上强度结合地带。日本在华南沿海特定之岛屿有“特殊地位”。第二,日本得在“华北及蒙疆之要地”、“长江沿岸之特定地点”及华南特定岛屿驻屯陆海军。并对驻兵地域内之铁道、航空、通讯及主要港湾水路,“保留其军事上之要求及监督权”。第三,华北、蒙疆及其他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与日本以特别之便利”。对沦陷区的财政、经济、交通、农业、贸易及海关等,日本将以“援助”的方式加以控制。第四,日本以配置顾问职员等方式控制汪政权。
  1940年3月20日,汪精卫在南京召开伪中央政治会议。参加者除汪派代表外,还有伪临时、维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及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的代表。会议决定伪政权用“国民政府”名义,“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由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和行政院长,陈公博任立法院长,温宗尧任司法院长,梁鸿志任监察院长,王揖唐任考试院长,王克敏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汪伪国民政府名义上虽统有“华北政务委员会”及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但事实上仅直辖江苏、淮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及南京、上海、汉口、厦门等特别市,且除了江苏、淮海、安徽三省形势较为完整外,其他省区往往仅占有少数县。11中旬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承认汪伪政府。30日由阿部和汪精卫签订《日本国与中华民国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及附属秘密协约,同时由日、汪和伪满签署了《日满华共同宣言》。所谓基本关系条约,就是把日汪之间的秘密协定改为正式条约,它的内容远远超过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汪伪政权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因此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无耻地充当了日本的帮凶,对本国人民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占领区实行了残酷的物资掠夺,统治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汪伪政权成立后,蒋介石旋命外交部照会各国,要求各国不要承认。1940年12月1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声明,日汪非法签订的条约全然无效。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政权也就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殉葬品。
  伪满洲国(1932.3----1945.8)
  伪满洲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扶植的一个傀儡卖国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苦难与辛酸。  
  日本人炮制伪满洲国是蓄谋已久的。早在1927年6月,时任首相的田中就在起草的《田中奏折》中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31年4月,日本参谋部曾提出分三个阶段逐步吞并中国东北的计划:第一阶段,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政权;第二阶段,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即扶植傀儡政权;第三阶段,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先后起草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满蒙自由国建设纲领》、《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这些方案的宗旨是:第一,使满蒙完全脱离中国本土。第二,一手统一满蒙。第三,表面上由中国统治,但实权要掌握在日方手中。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清朝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粉墨登场,就任“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
  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同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使日本侵略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伪满洲国。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年号康德。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借此对东北实行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首先,对中国东北划小省份、分而治之,对地方政权机构多次进行改组。1934年10月,将辽、吉、黑、热(河)4省划为10省,又将内蒙兴  安省的4个分省,提升为兴安西、南、东、北四省,总计14个省。1937年后,再置东安、北安、四平省等,增至19省1个特别市。
其次,采取“内部统辖”手段,在伪皇帝身边安插眼线,监视溥仪。任命日本人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控制伪国务院的一切活动。推行“次长制”,由日本人担任各部副职,掌握实权。
  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主宰伪满洲国的太上皇。在它的操纵下,一系列残害东北人民的法西斯法律相继出笼,并推行到东北各地,长春市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8日凌晨,溥仪在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 上签字,宣布退位,存在了近14年的傀儡小朝廷可耻地覆亡了。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日军武装侵占东北后,即把矛头指向华北地区。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了《塘沽协定》,使华北门户洞开。此时由于尚未完成全面侵华准备,加之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日军决定改变侵华政策,由以军事占领为主、政治侵略为辅,改为以政治侵略为主、军事占领为辅,亦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从1935年4月开始,日军开始积极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是年9月,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散发了《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小册子,公开鼓吹“华北自治”。同时,他还发表声明,宣称要依靠华北民众力量,逐渐使华北明朗化,形成日、满、华共存的基础。10月的日本内阁会议又通过了“鼓励华北自治案”,“分离华北”成为日本帝国政策的组成部分。
  多田骏把策动的目光瞄准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河北省主席商震、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山西绥远绥靖主任阎锡山,妄图把这四个华北实力派拉拢在一起,拼凑一个“自治政权”。但是四人对此冷淡敷衍,采取观望态度,策动工作宣告失败。
  关东军不满天津驻屯军负责的“华北自治”工作进展缓慢,也急欲插手华北。1935年10月,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去华北,“积极建立满洲所希望的亲日亲满政权”。土肥原仔细衡量宋、阎、韩、商四人,决定首先从把宋哲元下手,岂料宋不愿当汉奸。土肥原的策动计划很快落空了,于是就全力策划殷汝耕首先脱离南京政府,撕开“华北自治”的口子,以便向日本军部有所交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出笼了。
  殷汝耕早年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联系。一·二八事变时,殷任上海市政府参事,曾与日方谈判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签订后,作为亲日派的殷汝耕被委任为冀东“蓟密区”专员,后兼任“滦榆区”专员,独揽了整个冀东地区的军政大权。
  当土肥原向殷汝耕提出,由其主持首先在“战区”实行“自治”时,殷受宠若惊,欣然从命。
  1935年11月23日夜,殷汝耕和一批汉奸在天津日租界密谋策划“冀东独立”,土肥原等也参加了会议。11月24日晨,殷汝耕由天津返回通州。晚上就召开了有蓟密、滦榆两区各县县长及香河、昌平、宝坻三县县长、各保安队长参加的会议。殷当场宣布实行“自治”,并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宣言”,宣布“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联省之先声,谋东亚之和平”。11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通州宣告成立,殷汝耕任委员长。自治区域除原冀东二十二县外,还包括延庆、龙关、赤城三县。是年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纵容下,公然宣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务长官”,总揽军政大权。
  1938年2月,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吞并。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37年7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便开始着手在两地组织汉奸维持会,以彻底取代名存实亡的国民党地方政权机构。1937年7月,在北平成立了以北洋军阀余孽、汉奸江朝宗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军阀、政客、汉奸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华北沦陷区各市县亦陆续成立了数十个汉奸维持会。
  1937年8月底,寺内寿一出任新组建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他抵天津后立即策划在华北成立统一的伪政权。10月,以王克敏、董康、汤尔和、朱深、王揖唐、齐燮元等为伪“政府筹备处”成员。12月13日,南京陷落。翌日,华北伪组织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合并,以王克敏、王捐唐、江朝宗、齐燮元、朱深等北洋遗老为代表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粉墨登场。
  伪政权标榜“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设行政、议政、司法3个委员会,分掌行政、立法、司法权。下设6部:行政部总长王克敏,治安部总长齐燮元,教育部总长汤尔和,赈济部总长王揖唐,实业部总长王荫泰,司法部总长朱深。伪政府采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同时发表《政府成立宣言》,声称要“绝对排除共C主Y,发扬东亚道义”。
  伪政权以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以北京为“首都”,控制了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沦陷区和平、津两市。
  伪“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政府与之签订了《政治技术指导协定》,用所谓“日本进步的行政、法制、军事的技术由侧面来指导华北的政治”。
  伪政府出笼后,华北各地的大小“治安维持会”渐次归并到它的卖国阵营之内。1938年2月1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首先与之合并,冀东二十二县编入河北省内,济南、青岛两地的“维持会”,“冀南地区治安联合维持会”和“山西省自治政府”也相继与其同流合污。
  1938年4月,日本政府派行政、法制和军事高级顾问3名常驻“临时政府”,并派辅佐官15人分驻各部。“临时政府”的一些重大施政措施及人事调动,完全操控在日本人手中。5月,王克敏去东京,与日本商定以“分治合作”的办法,成立中介机构,作为统一的伪政权成立前的过渡。9月22日,“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在北平成立。“临时政府”派王克敏、王揖唐、朱深为委员,“维新政府”派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为委员,以王克敏为主席。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这个卖国的傀儡政权灭亡。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是继伪临时政府之后,由日本“华中派遣军”于1938年3月在南京扶植的一个汉奸傀儡卖国政权。
  1938年1月18日,日本陆军省拟订《华中政务指导方案》,提出要在华中建立亲日政权。就在日军为寻找走狗而煞费苦心时,段琪瑞的心腹梁鸿志主动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梁在北洋时期的政治经历和他与“华北临时政府”的历史关系,被日本认为是“最合适人选”。
  1938年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陈群任“内政部长”,陈箓任“外交部长”。下辖苏、浙、皖三个省政府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政府。
  伪维新政府是一个完全听命于日本“华中派遣军”的汉奸傀儡卖国政权,它的所有“政务”,都由特别设立的日本顾问部控制;梁鸿志一伙对主子的意图心领神会,在两年时间里,以维新政府的名义组建汉奸军队,订立卖国条约,出卖华中资源,劫掠人民财产,发行伪钞,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
  为了麻痹人民的思想,伪维新政府宣传局与日本情报机关合作,控制舆论、文化机关,建立“中华联合通讯社”,作为宣传奴化理论的喉舌。这个伪政权的宗旨是:“反对共C主Y,绝对否认国民政府,保持对日本的密切提携。”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之际,伪维新政府并入汪伪政权。
  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7.10.27-1945.08.15)
  该伪政府是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的傀儡卖国政权。平津战事扩大后,关东军在德王的配合下,1937年8月攻占张家口,成立了张家口治安维持会。9月4日,在关东军操纵下,以张家口治安维持会为基础,又成立“察南自治政府”。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成立“晋北自治政府”。1937年10月28日,在日本的授意下,第二次蒙古大会在归绥召开,宣布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日本方面指定云王(未出席会议)为自治政府主席,德王为副主席。政务院下设总务、财政、保安三部,陶克陶、吉尔嘎郎、王宗洛分任部长。吴鹤龄任参议会参议长。为便于对察、绥、晋北统一实行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于11月指使蒙、察南、晋北三个伪政权派代表,在张家口成立了蒙疆联合委员会。金井章二任代理总务委员长兼最高顾问,凌驾于三伪政权之上。1939年9月,日本不顾德王的反对,将三个伪政权正式合并为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德王任主席,察南、晋北伪政权首脑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金井章二仍为最高顾问。参议长、蒙古军总司令仍分别为吴鹤龄、李守信。政务院长为卓特巴扎普(后由吴鹤龄继任),补英达赉、松津旺楚克等分任最高法院院长、民政部部长等职。原察南、晋北辖区改为与盟平行的政厅。同时,仍然沿用成吉思汗纪元,将政权旗帜改为红蓝黄白四色七条旗,红色居中象征日本,取“以日本为中心,大同协和汉、蒙、回各族”之意,进一步显露了伪政权的傀儡性质。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下辖察哈尔(不含察南)、绥远二省日本占领区。德王将归绥县城恢复蒙古旧称,汉文写作呼和豪特,作为政府驻地。又将原归化城土默特旗和察右四旗地域各旗县合并新设巴彦塔拉盟。各盟统一设立盟公署,正式建成一级地方行政建制。行政区域调整以后,伪政权下辖锡林郭勒、察哈尔、伊克昭(实只占一小部分)、乌兰察布、巴彦塔拉五盟和包头、厚和豪特二市。
  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所有重大决策,均须经日本驻蒙军司令官批准。军政机构之外,蒙疆各地还普遍设立警、宪、特组织,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在经济方面,蒙疆地区的金融、交通运输、邮电、资源开发和土畜产贸易等命脉,均由日资公司垄断经营,实行疯狂的搜刮掠夺。在文化教育方面,则极力灌输亲日意识,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蒙古族学校只准学习日文、蒙文,不准学习汉语文等等。
  1940年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日本又指使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与汪伪政权签订协议,蒙疆承认汪伪为继承“正统”的新中央政府,汪伪承认伪蒙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垮台。
  蒙古军政府
  日军侵占东北后,在关东军的策动下,内蒙古东蒙三盟加入伪满洲国,关东军得陇望蜀,又向西蒙渗透。这一趋势,既使西蒙各旗猝临复杂政局,亦使少数王公贵族难以按捺“独立”野心。德王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迈出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第一步的。
  德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谙熟汉文,与迂腐老迈的王公相比,显得有新思想,因而颇具号召力。1929年,德王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关东军也十分看好他,多次上门游说拉拢。九一八事变后,德王取代锡盟盟长索王之职,由此掌握了盟务大权。出任盟长后,德王复辟大元帝国的野心日益暴露。此时,关东军为了染指西蒙,频频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为了防止西蒙伪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抚。德王因此左右逢源。1932年秋,蒋介石在武汉召见德王,但未应允其“蒙古旗宣抚使”的职务要求,德王十分恼怒。
  1933年,关东军相继攻占热河、察东多伦。德王决势破釜沉舟,加快“独立”步伐。7月26日,德王召开第一次自治会议,向南京政府发出请求“自治”通电;8月14日,再电南京政府,宣布西蒙欲成立“自治政府”,局势骤然紧张。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德王和蒋介石各有让步,决定成立直属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由于其他王公大多年迈多病,“蒙政会”大权一开始就落在德王之手。
  “蒙政会”成立后,活动还要受国民政府,甚至是察哈尔、绥远两省的制约。德王的“独立建国”梦想愿望还是没有实现,而关东军则,提供了大量枪弹和经费,加紧对德王的策动。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彻底走亲日路线,开始频频与关东军接触,商讨“建国”事宜。
  国民政府为防止西蒙被德王裹挟而去,于1936年1月25日,明令将“蒙政会”一分为二,另行组织“绥境蒙政会”,将德王所辖一部分改称“察境蒙政会”。
  2月10日,德王在王府大蒙古举行“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典礼,并以成吉思汗三十世子孙名义宣誓,“誓愿继承成吉思汗伟大精神,收复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到会表示祝贺,强调“日蒙携手,亲密合作”。5月初,德王正式成立“蒙古军政府”,使用成吉思汗年号纪年,悬挂蓝地红黄白条旗。
  “蒙古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开始编练蒙军工作。其间,关东军西进计划受到傅作义部阻击,停滞不前。10月初,德王协助关东军武力西犯绥远。岂料傅作义先发制人,一举摧毁关东军特务机关,并重创德王伪蒙军。傅作义本欲乘胜追击,然突发“西安事变”,不得不停止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西犯绥远惨败后,伪蒙军只能龟缩德化一带,静观事态发展。“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傅作义部向德化进攻,德王如惊弓之鸟,仓皇逃回苏尼特旗王府,再度挂起“察境蒙政会”招牌,以为缓兵之计。“蒙古军政府”遂告终结。
  伪上海特别市政府
  1937年12月5日,汉奸苏锡文在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下,在上海浦东成立了“大道市政府”,苏锡文任临时市长,挂绘有太极图的杏黄旗。
1938年4月28日,经日本侵略者同意,改“上海大道市政府”为“上海市政督办”,苏锡文任上海市政督办,改悬五色旗。同年10月16日由浦东迁到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原址,改称“上海特别市政府”,傅宗耀任市长。
  1940 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傅宗耀仍任上海特别市市长。10月9日,傅宗耀死后,伪上海特别市市长由陈公博、周佛海先后继任。
日本投降后,随汪伪政权的灭亡而灭亡。
  伪广东省政府
  日军侵占广州后,加紧扶植汉奸,建立伪政权。
  1938年12月10日,在日军策划和扶植下,成立了伪广东“治安维持会” ,由汉奸彭东原任会长,吕春荣任副会长。
  1939年11月18日,彭东原宣布撤销维持会,并于20日成立伪广州市公署,自任市长。
  1940年4月23日,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决定伪广东省政府主席由陈公博兼任,陈耀祖代理(兼任建设厅长和保安司令)。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该伪政权亦随之灭亡。
  除此之外,抗战时期存在的罕见傀儡卖国政府还有伪河南省自治政府、伪河北省政府、伪山西省公署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时期的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