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170|回复: 0

    探蜀:古羌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吗?—北川羌族自治县考察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2 09: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队队长 董仁威
    ??2007年6月16日-17日,应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邀请,作为“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队队长的笔者,与“科学四川万里行”活动秘书长张平一起,率科考队赴北川考察。同行的有王庆跃、叶兴华、蔡鹏、郭敏一行,在绵阳市北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瞿永安,县科技局局长陆桂琼、县科协主席王怀俊、禹里羌族乡党委书记陈国兴、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谢兴鹏等相关领导陪同下,冒雨深入禹里乡禹穴沟、禹王庙、大禹纪念馆、石纽山等地对大禹遗址、遗迹及相关史料进行了详细考察与考证。关于“大禹生于北川”的考察结果在笔者的《禹迹寻踪》中已有结论。同时,笔者在北川及返蓉后对羌族源流进行了考察,采访了历史学者及羌禹文化研究者,对羌族的源流达成了共识。
    ??专家们对北川独有的禹羌文化,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环境赞不绝口的同时,对“营销北川”提出了建议,禹羌文化是北川的重要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对大禹,重在营销,要边研究、边认定、边开发。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打好“唯一”、民族这张牌。将禹羌文化与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进行高水平的整合、策划与包装,比如,在华夏民族的源头上用大手笔做大文章,以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宗旨,招商引资5-10亿元,建立大型、气势恢宏,能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媲美的禹羌文化博物馆(可包容螺祖文化、蚕丛文化),在成都、北京、香港、澳门开展大型营销活动,吸引大客户到北川参与休闲度假居住产业的整体开发,将北川打造成“四川的、原生态的前花园”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寻祖的旅游胜地。
    ??华夏族源流之谜
    ??笔者常在填履历表时,要在民族一栏中填上“汉族”二字,填完却有些茫然。汉族是一个什么民族,从何而来?后来,学历史,知道了汉族即华夏民族,祖先是炎帝、黄帝,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又是何许人也?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与炎帝、黄帝是何关系?华族与夏族又是何许人?他们之间是何关系?1965年,笔者考取了川大生物系研究生,那时,全川大研究生三个年级仅共有36个研究生,一起住在川大七宿舍二楼,三人一间房。与我同室的有历史系的研究生杨耀坤(现川大历史学院教授)。本人虽是学生物的,却对历史、文学兴趣甚隆。笔者常看耀坤的古文书,同耀坤探讨历史问题。从耀坤那里,笔者才知道,汉族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炎帝是古羌人,黄帝也可能是古羌人,华夏民族中的夏族便是由出身于西羌的大禹率领的夏侯氏部落发展而来的。古羌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上古时代即有一千多万人,与中原以黄帝为首的华族人数相当。
    ??笔者十分诧异,在笔者的脑海中,牢记着与羌人有关的一句诗,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羌人活动在关外茫茫大漠中,离自己很远。而且,笔者知道,党项羌建立的西夏国,与宋人、金人长期作战,最后被金所灭,也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虽然有关羌族的历史谜团重重,但笔者毕竟是学生物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知,2007年初,笔者担任了四川科技馆“四川古今杰出科技人物长廊”人物遴选的专家组成员,侯选名单上有夏禹,夏禹是何地人?何族人?争议颇大。于是,笔者不得不对夏禹研究一番。研究过程中发现,夏禹系古羌族人,所建夏王朝古羌族人是主体民族之一,这使笔者对羌族产生了兴趣。经过查阅文献,发现羌族如今成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之一,全国人口只有30多万。羌族目前主要聚居在四川的北川县、茂县、理县、汶川,其中北川羌人最多,达9万多人,占了羌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并在北川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于是,一个谜团涌上笔者脑海:上古时代那么多的羌人到哪里去了?羌族人与汉族人有何区别?羌人有独立的语言和文字吗?西夏国的党项羌人与羌族是何关系?
    ??2007年6月16日-17日,应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邀请,作为“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队队长的笔者,与“科学四川万里行”活动秘书长张平一起,率科考队赴北川考察。同行的有王庆跃、叶兴华、蔡鹏、郭敏一行,在绵阳市北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瞿永安,县科技局局长陆桂琼、县科协主席王怀俊、禹里羌族乡党委书记陈国兴、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谢兴鹏等相关领导陪同下,冒雨深入禹里乡禹穴沟、禹王庙、大禹纪念馆、石纽山等地对大禹遗址、遗迹及相关史料进行了详细考察与考证。关于“大禹生于北川”的考察结果在笔者的《禹迹寻踪》中已有结论。同时,笔者在北川及返蓉后对羌族源流进行了考察,采访了历史学者及禹羌文化研究者,对羌族的源流达成了下述认识。
      古羌族是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先祖集团之一
      故四川大学一级教授、羌文化研究专家徐中舒先生对古羌族有许多重要的论述。他说: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
    ??而由大禹及其儿子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则是:“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
    ??而在夏朝之前,古羌人已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活动,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
    ??商代时,羌族并非殷商王朝的主体,但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诗经•商颂》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
    ??但到周代,古羌人又成为周王朝的主体。周人与羌人关系非常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武王伐纣时,曾邀同属羌族系统的蜀国参与同殷纣王的大战,即所谓“武王伐纣”。《尚书•牧暂》记载在公元前1122年进行的“武王伐纣”战争中,武王伐纣誓词中,提到了与蜀、羌等部落的联盟,“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方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鬃(注:排版时鬃下部换矛字)、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戈、立尔戈,予其誓!”由于羌人在伐纣中立了大功,周王朝建立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
    ??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研究,羌族的原始住区,为藏北之绛塘草原(羌塘),与康北之俄洛草原。当其极盛时,人口发展无已,分向四方延展:南入雅鲁藏布江河谷者,为播族,即《西羌传》中的“发羌”,隋唐时的吐蕃。更南延展者,为喜马拉雅山南斜面尼婆罗、哲孟雄、布丹、珞巴诸族。向西延展者,为克什米尔,在唐为大小勃律与西女国。向西北越昆仑而下,入于塔里木盆地者,后为西王母,与鄯善、于阗、龟兹诸沙漠绿洲国同族。向东北延展者,别为党项,秦称义渠,唐为党项,宋时称西夏。向东南延展于西康高原者,在汉为旄牛羌,在隋唐为附国、白兰、东女(苏毗),在元为霍尔、木雅、梭罗,在清为明正、理塘、巴塘、德格等土司部。其更早已入居于西康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间之河谷地带者,是为氐族。又有更早已远入汉水流域与大巴山区者,则于唐虞时为三苗,殷周时为楚芈(mǐ),魏晋时为巴氐;皆已进入农业社会,渐与内地民族融合。楚国芈姓,其字为羌之变体,而读音如米,与羌氐语呼人为米同音。这是羌族语犹存之证。
    ??任乃强认为,古羌族是有文字的。殷墟甲骨文中,刻入羌字甚多,有羌加石字的,它表示羌族卖石器(玉器)的商人,石器最美者以古羌族住区为多,中原古代人珍贵的玉器,大都由羌人运来出售,故加石字的羌字,仍应读为羌字的音。另还有大量的加系的字,是表示的卖丝的羌人。蚕丝是羌族所居温暖河谷才能生产的,岷江上游河谷生产得最早。那些河谷地区的人,中原古代把他称作“氐人”。故从羌加系的字,实际是指的“氐人”,即羌族入居温暖河谷经营农蚕业的人。
    ??同时,近年来,西夏考古中也已发现党项羌的文字。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在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駹(máng)羌等众多部落。
    ??总之,羌族在向四方扩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成为汉族、藏族、彝族及许多民族的先祖集团之一。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华夏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
    ??据现代遗传学研究,人科动物虽然早在约650-700万年前就已存在,但全部现代人类却是20万年前起源于一个非洲祖先。一批用最新科技成果研究人类始祖和起源的科学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连续发表论文,对人类起源的时间得出了与以往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概念,向科学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1987年,权威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了美国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艾伦•威尔逊的文章。
    ??艾伦•威尔逊说:“今天的整个人类都可以沿着遗传母系追溯到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大陆生活的一个女人。”“整个人类都是一个名叫夏娃的非洲女人的后裔。”他是在研究了母系遗传的人类线粒体DNA后作出这种假说的。接着,该校一个研究小组调查研究了其祖先分别来自非洲、欧洲、中东、亚洲、澳洲的147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胎盘细胞中的线粒体DNA,追本溯源,最后聚焦到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于20万年前生活在今天非洲的撒哈拉地区,以后才分散到世界各地。
    ??美国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这一个研究小组的结果得到了同一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小组的确证。林达•比兰吉博士组织人员调查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89名母亲线粒体DNA的碱基排列,与黑猩猩的线粒体DNA的碱基排列作比较,作出分子进化树图。结果得出人类的始祖非洲夏娃生活在24.9~16.6万年前的结论。这两个结论是如此相吻合,看来,生活在20万年前的非洲夏娃是人类始祖,铁板钉钉,毋庸置疑了。
    ??科学家们采用母系独特的线粒体DNA来研究现代人类(智人)的源流,用父系独特的X染色体来研究研究现代人类(智人)的源流,都取得重要成果。
    ??据分子考古生物学家研究,全部非黑种人起源与5-7万年的同一祖先,全部黄种人可能起源与3-5万年的同一祖先,人种之间的差异小于东北虎与华南虎之间分差异,所以人在生物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任何人种之间都可以混血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未来人类由于交流的增强,可能全部混血融合,不再有人种的差异了。
    ??1994年,为了搞清我们民族基因的秘密,国家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计划。由上海、北京、昆明等16个科研单位承担了这项研究任务。目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完成了南方、北方两个汉人人群,西南、东北的12个少数民族,包括傣、景颇、德昂、藏、壮、黎、布朗、基诺、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族的种质资源的收辑和保存工作。为了保存中华民族各族宝贵的种质资源,他们建立了733个永久的细胞系。他们建立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体系,发现和分离了一些致病基因。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中华民族基因组计划以后,对中华民族的基因特点便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工作必定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把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华民族基因组计划揭示,汉族是一个高度复杂融合的民族,但其基因仍有其特点,不只是具有文化上的意义,还具有相似的血缘关系。首先,汉族人是黄种人。
      分子人类考古学依据Y染色体某些部位的变异来进行分类,使用Y染色体可以得到父系的历史,虽然黄种人的起源比较复杂,但是从父系RNA看,北方黄种人和白种有一个共同的遗传标记,这个标记在黑人、澳洲土著、印度土著、东南亚土著那里没有,这个标记称为欧亚标记。
    ??在人类从非洲向北方迁徙的过程中,有几支具有欧亚标记的人群进入亚洲,其中的一支则进入中国西部,这是远东蒙古人种的起源,这支就是中国人的北方祖先。
    ??远东蒙古人是沿河套进入黄河流域的,目前青海宁夏的史前人类骨骼测量表明,他们与殷墟的商代中国人骨骼特征高度吻合,与现代华北人骨骼特征差异也非常小,而且完全没有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的影响,我们可以说这是汉族的始祖,骨骼测量表明,原始汉族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8cm,与现代北方中国人差异并不大,就长相而言,应该说原始汉族是比较漂亮的人种,符合现代美女帅哥的标准都要求:高头颅--这称为天庭饱满,鼻翼窄表示鼻孔较小,而且有较翘的鼻梁。
    ??所谓黄河文明的炎黄部落则是这支进入中国西北的远东蒙古人种的后裔,藏人和彝族人起源于古羌人,这是与炎黄部落同时进入中国的远东蒙古人种,也就是说,汉族和藏族其实血缘很近,甚至我们的语言都称为汉藏语系,这是无可质疑的。
    ??但是,进入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则是另外一支有欧亚标记的人,他们可能是分化为西伯利亚蒙古人种(例如爱斯基摩人),以及我们古代说的东胡和突厥等蒙古人种亚种。东胡部落是蒙古族、满族、朝鲜族,以及日本民族的共同祖先。日本民族主要是有朝鲜半岛迁移构成的,日语和韩语,甚至蒙古语,其实差异并不大,当然东胡部落的鲜卑,部分女真(满族)的血缘已经融入到了北方汉族。
    ??蒙古族、满族、朝鲜族、日本民族与同源于古羌人的炎黄部落形成的汉族、彝族、藏族,有着血缘上的差异,除了语言体系外,在外形上有一定的区别,如原始汉族的有较高的头颅、鼻翼较东胡人窄、脸的宽度中等,而满人、朝鲜人则为宽脸。
    ??中国境内最早的智人化石是广西的柳江人,大约生活在5-10万年前,然后在四川发现3.5万年前的资阳人,他们都应该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南方部落。以后,发现了生活在8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了,已经进入文明的前夜,河姆渡人体征是典型古百越族,尚没有证据表明河姆渡人与原始汉族的混血发生。
    ??汉族人分为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两支,科学家对中国南方北方人群的DNA、血型等综合测试表明,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遗传差距较大,这证明汉族不是一个纯血的民族。
    ??总体来说,汉族是由原始汉族向南迁移,并不断融入南方百越血缘而逐渐形成的,在原始汉人南迁过程中,南方汉族逐渐形成,并掌握了水稻农业,稻农人口大量繁殖和扩散,并迅速向更南方扩散,直至东南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方向),取代原始南方人群,使得整个东亚东南亚基本上被蒙古人种取代。
    ??四川,云南、贵州属于南方人群,但又与传统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有显著差异,这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湖广填四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活动,新的混血和四川盆地本身的封闭造成四川汉族与传统南北汉族又有些不同。智力测试表明,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体格测试上,北方汉族比南方汉族要强。东北汉族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70cm,而四川男子平均身高为162cm。但这个差异与饮食习惯和遗传条件均有关系。
    ??汉族南北差距在现代混血情况下在迅速减小,对现代中国都市DNA测量表明,北京中学生的DNA更偏向南方汉族人群,而上海中学生的DNA反而偏向北方汉族人群,但他们差距并不大,这说明人口流动迅速的都市中,人口迁移和混血是普遍现象。
    ??总之,汉族起源高度复杂,但汉族在血缘上仍然是一个民族,汉族既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民族,也存在相近的血缘关系,如同属远东蒙古人种。羌族与汉族不论从文化上,还是血缘关系上,都是高度同源的。
    ??北川禹羌文化具有极高开发价值
    ??考察队结束了“禹迹寻踪”科考活动后,当晚住在北川县城后山上的羌寨度假村上。羌寨独特的碉楼立即吸引了考察队全体人员的眼球。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羌寨度假村对面山上的风光。此处海拔并不高,为1400米,但山下海拔仅600米,高差800米,使对面的山峰显得高耸入云,白云在群山上缭绕,使对面山上的羌寨人家、包谷地、森林,时隐时现,使人有身在仙山的感觉,让人不觉诵出:“白云深处有人家”、“蜀国有仙山”等名句。当晚,在宴会、锅庄晚会上体验到的羌族风情,羌族人民的靓丽好客,使笔者对羌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天一大早,笔者便沿着盘山道,走访羌族人家,考察羌族文化。
    ??在考察中,羌族文化有以下一些特色吸引了笔者。
    ??一是羌人的文化修养。陪笔者考察的羌族常务副县长瞿永安睿智,语言犀利,思想开放,见解独到,很有文化。北川电视台记者李霞美丽聪慧,可作北川的形象代言人,认人知道羌族姑娘是世人“邈难匹”的。
    ??二是独具特色的羌寨。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碉房建造时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
    ??同时,碉房内还备水草、牲畜、食物、兵器,一座碉房可容百人以上。羌族的碉房,能抵御外敌入侵,易守难攻。在北川羌族的历史上,羌族为了反抗清朝的统治,利用碉房与强大的清军对抗。虽然清军付出巨大代价后攻占了碉楼,但摄于碉房的威力,将北川的所有碉房尽行拆除,并不准重建。今天,只能看到古代碉房的残垣断壁,现在的碉房均是为旅游而仿制的。
    ??三是羌族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
    ??四是羌族妇女的挑花和刺绣,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羌家姑娘心灵手巧,她们用五色彩线制成图象,锈在围腰、头巾、衣边、鞋帮上,谁家女儿针线好,水就可以得到男子的青睐。所以羌家女从小就学习针线活,所织物成为爱情的信物和嫁妆。旅客们可在羌寨度假村买一件留作纪念。此外,“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十分别致。
    ??五是羌家饭。羌家饭以包谷食品、羌家咂酒、劝酒歌和最具特色。包谷(玉米)是羌族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羌族人有把猪肉吊在房梁上风干做成“猪膘”的习惯。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在喜庆而隆重的节日里,羌族人还要端出自家用玉米或青稞酿造的酒与众人共饮。一群美丽的羌族姑娘、帅哥边唱歌、边劝酒,再怎么固执的客人也无法拒绝喝一杯甘美的低酒度咂酒。
    ??六是羌族的溜索。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系在两岸的石柱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七是羌族人的治水经验。举世闻名的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2000多年前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修建的。
    ??八是羌族的新年。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九是羌族的音乐和舞蹈。王涣之诗中提到的羌笛便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羌族的民族舞蹈有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十是羌族地区的丰富资源。羌族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花椒、核桃、茶树、漆树等,还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
    ??结论与建议
    ??考察结束后,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上,北川县领导对《科学四川万里行》活动表示了高度赞扬,对考察队同仁不畏艰险、实地调研、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表达了敬佩与感谢!考察队一行冒雨行进禹王沟,路遇几次塌方和泥石流,人员险遭伤损!
    ??专家们对北川独有的禹羌文化,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环境赞不绝口的同时,对“营销北川”提出了建议,禹羌文化是北川的重要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对禹羌文化,重在营销,要边研究、边认定、边开发。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打好“唯一”、民族这张牌。将禹羌文化与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进行高水平的整合、策划与包装,比如,在华夏民族的源头上用大手笔做大文章,以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宗旨,招商引资5-10亿元,建立大型、气势恢宏,能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媲美的禹羌文化(可包容螺祖文化、蚕丛文化)博物馆,在成都、北京、香港、澳门开展大型营销活动,吸引大客户到北川参与休闲度假居住产业的整体开发,将北川打造成“四川的、原生态的前花园”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寻祖的旅游胜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