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929|回复: 0

    与郑和齐名的龙岩籍航海家—王景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2 1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创举和功绩,国家原邮电部和邮政总局先后发行过两套邮票。第一次:1985年7月11日发行的J113《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全套四枚,分别为4-1伟大的航海家,4-2和平的使者,4-3贸易与文化交流,4-4航海史上的壮举。第二次:2005年6月28日发行的2005-13《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全套三枚邮票加一枚小型张。分别为3-1郑和像,3-2和睦友好,3-3科学航海。小型张为《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当年,以纪念郑和为主题的活动很多,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2005年举办的中国和平船队下西洋六百周年全国性的纪念活动,声势响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然而,说到郑和,特别是说到下西洋,就不能不提及另一位与之并肩而立的龙岩籍航海家王景弘,笔者认为,这也正是两套邮票在设计上或是名称上的遗珠之憾。如果邮票的主题是纪念郑和的诞辰或主要历史功绩,当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以下西洋的纪念主题来表现,就会因为主要当是人物王景弘的缺失,显得力度不够。无论是从还原历史的角度还是科学准确的定义上,就其名称的完整性来说,应该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王景弘下西洋XX周年》。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王景弘与郑和的社会政治地位相等。两人同为三朝皇帝的太监,均被尊称为“王三保”,深得皇帝宠信。这也是郑和逝世后,王景弘能在当朝皇室的护佑下,得以完成他们共同开拓的伟大事业之原因,通过航海史上的创举,促进外交、贸易、文化交流,雄振国威,扬我华厦。这是郑和与王景弘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的贡献,功高至伟,理当同书同碑。
      其二,王景弘六下西洋是与郑和并列统领的位置。中国船队在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在途中去世,是由王景弘率领船队顺利回到祖国。在之后的1434年,王景弘受命再次以正使的身份亲率船队出使南洋各国,圆满完成第八次下西洋的使命。由此可见,在中国和平船队下西洋的全过程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并列的总指挥,是同一级别,同一官阶的正付手关系。同时王景弘又是郑和的继任者,两人同为御赐正使,功成名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共同彪炳于青史。
      其三,王景弘具有专业航海知识和技术上的突出优势。王景弘对海洋知识和航海专业技术上的造诣颇深,所具有的特长,既是郑和需要与之并驾齐驱征服海洋的技术保障,也是王景弘独挑大梁,继承伟业的关健原因。在陈伦炯的《南洋记》一书中,有记录王景弘在下西洋的航行过程中的工作反映。“相传王三保下西洋,呼鸟插箭,命在洋中作记”的文字叙述。说明王景弘是分管技术,掌握航向的,相当于身兼船长和大副的双重职能。这是远洋航行中,海上作业的头等重要岗位,事关整支船队的生死命运。关于这一点,王景弘在晚年整理的史料著作—《赴西洋水程》中,多有记载,并成为后人的航海秘本。
      其四,王景弘有监造海船和招募舟师的经历。据史料记载,在决定郑和、王景弘率队下西洋的两年前(1403年),福建都司就奉旨在期限内造海船130艘,受命招募舵工、水手数万名,督办舟师,训练水兵。在王景弘监造海船和督办舟师的组建进程中,最先是在福建沿海招募了大批造船工匠和水手,所以在下西洋的远航舟师中,以闽籍水手、船工居多。由于语言相似(闽南语为主),信仰相通(建海神天妃宫),通过自身的影响,在船队中形成的亲和力,使王景弘的名声和威望极高,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实施起来也就畅行无阻,这对于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来说,无疑是至关紧要的。
      如此一位与郑和并肩齐名的伟大航海家,在知名度上何以与郑和大相径庭,以至于在同一题材的邮票和相关内容的介绍上都很少提及甚至忽略呢?问题恐在于知道王景弘的人或许很多,但了解他的人很少,究其要因,主要有二:
      其一,对王景弘的身世知之甚少。多年来,王景弘为山东青州人的误传一直在模糊着人们的视线,对王景弘的身世知之甚少、甚迟的结果,使得这位世界级的伟大航海家,无意中被“娘家人”冷落,甚至几乎被遗忘。其实早在乾隆三年(1738年)镌刻的《龙岩州志》有关人物志中,就已经有了王景弘的明文记载:“王景弘,龙岩集贤里人,后分属宁洋。永乐间随太宗巡狩,有拥立皇储功,赐嗣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据查,明代属漳州府龙岩县的集贤里,后归属宁洋县,宁洋县现已并入龙岩的漳平市,即当今的赤水镇香寮村。可见王景弘的原籍当属龙岩市是准确的。作为王景弘原籍的故乡人,除了对此倍感鼓舞外,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也是责任和义务。
      其二,对王景弘的阅历了解迟缓。真正知道王景弘是“福建闽南人”的记载,是近30年的事。有依据的说法是1987年,庄为矶的论文《海交史研究》中介绍《西山杂志》上有王景弘是“闽南人”的记载,于是震惊了福建省学术界,引导省内众多学者纷纷踏循着漳州、厦门、泉州一带的闽南府、县志去询查,唯独不来闽西,结果又多走弯路。(严格的说,这不是《西山杂志》的错,王景弘所处的年代,龙岩县归漳州府管辖,属闽南地域。)后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徐晓望博士在《龙岩州志》中研究发现,并在《福建日报》披露后,作为福建省和龙岩市的荣耀,王景弘的名字和有关详情,才开始在省内外更加广泛的范围内,逐步被深入了解和认知。
      至2001年,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首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上,龙岩文化研究会代表、学术委员陈培基的论文《王景弘,出自龙岩的伟大航海家》,一经发表,即引起普遍关注,对进一步更加全面的认识王景弘,宣传王景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功臣的王景弘,历史会刻下他的名号,他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J113(4-4)—《航海史上的壮举》邮票图案中,郑和身后的两名官员之一者,舍王景弘其谁也?除了发行纪念邮票,国家还会以多种方式留住他的身影和姓名。今天,如果我们沿着当年中国和平船队下西洋的航线前行,就会惊喜的发现,在我国的南沙群岛中,有一座以王景弘的名字命名的小岛,它的名字叫景弘岛。
      (邢文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