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650|回复: 0

    民国时期:广东空军发展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空军最初系孙中山先生得华侨的赞助,培植起来的。后来稍具规模,亦系国共合作大革命时代的产物。在革命军东征和北伐时期,建立不少功勋,起过不少积极的作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广东空军沦为大小军阀混战的工具。我们置身其间,追忆往事,深感歉仄。抗战军兴,广东航空人员,立下不少可泣可歌的战绩。
      最近,刘锦涛赴美探亲,承蒙侨居海外老前辈黄光锐先生口述有关广东航空的材料,又蒙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战斗的旅美旧同学、同事谢莽、陈端钿、马俭进、王飞凤等提供有关资料,并经我们共同回忆,写成这篇史料。主要是航空机构和航空学校以及抗日作战的情况。参与内战则尚未述及。因年代较长,错漏难免,希读者正之并向提供资料者表示敬意和谢意。
                                                  一、航空机构之组成与演变
      在旧中国,广东航空事业之发展,在全国各省居领先地位。由于航空事业当时仍在幼年时期,人力物力诸多限制,因而国内航空机构往往是为了适应当时形势急需,而临时组成起来。在广州创立航空机构之前,19O9年,有爱国粤籍华侨子弟冯如,深得旅美华侨赞助,在美学习航空驾驶和航空工程技术,学成归国,并携自制飞机一架名叫"普沙式",在广州燕塘较场公开表演,宣传航空事业。当时,军民前往参观者,踊跃异常。冯在这次飞行表演时,因机坏坠地殒命。这次航空表演引起百粤军民,对航空事业增强不少兴趣,开拓人们的眼界,启发后来发展航空事业的信念。民国肇建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航空救国"。迨革命政府成立于广州,更力谋建立革命空军。1913一1914年间有华侨子弟林福元等学成航空技术回国,参加广东革命部队,在驱逐桂军莫荣新之役中,轰炸广州观音山。其后,又有谭根,携带水机"Pusher"式(前面驾驶后面设立发动机)一架回国,在广州宣传航空,收费参观。1920年,有蔡全湘(四邑人)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在美国三藩市组织"图强飞机公司",以此名义训练飞行人员,聘有美籍人员担任教师(当时美政府不许华人训练飞行)。学生有张惠长、陈应权、余东华、蔡斯道等人。他们1921年受训结业,返回祖国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北伐。这次,可以说是孙中山提倡"航空救国"最早的成就。与此同时,孙中山先生成立飞机队,委张惠长、陈庆云为正副队长;队员有李光辉、叶少毅、余束华等人。1922年,孙中山先生再派杨仙逸(杨出生于檀香山,其父是孙公密友)赴美,招募在美华侨已训练之飞行人员回国服务,计有黄光锐、余玉华、蔡荣(已领有飞行执照)等;留美学生有;黄秉衡(浙江人)、聂开一(四川人)、林伟成(惠州人);华侨子弟有胡锦雅(开平人)、杨官宇(中山人)、李逢煊(厦门人);学成机械人员有;黄璇(中山人)、邓亮(四邑人)等。当时杨仙逸还筹集款项,购买飞机十架,名叫:"JENNY"准备运回粤省。动程前夕,因陈炯明叛变,遂滞留美国,由黄光锐、杨官宇等将飞机运至檀香山,作飞行特技表演,鼓舞华侨捐献,热烈异常。正在此时间,已购备之飞机,被北洋军阀派在美国之奸细纵火烧了六架。虽受此损失,由于爱国侨胞踊跃捐助,最后尚能购备(J·N)机型十二架,并配备枪械、空中攝影机和钢管、蒙布、发动机等器材,还聘有两位美籍飞机制造工程师,于1925年间,分批全部运回广州。
      1922-1924年间,先后自费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区学习航空技术的有周宝衡、陈秀、陈庆云、陈友胜、陈神护、胡汉贤、马瑞麟、张爱同、林安、张子璇、李仲唐等。同一时期有陈卓林、关荣两人每人购备飞机一架,从纽约返粤,献给孙中山。迨至孙中山先生任非常大总统时,创立航空局,委朱卓文为局长,组成飞机队两个队:第一队,由张惠长、陈庆云充正副队长。第二队由陈应权、林安充正副队长。队员有:陈友胜、杨永安、胡荣焕、余百炯,黄家远、陈神护等。在陈炯明叛乱时,陈曾派留粤航空人员陈应权为航空局长。陈失败后,陈应极因此离开航空界。孙中山先生重返广州后,派杨仙逸重新组设航空局,并任局长,在大沙头"红屋"和东山新河浦清末废弃巳久之皮革厂内设立临时飞机厂。该厂设备简陋,在美籍工程师和全体在美训练回来之飞行人员、机械人员通力合作下,仅以九个月短短时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孙中山先生命名为"洛氏文"号,由黄光锐担任试飞。可说是中国境内自制第一架飞机。
      当时广东境内东面有陈炯明,南面有邓本殷,桂系沈鸿英侵粤已至肇庆、四会等地区。黄光锐、周宝衡、黄秉衡、黄晶等人。奉命使用在澳门购回之水上飞机,译名为"阿婆机"(Grandmother)双发动机两架(马力性能较优良),由黄光锐、黄秉衡当架驶员,黄晶当轰炸员,当时称为"三黄",由大沙头河面起飞,轰炸沈鸿英部,迫使沈逆部溃退,折回广西,使粤省局势渐趋稳定。当时跟随水上飞机回来的机械人员有吴势、杨标、余炳扬等人,均参加革命行列。
      1923年孙中山先生率师出发惠州,讨伐陈炯明,杨仙逸随往。是年九月,杨与长洲要塞司令苏松山、谢铁良、飞机师吴顾之、马瑞麟等同在惠州梅湖试验水雷,失事遇难,杨光荣殉职。航空局长一职。先后改委陈友仁、张治中(张当时任党代表)继任。后陈友仁随孙中山北上,张治中返回黄埔军校。1924年,苏联顾问李糜将军来粤协助建设空军,代理航空局长职务,并委黄光锐任飞机队长。此时留学国外学成航空技术人员,先后回国者日众,有刘植炎、黄毓沛、黄毓铨、邓粤铭、叶耳芬、李仲唐、聂光汉、吴建文、周柏成等。在李糜将军代航空局长时期,开始组织飞行人员训练班,其后,改称为航空学校,办至第一、二期,校长初由黄秉衡充任,后由黄光锐代理(另详述于航空学校发展概况)。
      其后,以陈济棠为领队的赴苏购买飞机代表团团员有黄光锐、周宝衡、杨官宇、林翼中等,以后因"宁汉"分裂,苏联骤然停止出售飞机给中国。而黄、周、杨三人仍留苏联受高级飞行训练,不久亦被遣送回国。在李糜回苏联后,航空局长由林伟成继任,林任北伐军空军前线作战处长时,局长职务由张静愚代理。其后由黄秉衡、陈卓林主理。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部将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由林伟成任处长。林后因购买飞机有受贿嫌疑去职。而该处正、副处长由张惠长、陈庆云分任。飞机队改为第一队:队民黄光锐,副队长胡锦雅。第二队:队长杨官宇,副队长陈友胜。航校校长周宝衡。
      1928年,蒋介石扣留李济琛于南京汤山,陈济棠任第八路总指挥兼特派员公暑专员,而航空处长、航校校长,依旧留任。飞机第一队仍由黄光锐主管,飞机第一二队仍由杨官宇主管。此时留在粤省航空人员,因各省前来聘用,早期有陈神护、张子璇、李仲唐往云南省教练飞行,并担任英文通译;其后有黄社旺(归侨)往东北张作霖部充任航空队长。黄秉衡、聂开一往南京政府。林伟成、陈卓林往广西。1929年,广东空军组织全国长途飞行。第一机组:"广州号"(莱茵RYAN)陆上飞机,成员;张惠长、杨官宇、黄毓沛、杨标等。航行路线:广州一汉口一南京一北平一沈阳一天津一上海一南昌一广州。航行3606英里,历时94小时。第二机组:"珠江号"水机(莱茵RYAN)机型,成员:黄光锐、周宝衡、陈庆云、梁庆铨,航行路线:广州一厦门一上海一南昌一安庆一九江一汉口一长沙一梧州一广州。航行3378英里,历时88小时。此次长途飞行对于宣传发展我国航空事业有一定意义,实属创举。鼓舞了爱国人士的献机运动。
      蒋介石对广东航空事业之发展,存心觊觎,多方设法收买航空人材为己用,委派张惠长为南京航空署署长。张就职时,带同广东航校第三期航空科毕业学员随往,第一次有伍鎏鉴、蒋其炎、庄迪华、杨国柱、周骥、曾泽棠、吴汝鎏等七人,第二次有罗德香、容章炳等十余人,分别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内设立之航空班(后来成为杭州苋桥航校第一期)为教师。亦有部分充任飞机队飞行员。由于张惠长不肯放弃广东空军势力,故仍兼广东特派员公署航空处之职,在名义上,以黄光锐飞机队长代兼,而公事则由刘植炎代拆代行。广东空军在军阀混战中,显示了一些力量。这就促使南京蒋介石与广东陈济棠大力培植空军力量,扩大航空兵种。1929年,广东航校因张惠长调换周宝衡,自兼校长,因派系权力之争,发生易长风潮,掀起罢课,致第三、四期,部分有志的青年学子失学,徬徨歧途(另详述航校发展概况)。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混战,张惠长在南京,先后使用广东航空人员组成飞机第四队,以杨官宇、崔沧石为正副队长(崔是朝鲜人,后为南韩空军司令);飞机第六队,以周宝衡、丁纪徐为正副队长。该队大部份队员是日前易长风潮出走后又返回空军行列的有陈兆新、陶佐德、郑厚邦、龙荣萱、陆佐等人。飞机第七队抽调广东飞机第二队部份飞行员组成,以邓粤铭为队长。这三个机队分队长、飞行员,由广东航校第三期毕业学员和海外归侨充任。在此时期,广东飞机第二队由副队长陈友胜代队长。其后,张惠长因易长事故,树植派系势力,使广东航空同袍之间常存芥蒂。不久,张知难而退,广东航空处长由黄光锐充任。1931年,陈济棠与蒋介石对抗,将广东航空处扩编为空军总司令部,以张惠长为总司令,黄光锐为参谋长,下设六个处和若干科室。空军掩护队扩充为警卫团,团长张子璇。设立空军医院,院长曾恩涛、飞机队扩充为空军第一大队,司令由黄光锐兼;第二大队司令由胡锦雅充任。航校校长由杨官宇充任。计划成立九个中队,每中队辖三个分队,当时只组成有五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合飞机九架,其余四个中队,候飞机补充成立。空军第一中队长由邓粤铭、谭寿先后充任;第二中队长丁纪徐;第三中队长由陈友胜、陶佐德先后分任;第四中队长由谭寿、谢莽先后分任,第五中队长由对植炎、吴建文先后分任。航校校长杨官宇,教官长刘植炎。各队副队长、分队长由航校第三期毕业人员和部份归国侨胞分担。1927一1929年间,组立航空救国同志会(负责人陈政熙)和中华航空协进会,设有"常委"、"监委",成员有:陈铭枢、陈庆云、陈策、周宝衡、陈济棠、欧阳驹、张惠长、李扬敬、梅龙安、丁纪徐等。两个会都有出版刊物,宣传航空。陈济案为了易于控制广东空军,并以牵制孙科派(当时张惠长、陈庆云、陈策是走孙科路线),乃将空军总司令部缩编为空军司令部。张惠长极力反对,于是运动第一中队长邓粤铭,第五中队长刘植炎,航校校长杨官宇,航校第三期毕业学员郑厚邦、宁明阶、吴汝鎏、卢九、罗德香…·等离职出走往香港(当时这些人员多任各级部队长和学校教官)。其后他们在1933年春、夏间往福建参加人民政府,计划组织空军,(该政府在1933年11月20日成立,1934年1月13日垮台)陈济棠控制广东空军后。委黄光锐为司令,胡汉贤为参谋长。1932年,广东空军司令部又改组,改任林福元为参谋长,下设六个处:参谋处,处长陈卓林;航政处,处长陈友胜;经理处,处长关荣;技术处,处长陈秀;政训处,处长杨鹤龄。总务处,处长黄其彬。空军医院院长曾思涛。航空掩护大队长刘耀寰。东山飞机修配厂厂长梅龙安。韶关飞机制造厂厂长周宝衡(兼),航校校长胡汉贤。机械人员养成所主任吴建文。空中摄影所主任刘锦涛。空军九个中队仍照计划设立。第一中队正、副队长,谭寿、林佐;第二中队正、副队长丁纪徐、郭汉庭;第三中队正、副队长陶佐德、刘益国;第四中队正、副队长谢莽、邓显刚;第五中队正、副队长敖伦、蒋其炎,第六中队正、副队长马庭槐何泾渭;第七中队正、副队长何泾渭、邓伯强;第八中队正、副队长郭汉庭、卢誉衡;第九中队正、副队长邓显刚、陈晋。(第七、八、九三个中队稍迟建立)各中队分队长由航校三、四期毕业学员和归侨空勤人员分任。设立空军军官训练班,负责人谭寿(兼)。教师有:美籍"迪士"、"万华"。"太路"(译音),英籍马梨,进行高级飞行训练。内分驱逐系、轰炸系,通讯系,受训人员由各中队空勒人员抽调轮训。
      1933年,广东成立民用航空公司、初由胡汉贤办理,其后由胡锦雅主理。开办广州至梧州线,广州至南宁线。并计划开辟广州至海南,广州至桂林,广州至昆明等航线。后来,该公司拨归西南各省联合组成之西南民用航空公司。由刘沛泉、胡锦雅接办。在此期间,广东空军由公积金和同仁捐款,集资建成广东航空学会会址一座,位于东山猫儿岗(现在之农林下路),供给飞行员住宿,并接待各省来往空勤人员。并购有云鹤岭山岗一坵,修建空军坟场,作为从事航空事业而捐躯的人们的长眠之地。
      1936年春夏之间,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假借"抗日"为名,实行联日反蒋,表面以"西南"名义,电请南京政府领导全国抗战,实系企图发动内战,与蒋介石争天下。广东空军有一小部于1936年6月30日,由飞行员黄志刚、黄居谷、岑泽鎏等分驾机七架,北飞投蒋。事件发生后,谣言甚炽。说有日本顾问已到广州将接管广东空军等情,人心浮动。一部分空勤人员,密谋反陈。陆军方面,亦有多人表态,反对陈打内战。空军领导黄光锐等于是年7月18日集体北飞,向蒋介石中央政府投效。大部飞机先飞韶关(当时余汉谋部已进驻韶关),余汉谋代表蒋介石中央接见。在18日下午。陈济棠洞悉大势已去,宣布下野。"西南"半独立的局面从此结束。黄光锐、陈卓林、胡汉贤等亦在7月18日晨,分乘教练机,由吴建文、梁庆铃、容兆明驾驶飞香港,再由水路往南昌、庐山。而丁绍徐早一天秘密乘船往香港北上。不久。广西空军亦投效蒋中央,由郑梓湘(航校三期乙)飞走在前,继由林伟成、宁明阶(航校三期)等飞广州转南京。全体北飞人员奉南京命上庐山,逗留约一周,奉调杭州航校集中。蒋委黄光锐为航校校长,黄自己仍戴上校军衔;副校长蒋坚忍(浙江人原负政治工作)上校教育长衔,丁纪徐,上权衔。而其他人员反降一级(中校降为少校),因此存不满心情。蒋将广东飞机队改编,原第一中队改编为中央空军第十六中队,原第二中队改为中央空军十七中队,原第三中队改为中央空军十八中队.原第四中队改为中央空军十九中队,原第五中队改为二十中队,原第六中队改为中央空军二十八队.原第七中队改为中央空军二十九中队,原第八中队,改为中央空军三十中队,原第九中队改为中央空军三十一中队。正、副队长大部份原任。其后,空运大队正、副队长杨官宇、容章炳;中央空军第三大队正付队长吴汝鎏、徐燕谋,第四大队队长高志航,第五大队队长丁纪徐(离开航校后);第六大队队长后为黄普伦;第七大队长初为谭寿,后为陶位德;第八大队长谢莽。梁山驱逐教导总队长为刘炯光后为徐燕谋。轰炸总队正、副总队长由杨鹤霄、邢铲非、谢莽、敖伦先后充任。南昌教导总队长毛邦初,副总队长陈卓林。广东空勤人员,初到杭州苋桥航校后,除原任部队长人员外,一律投入该校第五期高级班,进行精神训练和飞行甄别,因此,不少飞行人员被籍故淘汰,停止空勤,多怀不满心情。在抗日战争前夕,有部份被停止飞行人员又被起用。日后这些人在空战中,投立不少战绩。与此同时。周至柔(航空委员会主任)、蒋坚忍,在大会上讲话;毁谤广东空军,说训练不够好,像玻璃一个样,撞拼就破;又说广东人员,体格极差,面有菜色,广州市容紊乱,乞丐又多。这些话引起丁纪徐在香港报章发表《广东人应有的觉悟》一文,公开予以驳斥。蒋坚忍等力图分地瓦解广东空军,还利诱一些下层人员反黄光锐,破坏广东人员的团结。航空委员会为平息北上人员不满情绪,乃决定每人补发"恩饷"两个月。当时,留在广州机场、学校、工厂的设备和教练飞机、待修飞机近百架,已装配的德制轰炸机"亨加"型六架,东山飞机厂自己仿造的"羊城号"53.54.57等型、分上单翼和双翼飞机十多架,韶关飞机制造厂自己设计制造的"复兴号"高级训练机三十架,已定购原件飞机器材,自己准备装配的(美式)"霍克3"型驱逐机30架,先后已运到材料(美式)中型轰炸机"伏机Vultee"20架以及东山韶关两个飞机制造厂、机械人员养成所、空中摄影所、空军医院及有关设备和器材、地勤人员和警卫部队、各地航空站、航校员生200余人,还有东山航空学会、空军坟场等等,在余汉谋回师广州后,蒋介石派周至柔、陈庆云等派人分别接收,广东空军至此被分解净尽。
      抗战结束前,原广东空军人员有不少被派往中央、中国两个民航公司,担任运输机驾驶员,参加中国民航的有;苏秉衡(归侨)、金光德、梁广尧、马国廉(归侨)邓显刚等。中央民航有:经理陈卓林(归侨)、丁绍徐、、林擎岱、陈宏加、何守荣、何启超、陈晋、杨一白、陈其光、薛炳坤、李飞(归侨)等。在1931年到1934年期间,海外侨胞子弟学成航空技术先后回国,参加广东空军行列者有:吴元沛、朱伟、雷家波、邓沃权、陈英永、曾星凯、唐夏威、蔡飞凌、雷因来、谭云鹏、陈信源、余彬伟、黄普伦、陈锡庭、梅锦超、马俭进、韦永发、王子沾、马国廉、马瑞相、黄新瑞、林伟俦、周一尘、容兆明、吴宗檀、邝焕堂、马佰周、陈景庭、蔡炳球、汤华崧、黄兆钧、方文爽、司徒显、黄能荣、陈瑞钿、黄泮扬、薛炳坤等50多人。其中在1933年派往英国考察有容兆明、刘锦涛、陈秉衡、黄普伦。派往德国研究飞机制造,有余仲奎(现在中大当教授)、朱恩铭等。1934年秋,派往德国深造,学习驱逐科有陈瑞细、黄泮扬。学习轰炸科有薛炳坤、司徒显。学习侦察科有马俭进、邝焕堂等人。
                                                    二、航空学校校史概况
      广东航空学校成立于1924~1925年之间,苏联顾问李糜将军其时代理广东航空局局长并兼校长。校址设在广州市东区大沙头,是我国最早的航空学校。建校初期,因陋就简,以应当时急需,而作出办学计划。最初成立的是飞行训练班,后改为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有吉林朝鲜族唐铎、刘云、朴泰和、冯珣、金震一和浙江王勋、雷峰、李岳扬等八人,均是黄埔军校学生被选送来校的。教官有德国人格兰雅尔台(译音)及李其苏、关荣、陈卓林等。当时因革命军东征惠州,讨伐陈炯明,因人力物力限制,影响教练,学员入校数月(未毕业),大部学员,于1925年7月间派赴苏联受训,日后学习成功者仅两人。1925年7月张治中继任校长时,招收第二期飞行班十人,侦察班二十人,学生亦由黄埔军校选送来校。其后,飞行侦察两班合并,学生有:见习员金震一、刘重伦;学员刘铁仙、李乘云、张坚哲(吉林朝族)、黎鸿峰、阙渊、毛邦初(浙江)、张廷孟(山东)、龙文光(四川)、余世沛、车廷信、朴泰和(无线电)、陈兆机(机械)、马季鲁、冯正谊、王连尧、林理甫、常乾坤、李清源、戴勋、姜瑞鸿、叶祥宾、丁祥松、女性有李玉英(由中山大学转来)、朱慕飞(航局长朱卓文女儿)。教官;黄光锐、关荣、周宝衡、军事科有熊式辉等。1926年黄秉衡长校。嗣后由黄光锐代之。其后派出学员十人在苏联受训,有梁鸿峰、徐介蕃、常乾坤、李乾元等四人编入飞行,其余六人,则转入莫斯科孙文大学和列宁格勒机械学校。同时有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叶汝芬(后在苏跌死)、梅龙安、梁庆铨、杨标、李怀(学机械)赴苏联深造,仅数月便被送回粤。追至1927年毕业者仅有毛邦初、张廷益、龙文光、刘铁仙、李乘云、金震一、李玉英等十一人而已。厥后,校务中歇六个月,迨至1927年6月30日,张惠长奉委长校,始行规复,乃从事招考第三期新生,未就。因是年11月"张、黄事变"起,王季子入长学校,招得学生30名,未入校,王季子去职。张惠长夏任,将前任取录之学生,全数注销。其后张惠长升任航空处长,而校长一职,另委周宝衡继任。重新办理登报、公开招考第三期飞行科招考高中毕业以上资格的学生100名,先后取录甲班航空科35名,乙班航空科65名。先考学科,后严格体检,放榜取录。当时报考乙班航空科人数600多人,仅取65名。同时亦招考高小毕业学生50名,入机械科,亦是经过学科、身检手续,考取放榜。航空科分学、术两科。学科有飞行理论、航空工程、机械学、气象学、无线电学、地图学、政治学、音乐等。术科:兵操、体育。初级飞行有;平直飞行、航线飞行、大小转弯、8字盘旋、螺旋盘转、烟麻文转、反方向急转、左、右则滑降、着陆等。中、高级训练,在见习机队进行,分有:空中特技、无线电收发、空中缠斗、空中和地面靶标射击、地面固定活动影枪射击、陆空通讯、炮火较正、轰炸实习、跳伞实习、空中测绘、仪表驾驶(即盲目飞行)、编队飞行、长途飞行(地形、罗盘)等。机械科除参照航空科部份有关项目外,侧重内燃机发动机学、动力学、器械实习、飞机修护保管等。学年为两年,校长由周宝衡、张惠长先后分任。教育长黄毓沛,飞行主任丁纪徐。教官有周宝衡、黄光锐、关荣、张爱同、陈友胜、胡锦雅、谭寿、杨官宇、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刘植炎、邓粤铭、周柏成、张云(中大教授)。无线电:陈兆机、吴建文。机务、机械:林福元、郑惠康、杨标、梁庆铨、吴势。航空工程;蔡钳。航空理论:刘植炎。学生队长由陈秉衡、陈嘉炳、周雁宾、林淳源先后充任。第三期甲班于1929年4月毕业,人数34人(名单略--编者)见习员七人(名单略--编者)乙班于1928年10月1日入学,193O年3月9日毕业,人数36人(名单略--编者),见习员有:刘锦涛、李湘石、刘沛然、郑师龄等四人。因"易长"风潮离校之学生,后来奉准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而设立特别班。毕业者有:颜劲松、周一平、黄世焰(余略--编者)等29人。机械班亦于1929年10月1日入学,计有:蒙涓云、云逢钦等50名(亦因"易长"风潮罢课、被张惠长将该班撤销)。其后,陈其伟、黄国聪、吴声泉、陈万荣等入本校第四期,和在飞机队改学飞行技术和机械业务。1929年11月,继续招老航空科第四期,入校人数计有100名,其中有厦门民用航空学校转来学生十三名。1930年11月1日,亦因张惠长撤换校长周宝衡而掀起学生罢课离校。该期留校学生有:王干、王柏如(余略--编者)等51名。1931夏间毕业,分配各机队服务。特别班计有:张锡富、敖培(余略--编者)等39名。后来有部份转入下届学习,有部份转入杭州苋桥航校,亦有部份转入其他工作。1930年1月22日兼校长张惠长返回南京航空署。扬官宇主理校务。航空处军事科长刘植炎兼教育长。教官有:周柏诚、罗德香、容章灏、吴元沛、卢龙、梁庆铨、陈杰(安南籍人)、郑厚邦、黄溢和、张云、蔡钳、刘植炎、吴建文,机械实习有:吴势、余炳扬、标标等。航校创办以来,此时设备比较完善,学、术两科亦较正规,成绩显著。日后为广东空军之骨干力量,培养新血液、新苗子。1930年10月,招考航空科第五期,入校学生有;张岱山等56名,学术两科概如上届,教官略有增减调动。该期于1932年毕业。同年,招考第六期航空科,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共130人,先后入学(包括广西第四集团军送来30人,燕塘军校选送来学员29人)。甲班62人于1933年9月毕业。乙班26名,于1935年秋毕业。1932年间陈济棠撤销空军总司令部,缩编为第一集团军空军司令部,委黄光锐为司令。张惠长极力反对,乃鼓动航校长杨官宇,飞机队长刘植炎、邓粤铭及第三期毕业部份飞行人员弃职而去。黄光锐调委胡汉贤继任航校校长,在1932年6月27日就任。教育长蒋孝棠,飞行主任吴汝鎏、胡祖庆先后充任,教官有;蒋孝棠、邓显刚、邓伯强、谭仲云、梁庆铨、容兆明、陈枢、梅锦超、郑师龄、李艺空,王柏如、谢志诚、刘国侦、罗德香、邓样超、黄温和、陈晋、吴宗擅、余仲奎、邹锦涛、张云、陈兆机、刘耀寰、赵仕刚、周一鏖、谭光表、机械实习周琳、向日葵、杨标、彭富、周衡等、先后担任。1934年春夏间,招考航空科第七期,入校学生47名,1936年毕业。同年招考第八期70名,入校几个月后"西南事变",广东空军投效中央政府,该期学生随之北上。投入杭州苋桥航校,亦属第八期。
      我国今天航空事业之发展,回首当年,孙中山先生之提倡,爱国侨胞之赞助,航空前辈,荜路蓝缕,以开其端,都是使我们深深怀念的。  
      (陈晋 刘锦涛 郭玉麟 黄严 撰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