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5823|回复: 1

    虏姓之王:历史上汉族以外其他民族改入王姓的通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4 1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虏姓之王:历史上汉族以外其他民族改入王姓的通称

            王姓的来源除子姓、姬姓、妫姓三大支派外,还有虏姓之王,是对历史上汉族以外其他民族改入王姓的通称。
            中华文明史上曾有多少次外族人改入王姓的记录?至今还没有人能作出确切的回答。
            王姓诸望中有一支在唐代被称为乌丸王氏、至宋代因避钦讳而改称祁县王氏的人、实际上是乌桓族的后裔。
            乌桓又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秦末因受匈奴人的攻击,由故地迁居乌桓山一带(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从此便以乌醒为名。他们当时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汉初附匈奴,武帝以后附汉,迁到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右北平(今河北泉县一带)、辽西(今辽宁义县西)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等郡塞外。汉末曹操时又迁其部落万余于中原,只留一部分居住东北,后来便融入各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
            乌丸王氏和实际祖先是历仕魏、梁的中书令王祖念。《旧唐书》卷七十《王 传》曰:“在魏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复姓王氏。”《永乐大典》辑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八《说氏篇》王氏条曰:“柳芳《唐历》言王曾祖神念,在魏为乌桓2氏,仕梁为将,祖梁太尉王僧辩,遂为王氏,至始为儒。”《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皆谓其为汉征士太原王霸之后,因王神念父 在后魏时任护乌丸校尉而称乌丸王氏。今人姚薇元《北朝姓考》,已经指出其假冒太原名望,实则确出乌丸。并引《三国志》、《晋书》所记,谓乌丸族在魏晋时已有姓王氏者。如《三国志》卷二十六《牵招传》载,魏文帝敕令鲜卑大人步度根等计轲比能,“杀比能弟苴罗侯,及叛乌丸旧义侯王同、王寄等”。《晋书》卷一百二十四《慕容盛载记》:“初,慕容奇聚众于建安,将讨兰汗,……盛既诛汗,命奇罢兵,奇遂与丁零严生、乌丸王龙之阴兵叛盛。”这些都是乌丸王氏并非出于王霸的有力证据。
            《魏书o官氏志》对北魏孝文帝时期少数民族姓氏改为汉姓的都作了记载,其中有乌桓氏改作桓氏,姚薇元先年从桓、王两字音近的事实推断,《官氏志》原文本作王,桓是后人妄改,的确不无道理。而王神念因为出仕于梁而冒姓北方大族太原王氏,《唐书o宰相世系表》等书相沿成习,子孙们也就不再提乌桓族的旧事。
            王神念的后人在南北朝以后发展成为一个影响较大的家族。南朝梁陈之际与陈武帝争霸天下的王僧辩,以及唐初辅佐太宗的宰相王 ,唐末宪、文二宗和宰相王涯,都是他的后代,家庭的显贵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
            乌丸族的王姓人除王神念一支外,在北魏有平文帝皇后王氏及其族孙王建,在北齐有开府仪同三司王绂和新蔡郡王王康德,在北周有泾州刺史王德和徐州总管王轨,事迹详见各书本传。又北齐有和州长史乌丸远,隋有菖州刺史乌丸尼,应是仍保留乌丸旧姓的人。
    发表于 2009-8-4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姓历史太悠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