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843|回复: 0

    江苏无锡:陆瑞兴和蓝印花布的不解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1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无锡市公布了首批8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陆瑞兴作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当选。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一直默默保护着传统的中国艺术,12年前创办无锡第一个关于蓝印花布技术的专业网站,6年前又创办了无锡蓝印花布博物馆。作为无锡蓝印花布的传承人,陆瑞兴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蓝印花布。
      旧书摊上一本书让他和蓝印花布结下不解缘
      陆瑞兴1952年生,6年前创办蓝印花布博物馆。当时,他发现在钱荣路东山附近,有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物,自己正想办一个蓝印花布的陈列馆,便自己动手,把这一片建筑整个恢复了起来。
      1974年,已在淮海农场务农5年的知青陆瑞兴被调回无锡,分配在崇安区中服生产合作社当学徒。由于是“独苗”,他很受重视,由技艺最高超的胡福根给他当师傅。胡福根当时已经70岁高龄,他用老法子让陆瑞兴去“捏布头”,用针在白粗布布头上一根经线一根经线地穿过去,以练习手缝的基本功。直到白布捏成深灰色,还让他“捏”。
      慢慢的,陆瑞兴在纺织技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设计裁剪缝制件件皆能。与此同时,因为业务上的交往,他认识了无锡丝绸印染厂技术设计科的孙吟松。这位老先生是画家房虎卿的入室弟子,与陆瑞兴是近邻。工余之暇,陆瑞兴向他学习了丝网制作、纺织图案设计以及民间防染糊的制作和应用。
      出于工作需要,陆瑞兴对纺织品图案十分关注。有一次在路边的旧书摊上发现一本1952年出版的《蓝印花布图案》,他也就随手买下了。仅凭蓝白两色构成的诸多美丽图样引起他的兴趣,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民间印染技艺并收藏蓝印花老布和有关出版物。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蓝印花布”
      什么是蓝印花布?对于陆瑞兴来说,蓝印花布就是一个文化现象。陆瑞兴说:“其实蓝印花布就是指传统的手工织染土布,哪里有人类活动,哪离就有蓝印花布,现在人们所知道的蓝印花布只是传统意义上一种式样的、一种技艺的蓝印花布。”
      中国最早的印染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古书上记载为“染缬”,缬指被染织物,染是印染方法。如“蜡缬”“绞缬”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蜡染和扎染,“夹缬”则是用镂刻花纹的木板夹住织物进行染色。造纸术发明后,用桐油纸镂刻成花板要比木刻花板简便得多,蓝印花布得以在民间迅速普及和发展。将桐油纸镂刻成的花板覆盖在织物上,刮上一层用黄豆石灰粉制成的防染糊,将图案漏印在织物上,晾干后入靛缸进行反复浸染,染液是用野生的蓝草沤制而成,出染后的织物刮去防染糊,白色亮丽的图案便显露出来。
      无锡蓝印花布的图案设计独具匠心,一些题材也是其他地区的蓝印花布纹样中未曾出现的,例如江南水生植物菱角、丘陵山区的春笋、人物造型中的白头偕老等。按照无锡的习俗,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都会为其准备一条蓝印花布的被面,女儿一般都会珍藏着压箱底,作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自掏腰包抢救传统文化
      传统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以实用天然植物染料、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防染材料、以纯手工方式完成印染过程。实用不同的植物材料可以染出色谱较为齐全的彩色作品。使用不同的染色方式可以变幻出无穷的美丽纹样。如油纸雕版防染糊,可浸染出统一颜色的规整纹样;用夹缬的方法漏印出四方连续纹、九方连续纹;用结绳的方式点染出多层次不规则彩色图案;或直接用手绘的方式描绘出中国青绿山水韵味的花样;更可将多种染色方式综合应用,生产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的
      同时,陆瑞兴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古代防染技艺和手绘技艺,“手染极品”销往日本,年销售额连续10余年达200万元以上。所得收益绝大部分投入蓝印花布博物馆建设和维护,抢救传统文化,倾心回报社会。
      为了推广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1997年,陆瑞兴就创建了“中国蓝印花布网”,这是我国第一家民间的蓝印花布专业学术网站,当时网站一年的维护费用就需要3万元左右。
      从艺人向文人的转变
      “我是一个艺人,我喜欢做手工,我喜欢用自己的双手染出那一片片蓝印花布。”陆瑞兴说,可现在,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再制作蓝印花布。“无锡已经失去了生产蓝印花布的条件,政府不允许私人做染坊。所以现在我已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蓝印花布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中。”同时,陆瑞兴认为,应该站在观察人类劳作活动共性的高度,重新认识本地区民间手工织造印染的个性特点,加以抢救、保护、传承,其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产品生产、满足物质需求的范畴。
      为调研蓝印花布的产地分布和民族地域的文化差异,陆瑞兴跋涉万里,足迹遍及17个省市自治区,采访的老艺人、老靛农不计其数。他收集了10000多幅各个时期的蓝印花布、50多块印布模板和大量其它实物资料。别人眼中的一块“破布”,他不惜以重金购买。亲友们都说他是“布痴”、“疯子”。一位朋友看到厂里买来的擦机器布正是印有蓝花的土布,就把沾满油污的布料给他寄了过来,他高兴得几夜都没有睡着觉,细心加以修复,因为正是这块小型的花布填补了夹缬形制流变中的历史空白。路过拆迁工地,看见拆的是老房子,他估计里面有丢弃不要的老东西,赶紧进去翻看,果真找到了“宝贝”——曾在无锡地区流传的“倡用国产土布歌”手稿,如今这首儿歌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匡笠文/摄 现代快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