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339|回复: 0

    金门山后王氏后裔王国珍、王敬祥父子旅日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1 06: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门山后王氏的开基祖是宋末元初的王琎,他是闽王王审知的第八世子孙。传说,后山村中堡王氏先祖,有一回从大陆出海捕鱼遇险,船翻人落海,直至夜半才摸黑漂游到金沙狮山下的海滩。从那时起,王氏就地在这亘古沉寂的荒岛上,披荆斩棘,农耕渔牧,搭盖栖居草楼安了家。以后又按闽南时兴的样式,垒起基石,筑起大厝,人丁聚集,繁衍生息。
      清末金门山后王氏后裔旅日华侨王国珍、王敬祥父子,他们在日本经商发迹,富甲一方。于是,从清光绪26年(1876年)起,持续20多年,花巨资依山傍海,精心规划兴建王氏16座二进住宅,后来加上海珠堂(乡塾)及王氏宗祠,俗称山后“十八间王家厝”。这片因地制宜、规划精巧、风格迥异的中堡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成为闽南传统聚落的经典之作。山后由“顶堡”、“中堡”与“下堡”三个聚落组成,王国珍、王敬祥原籍顶堡,古厝群约莫落成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从动工到完工耗时长达二十载。据说其建材来源是从大陆的漳州、泉州所运来,甚至远从江西所运来。其建筑是由闽南师傅一手筹划设计,故极具闽南式的建筑风格。且其建筑还具有一大特色,即也具有防风防火的功能。房子建好之后,分赠山后王氏族人,剩下的一栋则是清光绪年间清廷诰授中议大夫王德经的宅第。占地面积1230坪,约一万五千平方公尺,全部房舍都采用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格局相当的壮阔整齐,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大成。如今已名闻国际,是最具代表性的金门建筑文化。而所谓的“山后民俗村”座落于“中堡”,以王氏宗族为主要居民。
      金门山后民俗村“海珠堂”正厅的门匾上,明白写着“明玉司马构斯堂”的渊源。当初出资兴建的人就是旅日华侨王国珍(明玉)、王敬祥父子。王敬祥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依序为王柏林、王柏群、王柏芳(女)、王柏丛、王柏温(女)。王敬祥的后裔以四海为家,王柏林和王柏群在日本,王柏丛与姐、妹三人在美国。
      古厝的位置,背部倚靠青翠的山头,前头是碧蓝的大海,在左边的是码头。村子的建筑具有防盗的形式。还有学校可用来教育子弟,且有完整的村落可供就学的青年子弟来居住。整个村落的建筑格局宛如是在一块阳宝地之上。古厝的其中一栋“海珠堂”,可观看旭日东升的景状。当时王国祯在建造此屋时,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像朝阳一般光芒四射,并且将家风发扬光大,这一切都象征着欣欣向荣之意。王国珍是清末同光年间旅行日本神户,经营“复兴宝号”的侨商巨,其子王敬祥继承父业。一八六八年移居日本的王国珍,则是山后王家东渡日本的第一代。
      随着两岸“小三通”,这片民居古建筑经过当地政府及王氏后辈斥巨资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确是枯木逢春,也给中华文化留下一笔可喜的遗产。从这里流淌出的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泉声,是那样清脆,那样激越,那样深沉,在人们心头无疑打上了挥不去、抹不掉的印记。
      (作者 福州王家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