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好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更名暂且不说,改姓的事儿却不少。
以前读《三国演义》,对曹操那边的亲戚关系就很头疼,明明人家夏侯惇、夏侯渊复姓夏侯,曹操楞把他们当成亲兄弟,你说怪不怪?后来读了历史才明白,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被过继给宦官曹腾为养子,所以曹家和夏侯家确是本家关系。
这倒也罢了,这毕竟是被动改姓,历史上还真有一位皇帝主动给自己改姓的。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因为仰慕汉文化,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要鲜卑贵族改姓。为了起表率作用,他先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元,其他的如拔拔改长孙、独孤改刘、尉迟改尉、步六孤改陆等等。于是拓拔魏成了元魏,鲜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却留下了一个更强大的北方王朝,为隋唐的一统天下做足了准备。
历史上还有些达官贵人喜欢给别人改姓。譬如《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太师府中的仆人跟着主人姓华,唐伯虎当的书童就叫华安。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有这种癖好。黄巢起义时,李唐皇帝就将救驾有功的沙陀族首领赐姓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后来就以自己为唐朝正朔,建立了五代中的后唐。明朝的皇帝也喜欢给别人赐姓,像明成祖给太监马三保赐姓名为郑和,成就了一段郑和下西洋的佳话。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人称“国姓爷”,这是因为郑成功原名郑森,因有功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所以他也叫朱成功。
民间还有许多两姓不分家的传说,也大多和改姓有关。像春秋末年陈国公子完逃到齐国,因为古人发音陈田相近,所以改姓田氏,这个田氏后来废黜了姜姓齐国国君,建立了田姓齐国。胡姓的一大源流叫“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假胡”,据说是唐昭宗迫于朱温淫威,暗将襁褓中的皇子送交宦游长安的歙州婺源人胡三公(清)带回原籍抚养。不久,昭宗遇害,皇子就从胡姓,取名昌翼。后唐时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这支胡姓人由此得名。
在古代因避讳而改姓的事情也很多。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习俗,对于君主、圣人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这就叫避讳。封建时代把避讳神圣化,成了悬在老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像东汉明帝名刘庄,他为了避自己的讳,就把思想家庄子称为严子。丘姓因触犯了孔圣人的圣讳,在汉代被钦定改为邱姓。北宋名臣文彦博,先祖本姓敬,因避后晋石敬瑭讳,其祖父改姓文。至后汉,复姓敬。但到了北宋,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
看来,在古代中国“坐不改姓”只能是一句大话、空话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