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321|回复: 0

    民国时期,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人物介绍。(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3 14: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默邨(1903—1947) 湖南常德人。1932年在上海编辑《社会新闻》杂志。1934年后任国民党军统局第三处处长,军委会少将参议。1938年8月,潜逃上海投靠日本驻沪特务机关,伙同李士群进行汉奸特务活动。1939年5月,其特工组织被汪精卫接受,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社会部部长、、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特工总部主任,破坏抗战,残害人民。1940年后,历任汪伪政府社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社会福利部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及最高国防会议秘书长,鼓吹与日军并肩作战,以求“大东亚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任浙江省省长,兼驻杭州绥靖主任。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死刑,1947年在南京处决。
      于险洲(1887—?) 吉林双城(今属黑龙江)人,北洋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吉林第十混成旅旅长、吉林“剿匪”司令,东北陆军第十六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本。曾任伪满铁路护路军司令官、依兰地区警备司令、第四军备区司令长官兼北满铁路护路军司令、第一军备区司令官、三江省省长、治安大臣等职。
      马良(1875—?) 河北清苑人,字子真。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在北洋军阀政府任军职。1933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投敌。任伪山东省济南维持会会长。1938年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山东省省长。汪伪政权建立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英(?—1950) 祖籍河北顺德,生于绥远后套,字杰忱。青年时在马鸿逵部当兵。1925年当选为五原地区国民会议代表。1926年任冯玉祥国民联军绥西护路司令。1927年投靠张作霖,任副军长。1929年倒向阎锡山,任赵承绶部副司令。中原大战后投奔蒋介石,任师长。1932年所部被解散后任甘肃省政府参议。1933年到天津,与日本特务暗中勾结。1936年参与内蒙古德王组织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自任大汉义军总司令,积极参与日军的侵华活动,曾率部为日军先锋攻打百灵庙,被傅作义部击溃。1939年任伪绥西自治军总司令,作恶一方,民愤极大,并直接听命于日本特务机关,再次率部攻打傅作义抗日军队,遭痛击。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当局收编,任第十二战区骑兵总司令,积极参与内战。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时被抓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中央人民政府依法处决。
      王之佑(1893—?) 辽宁兴城人,字立三。毕业于奉天陆军讲武堂。历任安国军第五、六、七军团参谋长,察哈尔政务厅厅长,吉林全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吉林省政府委员兼全省公安管理处处长。伪满洲国成立后,1934年任伪满陆军少将,军政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5年任伪满军政部参谋司司长、治安部参谋司司长。后任伪满陆军中将、第一军管区(奉天)司令官。
      王永平(1880—1942) 河北青县人,祖籍江西。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毕业于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各部任军职。1937年华北沦陷后降日,任伪华北治安部部长,1942年病死于北平。
      王荫泰(1886—?) 山西汾阳人。早年赴日本和德国留学。归国后在法制局编译、法典编纂会纂修、库伦宣抚署总务处长,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中俄交涉委员会委员长,代理外交总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日本,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部长、委员长等职。
      王维藩(1900—?) 辽宁沈阳人,字东屏。抗日战争期间,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谋室高级参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室少将高级教官。1944年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1945年任汪伪湖北省清乡事务局局长。
      王揖唐(1878—1948) 安徽合肥人,原名志详,又名赓,字一堂。1904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处任东三省督练处参议,奉天全省警务处会办兼代参谋处总办,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总长和参议院院长,安福国会众议院议长,安徽省省长兼署军务督办。华北事变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与日军特务密切勾结。抗日战争爆发后,降日投降。曾任汪伪华北临时政府内政部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公开投敌后,与汪互相勾结,任汪伪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捕。1948年被枪决。
      王震生(1903—?) 安徽寿县人,又名金申,字静如。早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回国后历任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学院法律系教授。抗日战争时期,附汪投敌。1940年1月,任汪伪上海各大学职员联合会执行委员兼交际组长,同年任汪伪立法院立法委员兼法官,汪伪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1943年任汪伪湘鄂赣财经特派员。
      文元模(1893—?) 贵州贵阳人,字范村。早年曾赴日、德留学。归国后历任国立北平医科大学、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讲师、教授,中央气象台台长,东亚文化协议会理工学部部长。1943年出任伪职,先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教育总署署长、督办,汪伪国民政府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
      孔宪铿(1899—   ) 广东南海人,字琴石。早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后又赴比利时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广州中山大学、广东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内政部参事,考试院秘书,江苏无锡县、镇江县县长、铨叙部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投敌,1938年3月起,任南京伪维新政府教育部参事,行政院宣传局局长,伪教育部参事,伪警官学校教授。
      邓祖禹(生卒年不详) 浙江丽水人。抗日战争时期,附汪投敌。历任汪伪警政部常务次长、中央警官学校校长,汪伪首都警察总监、江西省省长兼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商业统制总会武汉分会副委员长,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江西分会主任委员,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
      石友三(1891—1940) 吉林长春人,字汉章。早年从军,1912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1926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任第五路军司令。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1928年3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起任整编第五师师长、第二十四师师长、河南省政府委员。1929年5月,投蒋反冯,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同年10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0年,改投阎锡山、冯玉祥,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中原大战。后又投靠蒋介石,复任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受张学良的节制。1931年,参与桂粤合作反蒋,失败后寄居济南韩复榘山东省政府内。1932年秋,潜入天津日租界,与日本驻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勾结,在冀东组织伪军。1933年,改编为河北战区保安队。1936年1月,被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委任为冀北保安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平津抗战。1938年3月,任第六十九军军长兼第一八一师师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同年7月任第十军团军团长。1939年1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同年2月兼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3月兼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年底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在冀南、鲁西等地进攻八路军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被八路军击败。同年4月任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6月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防共协定》,与日军进行“联防”,专门对付八路军。并派人与济南日军商谈投降条件,欲接受伪河北省省长兼治安军总司令之职,准备公开投敌,而引起部下的不满。同年12月1日在河南濮阳柳下屯被部将第八军军长高树勋扣押处死。
      卢英(1894—1950) 湖北江陵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湖北、四川、上海等地任军职,从连长升到中将参谋长。抗日战争时附汪投敌。1939年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1941年任汪伪上海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2年任汪伪清乡委员会上海分会委员。1943年任汪伪上海物资调查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二警察局局长,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汪伪上海警察局副局长。1945年任汪伪国民政府参军长。抗战胜利后被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处决。
      卢学溥(1879—    ) 浙江桐乡人,字涧泉。早年在直隶、北京等地为官。1922年后从事实业活动。曾任交通银行董事长、总理,国营招商局理事、监事,中央造币厂厂长,中国银行、永享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常务董事,新华储蓄银行董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附汪,1942年任汪伪中国银行监察人。
      叶蓬(?—1946) 湖北黄陂人。早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兼警备旅旅长,国民党铁道部铁道队警总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汉奸汪精卫,任汪伪中央训练团教育长,武汉绥靖公署上将主任,陆军训练总监,陆军部长,湖北省主席等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6年冬被处决。
      叶扶霄(1879—    ) 江苏吴县人。曾任上海总商会执行委员。汪伪政权建立后,历任汪伪大陆银行董事兼经理,环球企业公司常务监察人,久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1943年任汪伪全国商业院制总会理事,汪伪国民政府金融顾问委员会委员,汪伪中国储备监理委员会理事兼主任委员、上海市商会理事、保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货银行董事长,汪伪全国商业统治总会理事。1945年任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参事会参事兼主席,上海市政咨询委员会委员。
      冯涵清(1892—?) 辽宁盖平(今盖州人)人,字汗青。早年在吉林、奉天、河南、山西、河北等地方法院任职。后任北京政府陆军总执法处秘书长、处长,京奉铁路局局长,交通总司令部执法处处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军,任伪奉天实业厅厅长。1932年3月,任伪满司法部总长。1934年3月,任司法部大臣。
      吉祥(1862—?) 黑龙江省龙江人,字德纯。曾任清黑龙江巡防队统领、黑龙江省旗务所总办,黑龙江清乡督办。九一八事变后,任伪黑龙江省代理省长。
      吕荣寰(1890—?) 辽宁省抚顺人,字维东。江苏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奉天律师公会会长,奉天省议会副议长,中东铁路理事长,中东铁路督办。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本,1932年充任汪伪哈尔滨市市长、东省特区市政管理局局长。1934年4月以后,历任伪满洲国民政大臣、滨江省省长、实业部大臣、产业部大臣、民生部大臣。1941年出任伪满驻汪伪南京政府大使。
      朱琛(1879—1942) 河北永清人,字博洲。早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留学。回国后曾任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大理院总检察厅检察官,司法总长。1925年任京师警察总监兼京师市政督办。抗战时期,任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司法部长、政务厅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朱履和(1877—1945) 浙江嘉兴人,字笑山。早年留学英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总务司司长、司法部次长、政务次长。兼代司法院秘书长、司法行政部部长,立法院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日本,1938年任南京伪维新政府司法行政部次长,最高法院院长。1940年3月,任汪伪司法院副院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列席委员。4月任汪伪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9月任汪伪立法院副院长。1941年4月,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列席委员。
      乔万选(生卒年不详) 山西徐沟(今清徐)人,字子青。早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租界临时法院推事,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副教授,山西党政学院主任,国民政府内政部统计司司长。抗日战争时期,附汪投敌。从1940年11月起,历任上海法租界汪伪国民政府第一特区法院院长、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国民政府政务参赞、特别法庭审判官、庭长等职。
      任援道(1890—?) 江苏宜兴人,号良材。早年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平津警备司令。1935年任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抗战爆发后降日。1938年3月,任南京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绥靖部部长。汪伪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任历届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汪伪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理院长,苏浙皖三省绥靖司令兼绥靖军官学校校长,海军部代理部长、部长,江苏省省长,军事委员会驻苏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江苏省保安司令,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委员,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又复任重庆国民政府南京先遣司令。不久逃往香港。六十年代死于加拿大。
      齐知政(1895—?) 奉天(今辽宁)开原人。肄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赴日本,191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直鲁联军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吉林省城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投敌,1932年升任伪满吉林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34年任汪伪辽阳专署署长,不久转任伪满龙江专卖署署长。
      齐燮元(1879—1946) 河北宁河(今属天津)人,字抚万,号耀珊。北洋武备学堂毕业。辛亥革命后,历任第六镇参谋长,江西督军公署参谋长,第六师师长兼江宁镇守使,江苏督军兼苏皖赣巡阅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皖战争失败后去日本。1931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降日投敌。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政务委员会委员,治安总署督办,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通州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配合日军,“扫荡”华北,残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捕,1946年被枪决。
      刘郁芬(?—1943) 河北清苑人,字兰江。保定军校步兵科毕业。后在西北军任重要职务。1929年5月,与孙良诚、韩复榘通电反对南京政府。蒋冯战争爆发后,任冯玉祥第三路军总指挥,后升任第二军团总司令。1930年任后方总司令,负责陕甘治安并代陕西省主席。1940年附汪投敌,曾任汪伪开封绥靖主任,伪中央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参谋总长等伪职
      刘培绪(1893—?) 河北沙河人,号冀述。曾任陆军第十四师营长、团长、旅长,河南保卫军师长,第二军军长。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9年12月,附汪投敌。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副教育长,汪伪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40年3月,任汪伪参谋本部常务次长。
      江上达(1893—1966) 江苏武进人。早年曾赴日本学习纱厂管理。回国后在常州开办纱厂,任民丰纱厂经理。汪精卫投敌后,曾任汪伪全国商业统制委员会理事,棉花委员会委员,苏浙皖区华商纱厂联合会副理事长。1943年,任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商业统制总会理事。创办上海纺织学院,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逮捕入狱,后经保释出狱。1948年赴香港,后定居北京。
      江亢虎(1883—1954) 江西弋阳人,原名绍铨。1901年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任袁世凯北洋编译局总办和《北洋官报》总纂。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辍学回国后任刑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日文教习。1910年出国游历日本、欧洲。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组建中国社会党。1913年该党解散。1924年重组中国社会党。1925年又改组为中国新社会民主党。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他在“绝交”、“死守”的幌子下,向蒋介石献“不宣战”、“不进攻”、实行民族投降的所谓“治标之策”。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1939年9月,他接受汉奸卖国贼汪精卫的邀请,由香港到上海,发表了《双十节对时局宣言》,提出“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中心,建设东亚新秩序”。同时,又一次打起中国社会党的旗号,为建立汪伪“中央政府”奔走于南北伪政权和日王之间。1940年3月出任汪伪政府委员和伪考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院长等职。为了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需要,1944年10月26日发表了《国际的孔子和孔子的国际》。抗日战争胜利后,潜藏南京清凉寺,后逃往北平,被国民党抓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移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1954年12月病死狱中。
      张景惠(1871年—1959年1月11日),字叙五,辽宁台安人。甲午战争后在台安县八角台成立自卫团,后归顺张作霖并结拜为兄弟。随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历任奉天后路巡防营哨官、帮带、管带,1910年入奉天讲武堂学习。民国初年,任陆军第27师团长,1917年升任27师第53旅旅长。1918年2月劫直系军火后增编7个旅,被任命为暂编奉军第一师师长,同年升为奉军副总司令,作为奉军代表常驻北京。1920年任察哈尔都统兼陆军16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奉军西路总司令,失利后寓居北京,后任全国国道局督办。1925年冬复归张作霖,为奉天督军署参议,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先后任陆军总长、实业总长。1928年6月,随张作霖返奉,在皇姑屯事件中身受重伤。1928年底东北四省改组时曾任东省特别区长官(司令长官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回满洲。后任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不久即让位给马占山)、满洲国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等职。1945年8月被苏军逮捕,后被中国政府引渡,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1月11日13时,张景惠因患动脉硬化、心肺病、心力衰竭而病故,终年87岁。
      赵欣伯(1887—1951)   河北宛平人。早年曾任清禁卫军士兵,后在天津北洋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加入国民党。1913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他潜往大连,改名刘笑痴,被日本人聘为中国语教师。1915年在日本财阀相生由太郎、石本鏆太郎及大连《泰东日报》社长金子平吉等人资助下,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学习。毕业后任日本陆军大学中国语讲师,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任东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巡阅使法律顾问。1927年4月作为张作霖的代表到日本祝贺田中内阁成立。7月任北京政府外交部条约修改委员会委员。1928年在沈阳组织“法学研究会”,创立《法学研究》杂志。九一八事变后,协助日军成立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辽宁四民临时维持会、东北绅民时局方策讨论会等傀儡组织,发表《独立宣言》,主张建立伪政权。后接替土肥原贤二任伪奉天市长,被日军委任为最高法院东北分院院长。12月15日策动原辽宁省长臧士毅出任伪奉天省省长。并奉日军旨意,反对国联派代表团赴东北调查。伪满洲国成立后任立法院院长。1937年任伪皇宫宫内府顾问,后携家去日本。1939年回国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法律顾问。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8年保外就医。1951年病死。
      熙洽(1883年——1950年),辽宁省沈阳人。姓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莫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而且熙洽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与士官学校,对日本态度较为亲近。而且熙洽也有意借用日本力量达成复辟。
      1931年满洲事变爆发之时,熙洽代理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务,在日军进攻吉林时,熙洽便与日本合作,并且出任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之后熙洽提出让溥仪复辟与建立满洲国的计划。1932满洲国建国之后,熙洽出任满洲国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1934年出任财政部大臣,1936年转任宫内府大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满洲国在苏联的攻击之下瓦解,熙洽也被苏联红军逮捕,而被解押到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便病故于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
      臧式毅,字奉久,1885年出生于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早年追随孙烈臣。1924年6月,臧式毅奉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接替张学良的东北陆军整理处参谋长一职。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遇炸身亡之后,臧式毅与刘尚清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封锁大帅去世消息,并且秘密派人告之张学良。由于臧式毅等人的妥善处理,缓和了当时局面,使张学良平稳接管整个东三省,受到张的赏识。东北易帜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30年,臧式毅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在治理东北财政金融方面颇有建树。任职期间清政廉洁,起初他在省城租几间瓦房居住,后张学良出钱为他购置了一套房子。在省长任职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奉天通志”的编撰工作。
      “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日本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奉天省长,其母投缳自杀,以身殉国。臧式毅积极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伪满州国建立后,他担任伪满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1934年任伪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伪参议府议长、兴亚国民运动大会总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州国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南京,与南京汪伪政权签订所谓《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在伪满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务暗中监视他,臧式毅感觉苦闷,以鸦片烟自醉。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周佛海(1897-1948)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国民党政府要员,后沦为汉奸。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日本求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1923年毕业回国应邀来到广州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时兼任广东大学教授。1924年冬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兼第五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副部长、代理部长等职。组织“低调俱乐部”,与抗日唱反调,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言论。1938年12月,离重庆,经河内到香港潜入上海。随汪精卫投敌。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1941年3月,汪精卫去日本治病期间,周佛海代行行政院长一职。8月初,汪病情恶化,周佛海应日本政府之召抵达名古屋探视汪,并与陈璧君商谈人事调整问题。后又抵东京,分别拜访日本首相、海相、陆相、军令部长、参谋总长等,讨论对重庆民政府的诱降及汪死后的人事安排问题。汪精卫病死后,周佛海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1943年透过戴笠、杜月笙等人连络重庆国民政府要求「戴罪立功」。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5年9月30日,周佛海等被押送重庆。次年9月押到南京。1946年10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第一法庭对周佛海进行公审。 11月7日,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次年3月,蒋介石发布特令,以“响应反正”、“戴罪图功”,“以观后效”为由,将周佛海“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
      陈公博(1890年10月19日一1946年6月8日),广东南海人。1890年10月19日出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0年毕业后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任总编辑。1921年春参与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同年2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25年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长,192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工人部部长。1927年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1928年底在上海与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编《革命评论》。1931年蒋汪合流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部长、11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39年,在香港写成《苦笑录》一书。在汪伪政府历任立法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保护陈公博,只能将其交出。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4月12日,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被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等待执行死刑。6月8日行刑枪决,临刑前将一小茶壶赠予陈璧君说:“夫人,我先走一步,随汪先生去了。牢中别无长物,这把茶壶送您,权作留下纪念吧。”陈璧君痛哭失声。到法庭时,陈公博给家属写封遗书,又给蒋中正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即缀笔。随后,陈公博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下午时被执行死刑,享年57岁,尸体葬于上海市公墓。
      梅思平(1896-1946)名祖芬,字思平,以字行。浙江永嘉人,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获文学学士。五四运动的带头学生之一,火烧赵家楼的第一把火就是他放的。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民党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1938年与高宗武潜入上海与日本代表商讨汪精卫投敌叛国的具体条件和办法。梅思平又随高宗武在上海“重光堂”与日方达成协议并签订了《日华协议记录》和《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分庭抗礼。梅思平在其间历任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浙江省省长、内政部部长等要职, 1945年因汉奸罪被捕。1946年9月14日被枪决。
      褚民谊(1884-1946)著名业余昆曲家、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原名明遗,字重行,别署乐天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6年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途径新加坡时参加同盟会,抵巴黎后,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和《世界画报》等,宣传反满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复后返沪,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汪精卫、陈璧君,并由汪陈做媒,同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结婚,于是成了汪精卫的连襟。 1912年5月任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总务长。9月再度赴欧。1915年春回沪倒袁,9月三度赴欧。1920年与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任副校长。1924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年底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院秘书长。1937年上海沦陷前,任职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未西撤。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5月汪精卫赴上海,汪精卫一到上海,就立即召见褚民谊,让他谈对“和平”运动的看法。他参加了汪精卫一伙的“和平”运动,积极与日本勾结,进行卖国活动。遂成为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39年8月底,在汪精卫召开的伪国民党“六大”上,褚民谊任大会主席团副主席,被推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随后,在伪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上,褚民谊任秘书长,成为汪伪国民党的“总管家”。当时,人们对汪陈夫妇手下的汉奸,以“陈公博的嘴,周佛海的笔,褚民谊的腿”并称。 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兼任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在协会内设戏曲组,由溥侗指导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访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绶章。1945年10月14日在广州被军统局诱捕,褚民谊与陈璧君等被软禁在广州。后又被押送南京宁海路25号看守所。1946年被关入江苏高等法院第三监狱。同年3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审判褚民谊,后被判处死刑。1946年8月23日,褚民谊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执行枪决。终年62岁。
      林柏生(1902-1946)别号石泉。广东信宜人。民国9年(1920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读书,民国12年(1923年)因参加罢课风潮被开除,后在执信中学担任训育主任。民国13年(1924年)担任汪精卫秘书。民国14年(1925年)9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民国15年(1926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民国16年(1927年)12月随汪精卫去法国游历,创办过《留欧通讯》。民国18年(1929年)冬奉汪命在香港创办南华通讯社,民国19年(1930年)2月创办《南华日报》,担任社长。民国21年(1932年)又奉汪命在沪创办《中华日报》。民国22年(1933年)担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在民国26年(1937年)《中华日报》因缺乏资金停刊后,前往香港主持《南华日报》。民国27年(1938年)10月随汪逃到河内,参加起草叛国投敌的“艳电”,并在《南华日报》上发表社论,鼓吹对日投降。民国28年(1939年)5月随汪到上海,复刊《中华日报》,自任社长。后任汪记国民党中央常委兼中宣部副部长,中华通讯社社长。民国29年(1940年)3月任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宣传部长,不遗余力地进行卖国宣传,推行奴化教育。民国33年(1944年)12月任安徽省长兼保安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逮捕。民国35年(1946年)10月8日以汉奸罪处决。
      梁鸿志(1882-1946) 字众异,一字仲毅,晚年号迂园,福建长乐人。近代官僚、汉奸 文人。福建长乐人。清末巨儒梁章钜之孙,从小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多藏古代珍籍秘集,藏有33封宋代书札其中有苏东坡致辛弃疾的亲笔信。擅长诗文,著有《爰居阁诗集》,其诗低徊多感,颇有独到之处。抗战后,因汉奸叛国罪被判死刑。早年中举人,但多次试进士不第。1905年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任山东登莱高胶道尹公署科长、奉天优级师范学堂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职北京国务院,曾兼《亚细亚日报》编辑。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先后任法制局参事、京畿卫戍司令部秘书处长、肃政史、安福国会参议院秘书长,成为安福系骨干分子。1920年皖系(段祺瑞)战败后,被列为十大祸首之一遭通缉,避居天津。1925年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任执政府秘书长。段倒台后,先后闲居天津、大连、上海、杭州。抗战前他再度居沪,因为藏得36件宋代古物,因此号称“三十六宋斋主”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动下,在上海组织维新政府,并担任伪行政院长,卖国投敌。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持政府,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敌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任“行政院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维新政府”成立后,立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系列协定,使日本得以迅速控制华中经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物资等。 是年秋,在日本操纵下北上大连,与伪华北临时政府头目王克敏、王揖唐等商议成立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任伪中华民国联合委员会委员。次年出任汉奸组织“大民会”总裁。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后,解散伪维新政府,出任汪伪政府监察院院长。在梁鸿志为日本服务的时期,日本人始终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予以监视,并在每次伪行政院会议前与其闭门密谈。1944年底汪死后,改任伪立法院院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匿居苏州。1946年3月2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归案,押解上海。1946年5月21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梁不服上诉至最高法院,11月9日受最高法院密令在上海被处决。
      王克敏(1879年5月4日-1945年12月26日),浙江杭州人,字叔鲁。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北京)”的首脑之一。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后,王克敏于同年12月14日出任日军扶植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北京)”行政委员长一职;1940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北京)与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入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之后,王克敏改出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名义上王克敏归汪精卫管辖,事实上自成体系。后来王克敏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二战结束之后,王克敏被重庆的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名逮捕,1945年12月26日于狱中自杀身亡。
      殷汝耕(1885~1947)号亦(侠)农。浙江省平阳金乡镇人。殷汝骊之弟。中国的财税官僚与近代政治家,并曾出任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要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表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春,日军大举进攻长城沿线的主要隘口。国民党驻守长城沿线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竟派殷汝耕等代表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从此,整个华北门户洞开,日本侵略者可以随时进占冀察和平津。而作为亲日派的殷汝耕,1933年11月被委任为河北冀东非军事区的蓟(县)密(云)区行政公署督察专员。1935年在通州召集非军事区各县及宝坻、香河、昌平县县长,非军事区各保安队长临时会议,并于当晚发表脱离国民党中央政权宣言。决定“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立联省之先声,谋东之和平”。25日,殷汝耕在专员公署“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自任“委员长”,12月后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殷汝耕任政务长、“主席”。公开打出其叛国“自治的旗号,成为伪满洲国之后的第二个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傀儡政权。1943)2月,任汪伪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后任汪伪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工程局长。在日军向北平大举进攻之时,驻通县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辖的保安队第一、第二总队官兵,在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领下,于同年7月28日反正,将驻通县城内的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及特务机关人员等400多人全部歼灭,并活捉汉奸殷汝耕,收复通县。可惜,殷汝耕在押送途中被日军劫走。之后,他失去利用价值,逐渐被日本冷落。 \C 5%\4  
      抗日战争胜利后,殷汝耕被国民政府逮捕,入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自知必死,在狱中手抄《金刚经》留给亲属。1946年7月,南京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殷汝耕一案。7月31日,判处殷汝耕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没收。1947年12月1日,由高等法院检查处对殷汝耕执行枪决。
      李士群(1905~1943),原名萃,生于1905年,浙江丽水遂昌人,毕业于上海大学。李士群世居县城青云路。父李金余早逝,赖其母抚育成人。衢州中学毕业后赴沪,先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入上海大学,曾参加群众革命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赴苏学习,翌年返沪,从事中共地下工作。青年时,他和妻子叶吉卿都是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李士群曾留学苏联,1928年回国,以蜀闻通讯社记者的身份从事地下活动。1932年,李士群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他受不了严刑拷打便自首叛变,随即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南京区侦查员,从事特务行动。后又投靠了日本特务机关,负责“76号”。汪伪政权成立后,李士群当上了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剿共救国特工总部”负责人、伪江苏省省长,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后被日本宪兵队毒死。
      缪斌(1902年-1946年),字弼丞,号丕成,中国江苏无锡人,绰号“小道士”。921年,缪斌考入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电气科,之后加入国民党。曾在北伐时担任过第1军副党代表,26岁时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但因贪污渎职被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卖身投靠日本人,当起“华北新民会”的副会长。汪精卫伪政府成立后,他又出任立法院副院长。1946年2月上旬,缪斌被逮捕并解往位于苏州的江苏省高等法院,1946年5月21日下午5点50分,缪斌在苏州监狱被枪毙,从而成为了第一个在抗战胜利后被处决的汉奸。
      郝鹏举(1903年1月29日-1947年4月),原名郝纯,字腾霄,中国河南阌乡(今灵宝市)人,国民革命军中将。郝早年就读于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1925年郝被派往苏联乌克兰基辅兵种混成干部学校学习炮兵指挥,但未及学成,郝便放弃学业回国参加五原誓师,因此为冯玉祥不喜,一直未得重用。抗战爆发后,郝在胡宗南麾下任参谋,在其安排下出任中央军校西安七分校少将总队长一职,但不久又因为与一位团长的夫人通奸事败而被蒋介石亲自下令羁押。1940年,郝设法越狱成功,投奔在汪精卫政权任职的缪斌,在其推荐下得到重用,先是策反了苏北的地方实力派——国民政府鲁苏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后又于1941年出任“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教育长。
      1944年,郝被任命为“淮海省”省长,驻守徐州,建立起四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的武装力量,被封为汪精卫政权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郝部被国民政府收编,被任命为新编第六路军总司令。但是郝由于背负着“汉奸”恶名,始终不得国民政府重视,又接到命令要求其尽快向新四军发动进攻,郝遂认为国民政府在借刀杀人,于是开始同中国共产党秘密接触。  
      1946年1月,在梁漱溟等人的斡旋下,新四军军长陈毅派遣郝在苏联的同学朱克靖前来郝处劝降,郝于是宣布“退出内战”,率部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驻守赣榆县。但是郝并未与国民政府方面断绝联系,而是秘密筹划重新投诚国民政府,并对陈毅等人进行诱捕。
      诱捕计划失败后,郝于1947年1月将朱克靖逮捕,并再度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被委任为42集团军中将总司令。 但是其部队旋即在白塔埠战役中被新四军彻底消灭,郝也被俘。4月,中共华东局决定将之前历次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全部北撤时,为防止意外,负责押送的干部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将郝鹏举处决。
      于琛澄,(1886 -1942年),字险舟,号大头,黑龙江省双城人。世家子,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马科毕业。历任黑龙江省军翼长,兼领巡防营巡防中路马队一营右哨哨官,马队1营管带、第2营马步各警督操练官、帮统、统领官多职。民元后,历任陆军步兵第4旅第九团中校团附,吉林陆军第1混成旅步兵团团长兼长绥副司令,吉林陆军第一旅少将旅长,第四军副军长多职,授中将军衔。及至郭松龄倒戈反奉,曾与谋。郭军败,撤职,返籍创办实业,办电力,垦稻田,采煤矿。及至东师入沈阳,上回銮辽东,慨然从龙,出吉林省"剿匪"总司令,伪东铁护路军总司令多职,后任东省铁路护路军副司令,依兰地区警备司令、北满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奉天地区警备司令、滨江地区警备司令等职。授陆军上将军衔。出任治安部大臣。康德八年出军事咨议至死。
      丁士源(1879-1945) 民国政要、汉奸。浙江吴兴人,字文槎。北洋水师学堂及上海圣约法三章翰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清末历任陆军部军法司长、高等巡警学堂总办。民国成立后,历任段祺瑞副官长、京绥及京汉铁路局长、《日日新闻》主笔、国内公债局总理、天津中华汇业银行经理等。曾加入进步党,为安福系骨干分子。1932年后任伪满洲国驻日公使、伪满洲国驻国联代表等。1945年逝世。
      江朝宗(1861—1943) 安徽旌德人,字子澄。早年任清朝官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投敌。任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员,议政委员会委员兼北平市市长,北平古学院院长。1940年3月,任汪伪政务委员会委员。
      汤尔和(1878—1940) 浙江杭州人,原名鼐,字调鼐。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在日本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离日回国。1907年二次赴日学医。1910年回国,任杭州咨议局咨议。同年筹划浙江病院,任副院长。1912年8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会议,筹办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任校长。此后从事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1920年赴欧考察医学。1922年回国,任医校校长。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26年后,任内务总长、财政总长。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张学良赴日疏通张日矛盾,因日本坚持侵略政策,疏通无效。1933年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委员。参与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北平扶植成立了全国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兼教育总长,与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司法委员会委员长董康同为该伪政府的三巨头。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任常委兼教育总署督办。同年11月8日,因患肺癌死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