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756|回复: 0

    著名画家王乃壮的国画成就与作品的价值潜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8 18: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画家王乃壮的国画成就 
      乃壮先生是清末书法、篆刻大家、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厂之孙,父亲曾任国民党中央银行副总裁,母亲亦是名门之后。良好的家庭背景使王老自幼就受到熏陶,六岁时他便开始习书作画。然而,这样的光景不长,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王乃壮先生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逃难、失学、流浪伴随着他的童年。尽管童年饱受战乱之苦,乃壮先生的梦想却从未改变。战争一结束,他立即报考了刘海粟创建的上海美专。提起这事儿,王老风趣地说:“当时因为学费昂贵,我每次先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只好赖账,所以至今我还欠刘海粟10担大米钱。”说着王老开心地大笑起来。经历过童年的苦难、“文革”的磨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始终保持着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
      先生的画室和斋名,无不显示出一种神秘色彩。在他不大的客厅、画室和居室里,摆放着各种质地不同、大小不一的佛像和佛头。近年来,他创作的画作、佛像和禅意山水画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画上的题字,几乎都是禅语。他的画室名曰“山野禅居”,为张仃先生所题。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信佛,他告诉笔者:“我并不信佛,但我喜欢禅学中的哲理。”
      许多年前,他对石窟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足迹遍及敦煌、麦积山、龙门、云岗等著名石窟,从中感悟到佛像的永恒之美。但石窟艺术并非人人都能看到,如果把它画下来,变成绘画作品,便可让更多的人欣赏佛窟之美。
      王老很早就研究禅学,故书斋名“山野禅居”。所藏菩萨佛像无论从材质还是造型,都不相同。从镀银、青铜、铸铁、楠木、陶瓷、汉白玉到石头的都有;站立、打坐、侧卧、舞蹈,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韦驮、头像、供养人、陶俑、四羊方尊、石笋、汉瓶等更是玩味不尽。我惊奇地问王老如何搜集到这些藏品?他说,因为喜欢画佛教题材,故很留意各种佛像造型,以便从中受到启迪,激发创作灵感。
      画家王乃壮作品的价值潜力
      王乃壮的画结合了中西方之所长,又造型严谨,那是通过阅历与经历才能达到的境界,那些修养与参悟正应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王乃壮又以率真、隽永的书法,写下弘一法师像赞及他的发愿文“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书法刚劲有力,妙造自然,更加增加了禅的气氛。
      佛像画是王乃壮先生积累多年的精心之作,他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足迹遍及众多的佛窟艺术圣地。曾经展出过的几十幅佛画,几乎荟萃了四川广元到山西天龙山,从麦积山、敦煌到云冈、龙门佛窟造像的精华。那一尊尊充满了生命活力,极富人间气息的佛陀就像刚刚离开幽禁千年的洞窟,重新降临于人世;那一幅幅古色斑烂的画卷,不仅浓缩着艺术之美,似乎也浓缩着人类漫长的文明之梦,它留给人们的不只是艺术的享受,还有历史的思考。
      从王乃壮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以心灵感悟的方式,把握时代的脉搏,为社会提供美的艺术画作。面对着他的作品,你能感到画家在以跨越时空的方式,把山川、流云重新整合成具有自然本色的图像,画幅中“点”、“线”、“画”、“色”、“相”,能让你在感受到艺术美的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颇有气势的构图形式再现了石窟艺术的精华,灰色的色调和虚实相间的勾线形成了一种古朴的韵味,而焦墨、枯笔、晕染等笔法的交替运用。
      王乃壮绘制的佛画,粗犷、苍劲、深劲而充实。它使人们在超越自然物质生命之上,在未知的时空中去领悟人类对自身思维世界的反省,和对物质生命的礼赞及崇拜。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王乃壮以颇有气势的构图形式再现了石窟艺术的精华。含灰色的色调和虚实相间的勾线形成了一种古朴的韵味,而焦墨、枯笔、晕染交替运用,既使各种技法相得益彰,又保持了画面的整体效果,使人们在只有两度空间的宣纸上领略了石窟艺术的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