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110|回复: 0

    解读福建泉州市南安东田宋元古瓷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0 18: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近期,泉州市文物管理部门会同福建省文物考古队对南安东田宋元古瓷窑进行清理挖掘。自8月11日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土了宋元时期的部分瓷器,这些瓷器以白瓷为主,同时还挖掘出部分“珠光青瓷”残片,这些实物的再现,将再一次见证“泉州丝瓷之路”的辉煌历史。
      日前,记者走访了东田镇这些古瓷窑,并从东田镇文化站陈奕执站长处获悉,南安市文物部门在东田镇兰溪古渡发现一座兰溪石佛。据悉,该兰溪石佛是当时民间航运业的“保护神”,建于宋元年代,当时正值泉州港的鼎盛时期,由此可见“泉州丝瓷之路”的繁华景象。
      据陈站长介绍,该石佛在兰溪码头临溪的悬崖石壁上,离水面2米高。主石佛位于石中,左右还各有一尊腾飞状的石佛。三佛像头顶一块大元宝,元宝中间叠有一座7层石塔,佛像两边石壁上各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经文。造型极为美观,十分罕见。据该村的一位老人介绍,该石佛系旧时航运的“保护神”,船工经过,都要焚香礼拜,祈求航运平安,是古代“丝瓷之路”的重要见证。
      据了解,南安市东田镇兰溪古渡,宋元时地名为溪西,为晋江西溪支流之一。据县志载:溪西水运十分发达,是“泉州丝瓷之路”内河驿渡重要码头。
      二
      据史书载:宋元时期,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瓷香弥漫”的晋江两岸,有130多处烧瓷窑址出产一批批青瓷、白瓷,装进木船经泉州刺桐港入海放洋,从丝瓷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非洲。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距城十里”产瓷地,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珠光青瓷”的宋元古瓷近年来逐渐被考古界所证实,它便是位于南安东田镇南坑一带的古瓷窑址。
      沿南安西南部兰溪畔上的公路行至东田镇南坑山村,这里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坑窑址。在南安境内近60处古窑中,唐五代时期占4处,宋元时期占50处,明清时期占4处,而东田南坑宋元时期的窑址共33处,占南安窑址一半以上,分布在南坑村抢仔岭、长埔、大坝?、牛路沟、顶南埔、大宫后,还有东田、岐山、汤井、兰溪村等地的山山岭岭之间。
      南安产瓷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人开始烧瓷,宋元两代是南安瓷的鼎盛时期,东田南坑窑群是当时的主要产地。位于南坑加棠井村的南川宫,祈奉南岳帝君庙始建于唐末五代时期,为泉州五岳圣地之一。宋时,湖南烧瓷名匠南迁福建,带来一尊“武安尊王”进宫供奉,并在此烧瓷开发,从此,武安尊王为窑主,而南岳帝君成为烧瓷匠人的保护神。南川宫就这样成为南坑窑群瓷工和船工朝拜的圣地。值得一提的是南川宫还配有一尊仁远王,系九日山下昭惠庙海神通远王的佐神,是保护瓷器安全航运的神祗。
      走进南坑,只见四周群山起伏,在古瓷窑址的山坡上,虽然长着草木,然而用手一扒,竟然全是陶瓷片,其范围之广,面积之大,堆积层之厚,品种之多,极为罕见,绵延数里,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堆积层厚达1-5米,客观上是福建省闽南地区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窑群。
      南坑窑址依山而建,长达40多米,现挖掘出土的有青瓷、白瓷、青白瓷,且以青瓷相青白瓷为最多。主要产品有碗、碟、壶、杯、罐、盆、炉、器盖和动物玩具等。胎骨呈灰色、白色、灰白色、质地坚硬,釉色晶莹润泽、均匀。装饰技法有莲瓣、菊瓣、草叶、缠根、斜直线,篾纹和弦纹等,风格活泼奔放,线条刚劲流畅。釉色繁多是南坑窑的一大特点,除大量烧造篾点划花青瓷(日本称为珠光青瓷)外,还仿烧龙泉窑、官窑等的多种釉色青瓷。工艺水平已经非常成熟,采用龙窑式窑炉烧造,大量采用匣体正烧法,叠烧法、支圈复烧等方法。
      三
      东田地名,据了解来源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军进驻凤巢村,宋置归善乡经善里和金鸡崇德里。元明清分别隶属南安三十八都和二十九都。在兰溪畔上的前街村数株历尽沧桑的老榕树下,还保留着一个古码头遗址。
      据村中长者介绍,宋元时期,兰溪两岸船只很多,停泊在兰溪上,专门运载东田南坑瓷器产品,到了解放初,仅前街村还有300多艘驳船,到了1960年,还有160多艘。可见兰溪船运曾有悠久历史和繁荣时期。
      渡口上还有一座进龙宫,建于隋末,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遥想当年,兰溪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内河驿渡,东田南坑瓷运往码头,在进龙宫上香,拜祀顺正王公,然后沿着兰溪水直入西溪,船到泉州城,同番商进行贸易,许多外国人进了货,与泉州市舶司官员一道,到九日山下延福寺通远王祠行香,举行隆重祈风仪式,礼毕游山泛溪,勒石记事。之后,满载泉州城丝织品、陶瓷返回番邦,当然,也有的直接到窑址买货,从兰溪码头下水,运到泉州城,再由货舶启程。十里水运,近在咫尺。
      据了解,近年,在彭湖岛附近海域出土了大量陶瓷,有许多篾点划花青瓷,与南安东田南坑窑出产的产品有关。在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也陆续出土了泉州宋元陶瓷产品,而其中多数是南安产品。东田文化站先后10多次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瑞士、荷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许多著名学者专家到古窑址考察,对东田南坑窑瓷器评价极高,印证了泉州海上丝瓷之路的辉煌。
      南安文史界人士认为:正当南坑窑群进入鼎盛时期,元末一场战争破坏了陶瓷生产力的发展,加上特大的地震、黑蜂成灾,使这一带古窑址面临灭绝的境地,从此陶瓷业萎靡不振,到了明清只剩下3个窑址。19世纪40至80年代,在兰溪兴建的南安瓷厂(今迁往水头),产品畅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国内10多个省市。1977年至1979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曾在岐山窑址进行钻探,出版《中国高岭土矿床地质学》一书,并于1979年9月在岐山村,召开全国高岭土矿床地质学研讨会,6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博物馆亚洲部主任,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美籍华裔陶瓷女专家何翠媚亲临闽南各地古陶瓷窑址考古,她在国际学术会上曾以《闽南古陶瓷的区性和国际性地位》作出结论:泉州“北宋、南宋时期陶瓷产地集中在沿海地区,并且以南安为首形成一庞大窑区。”
      在南坑大宫挖掘的古瓷窑边,尚有一座南川宫。南川宫雄伟壮观,宫宽11米,高6米,分为上下两厅,前后殿堂。宫顶造型优美,塑有二龙戏珠,回头龙浮雕花鸟等工艺,具有古代宫庙建筑特色。上厅正殿塑有“南岳帝君”神像,高2.2米,左右塑有“大王公”、“大仁福王”陪祀,高1.8米。宋时,湖南烧瓷名匠南迁福建,带来了一尊“武安尊王”进宫供奉。南川宫周围在宋、元时期古瓷业发达,相传曾烧出名瓷“琉璃碗”进贡朝廷。武安尊王被奉为窑主(神),而南岳帝君成为烧瓷匠人的保护神,亦称“海神”。
      南安市文管部门的人员还进一步说明:目前东田南坑窑、兰溪古瓷窑的清理挖掘中,发现有敬奉海神、窑神庙宇、兰溪宋元古渡头,都可说明南坑窑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他们相信:随着清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该窑址将会有重大的考古发现。
      (李辉良 万代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