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559|回复: 0

    姜堰王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5 09: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情先生
      王是大姓,在姜堰市的各个乡镇均有分布。讲姜堰王姓或者说探索姜堰王姓之来源,我有自己的一个思路,一个讲法。我主要讲姜堰的三个古镇的王姓。这三个古镇是姜堰镇,溱潼镇,白米镇。由于这三个镇在历史上就是十分兴盛繁荣的,一度成为外地人迁徙的目的地。姜堰市境内其它地方的王姓多为这些大镇迁出的分支。所以尽管大镇的王姓来源不稳定,复杂多样,但在我却是一个探求的突破口。
      一、白米镇
      白米的王姓分两支。一支是本籍的,一支是客籍的。本籍的主要在马沟。这里的王茂卿,王华卿,王大爹,王二爹,王四爹五家做粮食生意,开粮行。王松林,王隆升两家开杂货店。王森开糟坊。王墨林在白米北街上开吉仁堂药店。
      另一支客籍的来源是镇江。镇江丹徒县姚家桥一户王姓农民见识不凡。他生有六子,老大,老四,老六出来闯苏北。在白米镇上先后站住了脚跟。传人相继开店,占据了白米镇南货业的半壁江山,例如:王润生的“润记”茶食店,王金鼎的“鼎记”布店,王旭初的“鸿记”布店,王元福,王鸿喜(大房重孙)的“万隆”布店,王静生的“信昌”。其同宗中有一人曾为如皋县令。
      另外白米镇西北角的兜包庄出一名人:王长友。王长友现为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二、溱潼镇
      溱潼镇的王姓大致分早后两期。
      早期迁来的王姓中又分两块,有明朝早期从苏南迁来的,又有明朝嘉靖年间从苏州阊门迁来的。在《溱潼古镇风情录》中有这样一段:“夹河南岸的一条东西大路,后来被称为竹河街,沿河由西向东,于,陈,邱,丁,齐,周,王诸姓竹厂比肩接踵。”这里的王就指代的王泰丰竹厂。
      另外有开豆腐店的王又灵(王天寿),王太征(王征),王存忠。王万太从事青货行,开理发店的有王鼎祥,王福海。王仲和,王安德开了一家东当典。王跃卿开储镇茂南货店。王合茂从事棉布业。还有一些人从事着溱潼镇非常出名的烧窑(砖瓦)业。
      在这些王姓中也出过一些文人,其中王仲华在上个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开过私塾,同时开私塾的还有王霭元和王西光。王文新(字佑民)曾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育司司长。
      另外王霜桥(1898—1950)为我市著名雕刻艺人。其父王如常。
      溱潼后期迁来的王姓是来自于东台。这里我们主要要说的是王伯青。王伯青为东台县杨家垛人。他从小在溱潼碾坊学徒。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因与溱潼地董李仲咸有亲戚关系,其子王琢是个花花公子,假名在扬州开布店,在外云游。王伯青兄弟四个,他是老大,他先后为三个弟弟开了浴室,米店。开浴室的是王季安,其子王炳麟。浴室名为溱潼浴室。
      三、姜堰镇
      姜堰镇的王姓来源很多,我也讲不周全,只能尽量,争取。
      姜堰过去最大的也是最早的纸坊是疝巷北头的恒大纸坊。其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这个老板姓王,镇江人。民国初年恒大纸坊衰落,其侄子王立亭改恒大为衡大。五六年后又易号为裕大。
      像这样于清末以及民国时迁来姜堰的王姓还有很多,由于占有有限,不能为大家一一列出了。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解放后也有一些外地王姓的迁入,比如姜堰原来军人鞋店的王明祥,他是湖南人,1955年至姜堰,找的对象是太宇人。
      我们讲姜堰镇的王姓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王三元。
      文史大家周志陶老先生曾有诗云:“罗塘巨贾王三元,办厂经商一姓专。专绍箕裘夸十子,营求筹算得家传。”
      王三元乃姜堰大资本家王郁哉所开设的油坊的牌号,郁哉之名反为所掩。王善于经营,精于筹划,陆续创办厂,坊,店,庄多所,并置地二千五百余亩。王有十子三女,皆其妻子所生。人称其家“丁财两旺”,当时伪军师长秦庆霖曾拜王妻为干娘,思沾其福荫也。其十子之名及经营之企业列下:长子辅轩(万元油坊与四,六子合),二子慎夫(裕隆元与三子合),三子楷熙(油漆店),四子式哉(乾隆昌),五子子封(乾元米厂,电灯厂,裕储仓库),六子印甫(万元油坊),七子迎之(三元),八子槐森(三元),九子履周(裕隆昌),十子培德(三元),又有元纶厂,布庄为二,三,五,六,八,九,十子合股所开。
      由于姜堰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徽商“光临”,现在姜堰很多鲍,胡,洪,汪姓者为徽商后裔,所以有人想当然的认为王三元为外籍,是客居在姜堰经商的商人,不是“地头蛇”。其实不然,王三元这一支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姜堰”。
      姜堰的王姓中有一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王姓的正宗。这指的是王艮,王栋一支。由于二人创立了著名的泰州学派,所以很多人愿意把王艮,王栋说成是自己的祖上。大家都是图个光彩,不足为怪,也无可指责。
      那么现在我就来讲讲姜堰的王氏正宗。相传,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率兵攻打苏州城,守城的是盐丁出生的起义领袖张士诚。由于张士诚深得人心,军民顽强抵抗。破城后,朱元璋痛恨这些刁民,下令将这里的百姓迁到苏北。(正好攻泰州时采用了水攻,泰州之地一度汪洋一片,田地荒芜人口稀少)这些移民中就有一个叫王寿伯的。王寿伯所迁之所是现在的盐城东台的安丰(旧属泰州)。他在安丰以烧盐为生,后来,他的二儿子来到姜堰行医,在姜堰建立了家业,并且延师授业,培养后代。“学而优则仕”。明清两代,王氏先后有二十六人取得功名。十一人为官。其第七代传人王栋为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明朝的一代大儒。
      那么王艮作为泰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与姜堰王姓以及王栋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王艮,明朝人,本名银,王阳明为改艮,字汝止,号心斋。在一些史料中记载着他是盐民出生,东台安丰场人。其实王艮和王栋是一家人,为堂亲。王艮长期居于泰州,他精研哲理,自学成才。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凡有异端皆谓异端”。主张爱己爱人,认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尝以弟子礼问难于阳明。阳明降阶近之,辨证数日,不满其说,请阳明还其四拜之礼,阳明如其请,一时儒林传为佳话。黄宗羲《明儒学案》中称王艮为泰州学派。传其说者有名儒,有市井小民。
      那么王三元作为土生土长的姜堰人,他是不是正宗呢?答案是肯定的,精确地讲,王三元是王家第十六世孙,王艮,王栋都是他的祖先。
      王寿伯的后世是人丁兴旺的,除了王三元这样的子孙外还有很多后裔。其后世多从事商业,现我摘写一些供参考。
      泰县荣汉初中的第一任校长是王心织(士纬),董事长王楷熙(王三元的三子),名医丁伯安有三个王姓弟子,分别是王玉玲(后成为著名中医),王寄庵,王俊臣。东桥河南王源昌蛋行老板王扬富(后又开百货店)。下坝王梁记油饼行,王梁记的老板为各地的商市提供姜堰的粮油价格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姜信”。北街上有王义隆,王泰和爆竹店,王义隆又开了香店。又有王裕善酒坊。王广泰,王恒泰,王元泰开烧饼店。西街有王二车行,王益成开有“益成”木行,王益富开黄包车行。另有王咸吉粮行。王光祖于光绪三十年在观音阁开了凿罗学堂。王世昌在美国某大学做教授。姜堰因利局有佐警王汝洋。又有王汝祥(字春海,附贡生)常开粥场。在官庄有王文彩油坊。白马王伯齐是南乡数一数二的大户。
      在开浴室方面,王家还是较多的,当时姜堰共有八个澡堂子,就有三个是王家人开的。天一池就是。另外姜堰最大的澡堂子白玉池(有将近200个座位),老板叫王正洋,老板那在桥头小杨庄有荒田,有专人看护,浴室烧草均来源于此。新泉是王家的小兄弟们轮流开的。
      接下来要说的是王义善,小名玉小,原来是冷公茂的厨师,一九三六年左右他在东街开了王义记茶馆。后来改名为姜堰饭店。后来海安金氏兄弟授以酥饼,这便是后来成为姜堰特产,江苏省名小吃的酥饼。
      另外民国时王家很多人喜好文学,加入了一些民间的文学社团。比如说王云川,王玉玲,王树人参加了爱群文艺社,王树人还参加了山蹊馆,王鲁安参加了停云馆。
      另外在姜堰民国时的商会里也看得到很多王姓人的身影,在民国三十六年泰县姜堰镇商会公会负责人名单中有这样几位,王白明负责浴室业,王成之负责估衣业,王履周负责杂货业。在泰县姜堰镇商会第十一届委员名单中可以看到,王履周,王昂山为常务理事,王亚安为理事。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姜堰天目山有一些关于王仙翁的传说,王仙翁就是王妙行。
      四、王公祠及泰州崇儒祠
      王宗祠是姜堰建祠最早,规模最大的。王公祠位于疝巷首,原东后街,今姜堰书城后。曾被辟为文化馆,现为老年活动室。在旧姜堰王公祠可称得上是十分壮观的大建筑了。据《续泰州志》载:“王公祠建于明万历年间。”
      王公祠所祀的乃是明代理学家王栋,栋为艮的堂弟,字隆吉,号一庵。嘉靖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昌训导,擢深州学正,并署州事。致仕归,主海陵安定书院。
      为泰州学派主要成员之一。著有《一庵先生遗集》,《易书》,《祠堂纪事》。栋居姜堰,其墓在官庄单塘河。该祠堂建于明朝万历九年,清嘉庆十九年重修。祠西侧“贤人祠”有王艮塑像,方脸,长须,兰袍,儒巾。毁于解放初期。祠中设有私塾,学生熟读王艮撰写的《乐学歌》。故艮,栋后裔名其堂曰“乐学堂”,以示与“三槐堂”有所区别。
      泰州“崇儒祠”则专祀王艮,附祀王栋等人。“崇儒祠”建于明万历五年,早于姜堰四年,乃艮弟子耿定向奏建。往昔由姜堰王公祠派人常住分管。王氏“代有书香门第兴”,自是姜堰的名门望族。后代承祖上的荫福,祖宗亦沾后代的光。直至民国初年,王公祠香火不断,就盛不衰,到王郁哉时更办有义庄,作慈善之举。祭祀仪式则更为隆重。
      另外还要说一下,王家坟院在东头,王家埭在姜堰西边。
      五、关于这篇文章
      1、我之所以只重点讲了三个镇,主要是由于其他一些镇的王姓很多源于此。举个例子,自王栋起,王家就在洪林乡间置田百亩,作为祭田,有族人料理,所以洪林一些王姓即为姜堰王姓正宗的分支。
      2、我列举了很多王姓的名字以及从事的行业,这是有意图的,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名字入手,看他们名字中的字号,排一排辈分。
      3、姜堰王公祠现在正在搞一些活动,门前贴纸曰:王氏宗亲接待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