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734|回复: 0

    朱元璋、曹操和华佗的皖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地方,集皖南小家碧玉的灵秀清丽和皖北大家闺秀的端庄厚重于一身。中国四个封建王朝的“太祖”,三国魏太祖曹操、五代十国时吴太祖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和明太祖朱元璋均出自安徽。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名满天下的文化才俊,更是如银河星座数不胜数。
      寿县古城奇迹多 坐在古城墙上洗脚
      登上寿县保存完好的东门城楼就可以望见淝水之战古战场。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的“投鞭于河,足可断流”的90万大军,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最后却在淝水之滨被东晋谢石、谢玄指挥的8万之众打败,连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在苻坚惊惧的眼里成了东晋的兵马。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爆出的大冷门!
      寿县古城墙这座据说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宋代城墙周长达7147米,墙体内以粘土夯筑,外壁石基砖墙,砖石缝隙以桐油、糯米汁和石灰为浆泥,墙壁向内层层收分,的确固若金汤。寿县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
      寿县地势低洼,四水萦门,北临淮河,东有淝水,南滨瓦埠湖,西有寿西湖,形如“井地”。显然,一开始建成者是将它当作防洪城堡来设计的,比如城墙的高度与淮河干流“咽喉峡”山口(亦称孤山)水位相对应,城门桥上石狮比城墙低一米,洪水水位一漫过狮子头,水就从孤山流入淮河,流向淮北平原,一泻千里。千百年来,寿县人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水灾,可是所有的人和财物都安然无恙。
      最近也是最大的一次洪灾在1991年夏季,寿县人闭城坚守,被洪水围困长达50多天之久,洪水涨到离城顶几十公分,人坐在墙上就可以在洪水里洗脚,洪水还是没能侵入寿县古城内。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的建都地。城址下埋藏了大量珍宝,零星出土的楚金币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三。寿县博物馆设在报恩寺中,古寺有1300多年历史,一株与寺同龄的银杏树可以作证。大殿有唐宋木刻菩萨,或面颊丰腴、庄严静肃,或低眉默坐、逸然超脱;两旁十八罗汉形神兼备,亦是古物。寺内有展室多间,展示着古寿春数千年的文明史,有春秋蔡侯铜器、战国楚币、汉陶等艺术精品。
      炼丹炼出了豆腐
      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寿春。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组织编著了《淮南子》一书,此书诡谲渊博、包罗万象,是对汉初数十年社会政治思想和科技实践的总结。刘安门下食客数千人,以苏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学问,深得刘安的赏识,被称为“八公”。“八公”还是刘安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的得力助手。本来炼丹是应该将石膏或囟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这一滴就成了豆腐。刘安与“八公”没有因为炼丹而长生不老,最终却因发明了豆腐而万世流芳,连肥陵山也被改叫成八公山。
      在八公山下,有一个大泉村,村口建了一座仿古大牌坊,上书“中国豆腐第一村”,据说这儿还保持着古老的豆腐作坊。在村口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豆腐美食。八公山豆腐白如纯玉,细若凝脂,其味清淡中藏着鲜美,有“滋味似鸡豚”之誉。八公山上有百眼泉水,水中含丰富的矿物质,所以八公山天生就是出产好豆腐的地方。
      在八公山百眼泉水中,最著名的有珍珠泉、玛瑙泉、水晶泉等。珍珠泉如今已开辟成景点。此泉的绝妙之处在于,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即小涌,像个声控玩具,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权欲”。
      凤阳的辉煌与感伤 用虚荣建造起来的宏伟都城
      1368年对于凤阳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因为在这儿土生土长的朱重八(后改名朱元墇)当了皇帝。对于一个穷乡僻壤来说,有人当了皇帝就意味着鸡犬升天。果然,这样的期待在次年就得到了实现。朱元璋下诏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于是,先后有近百万人浩浩荡荡齐聚凤阳,开始了历时六年的建设。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凤阳人仿佛只睡了一觉,就见到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屹立在田畴山岳之上。“数十里外望,如峙霄汉”。让人更为惊讶的是,建好这样奢华的都城,朱元璋并没有搬来办公的意思,他仍然在应天府(南京)上他的班。
      或许从一开始,朱元璋建中都的目的就是用来炫耀的,炫给全国人民看,更是炫给认识朱重八的父老乡亲看,看他是如何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最后建成的中都,在规模的建筑工艺都创造了中国都城历史之最,连清朝皇帝在北京建故宫时都是以中都为蓝本的。时至今日,中外历史学家仍然公认它是中国历代都城建筑的“最佳杰作”。
      朱元璋的虚荣还不仅仅体现在建设中都上,他同样耗巨资建起了父母的墓园,大规模扩建了他曾经出家的皇觉寺,并将其改名为龙兴寺。龙兴寺旧貌换新颜,381间佛殿、法堂、僧舍错落于山麓林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华丽的寺庙之一。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对家乡的突出贡献,乡亲们似乎并不买帐,因为劳命伤财的基础建设,只带给凤阳人一时的热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经济和资源配置。因此,凤阳花鼓毫不留情地将民间的怨气带到大江南北:“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孝子皇帝
      朱元璋是孝子,也真是个贫下中农出身。1344年他父母和大哥在一场瘟疫相继病死,可是他买不起棺椁来安葬亲人,最后还是靠一个地主发善心施舍才草草了事。朱元璋即位后,就封父亲为淳皇帝,并着手为父母建造陵寝。陵园占地2万余亩,有城垣三重,周长28里,其内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凤阳,“一炬毁之八九”。好在这些农民对挖祖坟比较感兴趣,对两列31对石象生和朱元璋自撰的皇陵碑熟视无睹。据专家考证,明皇陵的石象生数量之多,以及雕刻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朱元璋爱说真话。明皇陵碑文本来是由翰林侍讲学士危素撰写的,可是,朱元璋对碑文中的溢美粉饰之词很不满意,“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于是亲自动笔,写了《龙兴寺碑》碑文,记述他在大灾之年,父母双双病死,无以为生,入寺为僧的苦难经历,其文浅白如口语,其情真实感人,迥然有别于那些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官僚或平民。
      小吃店老板摇身一变成御厨
      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日,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吃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滋味难忘,从此到黄家小饭店乞讨酿豆腐成了他最大的快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忽然怀念起“凤阳酿豆腐”来。于是,下令将凤阳城内黄家小饭店老板黄心明召进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吃得朱元璋心花怒放,欣然将这道菜命名为“朱洪武豆腐”(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从此,这个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
      今天的“凤阳酿豆腐”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蛋清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中都古城如今仅存午门、西华门和厚砖城墙数里。满目残垣断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京沪铁路经过凤阳,但停靠该站的车次不多,游客可先到安徽省最大的铁路枢纽蚌埠站,再转汽车前往,两地相距仅24公里。凤阳到滁州127公里,有公交车和火车直达。坐汽车票价20元,途中大约要2小时20分钟。
      亳州文化深千尺 花戏楼,两般面貌忠奸情
      清代亳州,以药都闻名于世,是苏鲁、山陕、豫皖等省之贸易中心,做生意的外省人特别多,为了信息交流、纠纷处理、祈福求财的需要,相继筹资修建了会馆。花戏楼就是由山西、陕西两位药材富商发起兴建的山陕会馆。说是会馆,其实它同时兼具了另两项功能:娱乐(戏楼)、宗教(帝庙)。所以,花戏楼又被叫做山陕会馆或大关帝庙。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明清时期,繁荣之地大多临水。亳州之涡水上可通汴洛,下可达江淮,是中原地带沟通东南地区的主要门户。据《亳州志》记载当年北关一带“豪商富贾,比屋而居。”
      花戏楼在花子街尽头,正面门上刻有“大关帝庙”,两侧是钟楼、鼓楼、长达数十米的水磨青砖墙面上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有戏文,故事、花饰70余种,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林木花卉婀娜多姿,屋宇庭院层次分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庙门外有一对形态生动的石狮和一对高达16米的铁旗杆。铁旗杆上有盘龙、仙鹤和日月雕塑,其铸造工艺堪称古代典范。
      戏台上所有梁柱或雕或绘色彩斑斓。主戏台两侧有翼台,正中彩绘藻井,据说在这有限的空白里就雕刻了十八组三国戏,亦雕亦绘,巧夺天工。在这儿演出的艺人即使忘了台词,也能从周围形象逼真的戏文中得到某种提示。戏台前的木柱上有一对楹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
      亳州文源深千尺
      许多人对曹操的印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他头顶的“奸雄”之帽已经成了他难以摘除的品牌特征。通过正史,我们知道,曹操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其政治才干可媲美商鞅,其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可比孙武,其文学才华创“建安风骨”之诗风。这样的奇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寥若晨星,在他辞世1673年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或许是因为英雄相惜的缘故,毛泽东非常赞赏他:“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这个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
      亳州是曹操的故乡,也是他政治理想和军事理论的实验场。亳州老城下面有古运兵道,又叫曹操运兵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故有“地下长城”之誉。古运兵道长达4000多米,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可通四个城门,地道纵横交错,立体分布,有猫儿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龛等附属设施。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虽然时光如白驹过隙,近二千年弹指而过,可是在亳州依然能寻访到曹氏宗族的不少古迹。最著名的要数曹氏公园,园内有四孤堆,埋着曹操的祖父曹藤、父亲曹嵩、大女儿曹宪等亲属。1973年考古人员曾清理发掘过这几座墓,从中出土了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等文物(这些宝物现存亳州博物馆),墓室内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让人对东汉的社会文化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在亳州古城中有曹巷口,据说曹操家族曾在这儿住过,不过现在住的居民没有一个姓曹的。斗武营街历史上是曹操练兵的地方,尚有饮马池可以作证。曹操在亳州屯田时,在城东西各筑了一座观稼台,以观粮食长势之用。至今台基依旧,还被列亳州文物保护单位。
      魏武故里位于亳州城东贾店村,有曹操故宅,曹丕就出生于此。220年,曹丕当上魏文帝后回乡祭祖,以九酝春酒大飨六军及家乡父老。今尚有两株千年银杏可以成为游人怀古的媒介。
      华佗与药都的千年繁荣
      活在前三千年的人如果不小心长了个瘤什么的,那是没治的。直到了公元150年左右,华佗发明了具有麻醉奇效的“麻沸散”,才将手术延伸到人体内,首启世界医学史上开肠破肚、刮骨疗毒之先例。华佗被尊为医圣,不仅是这一项发明,他也是世界上最先倡导健身疗法的医学家。他模仿虎、鹿、熊、猿、鹤等动物姿态,创立了“五禽戏”,并教病人习之。当然,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以致“年且百岁,貌似壮容。”最后他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作为曹操的军医却编造假理由离开军队,于208年被杀害。曹操后来懊悔杀了这位神医,就将亳州华佗的故宅扩建成纪念堂,即如今亳州城东南隅的华祖庵。
      华祖庵正殿内供奉着华佗立像,陈列着《华佗神方》、《华佗遗著》、《中藏经》、《华佗乡土别传》等著作。左右两面壁上有六组雕塑,是华佗的生平主要事迹的缩影。正殿东侧有两偏门,由偏门入内,可见“自怡亭”,传为华佗休闲之所,亭柱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事实上,华佗的生活一点也不休闲,慕名求医的已是络绎不绝,自已除研究医术外,还要授徒、讲学。“自怡”不过自己安慰的一种表示而已。
      华祖庵无异于一座花园或药辅,后院湖畔点缀着无数的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玫瑰等名贵中药草。
      亳州在古代就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至今依然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这与医圣华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华佗死后,由于他的医术医德深入人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来亳州朝拜他的人如潮而至,求医问药者更是络绎不绝,卖药材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推销良机,于是,就在亳州自发形成了药材市场,造就了亳州药都的千年繁荣。时至今日,亳州一年一度的药材节还是以华佗的生日作为开幕时间。
      亳州之所以能成为药都,跟当地人热衷于种植药材有极大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由于品种上独具特色,所以不少药材都冠以“亳”字,最有名的亳芍、亳桑、亳粉等。春天,阳光下的芍药田,一排排花蕊金黄、一片片花瓣粉红。可是,在农民眼里这些花一钱不值,只有芍药的根才是养家糊口的产品。为此,他们要耐心培植三到五年,等到这些根成材,采撷、煮熟、晒干、切片,才驮着它们上中药材市场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