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5830|回复: 0

    江苏苏州王氏望族(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14: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山王氏
      洞庭东山王氏家族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宋靖康年间有百三、百八者,生千七将军,从汴梁扈驾南渡,始家洞庭东山。和东西山多数家族一样,王氏初到东山时为武将,然后以经商起家,最后以科举显名,正如王季烈所言:“我家迁吴以来,初为武臣,继而服贾。迨我十六世祖惟道公始令子弟读书,及文恪公(王鏊谥号)而大显于世。”该家族在东西山家族发展史上有典型意义。千七生子万六、万七、万八,都称将军。万八生一子名胜五。胜五生福十二等十四人。王氏子孙在元代都未做官,几代经商,积资不菲,后一度中落。福十二之孙、第七世伯英(生于至正间,卒于永乐十三年,即1415)入赘于陆家,已生五子(惟善、惟德、惟贞、惟道、惟能)。陆家欲伯英还宗,伯英率五子毅然离开陆家,割蔓草、去瓦砾,重新安家,其地后被称为王巷。王氏全家刻苦经营,家业大昌。到乾隆时除伯英这支后裔蕃衍外,其余都不可考。
      虽然王氏家族在商业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涌现出了不少有名的大商人,如明正统年间状元施槃撰《王公惟贞阡表》说,王鏊的叔祖王惟贞“自小历览江湖,深谙积著之术,故江湖豪侠尊为客师,至今言善理财者,必曰惟贞公。”近代东山王氏中的王宪臣也是海上著名的大买办商人,可见东山王氏确实是洞庭商帮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和东西山其它家族相比,东山王氏在文化上的贡献更为突出。明代中期的王鏊高中探花,历仕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且不阿附当时权势薰天的刘瑾,保全了不少刘瑾蓄意陷害的大臣,文章道德擅名一时,使此前寂寂无名的东山王氏家族声誉日隆。沈德潜就认为“王氏自文恪以后,以能文世其家,三百年来,吴中言文献者,必首洞庭王氏”。东山王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科举鼎盛,先后出了11位进士(其中包括1名状元和1名探花,武进士1人)并且在学术上大家辈出。近代以来,王氏家族成员涌现出了数十位著名教授和教育家,该家族成员及姻亲中还有七位先后成为两院院士。现分类叙述如下:
      科名
      在东山所有家族中,王氏家族是较早走上科举道路的,这和王鏊的祖父王惟道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当时的洞庭东山孤悬太湖中,交通不便,为隐者武人之居。民皆习商,不知学文。加上明初法网峻密,往往位至通显而罹不测,甚至祸及全族。所以东山人当时对科举做官很抵触,听到要送到县里进学甚至恐惧逃匿。王家世以忠厚相承,被称为忠厚王家。伯英的长子惟善生来白晳庄重,有声乡里,县里要授以小官,他一度逃到长兴去,后来头戴一口锅子把脸遮起来偷偷回家,天天以药草煎汤浇面并曝晒,自毁其容。县里访求他很急,弟惟道愿以身代也不许。惟善不得已去见县官,先做小吏,后任福建长乐县主簿。但惟道很有远见,好学重礼,教子有方,命其子王朝用入吴县县学为秀才,后入太学,经考试铨选得襄阳府光化知县,退归苏州后筑室城西,是为王氏由科举入仕并居城之始。他有四子,即第十世铭、鏊、铨、鏐,诸子各有成就,自此王氏光大门楣。明清时期,在东山所有家族中王氏的科名仕途是最为显达的。
      王鏊的曾孙禹声,万历时官至知府,因太监荼毒地方,他为民请命而致落职。明代东山王氏出进士2人,举人4名,内武举人1名。明亡时王氏子孙有自尽的,也有立志不仕清朝的,王家的怡老园在康熙初被官府买去充作衙署。科名中断六十年后,第十七世王元位、十八世王世琛、十七世王奕仁在康熙后期相继成进士,世琛且一举夺魁。综观清代入关后十朝,除顺、雍、嘉三朝外,其余各朝都有来自东山王家的进士(乾隆:十九世王关伯;道光:王仁照;咸丰:廿一世王承春;同治:武进士王淑岱;光绪:王颂蔚、季烈父子,王仁俊;宣统:王桢以游学毕业考试最优等奖给医科进士)。清代中举者22人,内武举人1名。虽然仕宦只至知府、知县,毕竟科名联翩,巩固和加强了王氏的社会地位。
      文学
      明清以来东山王氏涌现了不少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
      (1)王鏊与“台阁体”及八股文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当时统治文坛的是以歌颂太平盛世、忠君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台阁体”,王鏊也为“台阁体”后期的重要作家。但是王鏊的“台阁体”诗文并非全部是空洞的粉饰太平之作,尤其是告老还乡以后,他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文章,把忠君爱国之思融于吴中的青山绿水之中,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感。这些诗篇已经脱离了“台阁体”那种四平八稳、庸俗空泛之风。王鏊热心与同乡文人雅集,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陆粲、黄省曾等皆师事王鏊,王鏊提倡的文人雅会实为台阁文人群体向才子文人群体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转变统治当时文坛的台阁诗风起了重要作用。王鏊在八股文上的造诣在有明三百年中几乎无人比肩,可以说八股文创作的走向成熟是和王鏊分不开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蘧公孙的女儿,“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可见王鏊的八股文在明、清时士人无不奉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
      (2)、王瀚、王学伊兄弟等人与金圣叹的文学评点  明末清初东山王氏家族中的许多成员都是金圣叹的挚友,其中王鏊的五世孙王瀚(号斲山)是金圣叹最好的朋友。在金圣叹的著述中,曾数十次提及王瀚名号,记载了自己和王瀚至死不渝的深厚友谊。王瀚一生目尽数十万卷,手尽数十万金。他曾给金圣叹三千金让其收取利息度日,但是不久金圣叹就把这三千金挥霍一空,王瀚仅是一笑置之。王瀚之外,金圣叹常提到的友人以王瀚弟王学伊(号道树)最为频繁,金圣叹在《唱经堂杜诗解》中经常引用王学伊的意见。他们往还的书信和诗歌很多,其中《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中提到金圣叹在家中“瓶空罍倒”、柴米无以为继的时候,王学伊遣人送来酱醋等物。
    除王学伊之外,金圣叹诗中提到的王氏家族成员还有王子文(玉汝)、王公晋(希)、王勤中(武)和王轮中(宪度)等人,他们都是王鏊的五、六世孙,都和金圣叹有良好的关系。金圣叹因评点不登大雅之堂的《水浒》、《西厢》等书,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作洪水猛兽,如名士归庄就把金圣叹视为“邪鬼”,必欲诛之而后快。而王瀚兄弟子侄等却对金圣叹从精神、物质及学术上都给予很大的帮助,作为当时的吴中望族,这种行为对金圣叹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保护和支持作用。
      (3)、王希廉与《红楼梦》评点  王希廉(1805—1877),号护花主人,为王鏊堂兄王鎜的十一世孙,在中国红学史上,王希廉是第一个对《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作出系统分析的研究者。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红楼梦》当小说看,并十分重视它的艺术成就,而不是毫无根据地瞎猜乱扯。王希廉的评点对小说人物的评价最多,且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堪称《红楼梦》评点派的第一人。王希廉的副室周绮也对《红楼梦》的评点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王希廉的评点本中有周绮所作的十首《题词》,在《序》中周绮称赞《红楼梦》“盖将人情事态,尽寓于粉迹脂痕,较诸《水浒》、《西厢》等书,尤为痛快绝倒”。周绮所作的《黛玉焚诗》、《香菱学咏》等诗很好地阐发了《红楼梦》的魅力。周绮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介女流,能够有勇气探究被时人认为是“诲淫”之书的《红楼梦》,实为奇迹。而王希廉夫妇夫唱妇随,共研《红楼》,堪称红学研究史上的佳话。早在道光十二年(1832)王希廉就以“双清仙馆”的名义刊刻了自己评点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该本问世后风行天下,翻刻、合刻王希廉评语的版本繁多,据统计,仅现存的本子就有二十多种。
      (4)、王嘉禄与吴中词派  第廿一世王嘉禄(1797—1824),是著名诗人王芑孙的儿子,其母曹贞秀亦为才女,其岳父为大名鼎鼎的藏书家“百宋一廛”主人黄荛圃。他从小就勤于著述,文采斐然。后谋事于当时群贤毕集的扬州,所学益进。道光二年(1822)年仅二十六岁的王嘉禄倡议合刻《吴中七家词》,这标志着“吴中词派”的正式形成,王嘉禄是“吴中词派”的重要人物。
      著述•藏书•刻书
      《江苏艺文志•苏州卷》载王氏家族成员有著作传世的数十人。《姑苏志》即由王鏊就吴宽等撰的未竣志稿加以裁定而成。王鏊还有《震泽纪闻》、《王文恪公全集》等著述。王芑孙仕途不得意,却著有《渊雅堂全集》等廿余种。第二十二世王仁俊(1866—1913),历任知府、学部图书局副局长,京师大学堂教习等职,但家庭寒素,除书籍碑版外无长物,一生撰有关于经学、文字学、诸子、金石和敦煌经卷的著作和稿本三十余种。第廿三世王颂蔚,擅长版本目录学,又擅金石考证,著《写礼庼文集》、《古书经眼录》、《读碑记》、《明史考证捃逸》以及诗集、遗词,还有《王颂蔚遗稿》六十册等。
      收入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和叶瑞宝主编的《苏州藏书史》中的王氏家族藏书家,计王鏊、王延喆、王颂蔚、王季烈和王季点等11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藏书的同时也进行刻书。王鏊以“三槐堂”之名刊刻了自己修的《震泽编》八卷、唐人孙樵的《孙可之文集》十卷,后者传世不多,现国家图书馆有藏。王鏊长子王延喆官尚宝少卿,其母与明孝宗的皇后是姐妹,自幼出入宫禁,秉性豪侈,刊刻了宋版《史记》一百三十卷,该书摹刻极精,几乎和宋版真假莫辨。延喆之后,还有王鏊曾孙禹声、玄孙永熙、十六世孙王鎏都刻过自己、祖先或他人的著述。
      王家历代藏书丰富,王颂蔚之女王季常在抗战爆发前后以2500银元买到《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属宋版宋印,汇集了王禹偁、王安石、沈括、苏轼、秦观等七十余人的注释和评语。此书又遍钤明清两代藏书大家的收藏章和鉴赏印,如华夏、朱大韶、季振宜、徐乾学、宋荦及签有“拙翁文府”收藏章的日本人。字大如钱,纸洁如玉,是藏书家心目中的极品,又是孤本,确是价值连城。王季常在战乱频仍的环境下一直珍藏到1974年病逝后才散出,现归苏州图书馆珍藏。
      书画艺术
      王鏊开启了东山王氏书画艺术之门,归隐苏州后和唐寅、文徵明等人一起诗酒唱和,这些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在王氏家族的园林中挥洒丹青,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王鏊对书画鉴赏颇有研究,在其《震泽集》中多有评论书画之语,见解独特。他本人也擅长书法。王鏊的六世孙王武(1632—1690)号忘庵。他生性和乐平易,不屑科举,以书画自娱。善绘事,精鉴赏,富收藏,所作花鸟与恽寿平齐名,所写东禅寺《红豆图》为朱彝尊、王时敏所赞赏。王武之后,在书法上造诣独到的有王芑孙(号惕甫),他书仿刘石庵。叶廷琯《鸥陂渔话》云:“吴下明季以来,书家用笔,皆以清秀俊逸见长,至惕甫始以遒厚浑古矫之,遂为三百年所未有”,难怪王芑孙会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中。
      除此之外,擅长书画的还有王鏊幼子王延陵,王鏊七世孙王铨、王铨子王世琛等。许多女性成员在书画上也颇具造诣,如王希廉妹妹王兰贞擅楷法,喜作白描花卉。从姊王蕴贞工词章,善写水墨山水。周绮能篆刻,兼习山水花鸟
      近代又涌现出著名的国画大家王己千(1907—2003),他为王鏊堂兄王鎜的后裔,本名王季铨,又名季迁,后改为“己千”,取“人十之,己千之”之意。出生于苏州,曾拜顾麟士为师。1932年,进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执律师业,已名声鹊起,不久舍去,专研丹青,师从吴湖帆习画。1935年,28岁的王己千应邀出任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顾问,1940年后在上海教授国画。1949年定居纽约,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绘画史。80年代初他协助索斯比等著名拍卖行确立了中国国画在西方的拍卖定价体系。晚年更捐献许多收藏品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该馆以他的名字命名 “C C Wang Family Gallery”。王己千和张大千一同成为海外中国画家的代表。王己千还是20世纪中国画收藏家中的泰斗,与任何一家博物馆的早期中国绘画的经典藏品相比,都无逊色。藏品覆盖完整,而且有重迹,有郭熙、董源、巨然、马远、赵子昂、倪瓒、吴镇、沈周、唐寅、董其昌、八大、石涛等大家精品,1999年,曾以143.25万美元的高价购进宋郭熙《秋山行旅图》。己千遗有一女娴歌及子守昆、孙义强。
      昆曲艺术
      王鏊十四世孙王季烈(1873—1952),和俞粟庐、吴梅一起并称近代昆曲三大家。王季烈博究经史诗文,精通曲律,长期从事昆曲的理论研究,著有《螾庐曲谈》、《度曲要旨》,编有《集成曲谱》、《与众曲谱》。他探索曲律时不拘泥前人论点,有自己的创见。如《螾庐曲谈》首次提出“主腔”概念,使谱曲和联套等过去被认为高深莫测的技巧有了准绳。昆曲家们认为他的著作把昆曲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王季烈逝世后,其子王守泰(1908—1991)继承了他的昆曲研究事业。王守泰发扬了其父提出的主腔说,在所著《昆曲格律》一书中,分析了“二郎神”、“朝天子”等曲牌的主腔。1981年,各地曲友会于苏州,发起编写《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先后投入者十余人,由届耄耋之年的王守泰主持其事。从开头到南套出版历时十四年之久,惜脱稿后未能见到此书出版。他还曾向苏州戏曲博物馆捐赠了其父编写的《正俗曲谱》一书,其中有几近失传的折子戏。
      园亭
      明代王氏家族在富贵造园的风气下也建造了不少园林,有记载者城内有:怡老园(在吴趋坊西城下夏驾湖处,王延喆命工匠仿山中景物建以娱亲);在东西山有真适园(王鏊建);招隐园(王鏊幼子延陵为父建);安隐园(王鏊长兄王铭宅园);壑舟园(王鏊堂兄王鎜筑);且适园(鏊弟王铨筑);从适园(王鏊侄王学筑于山水之间);在尧峰有石坞山房(王鏊六世孙王申荀筑);在齐门外永昌有谢鸥草堂(王武的别业)。但有些园在晚明即废,多数在今天已无迹可寻。当年王氏家族的园林吸引了苏州众多名公巨卿才人贤士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诗歌、散文和书画,流风余韵,沾溉艺苑
      从道光至太平天国兵燹,王氏家族渐现衰落景象。住在东山老宅的族人在道光间把住宅分割出卖,惠和堂卖给了叶姓。王季烈在《莫厘王氏家谱自序》中回忆说:“我家人丁自明初以至本朝嘉庆,代有增加,而顺康雍乾四朝滋生尤盛,道光间稍减”,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锐减。同光两朝虽休养生息,有减无增,近二十年来尤有日减之势,五十年来我家人丁之减其故有二:一、鸦片流毒……,二、无力治生,婚娶愆期,以致绝嗣者尤多”。在家庭经济方面先世三代未曾分家,廿二世仁荣主持家政时有田三千亩,市房几十所,一年存息在万金以上,而支出不到半数。太平军后各房分产,颂蔚一房分得田300亩、市房4所,分担债务却有2000元。王季烈提醒子弟要“读书治生二者并重”“忠厚之义乃精明不失浑厚之谓,非糊涂易受人绐之谓也”。但王颂蔚一支却异军突起,化衰为盛,他和王谢长达所生的九个子女几乎全部投身于教育和科技事业,九个子女的后代和姻亲也在科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堪称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和科学世家之一。东山王氏家族他支成员也对科学有颇大贡献。
      近现代科技
      第廿三世王颂蔚(1848—1895),字叔炳他是王鏊长子延喆之子有壬的后代,八世祖即王学伊。但颂蔚以前的几代直系祖先都不知名,父仁荣是附贡生,候选训导。颂蔚聪颖力学,于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军机处领班章京。这位晚清进士不仅有扎实的国学基础,而且崇尚实学,曾力荐科举试卷不中程式的蔡元培为进士。他希望士人“学习测量、化学、光学……”并“咨商制造”。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对清政府赔款割地委曲求和异常悲愤,翌年染时疫卒。王颂蔚是王家数代在科技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启蒙者,他与夫人对子女身教言传,使他们树立大志,综合中西之长,力趋世界科学前言。
      第廿四世王季烈,颂蔚长子。1898年他入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美国傅兰雅合译了《通物电光》(即X光的意译),其出版时间比伦琴发现X光只晚4年。1900至1903年,他根据日人藤田丰八的译本重编了中国第一本称为“物理学”的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物理学》。他第一次用“物理”一词代替中国当时通用的“格致”,并很快为中国学术界接受,使“格致”作为物理的译名退出历史舞台。《物理学》在此后近20年内成为高等学校(堂)普遍采用的物理教材。王考中进士后任学部郎中,兼任京师译学馆理化教员。后来王季烈还翻译了《最新理化示教》、《最新化学》等中学理科教材;编写了民初的《共和国教科书•化学》《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后两种流行了十多年。清亡后,他自号螾庐,“螾”即蚯蚓,《荀子》说“螾……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他取以表示不食“非义之禄”意。曾随罗振玉去伪满,任宫内府顾问,但1933年就被排挤回苏研究昆曲。
      王季同(1875—1948),王颂蔚次子。号小徐,不应科举,经自学而精通数理、电机、化学诸科,约1895年任京师同文馆算学教习。曾留学英国学习电机工程,1910年他在英国发表的关于四元函数微分法的论文被誉为“王氏代数”。1916年曾发明转动式变压器。他和蔡元培关系密切,早年曾协助蔡制造炸弹、办爱国女校与《俄事警闻》,蔡赞其“有数学的天才……以数学治科学,尤长电机工程。”1927年随蔡元培筹备中央研究院,1928年进入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王季同提出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还有多篇论文在日本和德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为中国争得了荣誉。科学活动之外,他还陆续发表了《佛教与科学》、《唯识研究序》等,是近代著名的佛学家。妻管尚德逝世后续娶其妹尚孝,共育子女12人,长成者7人。他们幼年时季同就常出些数理小问题启发其思考。7人在入学及工作后俱卓荦不凡(详后)。
      王季点(1879—1966),王颂蔚三子。自幼酷爱化学,少年时曾因刮旧砖墙石灰取硝而烧破衣服。1902年赴日前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编译了《中学矿物界教科书》、《制羼金法二卷》等书。自编《便蒙丛书》、《小学理科初集》,又助其兄季烈学日语,并为季烈编译《物理学》等书校对。1906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归国后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提调、农工商部主事、北平工业实验所技正兼代所长,是中华化学工业会发起人之一。他热心于“实业救国”,曾在京、津、丹东等处创办火柴公司及北京玉泉酿酒公司等企业,自任董事长,参与技术指导。沦陷时坚拒与日伪合作。1956年,所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他当选交通银行私方监察至逝世。为人温和内敛,身在商海而好学术研究与摄影游览,能填词。在北京旧居中辟化学工作室,自制玻璃器皿供化学实验用。解放前曾在颐和园北青龙桥镇建“陋园”别墅,广植果木,并在靠近青龙桥口的红山口买下半个山头,拟全国实现和平后在此构建化学实验室以圆旧梦。不料山地果园均被看管人私自出租给他人耕作,土改时被征收。晚年致力于中国化学史和宋词研究,所撰《词学规范撷要》获语言学家陆志韦、丁声树等好评。
      王季绪(1882—1967)王颂蔚四子。是我国最早的机械工程专家之一,191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国立北洋大学教授、教务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时任北洋工学院代理院长,率先通电全国,呼吁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并公开宣布绝食,以示抗议。1935年10月10日,王季绪和刘仙洲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该会创始人之一。七七事变后他被日军列入抓捕名单,回苏任安定职中校长等职。解放后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教授。
      第廿五世王守则(1897—1960),王季烈次子。毕业于北洋工学院冶金系。曾在沈阳兵工厂、昆明中央机器厂、重庆造船厂等处任职。一度任东山莫厘中学校长。解放后被聘为苏工专土木系主任。1956年迁校,任西安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工艺系主任。翌年被批判为右派,数年后抑郁而死。长子义根(1922—    ),未读完初中即被祖父送去日本学习,1942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即去后方参加滇缅公路工程,此后供职于台湾、塘沽等地,1957年在交通部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哈尔滨船厂劳动,他出色地完成了几项设计获第一批“摘帽”,未五年,在“四清”中又被“戴帽”。“文革”中重劳动七年。落实政策后调镇江,为教授级高工,市政协委员。守则次子义强详后。
      王守泰(1908—1991),王季烈三子。毕业于北洋大学电机系后,曾去英、德进修。抗战期间在中央机器厂任分厂厂长,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批国产水轮机,并研制木炭汽车。解放后任职于江南大学,后任苏州工专教务长,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教授,省政协委员。他在昆曲方面的贡献见前文。
      王守竞(1904—1984)季同长子。苏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入苏州工专、清华留美预备班,1924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仅一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为了研究欧洲物理学与人文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同年又入哈佛大学欧洲文学系,获硕士学位。1926年进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研究所,他和周培源、吴大猷是中国最早的三位理论物理学博士。1927年王守竞第一次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分子运动的研究,求出的公式,国际上称之为“王氏公式”。1928年归国,立志报效祖国。1931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为该系奠定科研基础。他是中国物理学会副会长,主持编写英汉对照的物理学名词,又为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七委员之一,为我国物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他决心暂停“教育救国”的实践,转向物理学的应用研究以期早出成果,抗御强敌,遂走上“教授办厂”之路。
      抗战中任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下最大的国营厂——中央机器厂厂长,为前方生产枪炮。1942年赴美,负责接收和培训国内选送的优秀技术人才。1945年起定居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工作20年,从事太空军事系统研究。1969年退休后以文墨自娱。人们推许他既为现代科学家,又兼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风范。我国有关部门曾邀请他回国讲学,因故受阻。妻费令宜是费仲深女。二子义炤、义翘均为优秀人才。
      王淑贞(1899—1991),王季同长女。1917年入苏州女医学堂。次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巴尔的摩高等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从医执教,历任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妇产科主任,兼上海女子医学院教授、妇产科医院院长、妇产科研究所所长。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妇产科学》、《现代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等书,多次获奖。她是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与林巧稚齐名,有“南王北林”之誉。夫倪葆春,亦由清华留美,整形外科专家。
    王明贞(1906—       ),王季同次女。是我国著名的也是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10岁时,祖母谢长达来,见她正为弟弟穿衣,就愤怒地对其继母说:“明贞这个年龄应令入学,怎么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她才进入振华附小。中学考试成绩全A。1930年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继获硕士学位,执教于金陵女大。1936年获当年留学考试最高分,但主管者认为派女学生去留学物理是浪费经费,改派第二名男生。至1938年得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力荐,得赴美密西根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两年,除一门得B外,余都是A或A+。王明贞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早年在布朗运动、雷达噪声等理论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1944年夏季,王明贞与乌伦贝克教授合作写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理论的文章,一直被认为是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的最主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到2001年,该论文已被国际科学界引用了1278次)。1948年与云南师范学院教授俞启忠结婚。1949年8月由滇赴美,在一大学物理系工作。因她的研究课题可供军事应用,故受移民局阻挠,于1955年6月始得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68年3月,夫妇被捕入狱,因俞启忠之兄俞启威是江青的第一任丈夫,知道江青的一些往事;又因江青有一次来清华作报告,讲稿已先印发,江青却说自己是被临时拖来的,明贞议论江青表示她能脱口成章,遂以一言致祸。1973年及1975年,明贞与启忠先后出狱。在狱中的最后一年,明贞读《资本论》时无纸笔,把书中的数字演算在自己脑中全部复算一次。启忠于1995年逝世。她无子女,现年百岁而思维清晰。
      王守融(1917—1966),王季同次子。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航空工程时,年仅16岁。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起随校南迁昆明,曾发表了四篇有关飞机性能及结构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40年,在昆明中央机器厂任工程师,兼七分厂厂长。1945年后在加拿大麦哲尔大学、帝国机器厂分别担任研究工作及工程师。1948年回国,任资源委员会下属的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49年8月被聘为南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年仅32岁。1952年随院系调整而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并负责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精密机械仪器专业和后来的精密仪器工程系,是精密机械与仪表仪器学科开拓者之一,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文革”初以“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遭游街批斗,其妻为俄语教师,亦遭迫害,转辗为周总理所悉,下令加以保护,但夫妇俩已先数日以身触电自尽。
      王守黎(1912—    ),王季同三女。三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英国留学,归国后曾协助管理振华女中,解放后住北京,50年代初,她曾和丈夫、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陆学善合译了《物理实验室应用技术》一书。
      王守武(1919—    )王季同三子。在中学读书时,每学期领到物理、数学课本,先通读到底,再凝神听讲,学业超卓。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1945年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留校执教。新中国成立,他立即携妻女归国效力,应当时急需研究出敌机无法发现的路灯和为藏民设计太阳灶。1956年7月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成立,被聘为研究室主任。次年,他组织领导数十名科技工作者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控制半导体锗材料的单晶炉,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试制成第一根锗单晶体,同年11月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锗晶体管。1958年,他与弟弟王守觉等人研制成我国第一批锗高频合金扩散晶体管。同年他还研制成了我国第一根硅单晶体,并领导创建我国最早的生产晶体管的工厂,促成了我国晶体管计算机的诞生,也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作出贡献。1960年任中科学半导休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主管业务。1962年半导休激光器在美国诞生,他于次年组建激光器研究室,并研制成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文革”中他备遭污蔑诽谤,但依旧在深晚坚持研究,写出多篇日后受国际好评的论文。1979年研制成功了MOS电路,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历史,荣获中科院一等奖与全国劳模称号。他与弟守觉两人堪称中国半导体工业创始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任大规模集成电路顾问组组长。79岁高龄时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名誉主任。生平与世无争,但国际物理学界一出现新事物,他立即奋起研究,力争祖国科技进入世界前沿。他们夫妇长期资助5个贫苦学生读完初高中,有的至大学而绝不张扬。
      王守觉(1925—       ),王季同四子。中科院院士,多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早年在苏州彭氏小学、东吴大学附中、同济大学机电系读书。解放后,王守觉在上海参与我国第一个铁路自动化装置研制工作。1957年成为全国劳模,随后调入中科院半导休研究所,在他与兄守武及同吉的努力下,当时我国半导体器件工业和世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用于集成电路掩模版的图形发生器,是国际上核心技术的主流,1966年,他的研究成果比国际上领先三年,却被“文革”中断,70多岁时,他把研究领域转向一种新的世界前沿科学,即人工仿声智能神经网络计算机,即将计算机从现在的逻辑思维模式转为形象思维模式。80岁时他在深圳研制成功“人脸仿生模式识别防盗银行卡”,在该领域居领先地位,且为推广于侦察军事等领域展示了广阔前景。他自称以中医理论研究养生,近十年不去医院,八旬老者望去似六十岁人。
      王守辰(1929—      )王季点之女。教授,研究员,嫁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之子卓元。195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留校从事教学与儿科临床医疗,并担任儿童青少年卫生科研及培养研究生工作。曾是美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
      王守中(1916—1983),王季绪长子。早年留学美国亚伯丁工学院研习光学仪器。解放后任中科院长春光学机械所实验厂副总工程师,对数项重点产品均有贡献。弟王守坦(1937—     )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物理勘探系,留校任教。曾任物探系副教授。1987年任地质矿产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中国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总工程师。
      第廿六世,有王义翘(王守竞次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及其他三研究院院士,有专5种,获专利15项),王义强(1924—       ,194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曾执教于东山莫厘中学。1952年入上海水产大学,后为水产养殖系主任、教授,所主持的“河鳗人工繁殖”科研项目达世界先进水平,主编《鱼类生理学教科书》及发表论文多篇。获奖多次。1992年国务院表彰为发展农业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王义镛(1928—       ,季烈子守炽之子,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工系。1953年起在北京轻工业设计院工作16年,他负责的项目研究组成功地利用制纸浆废液生产出酒精、饲料酵母,为国内首创的造纸工业废液治理环保项目,也率先打开了实际应用植物纤维生产酒精的奥秘。1980年调入轻工业部环保研究所,其研究成果连获该部科技进步奖,现享受国务院授予的特殊贡献津贴)。王昱(1975—        ,守坦子,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现在北卡罗利纳州立大学夏洛特分校任教)。
      以上均为王颂蔚子孙。在科技界的其他东山王氏后裔还有第廿五世王守青(1932—       )是延喆之子有壬(即王禹声父)的后裔,西安交大无线电系毕业后长期任职于五机部雷达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现正广征博搜家族资料,为续修东山王氏家谱而不懈努力。有二子一女,其中2人毕业于苏州医学院,长子东来(1964—     )苏州大学骨外科博士,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颈椎损伤手术治疗中取得创新性成果。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现为市立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院长助理。王义峥(颂蔚堂兄弟怀厚堂王颂彬的曾孙,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现在北卡罗里纳州大学攻读博士)。王晓云(王鎜后裔,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现为上海铁路局质量检验所高工)。
      近现代办学
      王氏办学先驱是颂蔚妻王谢长达(1848—1934),祖上由安徽迁苏。她是振华女校创办人, 1901年苏州“放足会”总理,带头并积极推动妇女放足。辛亥起义,她是女子北伐队苏属队长。64岁犹组织苏州女子公益团,听到有丈夫虐待妻子或主人殴辱女仆,就要打抱不平,甚或亲到官府替被害人告状,许多人戏称她为“王老虎”。夫死后,她教诲子女各按其志趣培育成才。
      1917年,振华女校由王谢长达三女王季玉(1885—1967)接管校务。王季玉先留学日本,后在美国攻读植物学,获硕士后,于1917年归国。她谢绝了各地的高薪邀请,继承母业接任振华女学校长,她认为振华当时只办小学是不够的,“提高女权非先重视女子中等教育不可”,进可受高等教育,退可自立于社会。担任校长的第二年就力筹经费,设立中学部。她积极诱导学生“智圆德方、锻练体魄”,成为“各有个性的专门人才”。校内广设各学科研究组织,组织学生实行自治,参观监狱、农场等处,广邀学者名人来校演讲。师生相处俨同家庭。学生不仅学业优秀,参加体育比赛和爱国运动都很出色,学校誉满东南。但她却得了一个“叫化校长”的戏称,这是因为她不愿向学生征收高学费,宁可奔走呼吁,到处求援募化,自己节衣缩食。她每月的工资只提取一些生活费,其余都用于办学或补助困难师生。她用的蚊帐和许多衣服都缝补重重,没有一件“出客”的漂亮服装。她在自己身上舍不得多化一分钱,为了学校却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甚至放弃了结婚。有人劝她,她总说:“我已嫁给了振华”。沦陷时她把校具、图书等藏在东山,自己化名在该地医院任化验员以维生计,乡居数年,始终不领敌伪制发的“良民证”。胜利后才重返振华,努力恢复旧观,直至1953年将振华交政府接办。振华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生,如杨绛、何泽慧、彭子冈、王淑贞等。费孝通也曾在振华中学部就读一年,是该女校中唯一的男生。
      王颂蔚幼女王季常能书画,嫁于苏州著名金融世家程氏。受其母及姊王季玉的影响,由程氏家族拨出一笔经费,她于1933年创办“私立安定初级商科职业中学”。解放后该校上交人民政府。据王謇《吴县志•艺文志补》稿,她著有《小渊雅堂骈体文存》、《百花精舍诗存》。王颂蔚的长女季昭在美国留学攻读社会学,也回国执教于振华女中。次女王季茝早年留学美国后,即在美国大学任教,抗战前未嫁而卒。四女季山嫁给何亚农,一生相夫持家。
      第廿五世王守朴(1923—        ,季绪长女,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北京一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妹王守实(1931—        ,1949年参军,后转业,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学院化工系,留校任教至副教授离休),弟王守棣(1933—       ,与守实同年参军,1960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留校任教至副教授离休)。
      第廿六世王忆,守融长女,1962年北大西语系毕业,擅长法语,任教于清华大学;妹王愉,1966年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因父母不幸死,下乡劳动,其后回城,为该校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义源(季绪子守兑儿子,上海海运学院教授),王义润(守兑的长女,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硕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教授)。王义详(义镛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鏊堂兄王鎜的后裔有王季卿(1929— ,之江大学毕业,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王季霆(王鎜堂兄鑑的十四世孙,铁道部设计院桥梁专家,教授),王季钢(1945—  ,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苏州大学副教授)。
      在文化界的东山王氏后裔有第廿五世王守成(1925—      ,父为叔蕃幼子季衡。守成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资料室主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英语教师,翻译电影剧本《教父》、《中途岛》及长篇小说若干部。现在加利福尼亚州任医学翻译,王鎜后裔、第廿四世王益生(上海漫画协会副会长),王义宁(守宪长子,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音乐系硕士,也是叔蕃的后裔)。
      金融贸易
      王鏊长子延喆之子有嘉的后裔、第廿三世叔蕃,12岁被太平军掳去,五年后逃出,在安徽一城镇小店管账,又五年返吴,被亲友介绍至新疆,为清军办理粮饷运输事务。积累了资金至沪经商,后任厦门招商局总办。生子季堃、季钧、季衡等。季堃在沪金融界工作六十年,曾任东莱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申大布厂、天香味精厂董事长。季堃子守勤亦长期活跃于上海企业界,曾任一保险公司总经理。守勤长子王义本(1928—   ),大同大学商学院毕业,上海大元纺织公司副经理、副厂长,1982年移民加拿大。守勤第三子义真(1932—    )上海财经学院毕业,1958年去港经营化工业进出口及制衣业。1988年移民美国。守勤次女、廿六世王义芳(1929—      )1951年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现为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其夫沈被章,交大毕业,曾任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纽约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在季堃等三兄弟的后裔,第廿七、廿八世子孙中有11人在美、澳、加等国从事金融贸易等工作。叔蕃另一后裔王守恒(1921—1988)。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毕业,1936年获美国密歇芝根大学硕士。曾在上海投资创建中孚染料厂,是我国民族染料工业创始人之一。后任中孚兴业化学制造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1960年受聘为上海科技大学化工系教授,是当时上海唯一以工商家而兼教授的人物。其女奕龙在香港办公司。在美国的有王义炤(1932—    ),守竞长子,在美国国际纸业集团任副总裁,该集团年销售额60亿美元。妻为爱尔兰人Cecile。退休后为阿托拉斯公司合伙人。还担任过几个大公司的董事
      属于东山王氏他支的还有王季凤(1905—1977),东山坊前人。父是上海一钱庄经理,夫朱穰丞30年代初在法国参加中共,后在苏联死于冤案。她早期参加进步戏剧活动,沦陷时冒生命危险掩护上海学委领导人吴学谦,学委秘密机关即设在她家中,为便于掩护,王吴认了“过房母子”关系。王季凤独自抚养3个子女,教育他们都走上革命道路。长子王光华(1924—1995)1940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曾任上海国立大学区委副书记,1951年赴苏留学,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教授、学报总编等。
      洞庭东山王氏家族的排行字辈是“延有国祚,斯显奕世。伯仲希仁,叔季守义。民彦思忠,元良允治。太平万年,臣子素志。”原为王鏊所订,其中“有”原作“祐”,为避明孝宗朱祐橖讳而改。“太平万年”原作“大明万年”,清初文字狱大兴,为了避免遭祸,族长召集族人商议,最后把“大明”改为“太平”。据悉王氏现在已经传到了“思”字辈。目前已知国内外王氏家族三百余人,居苏城及东山陆巷占1/4左右,海外约占1/4。与这个家族联姻的有很多是名门望族,如灵石何氏、苏州程氏、绍兴俞氏等,其中有著名科学家何怡贞、葛庭燧、何泽慧、钱三强、何泽涌、何泽瑛、俞启忠、陆学善等。另外还有董同龢(王季绪女守京之夫)、程毅中等著名人文学者。
      冢墓•第宅•祠堂
      王鏊墓:位于东山后山梁家山麓,面对太湖。墓地原约40亩左右,有翁仲、石兽、石坊和明嘉靖帝的祭谕碑。原坊柱刻门人唐寅撰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文革”时,红卫兵砸毁石牌楼,墓道两侧高2米的石兽被村民用火药炸毁作铺路之用。盗墓贼曾多次挖墓。
      王鏊故居惠和堂位于陆巷古村中部,现存建筑属于明基清建。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梁架结构均系明式,用料多是楠木。“九狮图”、“丹凤朝阳”等砖雕刻工精湛。宅西深巷尚存王鏊高中探花、会元、解元的明代牌楼残基。解放后,惠和堂供单位使用。80年代初,窗户家具等荡然无存。1998年起当地政府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修建。王鏊在学士街的北部住宅,乾隆时归陆氏;南部怡老园现为 平江中学,仅校内西北角保留了一幢明代楼屋,为怡老园仅存的历史见证。
      十全街265号怀厚里(旧门牌153号),旧名怀厚堂,王颂蔚与堂弟王颂彬曾居此,原库门砖雕门楼上落款“道光辛巳(1821)”。宅内有一百多间屋,廿多个大小天井,占地20亩左右。现仅存三楼三底房屋三进及老树一棵。此外还有十全街275号慎思堂王宅等。
      王鏊祠堂位于景德路黄鹂坊桥东,系其子王延喆于嘉靖十一年(1532)奏建,清代多次修缮。占地约1000平方米。头门已改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52年由王守泰代表王氏后裔向政府捐献。1980年曾全面整修。
                                                (孙中旺作。内“冢墓、第宅、祠堂”为王开徵作)
      注:“近现代科技”节参考张橙华《苏州王氏家族对教育与科技的贡献》一文。当代王氏家族资料多由王守青等提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明史•王鏊传》、王鏊《震泽编》、翁澍《具区志》、金友理《太湖备考》、《清史稿•王武传》、《池北偶谈》、叶耀元纂修《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季烈等纂《莫厘王氏家谱二十四卷》洞庭东山旅沪同乡会编《洞庭东山旅沪同乡会卅周年纪念特刊》、薛利华《洞庭东山掌故》、沈炳荣主编《东山镇志》、陆林《金圣叹与王鏊后裔关系探微》、《王明贞回忆录》、《革命妈妈王季凤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