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282|回复: 0

    王氏二十一郡望与“根”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0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公布的王氏二十一郡望,对历史和今天的王氏研究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例如:汉王陵(前261——前181年)的出身地为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但他出生前和出生时的徐州则是战国时的魏国、宋国和卫国的(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交界处的共同地名。王陵这个人在作者之前琅琊王氏进不了,东海王氏也进不了,太原王氏更进不了。
      本文作者根据王陵的居住地,与先前的琅琊郡辖地重迭为徐州府和东海郡的史实和世系分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临沂,县名。属东海郡,户1559350,领县38,临沂其一也。临沂曾属稍早一点的琅琊,琅琊与东海分治后,临沂划归了东海,但不影响王陵的宗族属于琅琊王氏的。东海王氏实际上也就是琅琊王氏在秦代与汉代不同的叫法。北海王氏与元城王氏的关系是父传子的,祁县王氏与太原王氏也类似琅琊与东海的等等。
      “王氏二十一郡”由唐代的一个外行整理公告,给后世的研究带来很多混乱。郡望、堂号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否存在,也是姓氏文化研究过程中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过的各地王氏和王氏名人的郡望堂号,比我们已知的百千倍还多,但我们认为留下影响、并仍有生命力的不过如下而己。当然:南洋堂、西北堂之类,是我们归拢许多小地望、小堂号后的说法,否则这本书是不够写的。写出来也没有意义,因为有的堂号只有一两个人知道。
      2、王氏郡望先后的顺序
      郡望和堂号当然有先后之分,根据王氏各郡望产生的时序现列如下:天水郡(伏羲故乡)→扶风郡(周族之源)→洛阳郡(姬姓王氏) →琅琊郡(山东莱阳和临沂)→前太原郡(晋国时期) →乐浪郡(朝鲜韩国和我国东北)→新安堂(浙皖赣交界)→闽王室/蜀王室→三槐堂(山东莘县)→衡湘堂(湖南岳阳衡阳)→暨阳/三沙堂(苏浙交界)→西南堂(云贵川)→西北堂(陇甘宁) →南洋堂(台港澳/东南亚)等。
      3、王氏郡望大小的顺序
      根据王氏各郡望、堂号下挂靠宗亲人口的大致规模,加以古今对比后,我们分析后的大小之分的顺序为:三槐堂→琅琊郡→江左郡→太原堂→新安郡→三沙堂→乐浪郡→南洋堂→台港澳→西南堂→西北堂→咸阳郡→闽/蜀王堂→衡湘堂→龙门郡→周王室等。(因为有些学者所述的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的生长地很多不在山西太原,所以用太原堂区别太原郡)。这里借用了“郡”和“堂”的概念,因为上述有些郡堂并不存在,只是描述或综合的需要,这样说才容易生动、达观。
      郡望和堂号是不可比的。如果说琅琊郡是长城,则乐浪郡、太原堂等只是一个宫墙。如果说三槐堂是太平洋,则四房王氏、九院王氏等只是一口水缸。本文作者郑重声明:为了尊重史实,太原王氏所籍的人口和散布的区域相对琅琊郡为少,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太原堂和太原王氏在我国王姓同宗中已有的威望和影响,不亚于琅琊郡和三槐堂的史实有任何的不肖与挑战,这一点笔者必须公证地提出并加以维护,否则就是对另一种史实的背叛。
      4、自禹契稷以降,王氏有138世(代)了
      中华王氏从大禹、子契、后稷,至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三十世,加上姬姓王氏从周太王王业至太子晋的二十五世,再加太子晋以下的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至笔者八十三世,加起来总共一百三十八世,都被笔者收进了本书的《王氏祖地和遗迹考》和《黄帝和禹契稷的历世子孙的世系寻根总图/表》中。由于版面问题,笔者尚有太原、琅琊、三槐、新安、三沙、山阴、开闽、衡湘、龙门、灵石、海外等十个大名望(郡/堂)的世系将另文公布。
      上述两编作品是王氏有史以来首次最盛大的世系大贯通、人物大融合的旷古之作,是笔者王耿在二00五年八月十五日(黄帝生日)完稿的、是在《中华王氏通谱》的基础上列出的。为了尽可能地实现笔者“准确、公允、求实、完整”的宗旨,笔者参考了笔者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朝代、不同版本、不同地域的王氏谱牒作品一千多册。每一个数据和结论的得出,都有坚强的依据。有些辅助资料的引入,甚至做到了原封不动,他们无论古人今人,都是我们今天的肩膀和梯子。但是关键的结论和论述,笔者则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