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5078|回复: 3

    牙城王氏家族举行盛况空前的宗祠落成暨晋祖典礼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7 1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牙城王氏家族举行盛况空前的宗祠落成暨晋祖典礼活动
            牙城王氏家族于2008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廿)至4月5日(农历二月廿九)在牙城街举行盛况空前的宗祠落成暨晋祖典礼活动。
            其中3月27日至4月2日一周为斋戒和法会祭祀活动期,4月3日将举行万人踩街游行庆祝活动,4月4日将进行大型晋祖典礼。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牙城王氏家族在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开始修建宗祠时在祠堂大殿位置有一块大石头犹如象牙,也就是说祠堂所处的位置在风水地理学上的说法就是象牙之穴,而象牙是吉祥宝物,故此地也就是吉祥之地了,加上牙城旧名衙底,“衙”与“牙”谐音,同时牙城是一个滨海盆地,“周山如牙者三”,故城堡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后,这个城堡就取名为“牙城”了。
            祠堂前用大象作为吉祥物就缘于此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牙城王氏郡望堂号属于琅琊郡太原堂
        王姓自古以来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姓。早在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纷纷以“王”为姓。其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多支改为王姓,从而使王姓成为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从唐宋时期开始,历代史学家根据王姓的不同来源,把它分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和夷姓之王等;又根据其主要居住地区不同,划分为太原之王、琅琊(一写作“琅邪)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还根据其堂号不同,又细分为乌衣之王(江左之王)、山阴之王、开闽(开闽第一)之王、三槐之王、马蕃之王等。正如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j& iL5J;  
            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们为了表示各自姓氏和家族的来源,便在姓氏前冠以郡望和堂号。在我国早期,郡望和堂号的内涵还有较大区别的,郡望一般是某些州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自己居住在某郡,自己的家族为当地人所仰望,并以此而区别于其他的同姓人;至于堂号则原指厅堂的名称,后来被作为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例如,上述王氏的“太原”、“琅琊”、“北海”和“陈留”等都是郡望,而“乌衣”、“江左”、“山阴”、“开闽”、“开闽第一”、和“三槐”等则是堂号,由于王氏源自太原,故很多地方的王氏宗族,常常也用“太原”作为堂号。 mv*T=N8fC  
            据成书于宋朝的《广韵公》记载,王氏的郡望共有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21个。南宋邓名世所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一书则记载,两宋时期的王姓郡望即达38个之多。 /cC6qhkp%  
            从历史上看,太原郡于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设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琅琊郡于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时期设置,治所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琅琊台西北)。琅琊在设郡之前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古邑,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欲北上称霸,即迁都于此。史料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又名子乔),因为直言进谏,触怒周灵王而被废为庶民,其家人最早分布在东周首都洛阳一带,后来徙居太原,汉初分迁到山东半岛的琅琊,世代繁衍生息。琅琊王氏比太原王氏显贵的世间来得早,所出名人及分衍出来的新郡望也更多,故历来的史学家都把琅琊郡作为王氏的第一大郡望。 ~po%GoH(K  
            牙城王氏源于“赤岸王”,赤岸王为浙江“山阴王”满公之裔,“山阴王”出自山东琅琊郡王氏。“琅琊王氏”系子乔公第十八世孙王元公避秦之乱自洛阳迁居琅琊郡后发展起来的;王元公之弟王威公则世居太原郡之晋阳。因此牙城王氏乃至“赤岸王”的郡望应当属于琅琊郡,而不是太原郡。如果牙城王氏乃至“赤岸王”其他后裔将宗谱和祠堂的郡望写作 “太原郡”,应该说是不够确切的,但把堂号写作“太原堂”则是可以的。 uy _i{Y|  
            之前,因为牙城在明朝中期至清朝末期,屡遭海盗、兵灾、火灾及朝廷强行迁界等灾难,许多家族的宗谱多被遗失,王氏家族同样如此。清朝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福鼎前岐王聘三先生编纂《牙城王氏宗谱》,因未找到以前留传下来的宗谱,而只好根据民间口传将牙城王氏家族说成是“开闽之王”的后裔,以致出现了错接祖宗的错误。好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浙江平阳李绳祖先生在修纂《牙城王氏宗谱》时,因王氏家族找到了迁牙城三始祖德玺公妣平氏聘请福安  先生于明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编纂的《王氏十甲支谱》,而对祖宗渊源做了订正。 Kq 4<l  
            实际上,牙城王氏的祖宗伯宜公早在唐初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即由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到泉州都督府(治所在今福州市区)担任温麻县令,比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于唐末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入闽要早262年。就是王伯宜公之孙王务琨公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袭父爵继任长溪县令并定居赤岸,也比王潮兄弟入闽要早161年。
    发表于 2009-8-11 1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兔认真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