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469|回复: 0

    桃源三槐堂王氏六修谱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皆有姓,姓即人之根。寻根问姓,追本溯源,乃人之天性。于吾王姓之王,汉儒董仲舒曰,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书-洪范》又云,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是故我族之姓王字,笔画固然简洁明快,其含义实乃丰富玄妙。
      考之史传,我王姓虽有帝胄、赐姓、冒姓、复姓之别,但皆是中华大帝黄帝之裔孙。而太原之王氏,则源于帝胄之王,其受姓开族,又可上溯到周灵王太子晋。盖因历史因素驳杂,家族繁衍长昌盛,致使太子晋之后裔遍布华夏,远及海外。相继有太原、琅琊、东海、开闽等二十一郡望。数千年来,我王氏伟人贤哲,代不乏人。荦荦巨擘,风流香满晋书;郁郁三槐,德政光耀青史。至若半山业,阳明学,万古传贤;右军书,辋川画,千秋称圣。乃至文韬武略,昭昭于二十五史者,实难擢发数。盖因世迁时移,战乱灾祸,风流云播,门阀倾屺,遂有卜居宝应、淮安而迁居桃源者也。我族王氏东西两支于元明间先后定居桃源(现为泗阳),祖祖辈辈,于兹凡几十代;生生息息,至尽阅数百年。随历史沧桑而宗益大,因子孙繁衍而丁渐伙。以至《民国间县志-氏族志》罗列王氏居桃源八宗而首数我宗。吾王氏东西两支居桃源以来,所幸有曾蘧祖(东支)、士升祖(西支)先后草创宗谱,后经数番改动续修,支分派析,本本源源,得使后代子孙展卷而知一己生命之来龙去脉,翻阅而识众多族人之同气连枝。我王氏历代贤子贤孙而今能明辈分、别血亲、敦人伦、促优生,宗谱之功实大矣哉!
      环背离故土卜居县城,忽忽早逾十载。十数年前,族人业政等感宗谱之沉沦,忧子孙之忘本,慨然首倡六修宗谱,车矣辆,烟一包,奔波四方,冒寒暑,废寝食,辛劳倍尝,与众多族人,征采集资,殚精竭虑,终成油印稿本。因诸多原因,其中错漏颇多。来国家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充斥社会,人际交往广至寰球。根问祖,海外赤子联袂接踵;修谱续谱,国内诸姓日渐日伙。乃至国家民政、档案等部门亦颁文收集宗谱。续修宗谱实乃撰叙家族史、维系亲爱心之盛举也!况我族桃源王氏,半纪多以来,宗谱未续。丁壮繁衍,渐至渐伙,世易时迁,班次紊乱。以至有睹面尚不识同宗,重名而实乃异辈者。盖闻家有德乃昌,人有德每乃立。而尊祖敬宗,实人生之大德;长幼有序,则华夏之文明。倘若枝繁而无章,叶茂而无序,长此以往,必房份难分,尊卑难明,则上无以敬祖宗,下无以教子孙,人生之大德亏矣!鉴于此,族叔万隆、兄业广、业文、伯业、业宏,侄克勤、克润等受托于族人,约环数番集众公议,咸愿在油印本基础上致力修订。可喜者东西两支,合力合心,无分远近,或出力、或献计、或助资,云集响应,功襄盛举,弗成弗措。历经两载,终成此谱。稍可慰列祖列宗于泉下,亦可告当代族人以粗成。然我王姓,户多丁众,且散居各地,远跨省市,而参与者人力有限,乃有联系不上者,有统计错漏者。是则此次谱成,未敢云毫发无憾耳。环窃以为倘若惮错漏而不为,再阅十载百年,人丁更伙,又复何从载笔?参与者毅然决然为之,固已置知我罪我于度外。然尤望后代贤哲补其缺而正其非,则亦我等六修者所企盼也,又何憾焉!
      至若此次续修体例,大体遵先人之陈式,乃承前敬宗之义焉。然为适应时代亦稍有改革,则启后光大之想亦在也。一者,凡生女知其姓名者皆于其父名下标出;一者,凡他姓入赘为王氏婿其生子为王氏嗣者,女与子等,其子亦与宗子同;一者,于配偶改旧谱“陪某氏”之轻女旧俗,凡知姓名者均直书。又,凡生平任职在副科以上,学历在大专以上,技术职称在副高以上者录。余者未录。未录,实因甚众,采集难全亦未全故也,祈望族人谅之。又,五修之后,因世乱艰危,我王氏部分族人飘离故土,栖迟海外,以致有公元六、七十年代旅居者撰成居台桃源王氏族谱,此次六修,凡查知其支派者,一概叙入本谱。
      旧谱东西两支自创修至五次续修,先后有若干序文,作为史料,弥足珍贵。本谱一字不变复印于各支卷后以存真。然诸序文皆文言体例,无句读标点。而今而后,白话盛行,文言无标点,使众多族人诵读实有艰涩之感。环遵此次修谱众人之意见,不揣浅陋,将两支以往序文悉加标点,以助阅读。然皆于扇舌灯唇下拨冗批阅,虽小心,舛错亦所难免,尚望明哲者正之。
      环此次研读标点两支谱序时,见原西支《续修谱序一》与动支《王氏重修谱序》后时间及作者存在舛错,此次于序文后予以订正。环于灯下常窃思:吾宗桃源民国旧谱载,东支自沛恩祖至我辈凡二十二世,西支自仲节祖至我辈凡十六世,历明、清、民国迄今数百年间,为举人、为进士只承钜公、峙福公数人;而为庠生、贡生、太学生者不知凡几十数,何秀才众而名儒寡耶?是仅时势使然,抑或读书者自身努力不足耶?古人云:“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吾王氏自秦汉以还,文人学士,群星璀璨;贤哲相踵,代不乏人。仲宣才奇,赋称七子之冕;半山学博,文标八大名家。姜斋广学,何妨论道说气;上虞博览,自敢问孔刺孟。西厢记誉满中外,深宁公著作等身。更有书圣画圣,一代山斗,心学国学,千秋导师。吾等后辈,岂可不效法先贤,朝经暮史,昼学夜集耶!设若合族无名人、无文人,则族何以兴?王氏无众贤、无群彦,则姓何以显。当此改革开放、举国图强之秋,愚以为重教笃学,实乃起式微、光谱牒、振宗族、显乡里、兴华夏之首策也!尚祈吾王氏族人善教儿女,勉力从学,有志成名,究天地未来之消长,参历史以往之因革,受圣贤渊微之旨趣,尽师友精心之议论,聚而为才能,发而为事业。当吾两支子孙名人星灿之日,亦即使吾两支族人富裕腾飞支时也!
                  公元一九九七年仲秋西支十六世孙业环谨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