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466|回复: 0

    祁门县历溪目连戏遗存田野调查及其研究。(陈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7 17: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历史上徽州目连戏班已所剩无几,能够演出的戏班更是凤毛麟角,祁门县历溪目连戏班便是其中之一。历溪古村座落在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脚下,为明代著名戏剧家郑之珍当年“游学乡间”(祁门至石台之间)的活动范围,也是目连戏创作的情景地。该村至今保留着嚎嚎殿、戏坦等目连戏文化的一些遗存,特别是目连戏演出中关于祭祀、跑猖的“画符”原始手抄本,历来是秘不示人,为我们探索徽州地方目连戏与全国其他地方目连戏比较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文材料。
      【关键词】戏曲班社   文书遗存   考据
      【作者简介】陈琪,任职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黄山245000)

      一、历溪村琅琊王氏源流
      祁门县历溪村因汇集来自历山数溪而得名,历溪是琅琊王氏宗族聚居地,为徽州始迁祖王璧(845—912)的后代。王璧,字大献,乾符中与女婿郑传倡议集众,保障洲里,四境赖之。刺史陶雅屡奏其功,杨行密得承制封,拜授王璧检校兵部尚书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大献公有九子二十三孙,人才辈出,徽州、池州、饶州、九江、安庆等地之王氏名门望族,多属其后裔,分迁在徽州主要集中在歙县、黟县和祁门县。
      大献公三世孙,敬显公居山口,敬显次子帖从山口迁历溪。历溪王姓宗族繁衍十分昌盛,由此迁出的派脉遍布全国各地,北京、南京、广东、苏州、镇江、福建、瓜州、金华、乐平、景德镇;分迁安徽的有安庆、芜湖、贵池、潜山、石台、望江、东至、怀远;在祁门县的有栗里、古楼岭、刘村、徐家磜、潘村等等52处地方,真可谓是瓜迭绵长。
      历溪在南唐时即已建村,历史十分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历溪村过去有王姓宗族总祠与支祠计8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总祠“合一堂”位于村庄中部,祠堂至今犹保存完好。合一堂门前的抱鼓石系用汉白玉制作,这在祠堂遍地的徽州各地是绝无仅有的。汉白玉抱鼓石的来历很不平凡。据村里人说,皇帝的圣旨原文现在还在,家谱也有记载。“文革”爆发后,蚌埠下放知青将祠堂视为“四旧”,进行了拆除,但造反派还是硬要拿铁锤去砸汉白玉抱鼓石。被村民连夜把它埋在地下。这样,抱鼓石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在合一堂前看到这对抱鼓石时深为它的精美雕刻所叹服。
      祁门县历溪古村座落在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脚下,背山临水,聚族而居,过着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这里山青水秀,民风古朴,村中的古桥、古祠、古墓、古庙、古戏深藏着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历溪村文化底蕴深厚,从村中保存5块石碑上得到证明,它们分别是《舜溪桥》碑、《修祠记碑》、《禁路碑》,《养生池》、《修路碑》,舜溪桥碑刻于明景泰5年,为阴刻两面碑,正面为舜溪桥记,反面为捐银献谷人员有名单及数量。桥头的《放生碑》仍在,如今锦鱼悠然的景致看不到了,但一河团石为村庄平添了许多天然乐趣。
      站在600多年的舜溪古桥上,就可以看到牯牛降诸峰时隐时现在白云之中。这里是古代通往牯牛降的关隘。在观音阁上首石壁中,有一天然凹函,函中清水四季不枯,村民称为“无根水”,并告用“无根水”洗手后,拜观音无不灵验。用“无根水”煎药无病不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无根水”的记载。
      牯牛降十万亩大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洞天福地。这里齐花异草孕育了历溪世代的名医,明代御医王琠,就是其中一位。他笃志学古,肆力诗文,自幼研读《素问》诸书,得医学之奥妙,治病不泥古方。名嘉靖年间闲游京师,治愈皇太子病,授太医院官,直圣济殿事,加授登仁郎。有《医学碎金》、《意庵医案》等书行世。王琠墓坐落在村后的来龙山的山林中,据说村中有功名的人才能安葬在这里,王琠的坟冢简朴,不是墓碑表明主人的身份,与平民百姓坟墓不无二样.而古墓对面的山脉,三峰鼎立,中间大两边小,恰为一顶乌纱,这是村人思想的一种寄托。
      古代的历溪人很会借势设景,在旧谱上就有历溪十二景,这十二景为鸡冠春眺、象鼻石登览、舜溪桥临风,罗美台怀古、历峰颠晓日、汲水滩夜月、柱峰墩古松、古寺山旧址、鹅岭望乡烟、骡岭踪地脉、普驼岩焚香、镇南祠祁福。村中的绅士名流还为每个景点做了诗。这里古木参天,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和祠堂掩映其间,一派“云树村边合,人家画里居”的景象。
      在“合一堂”宗祠北侧是村中古代的“文会”,也就是村中文人雅士聚众营诗作文,探讨学问的场所。现在文会已成了村委会,村中戏班的戏箱等物什仍存放在文会中。
      历溪的古树林有五六片,为了防止历溪峡谷风冲散了村中的才气村人将北面谷地营造树木,由于历代宗族法规封禁,加上良好的生长环境,古树参天,千年古樟要六人才能围抱过来。以前谁要是偷了树,要按族规处置,重的要活埋,轻的要在宗祠中接受鞭策、压指等等惩罚。正因为如此,水口林里较多地保存珍贵树种,如红楠、樟树等等,古树林的古树,不仅是树中的一道防风屏障,更是一种活着的“档案”与“化石”,它为人们研究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等变迁提供了良好的模本。
      历史上祁门目连戏班比较多,历溪村又是目连故里之一,目连救母故事在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历溪目连戏班在历史上也是古徽州有名的目连戏班之一。最近几年历溪村在发掘、整理、排练、恢复目连戏工作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古老的戏曲焕发了青春。真正将古老的戏曲走向了市场,做到了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历溪目连戏班也走出了深山走进了都市。为此,我们专门到历溪进行了采访。
      二、历溪目连戏班演职人员
      关于历溪目连戏班什么时间开始的,有那些主要人物,怎样传承的等等这些基本情况,村民们已经记不清楚了,就是最近的一些演职人员也不能记完整,我们找了几个老人才整理出如下一下演职人员:
      1、历溪目连戏演职人员表一
      王金水演五猖、盘彩
      王明水演打锣鼓兼管事
      王道兄演大神(吊死鬼)
      王明列演刘氏
      王永元演金奴
      王永康演盘彩
      王青和演刘氏
      王喜楼演五猖
      王节胜演五猖
      王发根演五猖
      自从2000年历溪开发旅游项目,开始组织人员挖掘排练目连戏,成立戏班,演目连戏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不仅有年轻人参加,甚至一些女人也参加了目连戏演出,现在的演职人员如下:
      2、历溪目连戏演职人员表二
      姓名年龄世系辈份角色
      王道照64岁三十五世道字辈五猖
      王秋来69岁三十七世传字辈演益利、钟馗、孙悟空
      王步和66岁三十五世道字辈傅罗卜
      王鑫成65岁三十四世门字辈刘氏、观音
      王树成59岁三十八世家字辈五猖兼管衣箱
      王进德72岁三十五世道字辈傅相
      王琪儿59岁(女)金奴、观音
      王胜模50岁五猖
      王小初50岁五猖
      王红模50岁五猖兼管衣箱
      王小树38岁五猖
      王雪梅40岁尼姑
      王秋成32岁傅相
      王小定32岁五猖
      王升模36岁五猖
      王学模65岁三十五世道字辈司呛
      张得茂司鼓
      三、历溪村目连戏文化主要遗存
      历溪的目连戏没有固定的场地,整个村落就是表演的舞台。从这一点来看,目连戏更像一种祭祀活动。但是,有些戏目是有固定的场地。
      1、嚎嚎殿
      演员在古樟树下化妆,到嚎啕殿去杀鸡接五猖神,祭拜戏神,将五猖神符贴在嚎啕殿门前,待演出结束后将五猖殿送庙中再将五猖神符拿走。
      在历溪古树林旁有一嚎嚎殿,供奉的是傩神菩萨和五猖老爷。村人说,嚎嚎殿其实就是戏子麻中练功吊嗓子的地方,当然唱戏的也分为三六九等。嚎嚎殿分的是七等,分别为观音大仙,四大元帅,上堂五猖,中堂五猖,下堂五猖,二十四殊天和江西蟠阳戏班。有此可以,历溪村祭祀和唱戏的习俗由来已旧。
      2、戏坦:历溪村有一个专门演戏的地方叫戏坦,在村中靠河边一块空地,戏坦平阔,靠里面有石台阶可以坐人。台阶观赏。太平天国期间,“长毛”造反,在戏坦上砍下了两棵人头,从此,以后戏坦上再也没有演过戏了。
      3、观音阁:在舜溪桥头,原先倚着峭壁有一座观音阁,纷乱的战火后仅存着一座神盒,残烛摇曳中,“漂海观音”牌位和“历峰锁钥”木匾。“和尚下山”一出戏在这里演,内容是请观音为民众祈福。
      4、古树林:通往牯牛降的小路上有连绵不断的古树林,那就是傅罗卜,历尽千辛万苦通往地狱寻母的阴间路。古树木中显得阴森可怕,而救母心切的傅罗卜“挑经挑母”一场戏就在这里演出,尾随而来的观众莫不做声,静听傅罗卜寻母那凄惨委婉诉说。
      现在,目连戏演出一般在小学的操场上,待太阳偏西,残阳如血,牯牛降群峰峥嵘,这时操场上锣鼓响天,狼烟四起,整个历溪村仿佛沉浸在一种神秘的远古世界。
      四、历溪村目连戏相关活动
      祁门县几个目连戏班演出基本上是以着郑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母本,然后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增减一些内容,只是各地的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每个戏班都有每个戏班的特长或绝技以及人物,历溪目连戏班也有一下演出的特长或绝技。
      1、跑猖
      目连戏一般在“跑猖”的戏中拉开序幕。随着那一声声急促的呼唤和锣鼓声,只见那“五猖”登场了。他们手拿铁叉,口喷大火,绕场狂奔,铁叉撞击的金属声,急风暴雨般的锣鼓声,劈里啪啦的爆竹声与观众的口哨呼叫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
      人们对五猖总是有一种神秘的感觉,看到那些五猖脸上有红有黑有黄……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村里演五猖头的王道照告诉我们说,凡是演目连戏开场都要跑猖,五五二十五个五猖,分上中下三堂五猖,上堂五猖是中央,中堂五猖是普通老百姓,下堂五猖地痞无赖,五猖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那脸上青的是东方青帝青五猖,脸上赤的是南方赤帝赤五猖,脸上白的是西方白帝白五猖,脸上黑的是北方黑帝黑五猖,脸上黄的是中央黄帝黄五猖。现在,跑猖只是一种形式,放猖、收猖的绝技已经失传了。
      2、盘旗和盘彩
      目连戏中有两套功夫,叫盘旗和盘彩。盘旗就是在杉木杆上单手单脚扯旗,连续三套动作做完后,人倒的从高空上抛下来,在离地面3尺距离时抱住杆子而停,稍有不慎头就会触地而杀。盘彩就是在两根木杆之间用3丈6尺长的布交织在一起,人在布条上不停的翻转,并且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比如“倒挂金钩”等等,稍不注意人就会从上面摔下而死,那3丈6尺布就是他的裹尸布了。
      3、赶鬼
      一般演目连戏最后一场戏都是赶鬼,这场戏是演员观众相动,全村人一齐出动。人们手持葵花杆或者杉木梢破成碎片,点着成火把,大呼小叫,浩浩荡荡向村外赶去。赶鬼时从大路走,赶到永安亭,再从河滩中的小路回村。特别是回来的路上不能回头,也不能讲话,否则鬼附体还魂,颇有一些神秘恐惧的色彩。古代在我们村中年男子非正常死亡的,就要打目连消灾,将恶鬼赶出村外。象这种情况都是演赶大神,也叫赶鬼。
      4、小金水其人
      关于目连戏艺人小金水传说很多,小金水是栗木村人,栗木和历溪是同宗。小金水为明字辈,由于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人们都记不得他的名和号,传说马山目连戏班都是传授的。此人本亊很大,放猖特别灵验。但是,他非常穷苦,穿戴破旧,样子比较邋遢。
      有一次到贵池演戏,别人看不起他,没有把他放眼里,也对他不理不睬。等待演出时,他一下子放猖放倒了20多个人,这下子人们着急了,直到别人求饶他半天他才给解了法术收了猖。当然,收猖是要代价的,中猖的人家要送活鸡,等滴鸡血、念咒语中猖的人才会苏醒。我想这恐怕也是古代戏子的一种敛财方式吧?
      从那以后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他的绝功夫还有“小鬼转磨”、“猴子拜观音”。这“小鬼转磨”就是在3丈6尺高的杉木杆上,以肚皮为中心旋转;“猴子拜观音”就是座在杆头上双手拜观音,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完成不了这种动作的。
      五、历溪目连戏神符和咒语
      历溪目连戏在演出过程中均有神符和咒语,一般在演出前要画符请神,念咒语,请神来看戏、拿还愿钱。演出当中有祈愿、还愿的戏份有不同的符和语。我们常常用“鬼画符”来形容一个人字写的了草,无法辨认。那么真正的“鬼画符”是什么样子呢?又怎样去辨认解释呢?在历溪王道照家保存《目连戏画符》手抄本,里面有目连戏演出各种神仙的神符和咒语,有的神符配有文字解释,这本手抄报规格为长24×宽13公分。现在选择部分如下:
      咒语2    请神伏以
      奉请雪山左右神,飞凤出赤显遐灵。左手拿起千年纸,右手拿起万年方,口口声声叫吞桶,四边山水响亲仓,龙退骨,虎退皮,山中百鸟退毛衣。不关天杀、地杀、年杀、月杀、日杀、时杀。非天白虎杀,凶祸恶杀,尽以各归元位。吾奉太上老将君。急急如令尺。
      咒语2     天地咒行净
      土地自然,秋气分散。洞中灵去,晃郎大元。八方威神,使他自然,灵宝符命。普教九天,干罗答那,洞罡大玄。斩杀鬼方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鬼言前,梅行五岳,入酒之开。魔王束首,尺物我言。斡凶秋消,蔼道炁长存。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撒开天门,二撒闭地府,三撒并流神,四撒四鬼路,五撒尊神听见龙鸡叫,六撒尊神放毫光,七撒尊神来拥护,八撒尊神来上将,九撒天厌皈天去,十撒地厌归地。
      伏以
      大清国△省△府△县△乡△都△社居住
      弟子拜请
      本坛城隍社令,土地,兴旺龙神,门宫土地,林中古杀,一路以来,有神无庙,有庙无神。一切神明,请到坛中,来有香烟渺渺,去有五色花钱。烧符两张。
      咒语3    今有弟子△姓名△
      被处贼盗失去物切追到
      伏以
      奉请一郎原姓周,住在乐平谐子乡,幼小生来不习贵,但存忤逆逞高强,两人手执龙泉剑,三人手内便长枪,金银宝钞放毫光,逞尽寻少飞色女,迷了凡间少年郎,善来杀姓并富贵。
      奉请一郎身姓周,年登十五投军师,上帝有旨玉君王。
      奉请二郎身姓廉,住在大河古庙前,变身穿起黄金甲,鸣锣执鼓逞英雄,年登十六投军师,上帝有旨玉君王。
      奉请三郎身姓熊,住在军都马府中,七岁生来无父母,一心思量学牵弓,刘白人家多学法,四体光华后五龙,年登十七投军师,上帝有旨玉君王。
      奉请四郎身姓康,住在南安第一乡,长行狱州并山里,腾云驾雾到坛中,不使长枪并短棍,手中速舞并刀枪,年登十八投军师,上帝有旨玉君王。
      奉请五郎身姓钟,南安木先乡,面如满月人增见,衣裳尽升紫罗妆,不使长枪并火箭,身骑黄虎降坛场,年登十九投军师,上帝有旨玉君王。
      奉请东方青帝青五猖,南方赤帝赤五猖,西方白帝白五猖,北方黑帝黑五猖,中央黄帝黄五猖。
      奉请大红山、小红山,大江山、小江山,万里飞来龙虎山,猛虎岩前风飘飘,黄斑饿虎出山岗,一郎手执长枪先破阵,二郎随后有黄斑,三郎带领黑斑虎,四郎骑虎上高山,唯有五郎真猛烈,身披金甲上天堂。脚踏路倒阎王案,翻身拔倒五台山,或在天宫资取国,或在地府斩妖精,日间或在火炉里,夜间或在水中央。或在山林擒猛虎,或在江湖救舡般,或在庙司操兵马,或在人间救万民。弟子焚香伸拜请飞云走马到坛中。太上老君急急如令敕尺。
      咒语4    催神符
      一阵龙,二阵虎,三生催起火车轮,逢山山倒山无骨,逢石石倒石无踪,逢海三千千倒底,逢庙庙倒火速临。
      奉请五猖众神齐到此,自有雄鸡祭谢神。急急如律令敕。不得延误,火速奉得。(即烧催神符)
      奉请
      一贴金银散散开,直符远远接神来,打扫坛场谓等候,五猖丘马下天台,炉中香烟起纷纷,香烟渺渺透天门,绣约天门一半开,不却神从天上来,香一柱,酒七盅,我今先敬众神兵,王母原在林里住。玉女却在花园中,五猖住在毛山上,师原在老君中学法,我今如方天破地,捉拿贼人到坛中,急急如律令敕。(此符坛内请一方烧一方)
      咒语5    谢神咒
      奉请一切众神,各转回呈。虔备信香,用伸奉送,欢欢喜喜,端伸百拜,礼拜已周,所有绢纸钱财,用凭火化,受之无穷,用之无尽。众神各龙宫宝殿。在东归东,在南归南,在西归西,在北归北,在天归天,在地归地,不敢允留圣驾,来有香烟奉请,去有钱财奉送,事降临,不得误其。弟子大欢大喜,大喜大欢。神之我意,我之神明。神圣聪明,不感寻言再嘱。
      咒语6      水火咒
      伏以
      志心皈命,礼雪山师。夫雪门,开雪山,师傅降雪来,六月洋洋下大雪,七月洋洋下大霜,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敕。
      咒语7    九龙下海
      伏以
      天上金鸡叫,地下早鸡啼,前龙私后龙,九龙下海池。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敕。
      咒语8     白虎告
      志心皈命,礼安金灾,结今灾,我今为你解今灾。解中解,结中结,解沓犯身冤河业,我今送你皈天堂,腾云驾雾喜洋洋,从似解沓□神杀,解沓犯者寿命长,天杀皇皇,地杀皇皇,白虎神杀,速皈天堂,人祥集福天尊。
      咒语,是一种巫术行为,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咒语。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会致对方于死命。咒术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利用仪式、咒语,或者其他秘术来达到目的,借助自然的力量,精灵或者恶魔什么的力量来达到目的。
      咒语往往与符连在一起,徽州古代人死后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要在房屋四壁上贴符;盖房上梁时,在房梁上贴符;孩子生病时到寺庙里求符。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符号,代替语言的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
      六、历溪目连戏文书
      在历溪村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目连戏的文书,这些文书或释文、或还愿、或祈福、或纳祥、或祷告,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是研究地方民俗信仰和戏珍贵材料。如下是历溪村一些目连戏的文书。
      十殿阎王
      丰都大帝主管阴曹地府一切冥官
      一殿阎王(秦广王)管人生死、寿命、长短之事;
      二殿阎王(楚江王)管肢体、奸盗、杀伤之事;
      三殿阎王(宋帝王)管杵逆、尊长、教唆、起讼之事;
      四殿阎王(五官王)管粮、租、税、交易、欺诈之事;
      五殿阎王(阎罗天子)管地狱、诛心之事;
      六殿阎王(卞城王)管怨忧、强弱、哭笑之事;
      七殿阎王(秦山王)管药治、好歹、离人世之事;
      八殿阎王(都市王)管惩罚不孝之事;
      九殿阎王(平等王)管审判、杀人、发火之事;
      十殿阎王(转轮王)管善恶分明、核定分别之事。
      四隅戏会正月三十日还嚎啕愿疏文
      伏以荡荡神威功昭宇宙,堂堂貌相德配乾坤。自古天亦好,生神丕恻,以救以扶,乃神乃圣,而生而养。惟天惟地。弟子等生居尘世,忝在人伦,感神圣慈悲在抱广籍滋生,今值斗柄初回,阳春乍转,喜三阳之开泰,祝万物以回春,一发一生,倏而天然华景,再歌再颂,只期地易鸿钧是日也,集历溪一隅之,弟子合酬夙愿以表愚衷伏冀。
      佛光普照,佑及群黎,但愿四季清平,人安乐业,五谷丰熟,年寿延喜,作者诸般遂意,谋百事享通,男增百福女纳千祥,凡在光中悉叨保护。
      接送嚎啕疏文
      嚎啕会上众位尊神之前,而言曰是哉,尊神功德优大,预灾救患无所不周,诚天下所共仰。弟子所当尊者也,兹者酿金成,同盟已得四十余人,伏祈神灵默护降福无疆,读书者,行见暗点朱衣,功名是达;务农者,行见畴亩秀实,百谷盈仓;为工者,行见亿财,屡中大发财。原同会吉合家平安。伏惟尚享
      正月三十日祭嚎啕文
      伏以戈逞毫芒惊煞妖氛远遁,慈云彩辉,井上灾消,法系慈严。作人父母扬天地,驱逐瘟疫,振兴五福。频生思嘉,四维大道,行梯航之仁术,渡弟子出迷津。勤挽三生,力颓四恶,伪许相逢,心惧贼淫,遇会胆,偷寒势,本英雄。慈悲在抱,保障弟子名利维新,愧弟子生居尘世,地号历溪僻坞安居,舜耕麓野,横带水流,鸡峰脉发,惟此无商无镇,尚然有鸟有音,雀唤乌鸦,兽似象鼻,神游于此,有感兴怀,圣鉴临兹,无不称快。但弟子等多叨庇荫感德,难总恩泽。愚忱表至,乞准恩怜,灾不作福,寿如心利,护千金名,超万里□,养六畜旺,相作四季安康,童儿关煞消除,妇孖瘟疫不染,五谷丰登八节清吉。凡在光中悉叨保护,谨疏以闻。
      七、历溪目连戏对联
      徽州每逢目连戏演出,必有戏联。戏联是中华民族文化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将戏剧、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来喻示人生、世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给人许多情趣、启示,令观者赞叹不已,乐在其中。这些古戏联,不仅对各类戏剧演出及其社会效应进行了准确描绘,而且还联系当时的政治现实发挥它的宣传鼓动或者教化功能,这些戏联和徽州传统的戏剧活动紧密相连,是徽州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王鑫成家保存《目连戏对联》手抄本,规格为长15.3×宽9.8公分。现录部分以飨读者。
      骨头只管私埋不打益利哥以至拿贼问罪
      主脑却由自定休怪金奴姐泛中助语添言
      只斋僧便升天堂玉帝至有嫌贫爱富
      因打狗遂入地狱阎君底事重畜轻人
      休说草木无情罪恶深时花亦怒
      要知畜生有命功修到处马能言
      劝姐开荤堪唉至亲能作祟
      舍身救母方知好子不须多
      守西京之明昭孝子力田
      法东鲁之稚写诗书执礼
      合一堂用联
      天覆人地载人期此身无惭俯仰
      君食我亲生我将何事少报高低
      舜水发祥顾黄榜紫标后先继美
      历峰启秀看玉堂金马次第联芳
      合族属于一堂须思议之交尽
      垂仪型于百世要忠孝之名敦
      礼敬乐和诏仪代祖功宗德
      支蕃实衍喜联科秋解春元
      宗族联芳盟心常存仁让
      考妣安如盘石永享乘尝
      镇南祠用联
      圣像近寺山值兹雨露新思帝泽千年沾北阙
      佛堂依舜水当此风云际会神威万古镇南祠
      皇恩春浩荡
      文治日光华
      承萼堂用联
      循古道以振家声承先启后
      法格言而培根本萼发花丛
      乐善堂
      乐道圣人常以诗书报国
      善言君子但将事业持家
      飧笋食薇山林富贵
      栽松种菊陆地神仙
      学堂联用联
      设帐于宝祠幸东君训子训孙多多益善
      诗书宜广读顾诸生时温时习卷卷背通
      花石禽鱼无非诗料
      风云月露尽是文机
      合一堂中洁治修斋表敬幽冥呵护泰
      舜溪河内熏蒸沐手虔诚忏悔颂无疆
      念见句阿弥黑雾冲开怨恨消除忠恕现
      叩三山灵感祥光普照灾星脱却寿筹添
      别却迷途是登佳境
      洞修真性便入蓬莱
      做戏酬神愿
      春风感物和
      做者遗今古古歌古调古衣冠
      戏字半边虚虚语虚言虚礼貌
      桃李万家春共和井正
      杏梅千树秀组织铺门
      中秋戏联用联
      神人乃和
      平分秋色
      三百篇之风雅曲一
      十五国之春秋平升
      忠孝节义先世纲常今世范
      矣愚善恶时人鉴辙古人模
      秋色正平分好风光天人同泰
      月华未圆满清世界景物成熙
      夜色光华天运今宵呈美景
      霓衣舞彩人滋此夕欣芳辰
      月如银桂如金美哉秋色
      舞可观歌可听乐矣今宵
      半假半真假事装成真面目
      亦今亦古今人演出古人冠
      月白风清俨入广寒观舞彩
      民安物阜恍游帝世听讴歌
      皓月高悬摇桂子
      清风轻拂引秋声
      五夜飘五桂台五彩衣五色五点五更窃听人哗十五
      三闾庇三湘位三槐列三事三秋三感咸歌德不二三
      八月颂神庥八为春八为秋好演八仙八句
      半秋遇霓戏半扮男半扮女谁非半真半假
      碧落云横檀板敲残银汉月
      瑶台韵绕清歌警晚破山秋
      无边光景
      月殿传声
      笛美晚风桂蕊枝彩声细细
      韵敲明月嫦娥宫里舞翩翩
      八、关于历溪目连戏的现状与思考
      1、历溪目连戏的现状
      历溪目连戏班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产物,那时候祁门文化和旅游在一起,2000年我去历溪村开发旅游项目,提出将古老的目连戏作为旅游的一项内容进行挖掘,由村中王秋来、王兴成、王步和、王道照四位老人负责筹备,经过他们半年的努力,一个简单的目连戏班就诞生了。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摄制组来拍摄徽文化专题,在祁门要拍摄历溪目连戏,撩开了目连戏那神秘的面纱。
      2003年2月9日,“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90位专家学者在观看历溪村目连戏演出,这些专家学者来自加拿大、日本、德国、韩国的学者有10位,国内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及省内新闻记者共10余人也闻讯到会采访。
      2005年12月“05’郑之珍目连戏学术研讨会”在石台县召开,为了配合会议需要石台县大演乡还在历溪请了王道照去给他们排练两出目连戏。
      2006年11月历溪目连戏被邀参加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幕式之黄山市首届民俗文艺调演;接着参加第二届中国黄山?国际祁门红茶节开幕式表演。回来又到宣州市溪口村演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研究所两名教授带了4名学生对演出全程进行了录象。2007年2月,历溪目连戏班在繁昌县中分村村口临时搭建的戏台上演出。
      2007年9月该村目连戏为CCTV―11频道录制“京剧寻根之旅”进行了专场演出;9月底又一次被邀请参加在黄山市举行的周边省市民间艺术汇演。2007年11月历溪目连戏参加第三届中国黄山?国际祁门红茶节开幕式表演。目前,历溪目连戏班能够正常演出的人员20人左右,演出的剧目有12出左右。
      2、历溪目连戏的思考
      (1)、失去演出土壤,传承后继乏人:在文革时被当做迷信给予打击,从而在徽州失去了传承的土壤,这种一般祈神还愿,随着农村的观念变化,同样也失去了演出机会。再由于交通闭塞,旅游没有形成气候,因此也没有演出空间。唱腔古老,难懂难唱难学,是人鬼神相融的三界演出,一般人不愿出演。基于此,抢救保护的力度亟需加强。已经处在濒危状况。
      (2)、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生存空间:目连戏所宣扬的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符合当时条件下群众的思想意识,并能为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所允许,有它存在和发展的背景。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多彩,目连戏的发展继承空间很小,已逐渐退出舞台。虽然我们已初步做了些保护研究工作,但缺乏系统、专业的规划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流失以及当地戏班一些老艺人的相继老去,如果我们不能“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创新发展的话,我们将丧失这一古老剧种。
      (3)、处境面临濒危,亟待抢救发掘:历溪目连戏虽然恢复了演出,也成功的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种演出只是临时性质的组合,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进行整理,没有做音像文字收集。随着老艺人的逐渐仙逝,这些口授心传的记忆将永远失去传承。抢救、发掘、整理乃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备注:
      1、历溪村目连戏访问人物及其基本情况
      访问人物之一:王道照64岁王氏三十五世裔孙,演和尚、五猖神。小候跟马山的叶永淼、叶显怀学戏的,演的角色是和尚,唱的曲调是高腔。这两个人是跟栗木的小金水学的。七、八岁时,看到村中王自德父亲王连生中年病死,后来人们在舜溪桥下面的毛竹园演来一场目连戏,给他的亡灵超度。超度的和尚是观音堂一名叫加成的和尚,他能脚踩红砖、手下油锅。从那以后感觉到目连戏神秘,好奇心使他走上了目连戏的道路。
      访问人物之二:王秋来69岁,王氏三十七世裔孙,演判官、孙悟空。父亲王永元在村中目连戏班演金奴,大伯王永康他本领高,演的是目连戏中盘彩。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目连戏班的一些演员都记不得了。只能记得上一辈人演出的角色,王道兄演的是吊死鬼,王明列、王青和演的是刘氏婆,王喜梯、王节胜、王发根演的是五猖。7岁就跟父亲跑,那时,采好茶叶就出去,一直要到冬天才回来。他们和栗木班合班,一般在石台、东至两县演出,40--50年代经常在石台县大演、占大一带演。
      2、历溪村目连戏手抄本遗存在情况
      (1)、王鑫成家保存《目连戏对联》手抄本,规格为长15.3×宽9.8公分。
      (2)、王道照家保存《目连戏画符》手抄本,规格为长24×宽13公分。
      (3)、王步和家保存4册安徽传统戏曲丛书:两本徽戏是《拿虎》、《磨房会》,两本徽剧是《淤泥河》、《齐王点马》,是1962年由安徽省徽剧团研究室整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