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505|回复: 0

    王氏摄影王文泉、王文波、王文澜、王文扬四兄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3 09: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文泉,56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上获奖。
      王文波,52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大洋洲摄影比赛亚洲文化中心奖,曾获北京摄影家协会授予的“金像奖”、“突出贡献奖”。
      王文澜,48岁,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在全国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获金、银、铜牌奖及中国新闻奖,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多次担任全国影展、国际影展、新闻影展评委。
      王文扬,45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曾获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1999年获摄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
      我与王文泉、王文波、王文澜、王文扬四兄弟相识已久,前些天听说他们要联手写一本书,相遇时于不经意间问起此事,才知道这是一部集书和画册特点而成的书集,不同于一般摄影画册。   
      四兄弟有意保持神秘,不肯多透露。但我想它会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的书,因为这几十年来,我知道四兄弟的许许多多撩人心弦的故事……   
      身为著名摄影家的舅舅对四兄弟影响深远   
      所谓幼承庭训、耳濡目染,从四兄弟的舅舅(中国第一代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摄影家)韩学章打小给他们拍摄的许多趣味横生的“老照片”中,就可以领悟到他们何以后来个个与摄影结缘。   
      1967年夏,甚嚣尘上的“文革”让四兄弟正式接触摄影。他们的父亲,商业部的一个司局长,惨遭诬陷,被冠以各种罪名,打进“牛棚”。为了不给家里惹麻烦,文波带文澜把家中的小储藏室布置成暗房,挂起个红灯泡,用两个碗盛上显影液、定影液,白天钻进去,开始洗放起了照片,一干就是通宵,从此开始熟识了摄影技术有关冲卷、印相、放大、上光制作的暗房原理。平时,一有时间,文波和两个弟弟带着大院中的同学朋友们,相约骑上自行车就上路了,北京郊区的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鹫峰、上方山……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所拍摄保留下来的老照片,让谁一看都惊讶不已,不相信这是出自孩子之手。   
      大哥文泉初、高中均在京城中学中的“巨无霸”四中就读。1961年,高中未毕业,身高1.91米、学业优异的文泉就耐不住饥饿,投笔从戎,被北京男排挑走,那里的伙食实在诱人,每天一块五,古巴白砂糖、黄羊肉、米饭馒头管够。老二文波初中就读四中,高中就读十三中,学业优秀,俄语、作文年级始终名列前茅,若不是“文革”突变,他很可能成为令人羡慕的留学生。老三文澜初中也在十三中就读,巧的是二哥文波还是他班里的辅导员。   
      1968年12月,文波、文澜先后到山西晋南的夏县、临猗插队。在大山深处,在缺水贫瘠的黄土地,一年到头,下地割麦子、锄谷子、赶大车、挖窑洞、放牛、放羊、挖井、宰猪,甘苦尽尝。小弟弟文扬随后跟父母去了辽宁盘锦的干校,十四五岁的年纪,照样插秧、割稻。在那岁月里,四兄弟开始过上北京没有家的漂泊生活。1971年1月,三个弟弟先后返京,在三里河二区宿舍小聚,也忘不了操老本行,在仅留的一间斗室里,将毯子蒙在窗户上,洗相、放大,又开始沉浸在探索的追求中。但因为他们是“黑帮子女”,多次被居委会、派出所查抄、训斥,大有要把他们轰出北京之势。   
      知道了儿子们的不幸,远在干校的父母肝肠寸断,也只能是徒唤奈何。文泉以大哥的身份,自觉地为父母分忧。在“文革”最艰难的时候,在运动队工作的他将工资分成四份,把发下的运动服、鞋,换成三个弟弟的号码。1972年春,晋南山区大雪封山,为了两弟弟的前途,文泉从运城地区招待所借了辆自行车上山。此行他将文波、文澜的户口分别办到了保定郊区的南奇村和河北老家的新乐县。鹅毛大雪让人窒息,70里山路坑坑洼洼,下山车闸失灵,他险些掉下山崖。   
      为了能参军,文澜谎称能“塞篮”   
      1973年11月,又是文泉殚精竭虑,终于找到父亲当年的老战友刘参谋长,先后把文波、文澜弄到了38军112师的宣传队和114师的篮球队。1974年1月,文泉自己也被请进了38军排球队,任教练员兼主力队员。1976年初,南海舰队航空兵的招兵人员住进了北京35中学,在观看了西城区中学生篮球赛后,他们将相中的包括王文扬在内的五名主力,悉数尽揽囊中。由此,兄弟四个都穿上了军装。用文泉的话说,这无疑是兄弟四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大哥在此关键时刻,对文波、文澜的援手,可谓是“生死攸关”。   
      1972年春,还在夏县时,文波曾制造过让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疯了的“特大新闻”,他为了在京城东四人民市场购得一架96贝司的“鹦鹉”牌手风琴,在村中,仅一天时间就将手表、箱子、被褥、衣服、挎包等和分得的四五百斤麦子玉米,贱价卖了个精光,怀揣着300元钱上路回京,去实现他的渴求愿望了。1972年初夏,在保定姨夫的介绍下,又“死缠硬磨”,拜海政文工团手风琴家杨文涛为师,仅一年半修得正果,琴技更上一层楼,已达到专业水平。   
      然而由于政审通不过,自1972年起,他先后与山西大学艺术系、运城地区文工团、二十八军宣传队、兰州军区文工团、铁道兵文工团……失之交臂。1973年初春,他的档案被保定知青办丢失,再次与考大学无缘。一次次无情的打击,没有使文波倒下去。半年后,在高碑店112师宣传队的考场上,面对文波震惊四坐的琴技,刘参谋长大手一挥:“王文波的父亲我了解,政审就免了,让他当兵。……”   
      说起来好笑,为了能参军,当初戴着隐形眼镜、1.86米的文澜言称自己能“塞篮”,但眼前腿有伤,尚不能一展身手。连蒙带唬,进了38军114师篮球队。文澜不精于篮球技术,也不热心于各种乐器,却从小对文学、美术、版画、书法情有独钟。艺术的东西触类旁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摄影,文澜的起点却最高,悟性最强,日后取得了如日中天的成绩。
      文澜当了小一年的“板凳队员”后,坚决要求到警工连去站岗。三个月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调到师直政科任摄影员的“战略转移”。
      部队是个爱才惜才的地方,也是个培养人顽强战斗精神的地方。文泉在38军的一次全军排球比赛中,患感冒,又尿血,情况严重,属“红血球满视野”。上不上场,颇感踌躇:上吧,男人患上肾炎是一辈子的事;不上吧,大赛在即,自己是主力又是教练……这时,38军的裴副军长在电话中对领队说:“告诉王教练,他来38军还不长,对38军的作风还不了解,38军的作风是‘不死就得上’!”文泉闻讯,大受震动,抗菌素上午两针、下午两针之后,赛场上打得排球落地开花……从此,三届冠军连续到手,荣立二等功,光荣入党。
      震发17小时后,文波、文澜随部队进入唐山
      1.86米的文澜骑在1.91米的文泉肩上,拍下了《英雄碑前》

      这种精神在三个弟弟身上也有所体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文波、文澜随部队向唐山强行军,事发17小时后,进入震区。文波肝病初愈,身体较弱,但他总是跑向最危险的地方,没有工具,就用手全力地扒挖,手出血了,指甲劈了,他全然不顾,在酷暑下24小时滴水未沾,粒米未进,他仍然战斗在抢险的第一线。抢险过程中头部被余震中倒下的木杆砸昏,醒来后又冲进震区……文澜进入唐山七天后,患上严重的赤痢,每天要拉20余次,高烧40度,住进野战医院。帐篷四周,腐尸臭气一片,文澜任吃什么药也无济于事,他暗想,可能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危急时刻,医疗队拿出“恶方”救治:喝稀释的碘酒。文澜大病未愈,便和文波一块儿怀着“不死就得上”的勇敢与顽强的作风,又回到了赈灾现场。由于表现出色,在抢险中,文波、文澜同时荣立三等功,火线入党。   
      在抢险过程中,文澜、文波还敏锐地拍下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文澜拍的《时间就是生命》和《抢救卢桂兰的战斗》(组照),真实地记录了卢桂兰被埋在房下13个昼夜后终于脱险的奇迹。文澜还记录下许多文波与战友们抢险现场中的真实镜头。从唐山归来,为发挥文波在抢险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摄影才能,首长将他调到了师文化科当专职摄影员。   
      小弟文扬刚到海南是“板凳队员”,军一级的篮球队中不乏2.01米和1.97米的战友。但他凭着奇快的速度、奇准的投篮,“没有办不成的事”的性格,一年后打进主力阵容,司职前锋,声威大震。   
      1976年1月8日,文澜身着便衣,赶到天安门广场拍摄人民悼念周总理的镜头。揣摩到清明节前后,人民会有大的举动,文泉、文波、文澜找茬儿回京办事,从4月1日到4日,一直活跃在天安门广场。1.86米的文澜骑在1.91米的文泉肩上,扶着文波,高举手臂,于涌动的人海中,拍下了《英雄碑前》。这张照片在“四人帮”粉碎后,曾刊于《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并获“四五运动”全国摄影奖。   
      文泉在北大发现了“大山”
      文扬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惊讶不已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四兄弟相继复员回京。富有组织才能的文泉到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专职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文体活动和摄影宣传工作。从1987年以来,中央及北京电视台先后播出了由他编导的留学生表演的文艺节目近20个。其中,加拿大留学生“大山”是他学生中的佼佼者。用“大山”自己的话说:“我是王老师一刀一刀精雕细刻出来的。”20多年来,文泉发表了反映外国留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照片2000余幅。   
      文波复员后,成了北京市旅游局的首席摄影师,所摄图片近万张,发表于各种宣传媒体;文澜在《中国日报》任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先后荣获各种“顶尖”级殊荣。   
      文扬最后一个复员返京,经哥哥们在摄影方面的精心指点、强化训练,很快进入角色并后劲十足。文扬目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席摄影师。只要涉及到有中外国家领导人参加的重大活动,都只能由他一人承担重任。1999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依德里斯访华,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接见。文扬到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依德里斯访华结束时,手捧送给他的由文扬拍摄组照做成的相册,欢喜不已。他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你们花了多少钱雇用了这位杰出的摄影师?”局长答道:“他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四兄弟两度联袂出手
      倪萍说:我们其实是一个大家庭

      1984年初的一天,文澜将大家约到一块儿,说咱们应合作搞一个摄影展览。商来议去最后文澜说:“干脆,咱们就以‘天安门广场’为题吧。”四兄弟联袂出手,只要有空就奔广场,每隔半个月,各自拿来拍好的胶片,在老人家里碰头挑选。1985年金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广场漫步》摄影展览,轰动京城。1989年,四兄弟第二次联手,又有《京味摄影集》问世。   
      1992年和2000年申办奥运的“申办报告”,均采用了四兄弟的许多照片。文波还两次受聘于北京奥申委宣传部,承担《申办报告》中北京图片的责任编辑。   
      由四兄弟各自的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的异常和睦融洽的氛围,营造了良好的干事业的环境。文澜的夫人倪萍也是大哥文泉“点破窗户纸”的。早在1984年,当《中国姑娘》的剧组住在北大时,负责拍摄工作的文泉就认识了倪萍。1995年,在“关键”时刻,文泉义不容辞,询问倪萍:“怎么,还一个人呢?”由此穿针引线……1997年,二人喜结良缘。   
      如何评价这个“大家庭”?倪萍如是说:“这其实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家有事就是这个大家全家的事。我和文澜因为常要到外地出差,一家子的琐事和3岁的儿子,就要交给哥哥弟弟们照看,真是很放心呢……”   
      四兄弟的故事本应到此暂时打住了,但不行,文泉的27岁、1.82米的女儿王天天,摄影已有8年的历史,现在北大党委宣传部专职摄影,甚得领导满意;文波的上旅游学院、1.72米的女儿王帆从小学便学摄影,且在全国和北京少儿学生摄影赛中多次获奖。看来,女承父业,绵绵瓜瓞,有关王氏摄影家族的故事,还会不断地讲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