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337|回复: 0

    王梦兰:赵朴初先生曾祖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1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朴初先生小时候,曾读到其曾祖母王梦兰的诗,非常喜爱,直到晚年不能忘怀。王梦兰的诗结集《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据云在抗战时被日本人掳走。赵朴初先生曾利用访日机会,多方寻找,但无果。最近,有一位福建的朋友告我,他在民间找到了一本《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我见到这本刻本,为光绪乙未年(1895)合肥李家刻,套色彩印,美轮美奂。此本的发现,也圆了赵朴初先生生前的一个心愿。
      王梦兰,生于道光六年(1826),又名畹芬,安徽太湖县人。其家与太湖赵家世代交好,多有联姻。祖父王好音,当过知县,父亲王锡燕,监生,母亲赵氏,为赵朴初太高祖、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的堂弟赵文焕的女儿。王梦兰小时候得到良好的家教,打下了扎实的文学根基,能诗擅词。
      道光二十五年(1845),王梦兰嫁给赵朴初曾祖父赵继元,赵继元为太湖赵家第三代翰林。王梦兰嫁到赵家后,上尊长辈,下勤抚育,深受赵家上下的好评,闲时写诗填词,与赵继元时有唱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下长子赵曾重,后为赵家第四代翰林。道光三十年(1850),王梦兰随丈夫移居北京。咸丰元年(1851),生下赵朴初祖父赵曾裕。太平军风起云涌,王梦兰随丈夫离京,奔走于乱军之中,三子鲁儿死于河北涞水。真是红颜薄命,奔波之苦,丧子之痛,给多愁善感的王梦兰以极大的打击,于同治元年(1862)病逝于南京,年仅36岁,归葬太湖县玉望村祖茔。
      《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何为合肥李家刊刻?不能不提到赵、李两家的关系。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娶赵继元的妹妹赵继莲为继室,由此扯出两家一连串的联姻。赵继元和王梦兰的长女李喜官嫁给李鹤章之子、曾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李经羲的次子、曾任广东巡按的李国筠又娶了赵曾重的女儿。《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为李经羲作序,李国筠题跋。从序、跋中可知,王梦兰写诗甚多,但在太平军乱之中,大部分都已丢失,乱后又写了不少,由其长子赵曾重收集。此稿后来辗转传到李国筠手中,令他爱不释手,重新编写,亲手抄录,结成《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付梓。
      《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分上下两卷,收辑王梦兰诗词近百首,上卷为诗,下卷为词。王梦兰的诗词凄婉俏丽,清新妩媚,写景状物细致入微,抒情细腻动人,颇有李清照遗风,展示了一个女性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非凡的文学才华。李经羲说她:“每一篇成,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辄清曲可味。”
      王梦兰的诗词题材多取闺中生活,像踏青、纳凉、送燕等事,感时抒怀。咏物之作多选花、月之类,以写梅花最多,竟达十余首。经历过战乱流离之后,给她的诗词更增添了许多伤感,愁肠百结,令人一咏三叹。录其中几首,以飨读者:
      踏 青
      红罗鞋子绣初成,女伴相邀陌上行。
      行过小桥回首望,翠裙草色不分明。
      秋 闺
      斜风细雨度重阳,欲卷珠帘怯晚凉。
      若问闺中何所事,篆烟闲对一炉香。
      忆 梅
      料峭轻寒腊尽时,为探芳讯费相思。
      三冬消息无人问,一种心情只鹤知。
      驿使陇头来恨晚,美人林下见偏迟。
      兴来每欲巡檐索,数遍南枝与北枝。
      桐城人光铁夫、刘淑珍夫妇编辑《安徽名媛诗词征略》,收录王梦兰诗二首。
      太湖赵家清华一门,文人辈出,以擅风雅而闻于世。女子也不让须眉,仅以赵朴初一支来说,除曾祖母王梦兰外,赵朴初的母亲陈仲 、姐姐赵鸣初、堂姐颖初都极具文学才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先辈们创造的家族文化,也给了赵朴初极大的滋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