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437|回复: 0

    琅邪王氏的发展和传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18: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琅邪王氏的发展和传播
            唐末五代以后,琅邪王氏累代相继的显赫历史再也无从寻觅,但其后人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布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
            根据其各地裔孙编撰的家谱,仍可窥见其在两宋及两宋以后的发展线索:
            《浙江绍兴五云王氏宗谱》说:晋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后人留居会稽山阴,南宋时有名王然者,当浙东提举,退休后居会稽五云乡,其孙又迁到山阴中泽,人称中南王氏,又称五云王氏。发展到近代,是当地最大的一支王姓人。
    欧阳修《衡阳渔溪王氏谱序》说,渔溪王氏出自琅邪,显于真定而支衍江南,家于湘东。嘉五年(公元1060年),有文学士王永贤以家谱相示,观其世系所出,乃琅邪王氏也。
            甘肃两当县《王氏族谱》说,其先出自书圣王羲之,琅邪之裔也。两宋时,羲之后人中一支西迁,居于甘肃两当县太阳乡店村。今县中各地王氏,大从为当年西迁者之后。
            浙江东阳《王氏宗谱》说,晋丞相王导跟着皇帝南渡,从子羲之卜居会稽山阴,裔孙王明,在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迁东阳玉峰之南里,称“南里王氏”。其后,南里王氏又石塘、厚里,称“厚里王氏”;又说:王导裔孙王益,宋德间(公元1275-1276年)进士,授江州知府。宋亡不仕,隐居东阳孝德乡长林,人称“龙降王氏”;又曰:王导裔孙义光,居于青州。三世孙王绅,遭靖康之难,随寮高宗南渡,定居新昌。清咸丰间(公元1851-1861年),后裔中一支因避乱适东阳林宅,称“新昌南屏王氏东阳分支”。
            浙江新昌县《天姥王宗谱》说,王羲之辞官居住在会稽剡县金庭,又在石城附近鼓山一带(今新昌城西三里)建有庄园。子孙中一支因庄园而居,其后遂为新昌人。
            浙江嵊县《金庭王氏宗谱》说,王羲之居于金庭,舍宅为金庭观,卒葬瀑布山麓,子孙留居墓旁,称金庭王氏。
            浙江绍兴蛏浦《琅邪王氏宗谱》说,王羲之家于越之蕺山,第五子操之世居会稽,曰兰亭王氏。裔孙至五代时居余杭。其后有名晟者,迁严州淳安县之清溪,至孙贵又徙钱清东塘。贵长子惠,后居衢郡;次子仁,仁子忠,迁绍兴。忠孙佑,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状元,官到至工部尚书。次子公衮,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官尚书左司员外郎。曾孙,迁蛏浦,称蛏浦王氏。明正德间(公元1506-1521年),十世孙王悌迁礼江,称礼江王氏。此外,又有迁樗里、仁里、五马坊、昌安、王家葑村、都昌坊等地者。
            《绍兴县氏族志》说,县中有蔺家山王氏,乃梁朝湘东王咨议参军王籍之后。裔孙有名清者,由壶觞迁居阮溪,其后又迁集庆乡蔺家山。
            明修绍兴《狮子街王氏谱》曰:王羲之四十六世孙献元,元元统间(公元1333-1335年)官浙东宣慰副使,提举学校,始居绍兴城南镇狮子街,其后有迁稽山坊、戴于山、木莲巷等地者。
            清修绍兴《新河王氏谱》曰:新河王氏本居县金庭,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之后。至宋,其二十五世孙、三十三世孙迈创华堂,丽甲一乡,其里于是叫做华堂,故又称华堂王氏。其孙兴谊,明初迁绍兴城乡镇新河冲,遂为绍兴。至民国,参议院议长王家襄即其裔孙。
            自西汉王吉为琅邪王氏这个宰相世家开辟历史以来,经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末年,大约一千年,族中六百余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了人害文明史上,同时,还造就了九十二位宰相。汉唐千余年间,琅邪王氏的家族历史代表着整个王姓人的历史文化,除其对历朝政治、文化等领域作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外,其突出的特色,便是宰相辈出,代有名贤。
            要为琅邪王氏家族所出的宰相作一个确切地统计,由于其生活时代官僚制度变化不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汉时,官制基本沿袭秦代,设丞相一职,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又有太尉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帮助丞相处理政务。三官都被后世认为是宰相,尤以丞相职位最高。由于其官名和职权明确,所以极便于区分和统计,但两汉以后,三官蜕变为重臣的加官,居宰相之位者不一定有宰相之名,甚至同时有任不同职务的多人分别拥有宰相的权力,因此都被称为宰相。如魏晋时,以中书监、国书令为宰相,而某些尚书令、三公等也拥有宰相的权力;南北朝时,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等都是宰相。至隋朝,尚书、门下、内史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代,无论何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者,就是宰相。如此,则又变得便于区别了。
            根据以上的官制变化,如果把各个时期琅邪王氏担任上述职务的人都算作宰相,则王家宰相共有九十二人。他们是:
            两汉二人:王骏、王崇。
            曹魏一人:王祥。
            西晋三人:王戒、王衍、王祥。
            东晋二十二人:王导、王敦、王含、王、王舒、王彬、王邃、王列、王珉、王羲之、王胡之、王祯之、王韶之、王荟、王混、王劭、王恬、王洽、王献之、王彪之、王谧、王嘏。
            南朝宋十九人:王弘、王昙首、王华、王琨、王僧朗、王僧绰、王球、王敬弘、王景文、王僧达、王延之、王、王孺、王练、王蕴、王僧虔、王俭、王准之、王猷。
            齐十五人:王僧虔、王俭、王晏、王奂、王延之、王思远、王琨、王慈、王僧衍、王纶之、王志、王缋、王约、王莹、王亮。
            梁二十三人:王亮、王莹、王克、王褒、王骞、王 、王仿、王瞻、王规、王泰、王志、王琳、王训、王锡、王承、王稚、王琛、王质、王铨、王凝、王诵、王通、王 。
            陈十一人:王冲、王、王劢、王固、王克、王宽、王廓、王猛、王质、王瑜、王通。
            北魏四人:王肃、王诵、王诩、王衍。
            唐四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
            从上述宰辅名表中可以看出,琅邪王氏在汉唐间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任相时间,以东晋南朝最为集中。当时,正是琅邪王氏家族作为侨姓诈族的时候。
            一个家族的,公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所仅有。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邪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邪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邪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有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