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设“书记”
共青团中央的前身是1920年11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首任书记为俞秀松。
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15个地方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大会选出团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高尚德(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太雷)、蔡和森、俞秀松当选为执行委员,方国昌被推选为书记。1928年7月17日,共青团五大又恢复设书记,关向应任书记。共青团六大的书记是冯文彬。共青团七届一中全会(1953年7月4日至6日),选举胡耀邦、廖承志、刘导生、罗毅、王宗槐、荣高棠、区棠亮、章泽、胡克实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年10月,刘导生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团中央书记,补选刘西元为团中央书记。
第一次设“委员长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余人,代表全国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的2000多名团员。大会最后选举组成新的团中央执委会。其中执行委员有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夏曦、卜世畸、林育南、李少白;候补委员有恽代英、梁鹏云、李求实、张秋人。二届一中全会推选刘仁静任委员长。
第一次设“总书记”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代表18人,代表全国2400多名团员。大会选举了张太雷、任弼时、恽代英,贺昌、刘尔崧、张秋人、刘伯庄、夏曦、涂正楚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张伯简、陈乔年、林育南、刘昌群、李逸为候补中委。在团三届一中全会上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1927年5月17日,任弼时接任总书记。
第一次设“第一书记”
1957年5月15日至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共青团八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493人,列席代表70人,代表着全国92万个基层团组织和2300万团员。5月26日,共青团八届一中全会选出胡耀邦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团中央书记处设立第一书记沿用至今。
团中央主要领导:
书 记 俞秀松 (1920.11—1922.05)
书 记 方国昌 (1922.05—1923.08)
委 员 长 刘仁静 (1923.08—1925.01)
总 书 记 张太雷 (1925.01—1927.05)
总 书 记 任弼时 (1927.05—1928.07)
书 记 关向应 (1928.07—1930)
书 记 冯文彬 (1949.04——1953.07)
书 记 胡耀邦 (1953.07—1957.05)
第一书记 胡耀邦 (1957.05——文革初期)
第一书记 韩 英 (1978.10——1982.12)
第一书记 王兆国 (1982.12——1984.11)
第一书记 胡锦涛 (1984.11——1985.11)
第一书记 宋德福 (1985.11——1993.06)
第一书记 李克强 (1993.06——1998.06)
第一书记 周 强 (1998.06——2006.12)
第一书记 胡春华 (2006.12-- 2008.5 )
第一书记 陆 昊 (200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