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朝末期琅邪王氏族人焕发新的活力
南北朝末期,由于南北朝对峙局面逐渐结束,琅邪王氏先后一批一批来到北方,供职于北朝和以后各朝。随着隋唐一统天下的春风吹拂,琅邪王氏族人也相继焕发了新的活力。
伴随政治环境的变化,他们把家安在北方的许多地方,进一步把家族的种子播向全国各地。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在统一中国有历史上,又有他们多少可寻的足迹?分化后的家族定居在何处?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两晋之际,琅邪王氏诸人渡江以后,大多居住在京师建康一带。以后为了仕宦的方便和出天发展田园经济的考虑,开始逐步迁徙到江南各地。如晋同徙王兄弟曾先后出任吴国内史,便把家安在了苏州虎丘一带。王羲之任临川内史,也在郡中建了任宅,后又定居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三里金庭一带。其子王献之,也在绍兴建有住宅。王胡之在吴兴余杭及会稽始宁都建有家园,后便留居于此,直到他五世孙王秀之时仍居住在余杭舍亭山一带。此外,宁征士王弘之和广州剌史王镇之家在会稽上虞,王伟之居吴兴乌程县,王彬居永嘉郡积谷山,王固与兄质初居岭南信安县,后移吴郡;王素居东阳。至于在建康城中者,琅邪王氏也分别居住在乌衣巷、马粪苍、城东钟山旁等地,可见他们的住处相当分散。数年以后,他们都成了各地的土著居民。如今,在这些地方的王氏家谱上,都有他们祖先迁来的明确记载。
南朝末年,相继有几批琅邪王氏人被迁往北方。这些人原来的居住地,大多在建康一带。梁末遭到侯景之乱,又西迁江陵,几年后江陵被西魏攻陷,又北迁关中。属于这种情况者,如梁宰相王褒,梁亡被俘入关,家于咸阳,遂为雍州咸阳人。后人仍世代贵显,以至唐末,是琅邪王氏在唐代地位最高的一支。
西魏攻克江陵后,在江陵扶植了后梁傀儡政权。琅邪王氏仕后梁者,是梁侍中王锡和光禄大夫王稚的后人。锡子凝、稚子诵并以外戚尊贵,身居显位。诵子衮娶后梁孝明帝女晋安郡长公主,在隋灭后梁后被迁入关。因与炀帝同娶萧氏之故,数见优礼,仕隋官至桃林县令。王凝从子怀亦随例北迁,仕隋为县令。
琅邪王氏贵显于陈者,至陈末有侍中王宽,陈亡北迁,被安置在黄河以北的相州安阳(今属河南)。曾孙王同皎被选为唐中宗婿,是迎中宗复位的功臣。同皎子繇、繇子潜、同皎从兄同、同子丘等,亦相继显于时。
陈末,王猛任镇南大将军,出守广州,及隋师渡江,遣使降隋,仍委以岭南重任。其后,猛妻子随陈王公百官北迁长安,猛卒后亦葬关中,从此便为关中人。猛曾孙睿,唐武后时任宰相,子孙亦显于唐。
南朝宋宰相王弘十一世孙五王无竞,其先在陈亡后北迁,因当官之故留居东莱。无竞父侃,仁唐至棣州同马。无竞官殿中御史。
琅邪王氏在陈亡后仍留居南方者,有梁左民尚书王铨曾孙王绍宗,是隋唐时著名征士,史称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又有陈扬州刺史昙选之子王远知,唐初以道教显,史书也称扬州人。
自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以后,琅邪王氏北迁者,无论定居何地,仍以琅邪临沂为地望者,也有几个支系可考。如顺宗王皇后,子颜子重荣等皆因外戚显于世。而王皇后又是唐宪宗及福王、汉阳、云安、遂安三公主的生母、唐司门郎中王师顺及孙、起居舍人王仲丘,两唐书皆称“琅邪人”。
另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说,唐代著名的河东王氏,其先亦出琅邪。族中知名者,有大诗人王维及其弟、唐代宗宰相王缙。《旧唐书王维传》说其父处廉,终汾州同马;徒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王缙传》则说“河中人也”,所指皆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据此,可知琅邪王氏陈亡北迁以后,又有一支人定居在山西。 |
|